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一生寫了2700多首詩,你至少要背下這7首!

2020-12-13 小仙說詩詞

蘇軾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全能冠軍:

論寫文章,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赤壁賦》、《後赤壁賦》、《石鐘山記》、《記承天寺夜遊》等都是經典名篇,《古文觀止》中收錄蘇軾的散文17篇;

書法,蘇軾是宋朝最有名的四位書法家(蘇黃米蔡)之一,他的《寒食帖》是天下三大行書之一,真跡現在還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論詩詞,更加不必說,蘇軾是宋朝成就最高的詞人。之前小仙和大家分享了蘇軾最經典的十首詞作:

>>>蘇軾最經典的十首詞,每一個中學生都應該背下來!

今天小仙就從蘇軾一生寫的2700多首詩裡,選取最經典的7首,分享給大家。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是中國著名風景名勝區,歷代的詩詞文人多有歌詠,比如

李白就寫過「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張九齡寫過「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

孟浩然寫過「香爐初上日,瀑水噴成虹」

就連毛主席在遊覽過廬山之後也寫出了「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

蘇軾的這首七言絕句,也是寫廬山的名篇。他沒有著眼於寫廬山的秀美風光,而是從大處著眼,寫出了廬山的崇山峻岭、峰巒疊翠。最為後人稱道的是後兩句,詩人將自己的哲思融入詩詞,韻味深長。

這首詩也很好的體現了宋詩偏重說理的特色。

海棠

東風嫋嫋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海棠是著名的觀賞花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海棠花姿瀟灑,花開似錦,自古以來是雅俗共賞的名花,海棠集梅、柳優點於一身而嫵媚動人,雨後清香猶存。

在這首詠海棠的詩裡,蘇軾暗用了楊貴妃的典故:唐玄宗李隆基有一天登香亭,召楊貴妃一起來賞花,但是楊貴妃卻喝醉了沒醒來,於是命高力士和婢女扶過來。唐玄宗見到楊貴妃半醉的姿態,笑道:「豈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將楊貴妃比喻成海棠。

而蘇軾反用這個典故,將海棠花比喻成美人,為了不讓花睡去,到了深夜仍將蠟燭點亮,極富浪漫色彩。

《紅樓夢》中有一個很出名的場景:史湘雲醉眠芍藥裀,很顯然曹雪芹先生是借鑑了蘇軾的這首詩,才寫出這一絕美的場景。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子由就是蘇軾的弟弟、著名文學家蘇轍。在寫這首詩的五年之前,蘇軾和弟弟蘇轍從蜀地入京,在一座寺廟休息,而且在牆壁上題了詩。

五年之後,重經此地,當時寺廟裡的老僧已死,題詩的牆壁也倒塌不復存在了。蘇轍作詩一首懷念此事,名為《懷澠池寄子瞻兄》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遙想獨遊佳味少,無言騅馬但鳴嘶。

蘇軾見到弟弟寫的這首詩後,也寫下這首懷舊的詩,此詩既有對人生來去無定的惆悵,又有對前塵往事的眷念,更是富含哲理,引申出「人生如寄」的禪意。

這首詩也衍生出一個成語:雪泥鴻爪,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跡。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

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村。

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

江城白酒三杯釅,野老蒼顏一笑溫。

已約年年為此會,故人不用賦《招魂》。

宋詩中,很多詩詞的題目都很長,這類題目往往相當於序言,介紹寫這首詩的原因。這首詩就是如此。

從題目就可以看出,一年之前,蘇軾和那位朋友(一位姓潘,一位姓郭)去女王城遊玩,還寫了詩。一年之後的今天,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於是又寫了一首詩,就是現在這首。

此時的蘇軾已經習慣了在黃州的貶謫生活,在詩中他似乎忘記了前半生的功名事業,表現出隨遇而安、超然曠達的精神境界。

贈劉景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這是蘇軾在杭州做官的時候寫的一首詩。劉景文是宋仁宗時期為國捐軀的將軍劉平之子,當時已經五十八歲了,蘇軾寫此詩詞勉勵他,而且向朝廷舉薦他一展才能。可惜的是,兩年之後,劉景文就去世了。

