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很有趣的兩首題畫詩,第一首膾炙人口,可是第二首鮮為人知!

2020-12-13 塵世曉書僮

蘇軾是千年難得一遇的人才,不僅文章寫得好,另外在繪畫,以及音樂方面,也有著很高的成就。縱觀古代的詩保,唯有王維可以與之相比較,不過人們對於蘇軾的喜愛,顯然又要超過王維。不過蘇軾個人還是偏愛王維,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認為他的詩,那是詩中有畫,畫中還有詩。而他自己的作品同樣也是如此,一些看上去很普通的作品,那同樣也是意境唯美。

筆者今天要與大家分享蘇軾兩首很有趣的詩,也就是他在汴京(今河南開封)期間所創作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這兩首不僅寫得很美,同時還是他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不過人們比較熟悉的還是前一首,後一首卻是鮮為人知,其實兩首詩都是經典,也都值得我們一讀。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這是其中的第一首,整首詩寫得很有趣,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卻同樣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開篇的兩句使得是寫出春天所獨有的美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竹外外面正好有一樹桃花,每當到了初春時節,它就開出了兩三枝豔麗的花朵,只有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知道春天,它們在水中比人們更早感受到春天的來臨。

最後兩句又是盡顯詩人本身,由於到了春天,各地的野菜也開始上市,有了很多的鮮味,「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遠處的河灘上長出了許多的野菜,蘆葦也長出了新鮮的葉子,而這個季節河豚長得正肥美,開始可以食用了。在這兩句中詩人寫得很有趣,也把這首詩給寫活了。

第一首詩每一句都是經典,也是這一組詩中,大家最為熟悉的一首,不過第二首儘管名氣不大,但是同樣寫得生動有趣,也是難得的佳作,只不過它流傳沒有第一首廣,也就使得人們並不太熟悉。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其實這第二首同樣很經典,寫得也更加生動有趣,第一二句兩組疊字句渾然天成,立馬使得這首詩顯得更具有感染力,「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此時北歸的大雁像是北歸的行人一樣,匆匆向北而歸,依依不捨,有的還差一點掉隊。這兩句看似很普通,可是再結合下面的兩句,我們就發現,這整首詩同樣很唯美。

第三四句又是筆鋒一轉,寫了北方大漠的風雪,還有當地的風景,「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即使是遠隔萬裡,那也能夠知道北方此時正有大風雪,所以不願意去北方,還是留在這南方度過這美好的春天,看一看這江南不一樣的風景。最後這兩句充滿了詩意,也令這一首詩更具有張力,讀來也是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

蘇軾在這兩首詩中,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寫出了不一樣的春色美景,還有自己對於江南的嚮往。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這就是詩人筆下的風景,那就是所見之物,其實並非如此,這兩首詩是題畫詩。當時蘇軾正是看到了惠崇的畫《春江晚景》,他很是欣賞,於是提筆寫了這麼兩首有趣的詩。但是經歷了這麼一千多年的歷史,原畫早已失傳了,只有這兩首詩流傳於世。可見在蘇軾的心目中,這兩首詩很唯美,畫出了江南不一樣的春色美景,使得他很是喜歡這一幅畫。

