蘇東坡寫過不少茶詩,人生境遇不同,文字差之萬裡。
1090年,蘇東坡在杭州做知州,一把手,天天遊山玩水。一天,福建沙縣朋友曹輔給他寄來了福建名茶—壑源茶。
宋朝時,朝廷在福建建安有皇家茶廠,著名的北苑龍鳳茶團就在此處生產。壑源距離北苑一公裡路,所以茶葉也算是跟皇宮不分上下。
蘇東坡收到快遞,樂得屁顛屁顛的,當即作詩一首,最後一句,誰都見過:從來佳茗似佳人。五十多歲的小老頭,下筆還跟風流少年一般。
四年後(1094年),是蘇東坡命運最顛沛的一年。閏四月初三,黨派鬥爭失敗,蘇東坡一派二三十名高官全部遠貶荒涼之地。蘇東坡收到的詔書是,取消端明殿學士與翰林侍讀學士,等於宮殿裡與皇帝身邊,從此沒有蘇東坡的位置了。撤定州知州,改為英州軍州事。英州就是今天廣東英德,當時人一致認為,一過嶺南,等於是有去無回,今生埋骨他鄉了。
蘇東坡收拾了行囊,默默上路。不久,第二道詔書追上來了。不許做軍州事,再貶一級,降為充左承議郎,正六品下調到從六品。
蘇東坡又默默地跋山涉水。沒幾天,又有快馬加鞭的詔書來了。這次沒有動官職,卻給官職上了一個緊箍咒,蘇東坡終身不得敘官。敘官是宋朝官制,一個官員,哪怕碌碌無為,但為官期間沒有大的差次,到了一定年限後,自動升官。這次,蘇東坡被人拿走了官途上的梯子,從此只能原地踏步了。
走了沒幾天,蘇東坡剛到安徽當塗,第四道詔書又來了。別去英州了,還有一個更遠的地方等著你,你去惠州吧,官銜再降,做個司馬,並且不許籤公文。原來司馬這麼小,怪不得白居易當初要江州司馬青衫溼了。
走到廬陵,蘇東坡收到了一年之內的第五次貶官詔書。地方還在惠州,司馬沒得做,做無所事事的寧遠軍節度副使。
蘇東坡在惠州見到了一顆旅茶,長在荊棘叢中,危在旦夕。蘇東坡把野茶樹遺植到白鶴峰,百般呵護。自己也在白鶴嶺買了幾畝地,蓋了房,就當老死他鄉。上梁的時候,稍稍有點得瑟,寫道「年豐米賤,村婆酒可賒」。
蘇東坡為了紀念這棵曾經身處險境的茶樹,寫了一首長詩,一點沒有浮浪的文字。題目是(種茶),最後四句是:千團輸太官,百餅炫私鬥。何如此一啜,有味出吾囿。
人生百味,論無憂無慮,何如一甌茶。這大概是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