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人生境遇不同,寫的茶詩也是差之萬裡

2021-01-09 騰訊網

蘇東坡寫過不少茶詩,人生境遇不同,文字差之萬裡。

1090年,蘇東坡在杭州做知州,一把手,天天遊山玩水。一天,福建沙縣朋友曹輔給他寄來了福建名茶—壑源茶。

宋朝時,朝廷在福建建安有皇家茶廠,著名的北苑龍鳳茶團就在此處生產。壑源距離北苑一公裡路,所以茶葉也算是跟皇宮不分上下。

蘇東坡收到快遞,樂得屁顛屁顛的,當即作詩一首,最後一句,誰都見過:從來佳茗似佳人。五十多歲的小老頭,下筆還跟風流少年一般。

四年後(1094年),是蘇東坡命運最顛沛的一年。閏四月初三,黨派鬥爭失敗,蘇東坡一派二三十名高官全部遠貶荒涼之地。蘇東坡收到的詔書是,取消端明殿學士與翰林侍讀學士,等於宮殿裡與皇帝身邊,從此沒有蘇東坡的位置了。撤定州知州,改為英州軍州事。英州就是今天廣東英德,當時人一致認為,一過嶺南,等於是有去無回,今生埋骨他鄉了。

蘇東坡收拾了行囊,默默上路。不久,第二道詔書追上來了。不許做軍州事,再貶一級,降為充左承議郎,正六品下調到從六品。

蘇東坡又默默地跋山涉水。沒幾天,又有快馬加鞭的詔書來了。這次沒有動官職,卻給官職上了一個緊箍咒,蘇東坡終身不得敘官。敘官是宋朝官制,一個官員,哪怕碌碌無為,但為官期間沒有大的差次,到了一定年限後,自動升官。這次,蘇東坡被人拿走了官途上的梯子,從此只能原地踏步了。

走了沒幾天,蘇東坡剛到安徽當塗,第四道詔書又來了。別去英州了,還有一個更遠的地方等著你,你去惠州吧,官銜再降,做個司馬,並且不許籤公文。原來司馬這麼小,怪不得白居易當初要江州司馬青衫溼了。

走到廬陵,蘇東坡收到了一年之內的第五次貶官詔書。地方還在惠州,司馬沒得做,做無所事事的寧遠軍節度副使。

蘇東坡在惠州見到了一顆旅茶,長在荊棘叢中,危在旦夕。蘇東坡把野茶樹遺植到白鶴峰,百般呵護。自己也在白鶴嶺買了幾畝地,蓋了房,就當老死他鄉。上梁的時候,稍稍有點得瑟,寫道「年豐米賤,村婆酒可賒」。

