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詩,形容人生是「應似飛鴻踏雪泥」,寫得妙

2020-12-11 子宜春來

1061年,也就是宋仁宗嘉祐六年,蘇軾與弟弟蘇轍一起參加「制科」考試,連名並中。仁宗皇帝非常高興,認為自己給子孫找了兩位好宰相。歐陽修也感嘆:「自前未有,盛事,盛事。」

這一年,蘇軾被授予大理評事、鳳翔府籤判,十一月赴任。在赴任途中寫了給弟弟子由的詩《和子由澠池懷舊》。

原詩如下: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這首詩非常有名,曾作為高考詩歌題考查學生們的閱讀能力。

本詩第一、二聯是名詩中的名句。

這幾句為什麼好呢,為什麼讓人讀後久久難忘?

首先,這幾句包含比較複雜的感情。

(1)勸勉弟弟不必因離別而過分傷感。

這是一首和詩,也就是說,子由先寫了一首詩,蘇軾依那首詩的韻腳酬唱了一首。

子由寫的詩是《懷澠池寄子瞻兄》: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遙想獨遊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

蘇軾比蘇轍大四歲,兄弟二人一起成長,一起讀書,又一起進京趕考,又一起考中進士,感情非常深厚。此次,蘇軾到鳳翔做官,離別父親與弟弟,子由依依惜別,傷別之情難以釋懷。

蘇軾開篇就從人生的規律入筆,告訴弟弟,這是人類共同的命運:每個人生來就如飛鴻到處遷徙,只是偶爾在雪地上留下只點小爪印而已。雪上小爪印不可能長久保留,人也不可能永遠呆在一個地方。分離是正常的,永遠相守才是奢望,所以不必過於悲傷。

(2)告訴弟弟不必太在意過去的經歷,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蘇轍說「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這裡說到兩件事。第一件是,他十九歲時曾被任命為澠池縣的主簿(由於考中進士,未到任),當地的老百姓不知道是否知曉這件事?第二件是,公元1056年(嘉佑元年),父親蘇洵大人帶著他們兄弟二人赴京應試,路過澠池,投宿於奉閒僧舍 ,並在僧房的牆壁上題詩。哥哥,你去鳳翔定會再經過澠池,不知這兩件事你還記得不?

蘇軾寫詩說「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就是告訴弟弟,那個僧人已經圓寂,為他建的佛塔正在那裡矗立著。那個僧房的牆壁已殘破,沒法看到我們倆當年題的詩句了。

如果一開頭就告訴弟弟這樣的實情,估計更易增加子由的傷感。所以蘇軾先用人生就如「飛鴻踏雪泥」,一切都是暫時的來勸慰:重要的是「鴻飛那復計東西」,要關注飛鴻,關注將來。

尤其是最後一聯,「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說得更加明確。當初,我們來時,路那麼難走,人困驢乏的,但現在我們不是都雙雙考取了功名了嗎?所以過去的得與失,都讓它過去吧。

(3)希望弟弟更樂觀一些,堅守遠大的目標。

蘇軾用「鴻」來做比,並不是隨便一寫。

「鴻」是大雁,常與「鵠」一起出現,二者常用來代表飛行極為高遠的鳥,表示一個人有遠大的志向。如《史記 陳涉世家》裡,陳涉早年曾感嘆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蘇軾藉此希望兄弟二人都能志存高遠,像鴻鵠一樣高飛萬裡,不要在意小小的挫折或不如意。

其次,起筆高妙,意境開闊。

蘇軾不像一般詩人那樣,從眼前景寫起,而是直入大的主題,提到人生的總規律這個高度去寫,顯示極大的氣魄和胸襟。

不朽的文學都是關涉人性與人的命運的,所以才永恆。

蘇軾在《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一提筆就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看上去是眼前之景,但又一語雙關,寫出了人類歷史長河永不停止的特點,寫出了人類終歸無有的共同命運。

蘇軾在《前赤壁賦》中說,「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了從兩方面寫人的有限與無限,極有哲思。

第三,比喻巧妙,匠心獨運。

人生,這麼抽象而複雜的事情,蘇軾用一個比喻句,就形象生動地給我們詮釋了。

《莊子·刻意》說:「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人生就是一場虛浮不定的過程。

李白在《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寫出人生的短暫與虛浮。

蘇軾說得更透徹,人生就是努力飄飛的過程,假若我們留下點什麼,那也只不過是雪泥地上的一點小爪印罷了,雪霽日出,這一切都化為烏有。所以不要那麼執著,不要那麼放不下自我。人,努力飛了就好。

泰戈爾《飛鳥集》裡有一句:

I leave no trace of wings in the air, but I am glad I have had my flight.