相關焦點

  • 蘇軾愛徒寫首詩,十幾歲的李清照隨手和兩首,讓一堆男詞人沒面子
    僅一篇文,批了蘇軾、歐陽修、晏殊、黃庭堅等多名文壇巨匠。她到底憑什麼這麼拽?憑的就是實力。不信?且看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這件事。 一:張耒寫了首眾人誇讚的詩 蘇軾有名愛徒,名叫張耒。他與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等人,一起被稱為蘇門四學士。
  • 王安石的兩首七絕,膾炙人口,展現出悠閒自得的心境
    辛棄疾月夜慨嘆,「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蘇軾卻酒後醉言,「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其實很多人事都如浮雲、飄忽不定,命運也似江流、波瀾起伏,不必為一朝一夕的得失而糾結不安。下面介紹王安石的兩首七絕,膾炙人口,展現出悠閒自得的心境。
  • 誰知盤中餐,這首膾炙人口的小詩作者是誰?
    【原作】憫農二首李紳其一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這是兩首膾炙人口的小詩,語言通俗直白,幾乎婦孺皆知。第一首詩諷刺意味特別強烈: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但是勞苦農民仍沒有糧食吃,仍然要餓死。
  • 蘇軾寫詩嘲諷妹妹長得醜,不料妹妹連寫兩首詩反擊,蘇軾甘拜下風
    而蘇軾就有個妹妹,據史料記載,蘇軾的妹妹不簡單,本身就出生在書香門第,從小受到薰陶,還伶牙俐齒,才思敏捷,是遠近聞名的才女!只不過這個妹妹就是一直沒有嫁人,於是蘇軾就嘲笑妹妹長得醜,沒有人娶她!在妹妹面前做了一首詩: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蘇軾笑話她人未出門額頭已經出去了,眼凹下去眼淚都擦不淨。
  • 蘇軾最經典16首詩,一首一個名句
    蘇軾,是北宋時期的大文豪,在詩詞書畫方面都有極大的成就,其中詩的成就極為突出。劉克莊評價他的詩:有汗漫者,有典麗者,有麗縟者,有簡淡者翕張開闔,千變萬化。《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 《畫》這首詩的作者,到底是不是王維?王維的詩集中有這首詩嗎?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對唐代詩人王維的一句評價。 眾所周知,詩歌是通過凝練的語言來進行抒情言志的一種文學體裁,而蘇軾對王維的評價恰恰可以看出王維詩作的唯美意境。
  • 李白這首詩意境高遠,更是啟發蘇軾寫下《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李白和蘇軾那都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文豪,他們兩人都寫過很多的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而且他們的那些文學作品到現在早已是成為了中國古典文學精品之作,每一首拿出來都足夠震撼人心,所以他們兩個人對於中國文學都起到了巨大的影響,使得後世很多的文人都是在他們的基礎上,才創作出了屬於自己的文學作品
  • 蘇軾的這首詩,將廬山和錢塘江都寫進詩中,四句詩有兩句一模一樣
    北宋畫家李公麟畫作·金山寺蘇軾畫像蘇軾此次遊覽廬山,還寫下了一篇極具風採的遊記《記遊廬山》,這篇遊記文以詩貫,詩以文綴,詩文珠聯璧合,這篇遊記既有散文行雲流水的韻致,也有詩歌的韻味於是蘇軾便不自覺做了首絕句:「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遊。可怪深山裡,人人識故侯。」但他又暗笑前面說的荒謬,又再做了兩首絕句,第一首寫道:「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第二首寫道:「自昔憶清賞,初遊杳靄間。如今不是夢,真箇是廬山。」
  • 蘇軾格調歡快的兩首七律,景秀詩美,令人心醉
    北宋詩人蘇軾有一次心情煩躁,出門踏青後立刻就變得心情開朗。新城道中(其一)宋代:蘇軾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簷間積雨聲。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這首詩作於宋神宗熙寧六年,當時蘇軾在杭州任地方官。有一天他外出視察,途經新城,見到了許多新鮮的景象。首聯描寫出發時的情景,淅浙瀝瀝地下了幾天雨,這一天春風吹散了陰雲,雨聲頓時止住。詩人心中喜悅,但並不直說,而是用風吹、雨停的情景來體現。
  • 蘇軾一生寫了2700多首詩,你至少要背下這7首!
    今天小仙就從蘇軾一生寫的2700多首詩裡,選取最經典的7首,分享給大家。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在寫這首詩的五年之前,蘇軾和弟弟蘇轍從蜀地入京,在一座寺廟休息,而且在牆壁上題了詩。五年之後,重經此地,當時寺廟裡的老僧已死,題詩的牆壁也倒塌不復存在了。蘇轍作詩一首懷念此事,名為《懷澠池寄子瞻兄》: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 鄭燮兩首《題畫竹》,竟然是兩首禪詩,道出了為人的胸懷與智慧