蘇東坡為了紀念這棵曾經身處險境的茶樹,寫了一首長詩,一點沒有浮浪的文字。題目是(種茶),最後四句是:千團輸太官,百餅炫私鬥。何如此一啜,有味出吾囿。

人生百味,論無憂無慮,何如一甌茶。這大概是茶道。

相關焦點

  • 蘇軾4首元宵節詩詞,境遇感受各不同,有一首特別像現在的我們
    蘇軾給元宵節寫了4首詞,但所處的地方不同,受到的境遇不同,自然心境也不同,所寫出來的詞也不一樣。這四首詩詞分別是在朝中、在密州、在宿州、還有做客達官貴人的元宵宴會所作。每一首都表達了當時的心境。蘇軾這首《上元侍宴》當中說:建章宮外,月光淡淡的,星辰稀疏,清風吹過,吹落了御爐當中點燃的香,大臣們都肅穆地站在通明殿外,就像一朵朵的紅雲追隨者玉皇。蘇軾在做客:《木蘭花令.元宵似是歡遊好》《木蘭花令.元宵似是歡遊好》是蘇軾去長官家做客的時候,寫給主人家的。
  • 《茶的品格:中國茶詩新解》:那些愛喝茶的文人寫了哪些詩?
    中國是茶的國度,也是詩的國家。歷代文人創作的大量茶詩,不僅記載了中國歷代茶葉從生產到品飲的情景,其所呈現的文化品格,也是中華文化品格的側寫。在茶文化依舊盛行的今天,讀茶詩還有用嗎?怎樣更好地理解茶詩?近日,茶文化學者楊多傑的新書《茶的品格:中國茶詩新解》出版,與讀者共讀茶詩,說古道今,領略氤氳茶香。
  • 蘇軾十首秋詞,寫出秋天10種不同味道,寫盡人生百態
    秋天,不免會有一股肅殺之氣,蕭條的景象,帶給人無限的惆悵。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秋天往往是詩人眼中,那一抹最濃鬱的深情感傷。身為唐宋八大家,精通詩詞歌賦、音樂繪畫的蘇軾,他眼中的秋天又是怎樣一幅情景呢?一千個讀者眼中,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 蘇軾的3首《蝶戀花》,表達了三種不同的境界,被譽為詞中上品
    《蝶戀花·春景》描寫春景的清新婉麗之作,表現了詞人對春光流逝的嘆息,以及自已的情感不為人知的煩惱。綜觀全詞,上闋寫春光易逝帶來的傷感,沒有拘泥於狀景寫物而融人自身深沉的慨嘆。詞人寫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後者也可以算是一種特殊的景觀,詞人意欲奮發有為,但終究未能如願。全詞真實地反映了詞人的一段心理歷程,意境朦朧,令人回味無窮。
  • 李白蘇軾臨終詩之戰,李白豪邁不減,蘇軾看透人生三境,高下立判
    一生之志,終未實現。在這首臨終絕筆中,李白依然豪情不減,歷經坎坷,他心中的那隻大鵬從未被消磨,這份壯志令人動容。但在這豪情下面,藏著的其實是「看不透」3字。看不透朝中為何總是小人當道,看不透為何自己的驚世之學得不到重用,更看不透自己究竟錯在哪了?或許正是這份執著,成就了一個完整的詩仙。2.
  • 六首寫茶詩,寫的是茶,品的是人生
    唐代開元以後,中國的"茶道"大行,飲茶之風瀰漫朝野,宋承唐代飲茶之風,日益普及。一七令.茶唐代:元稹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羅織紅紗。手端著一碗茶無需什麼理由,只是就這份情感寄予愛茶之人。其實是襯託作者對茶的喜愛之情。品令.茶詞宋代.黃庭堅鳳舞團團餅。恨分破、教孤令。金渠體淨,只輪慢碾,玉塵光瑩。湯響松風,早減了、二分酒病。
  • 蘇軾離世前頓悟,留給兒子一首詩,首尾兩句相同,道盡人生哲理
    怎樣追求正確的人生價值?什麼樣子的人生才是最有意義的?想必,關於人生意義,沒有誰能比蘇軾還說得透徹。從宋代詞作品的地位來說,蘇軾,可謂是穩坐頭把交椅,蘇軾此生有太多的身份,最難得的是他能在不同的場景,不同的境遇當中切換自己的身份。蘇軾本人精通儒、釋、道,很多具有人生哲理的詩詞都是出自蘇軾筆下,而這首《廬山煙雨》不知道大家熟不熟悉,這是蘇軾離世前寫給自己小兒子蘇過的一首道盡人生哲理的詩。
  • 享讀|蘇軾:最高級的人生哲學,是一蓑煙雨任平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都不得不正視理想和現實的巨大差異,不情願地生活在現實中。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不同的,但都是值得我們從不同角度或同情、或惋惜、或遺憾。這些任何人都無法擺脫的規律每每引發蘇軾對人生的悲劇意識:「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此生如傳舍,何處是吾鄉。」
  • 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詩,形容人生是「應似飛鴻踏雪泥」,寫得妙
    蘇軾比蘇轍大四歲,兄弟二人一起成長,一起讀書,又一起進京趕考,又一起考中進士,感情非常深厚。此次,蘇軾到鳳翔做官,離別父親與弟弟,子由依依惜別,傷別之情難以釋懷。蘇軾開篇就從人生的規律入筆,告訴弟弟,這是人類共同的命運:每個人生來就如飛鴻到處遷徙,只是偶爾在雪地上留下只點小爪印而已。
  • 人生逆境時 蘇軾勸你學學柔奴 萬裡歸來顏愈少 此心安處是吾鄉