「天空沒有留下鳥的痕跡, 但我已飛過。」

蘇軾就是一位通透的哲人,帶給我們無盡的享受和思考。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相關焦點

  •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詩詞智慧,遠在字句之外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詩詞智慧,遠在字句之外古代流傳下來的一些文學作品中,總會包含著古人實踐過的一些智慧真理為有源頭活水來」宋代理學家朱熹有一首詩叫《觀書有感》,寫「觀書」感受,藉助形象的喻指,揭示深刻的哲理。「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半畝大的方形河塘就像一面鏡子擺在那裡一樣,天上的光線和雲朵的倒影都鋪展在上面,清澈生動。「問渠那得清如許?
  • 蘇轍寫詩給哥哥抱怨生活太苦,蘇軾心疼回詩安慰,不料成名篇
    我們先來看蘇轍寫的這首詩:《懷澠池寄子瞻兄》北宋.蘇轍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而蘇軾在收到弟弟的信後,內心也是充滿了疼惜,便回了一首《和子由澠池懷舊》,此詩與弟弟的《懷澠池寄子瞻兄》一併流傳了下來,不料也成了千古名篇《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 蘇軾25歲寫給弟弟,最富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驚 豔世人800年
    蘇軾25歲寫給弟弟,最富哲理的一首詩,開篇便驚 豔世人800年人生短暫,四處奔忙,或為了生計或為了事業,東奔西走,聚散匆匆。這到底像什麼呢?蘇轍十九歲時曾被任職為澠池縣的主簿,但因為考中進士並未到任,心中留有遺憾。
  • 蘇轍給哥哥寄了首詩,蘇軾隨手一回便是千古名作,還誕生了一成語
    正因為有蘇轍不計得失、無怨無悔的付出,所以蘇軾令在人膽顫的嶺南才能那般瀟灑,「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可以說蘇軾、蘇轍二人算是歷史上兄弟情深的典範了。蘇軾曾經給弟弟寫過許多詩詞,最出名的當屬《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 蘇軾與蘇轍的兄弟情,感動古今
    字裡行間,曠達的蘇軾將中秋賞月的複雜心情靈動地顯現出來,對蘇轍的兄弟情亦躍然紙上。其實,蘇軾在赴密州時,就曾寫有《沁園春.孤館燈青》寄給弟弟蘇轍,表達過這份深情: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漸月華收練,晨耿耿;雲上擒錦,朝露溥溥。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依此區區長鮮歡。微吟罷,憑徵鞍無語,往事千端。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出來俱少年。
  • 看完蘇軾和蘇轍兄弟倆,我回頭把弟弟打了一頓
    「唐宋八大家」是上學必背的八個人名,八位大佬裡,最讓人頭疼的,就是莫名記不住的曾鞏,最讓學生黨喜歡的就是「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了,很大的原因就是——這三個人名好背啊!三人裡,蘇軾的光芒實在太耀眼,以至於我們對他弟弟蘇轍反而不甚了解,甚至覺得蘇轍是沾了蘇軾的光,其實仔細看看,就會發現全然不是——反倒是蘇軾拖累了蘇轍一輩子。
  • 成語雪泥鴻爪是形容什麼的?螞蟻莊園雪泥鴻爪答案[多圖]
    螞蟻莊園雪泥鴻爪答案一、成語雪泥鴻爪是形容?泥濘難走的小路往事遺留的痕跡二、2020年12月10日正確答案往事遺留的痕跡三、答案解析「雪泥鴻爪」出自蘇軾的詩《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意思是大雁在雪泥上踏過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遺留的痕跡。
  • 成語雪泥鴻爪是形容?成語雪泥鴻爪是什麼意思?[多圖]
    成語雪泥鴻爪是形容?這是螞蟻莊園今天12.10日更新的題目,那麼各位同學們都知道正確答案嗎?還沒答題的夥伴可以先等等,小編已經為各位整理好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成語雪泥鴻爪的相關內容吧,包括成語雪泥鴻爪是形容什麼?成語雪泥鴻爪是什麼意思?成語雪泥鴻爪的解釋及出處?
  • 成語雪泥鴻爪是形容?成語雪泥鴻爪是什麼意思?螞蟻莊園12月10日...
    成語雪泥鴻爪是形容?這是螞蟻莊園今天12.10日更新的題目,那麼各位同學們都知道正確答案嗎?還沒答題的夥伴可以先等等,小編已經為各位整理好了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成語雪泥鴻爪的相關內容吧,包括成語雪泥鴻爪是形容什麼?成語雪泥鴻爪是什麼意思?成語雪泥鴻爪的解釋及出處?
  • 蘇軾的這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還創造了兩個常用成語
    北宋文壇盟主蘇軾,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名篇,我們現在許多俗語成語,都是從蘇軾的詩詞文章中來。今天推薦一首蘇軾的詩《和子由澠池懷舊》,這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詩中還創造了兩個我們今天常用的成語。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 詩詞大會解讀蘇軾名句,楊雨看到無奈,康震看到力量,高下立見!