    鄭板橋,清代著名書畫家,詩書畫三絕,最愛畫竹,曾兩任縣令,是百姓心中的好官。這裡翻譯和簡析兩首《題畫竹》詩。兩首詩中,都有名句,名句裡有為人的智慧與胸懷,不是禪詩,勝似禪詩。《題畫竹》其一兩枝修竹出重霄,幾葉新篁倒掛梢。本是同根復同氣,有何卑下有何高!
  • 有兩首xxx-1先生的詩,很有趣,很生動
    古代偉大的文學大師們經常在瓦房中遊蕩,寫下許多風情詩。有許多精彩的作品,包括偉大的作家歐陽修和小作家晏。即使是以前從未來過的東坡先生,也從來沒有受到過普通習俗的影響,兩首非常美妙的情色詩可以說是無與倫比的。蘇軾和張先之間的交互很有趣。
  •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細賞五首題畫詩
    詩和畫在某一個作者手中可以完美地融合,相得益彰詩和畫的完美融合——題畫詩!這首詩語言清新樸素、淺顯易懂,清新自然。但關於這首詩的作者是不是王維,還另有爭議,一說為清代高鼎。《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 蘇軾最有哲理的一首詩,入選小學課本,百讀不厭
    在語文課本上,《題西林壁》背後有四個大字:背誦全文。從此這首詩就印在我的腦海中。鮮為人知的是,《題西林壁》是蘇軾遊廬山時所作。,第一首出來後,蘇軾一口氣又寫了兩首五絕: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兩首詩寫出了初遊廬山的驚喜,蘇軾早年就知道了廬山風景的俊秀,而今真箇到廬山,恍在夢中。
  • 這首詩是蘇軾的經典之作,你必須得會背,因為對人生真的很有幫助
    人們常常會說音樂天才、繪畫天才,各行各業都有一些天生就擅長的人,而在詩詞歌賦方面,從古至今天才亦不少,可是說到蘇軾,估計沒有人敢和他爭一二。而在他的眾多詩作當中,最不能錯過的是哪兩首呢?圖片:城中百姓正在忙碌著生計劇照作者寫這麼美的景色一般有兩種可能,一是自己事事順心,看什麼都是美好無限,有著美好的將來;二是想要對比襯託,這麼美麗的景色,才能反襯出我內心無比荒涼的糟糕心情,蘇軾的這首詩恰好就是第二種。「寒食後,酒醒卻諮嗟」。
  • 蘇軾題畫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蘇軾的名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流傳甚廣,為後人所深知。在許多詩詞方面的書中,大都有提到這一首,但實際上,蘇軾這組詩一共有兩首,但另一首就比較少人讀過了。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兩首詩。元豐八年(1085),宋哲宗即位,將原本退居在常州的蘇軾召回,派去登州,很快又召回汴京。在這裡,他見到了這兩幅《春江晚景》。這兩幅畫,是惠崇所畫。惠崇是宋初九大僧人之一,是福建建陽僧,他能詩能畫。
  • 趙師秀的名氣雖然不是很大,可是這首《約客》膾炙人口,寫得很美
    不過宋朝還是有很多了不起的詩人,他們的作品同樣膾炙人口。而且這些作品不僅抒情,同時還充滿哲理,這也正是宋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即使是到了南宋也還有很多經典的作品,特別是以趙師秀為首的「永嘉四靈」,他們獨立於宋詩之外,從而更接近於唐詩。
  • 沒有讀過蘇軾這5首冷門的詩,你都不算鐵粉,看看你讀過了幾首?
    筆者今天要為大家推薦蘇軾比較冷門的5首詩,不過同樣很經典,如果你沒有讀過這5首詩,那都不算是真正的鐵粉,一起來看看你都讀過了幾首?1、《梨》霜降紅梨熟,柔柯已不勝。未嘗蠲夏渴,長見助春冰。這是一首很典型的五言絕句,蘇軾這樣的作品還是比較少見,通篇完全是在詠物,描寫的對象是很普通的梨,但是同樣寫得很有趣,整首詩生動細膩,同時也比較好理解,大致的意思是,等到霜降過後,那樹上的梨就成熟了,開始紅了,樹枝也變得很柔弱,樹枝都快要承受不住了。還沒有等到夏天,那梨沒有成熟的時候就想吃,梨子成熟了之後,那春天的冰雪也早已融化了。
  • 蘇軾望遠思歸,這兩首七絕描寫傳神,寄託深遠
    蘇軾被貶到惠州時寫過兩句詩,「報導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宰相章惇看後大為生氣,蘇軾還能這樣安穩地「春睡美」!於是又把他貶到了更遙遠的儋耳。後來蔡京做宰相,他就更難有放歸的希望了。下面就分享蘇軾望遠思歸,這兩首七絕描寫傳神,寄託深遠。
  • 蘇軾這首諧音詩,今古兩個版本,一個索然無味一個妙趣橫生
    在文人的筆下,也可以見到這種有趣的筆法,例如溫庭筠的《南歌子詞》、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等傳世名作。本文提到的蘇軾這首諧音詩,雖然有趣,但算不得上乘的好詩,因此流傳得並不廣。前兩首就不說了,其中第三首有些故事:蓮子劈開須見臆,楸枰著盡更無期。破衫卻有重逢處,一飯何曾忘卻時。 乍看這首詩,有點令人摸不著頭腦。臆,是內心的想法,蓮子劈開會看到蓮的想法嗎?下圍棋時,招法用盡就遙遙無期?破衣裳為什麼會重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