這首詩首先以殘荷敗菊點出時令特徵,然後筆鋒一轉,以橙黃橘綠煥發出無限生機。從寓意上,此詩承接屈原的《橘頌》;從寫作手法來看,此詩模仿了韓愈的「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但是意境更深,它融寫景、詠物、贊人於一體,借物喻人,讚頌劉景文的品格和節操。

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首詩是蘇軾在杭州做官時所寫,原本一共兩首,這是第二首,也是最出名的一首。

這首詩既寫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寫了西湖的晴姿雨態,是歷代寫西湖詩詞中的名篇。

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蕩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在不同天氣下欣賞不同的湖山勝景,也可想見詩人即景揮毫時的興會及其灑脫的性格、開闊的胸懷。

汲江煎茶

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取深清。

大瓢貯月歸春甕,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處腳,松風忽作瀉時聲。

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這是蘇軾被貶海南時所作的一首茶道詩。

詩作描寫了蘇軾月夜煎茶自飲的情景,抒發了作者身居異鄉荒城、顛沛流離之感。此詩描寫細緻生動,文字高度精煉,形象新鮮,句式巧妙,後世文人有諸多稱讚。

以上7首,就是小仙為大家選取的蘇軾最經典的詩作。

蘇軾在詩上的成就,雖然不如詞,但是除了這7首外,也還有很多好作品,比如《初到黃州》、《於潛僧綠筠軒》、《遊金山寺》等等。只因為蘇軾的詞太出名了,因此我們往往會忽略他寫的這些詩。