    萬裡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常常羨慕這世間如玉雕琢般丰神俊朗的男子(指蘇軾友人王定國),就連上天也憐惜他,贈予他柔美聰慧的佳人與之相伴。人人稱道那女子(指柔奴)歌聲輕妙,笑容柔美,風起時,那歌聲如雪片飛過炎熱的夏日使世界變得清涼。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三個地名,開頭兩句嚇死人
    更何況是人生坎坷的蘇軾呢。錢穆說: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裡見。今天,小編要跟大家推薦的是蘇軾人生中的最後一首詩,寫下此詩時,是公元1101年6月,兩個月後,蘇軾便與世長辭,這首詩可以看作是蘇軾的絕筆詩。這首詩就是《自題金山畫像》,詩開頭兩句嚇死人,只讀這首詩的開頭兩句,你一定不會想到會是蘇軾的作品。
  • 蘇軾失眠寫下絕美之作,多年後辛棄疾寫一首同名詞,水平高下立判
    在宋代詞壇,辛棄疾估計是唯一能與蘇軾相提並論的詞人了!對於蘇軾來說,寫文是畢生所好,一生寫詞2700首,詞350餘首,對於辛棄疾來說,寫詞是閒居時最大的樂趣,一生寫詞600餘首。但是多年來,很多人都說辛棄疾跟蘇軾完全沒法比。他們給出了很多理由,比如蘇軾出自書香門第,詩、詞、散文、書法樣樣精通。
  • 新婚之夜,蘇軾、李清照各自寫了一首詞,「肉麻」程度難分高下
    宋朝是一個文人輩出的時代,這段時期也是宋詞發展的鼎盛時期,其中蘇軾和李清照分別是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代表人物。蘇軾生於1037年,卒於1101年,而李清照生於1084年,卒於1155年。由此我們不難發現,在公元1084-1101年這段時間內,雖然當時蘇軾已至暮年,但是兩人卻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
  • 蘇軾臨終前頓悟,留給兒子一首詩,首尾兩句相同,卻成了千古名作
    坐在宋詞壇頭把交椅上的蘇東坡,的確有著太多的身分,而最難得的是他總能在人生的不同境遇中,隨意地轉換自己的身分。蘇軾是宋人中最有聲望的文人,精通儒、釋、道,創作了許多哲理深刻的禪意詩,而這首《廬山煙雨》正是蘇軾臨終前寫給兒子蘇過的。
  • 「五穀」詩的蘇軾:第三個十天黃梅雨被打破,萬裡在開始時被導入
    事實上宋代詩人蘇東坡也寫過與梅雨有關的詩歌。三十天過去了,黃梅雨和萬裡開始從國外來。幾首縈繞的山歌,開滿了江東。舒舒的秋葉喚醒了睡意翁。如果你想在蘭臺上做一個快賦,你應該分別問男女。--蘇軾《舶趠風》這首詩寫在浙江湖州區域。描述江南一帶梅雨季節的風景。
  • 蘇軾的這一首詞,寫盡了人生的聚散無常!
    人生最苦是離別,人生最樂喜相逢。但相逢之後卻又要面對下一次離別,是啊!人生沒有不散的宴席,我們也是在聚聚散散中一路走來,送別了老朋友,結交了新朋友,然後繼續重複過去的故事。蘇軾的這一首詩,寫和老友久別重逢然後又匆匆分別的故事,雖然全詩看似灑脫豪邁,但其中也隱含對世事聚散無常的一種無奈。《臨江仙·送錢穆父》宋代:蘇軾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 蘇軾的兩首絕句,人生多舛,卻隨遇而安
    而蘇軾則不同於別人在貶謫地賃屋而居,他卻在黃州、惠州、儋州等地造房子,隨時都準備在那裡終老。雖然手頭拮据,他總是竭盡財力造房安家,做著長住的打算。先生真是一個四海為家、隨遇而安之人。下面介紹蘇軾的兩首絕句,人生多舛,卻隨遇而安。
  • 詩詞:蘇軾筆下的秋天,寫盡人生百味!
    在王勃的筆下,是「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在徐再思的筆下,是「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在張繼的筆下是「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在李煜的筆下是「 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 」……而蘇東坡筆下的秋,寫盡了人生百味
  • 英國原汁原味茶詩PK中文各版神翻譯茶詩
    茶詩一直是中國茶文化最核心的部分,至今仍然流傳著許多膾炙人口的茶詩,如茶聖陸羽的《六羨歌》、茶仙盧仝的《七碗詩歌》……茶與詩的完美結合——茶詩,成為了中國茶文化中的瑰寶。中國茶在向世界傳播的同時,以詩詠茶的外國茶詩也不斷湧現。通過中文神翻譯過來的英文茶詩也別具一格。
  • 蘇軾即興雨中寫下短短4句詞,道盡人生無常,還被選入中學課本
    在生活中,雨是很常見,但它卻成為了詩人創作的靈感,不同的詩人,寫出的雨也是不一樣的。關於雨,杜甫詩中寫道「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秦觀則寫道「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韓愈有詩寫道「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