    兩聯詩是:「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和「人生到處何所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到底是「知何似」,還是「何所似」呢?這是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詩中的名句,原詩抄錄如下:和子由澠池懷舊宋 · 蘇軾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 飛鴻踏雪
    ③,應似飛鴻踏雪泥。③「人生」句:此是和作,蘇軾依蘇轍原作中提到的雪泥引發出人生之感。④老僧:即指奉閒。據蘇轍原詩自註:「昔與子瞻應舉,過宿縣中寺舍,題老僧奉閒之壁。」⑤壞壁:指奉閒僧舍。嘉祐三年(1056),蘇軾與蘇轍赴京應舉途中曾寄宿奉賢僧舍並題詩僧壁。⑥蹇驢:蹇(jiǎn)跛腳。蘇軾自註:「往歲,馬死於二陵(按即崤山,在澠池西,騎驢至澠池。」
  • 雪泥鴻爪螞蟻莊園今日答案 成語雪泥鴻爪是形容往事遺留的痕跡
    題目:成語「雪泥鴻爪」是形容?1、濘的小路2、往事遺留的痕跡正確答案:往事遺留的痕跡答案解析:「雪泥鴻爪」出自蘇軾的詩《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只何似,應是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留指爪,飛鴻那復計東西。」意思是大雁在雪泥上踏過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遺留的痕跡!
  • 靜不下心來,讀讀蘇軾這首經典禪詩,開頭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
    用蘇軾的話來說,咱們該「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找到「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境界。靜不下心來,讀讀蘇軾這首經典禪詩,開頭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這首《和子由澠池懷舊》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子由,即蘇軾的弟弟蘇轍,蘇軾與蘇轍兄弟二人一向感情深厚。嘉祐六年。
  • 人人自詡熟知東坡,那你可曾見過蘇軾的「寵弟狂魔」模式?
    今天酒築就與大家分享三首蘇軾表達了對其弟弟真摯感情的作品。話不多說,開始上菜:1.《和子由澠池懷舊》(宋)蘇軾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 「人生到處何所似」還是「人生到處知何似」?
    我不放心,就查了查上海辭書出版社發行的《宋詩鑑賞辭典》,裡面的也是「人生到處知何似」,而非「人生到處何所似」。可以推測一下大文豪蘇軾當時寫的是哪一句。先看看句子結構,「知何似」中「何」是疑問代詞,做賓語的,屬於賓語前置句,該句翻譯過來就是「人生到底像什麼呢?」
  • 蘇軾一生寫了2700多首詩,你至少要背下這7首!
    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子由就是蘇軾的弟弟、著名文學家蘇轍。在寫這首詩的五年之前,蘇軾和弟弟蘇轍從蜀地入京,在一座寺廟休息,而且在牆壁上題了詩。五年之後,重經此地,當時寺廟裡的老僧已死,題詩的牆壁也倒塌不復存在了。
  • 蘇軾最經典的一首詩,只是開頭14個字,便值得一讀再讀!
    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成就。蘇軾的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並以詩中飽含對社會的看法和對人生的思考,獨具風格。所以蘇軾詩中極其平常的生活內容和自然景物,往往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如他的經典詩作《和子由澠池懷舊》。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他的弟弟蘇轍就想盡各種辦法來營救蘇軾,在獄中的蘇軾以為自己必死無疑,就給家人和弟弟寫了首絕筆詩:柏臺霜氣夜悽悽,風動琅璫月向低。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有一天夜裡,蘇軾被外面的大雨所驚醒,伴隨著惡劣的天氣,蘇軾提筆想要抒發自己內心的悲涼,於是作了一首詞寄給了弟弟蘇轍:《木蘭花令·宿造口聞夜雨寄子由才叔》-(北宋-蘇軾)梧桐葉上三更雨,驚破夢魂無覓處;夜涼枕簟已知秋,更聽寒蛩促機杼。
  • 不輸《定風波》,蘇軾這首七言律詩,同樣寫出驚豔千古的哲理
    20多年來首次告別,蘇軾對弟弟依依不捨,寫下少見的七律名篇今天介紹一首七律,與兄弟之情有關。兄為蘇軾,弟為蘇轍。人生輾轉漫漫,兩人不間斷唱和幾十年。到了,兩人都死了,兄弟倆還合葬到了一處。這樣的兄弟情,也是世間少有。天各一方彼此牽掛的時候,也往往是他們酬答詩興最濃的時候。因為彼此一片真情,酬答詩時有跳出陳套,甚至也能出千古絕唱,例如人所周知的《水調歌頭》,一詞出,餘調盡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