不過在後世評價看來,古典詩詞的最高峰還是在唐朝。唐以後的詩往往被低估了。下次有機會的話,小仙再和大家聊聊唐朝以外的詩詞名作吧。

相關焦點

  • 蘇軾很經典的7首詩,每首都有一個名句,背不過也要儘量記住這7句
    世人都知道蘇軾辭賦一絕,但少有人知他的詩寫的也很好,而且當年的烏臺詩案就是因為他寫了一首發牢騷的詩而起。蘇軾一生共寫詩2700餘首,寫詞300餘首,是個當之無愧的詩人。蘇軾的2700首詩中,有7首最為經典,而且每首都有一個名句,即使背不過詩,也要記住這7句!
  • 蘇軾這首寫西湖的詩,原來是只為讚美她
    為此,蘇軾為她寫下了這首千古傳唱的名篇向她表白,後來這首詩也經常被青年男女戀愛時拿來表白心跡之用。《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這首詩中表面上寫的是西湖,其實寫的是王朝雲,蘇軾把王朝雲比作西施。尤其是這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就是寫的初次見面,王朝雲不管是有沒有化妝都美若天仙。後來蘇軾幫她贖了身,讓她陪侍左右。
  • 乾隆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然而你最熟悉的居然是這首
    乾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歷史上的最長壽也是在位最久的皇帝。最近的電視螢屏上,乾隆很忙,乾隆的後宮也很忙,大家的關注點都在乾隆的後宮妃嬪上。那麼乾隆一生中究竟寫了多少詩呢。據記載,乾隆所作的詩詞總量達到了42613首!四萬多首,這是什麼概念,乾隆活了88歲,我們假設一年365天,則一共32120天。即使乾隆是打娘胎裡就開始寫詩,那麼也要平均一天寫1.3首。
  • 陶淵明最好的六首詩,首首經典,你一生至少讀一次!
    今日想與大家分享陶淵明的六首好詩,首首經典,你一生至少讀一次!《飲酒·其五》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詩的開頭四句很耐人回味,身處鬧市,卻沒有被車馬的喧囂所打擾,這是因為「心遠」,內心的寧靜,有著出世的念想,這不正印證了古人所說的「大隱隱於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千古名句,它寫出了詩人超脫塵世的心境,熱愛自然的情趣,尤其是這個「見」字凸顯了詩人無意之舉,無意間,山入眼帘,蘇軾對此句曾說道:「因採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
  • 蘇軾和高僧鬥詩屢戰屢敗,一氣下寫8首詠雪詩,硬是沒用一個雪字
    蘇軾一生「懟天懟地」,似乎永遠一副逍遙自在的樣子,但其實他心裡一直有個十分「忌憚」的人,此人名叫佛印。佛印是蘇軾的多年好友,雖出家為僧,卻在詩壇頗有名氣。佛印3歲會讀《論語》,5歲就能背3000首詩,從小就被稱為神童。
  • 蘇軾一生的豁達都寫進了這首詩,讀完最後一句,都釋然了
    寫月亮的詩太多太多了,但是能讓世人記住的不多,而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卻流傳至今。那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更是千古絕唱,為何這樣的詩句,只有他寫得出?這就要從蘇軾的經歷講起了。生於1037年的蘇軾,在二十歲的時候就隨父參加了科舉,並且一時名聲大震。在33歲前,他的仕途都可以算得上一帆風順。直到1070年前後,也就是王安石變法後,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被御史謝景在皇帝前陳述過失,無奈下蘇軾只得出京任職。雖然他在之後將近十年的時間裡,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革新除弊、頗有政績,但他總歸還是一個想要再入朝為官的失意者;雖失意,可蘇軾天性豁達,所以他是失意中的樂觀主義者。
  • 沒有讀過蘇軾這5首冷門的詩,你都不算鐵粉,看看你讀過了幾首?
    筆者今天要為大家推薦蘇軾比較冷門的5首詩,不過同樣很經典,如果你沒有讀過這5首詩,那都不算是真正的鐵粉,一起來看看你都讀過了幾首?1、《梨》霜降紅梨熟,柔柯已不勝。未嘗蠲夏渴,長見助春冰。這是一首很典型的五言絕句,蘇軾這樣的作品還是比較少見,通篇完全是在詠物,描寫的對象是很普通的梨,但是同樣寫得很有趣,整首詩生動細膩,同時也比較好理解,大致的意思是,等到霜降過後,那樹上的梨就成熟了,開始紅了,樹枝也變得很柔弱,樹枝都快要承受不住了。還沒有等到夏天,那梨沒有成熟的時候就想吃,梨子成熟了之後,那春天的冰雪也早已融化了。
  • 蘇軾這10句詩詞,句句經典,寫遍人生百物,你能背出幾首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作品賞析:這首詩來源於《海棠》。在皎潔的月光下,蘇軾在庭院中觀察著海棠花的盛開。在這廣闊的天空下,獨來獨往,借物喻懷,表達了作者蘇軾孤高自詡,內心孤寂的心情。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作品賞析:這首詩原自《飲湖上初晴後雨》,這是一首讚美西湖美景的詩,蘇軾來到杭州做通判,閒暇無事到西湖進行遊玩,被眼前的景色深深吸引了,這首詩描述了西湖全面的景色。
  • 蘇軾和辛棄疾,夜裡無心入睡,都寫了首西江月,你喜歡哪一首
    但是說起宋詞,除了李清照,柳永這兩位婉約派的詞人之外,自然要說一說一直以豪邁和硬氣著稱的蘇軾和辛棄疾了。兩個人作為豪放詞的大佬級別的人物,處於宋詞的巔峰之上,如果要分一個高下,決一雌雄,又該如何區分呢?
  • 蘇軾最經典的16首詩,一首一個名句,每一首都值得背下來
    蘇軾是北宋時期的大文豪,在詩詞書畫方面都有極大的成就,其中詩的成就極為突出。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他善於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也善於從客觀事物中見出規律。他喜愛登臨遊覽,寫景自然靈動。
  • 這首詩是蘇軾的經典之作,你必須得會背,因為對人生真的很有幫助
    為了紀念介子推,在清明節前的一兩天,重耳下令全國上下都不許燒火做飯,只能吃剩菜剩飯,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圖片:放火燒山劇照作者在這裡點名了寒食節,其實是想告訴我們,寫這首詩的時候是臨近清明節,而這個節日裡,最重要的就是要返鄉為自己的祖先掃墓祭拜。
  • 蘇軾的這首「感悟詩」,短短28個字,卻道出了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我們每個人都在糾結如何才能不渾渾噩噩地度過這一生,誰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精彩一些,那麼,不妨來讀讀蘇軾臨終前寫的這首涵蓋其一生思想的詩吧,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蘇軾晚年寫下的這首詩,短短28字,卻是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 蘇軾的這首詩比較冷門,但其中的意境非常優美!
    《和子由四首·送春》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一首七言律詩。大約寫於北宋熙寧八年,當時蘇軾正在密州任上。這首詩是蘇軾的一首傷春之作,寄託了他心灰意懶的感傷之情。雖然和蘇軾那些被人熟知的詩詞相比較,這首略顯冷門,但其中意境非常優美,別有一番深情在其中。
  • 十首蘇軾詩,首首經典,每個人都應該背下來
    今天,詩詞君卻要給大家介紹十首蘇軾的詩作,首首經典,每個人都應該背下來。《題西林壁》宋·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經過澠池時,想起弟弟蘇轍曾在這裡寫過一首詩,於是,和了這首詩。蘇軾把人生看作漫長的徵途,人生在世,到這裡、又到那裡,偶然留下一些痕跡,你覺得像是什麼?我看真像隨處亂飛的鴻鵠,偶然在某處的雪地上落一落腳一樣。
  • 蘇軾《花影》這首詩,你看出諷刺了嗎?
    花影(宋)蘇軾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初讀這首詩,本以為作者真的是在寫「花影」,但是從歷史的角度去分析,會突然意識到它字字無不是在諷刺時政。蘇軾說:重重疊疊的花影就算是喚來侍童清掃,也掃不開。好不容易等到太陽落山,月亮又出現了,因此花影就這樣一直存在。
  • 蘇軾很有趣的兩首題畫詩,第一首膾炙人口,可是第二首鮮為人知!
    蘇軾是千年難得一遇的人才,不僅文章寫得好,另外在繪畫,以及音樂方面,也有著很高的成就。縱觀古代的詩保,唯有王維可以與之相比較,不過人們對於蘇軾的喜愛,顯然又要超過王維。不過蘇軾個人還是偏愛王維,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認為他的詩,那是詩中有畫,畫中還有詩。
  • 蘇軾愛徒寫首詩,十幾歲的李清照隨手和兩首,讓一堆男詞人沒面子
    僅一篇文,批了蘇軾、歐陽修、晏殊、黃庭堅等多名文壇巨匠。她到底憑什麼這麼拽?憑的就是實力。不信?且看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這件事。 一:張耒寫了首眾人誇讚的詩 蘇軾有名愛徒,名叫張耒。他與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等人,一起被稱為蘇門四學士。
  • 這位皇帝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只有一首寫入教材,網友:十分感恩
    乾隆一生最愛美人,後宮中納了許多美人不算,他還多次下江南,說是去遊玩,實際上就是去尋花問柳。自古以來就有風流才子這個說法,古代那些才子都愛美人,而乾隆這個風流皇帝也很愛寫詩。根據統計,乾隆皇帝一生中一共寫了四萬多 首詩,這個數字十分誇張,可見他對於寫詩這件事是發自內心的熱愛,要知道,中國著名詩集《全唐詩》裡面一共才收錄了四萬多首唐詩,這些詩可是差不多三千多位詩人共同寫的。不過這只是打個比方,乾隆的詩和那些被收錄的唐詩可沒什麼可比性。
  • 蘇軾這首「絕命詩」,堪稱一生自畫像,心如死灰的原因何在?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時代著名詞人文學家,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這位大文豪臨終前曾留下一首絕命詩,這首詩可以說是蘇軾對於自己一生的總結,同時也是對他晚年心境的概括。這首詩並沒有什麼豐功偉績,沒有自我吹噓,甚至沒有對未來的期許,有的只是悲傷悽涼。這首詩叫《自題金山畫像》,今天我們就聊聊這首詩以及蘇軾的一生。
  • 蘇軾生平最得意的詩竟然是這首!你肯定想不到!
    和蘭花與牡丹相比,海棠光從稱謂上說就多了一份仙氣。元代的詩人寫過這樣的春天「海棠過雨紅初淡,楊柳無風睡正酣」。而李清照喝醉之後,醒來第一件事也是惦記著她種的海棠花有沒有受到風雨的摧殘。我害怕夜深了,花也要睡了。所以,點著蠟燭,去看那盛開的海棠。蘇軾不僅為海棠花寫了詩,而且他還說這是他生平最得意的詩作。東坡謫黃州,居於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而獨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