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這首詩的作者,到底是不是王維?王維的詩集中有這首詩嗎?

2020-12-11 騰訊網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對唐代詩人王維的一句評價。

眾所周知,詩歌是通過凝練的語言來進行抒情言志的一種文學體裁,而蘇軾對王維的評價恰恰可以看出王維詩作的唯美意境。譬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句詩,儘管這句詩只有短短十個字,但卻在詩句之外,卻蘊含著無限的意蘊,將畫的意境展現的淋漓盡致。

每當我們讀王維的詩句時,除了只能從視覺上感受其語言的簡潔凝練之處外,還能沉下心來在腦海中品味詩中的畫意。如此,不得不讓後人感嘆,王維的才華確實遠超常人。同時,也難怪後人給他起了個「詩佛」的稱號。

說起來,我們在小學課本上曾經學過一首詩,也是王維最美的一首詩,儘管這首詩標題只有一個字,全文更是只有二十字,但這首詩的意思卻少有人會細細品味。

那麼,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呢?

如果記憶還算深刻的話,應該不會忘記小學課本上曾經有一首叫做《畫》的詩。

一、絕句《畫》

相信很多人在小學的時候都對這首《畫》印象特別深刻,即便是沒有刻意研讀過的人,想來也不會忘記如此琅琅上口的一首絕句:「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如此簡單一首詩,嵌入了「遠」「近」「去」「來」等字,讓這首詩變得極易背誦。

但因這首詩出現在小學課本上的緣故,小時候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基本上只知道背誦,卻很少有人認真研究、品味過這首詩。縱觀這首詩,儘管只有短短二十個字,但卻跟他的《山居秋暝》、《鳥鳴澗》、《竹裡館》一樣,都通過詩句,將美景刻畫的淋漓盡致。讀之,腦海中自然而然會浮現詩句當中所描繪的景象。

而這首詩作的內容,我們可以很直觀的看出,它所描述的就是一幅畫。「遠看山有色」這句詩言語簡單直白,我們很容易就能理解,意思就是從遠處看的話,可以看到山川景色非常鮮豔,可以想像遠處山川有無限風光。

但緊接著下一句「近聽水無聲」,卻通過欲拉近距離近聽水聲的方式,來表達畫中泉水的栩栩如生。然而「水無聲」又客觀描寫出眼前一切都是一幅畫作的事實。

從第三句「春去花還在」來看,更加描述了畫作的逼真之處,即便春季已經過去,但畫作中盛開的花朵依然鮮豔,從不凋零。

第四句「人來鳥不驚」更是將栩栩如生體現的淋漓盡致。因為按照常理來講,一人若是看到一隻鳥,欲走近觀察的話,必然會驚動鳥兒,然而在這幅畫作前,走到近處仍然無法驚動鳥兒,可見畫作中的鳥兒是如何逼真、如何引人矚目了。

當然,這首詩細細品味之處,確實讓人覺得回味無窮。即便這首詩曾經在小學課本上出現過,但不能掩蓋這首詩的出色之處。

除了這首詩中的畫作意境之外,其中運用的「遠」「近」「去」「來」兩組反義詞更是絕妙,細細品味之下,便覺得整首詩更有一種立體感,隱隱約約有一種可以看到詩人在一幅名畫前細心品味後,留下一幅畫作的場景一般。

不過,無論怎麼說,這首詩細細品味下來,都能感受到一股非凡的意境感悟。也就是說,儘管這首詩只有短短二十字,而且詩句簡單易於理解,但其中所蘊含的意蘊卻是美的如夢似幻。

在品味讚美這首詩的唯美之處之餘,可能很多人也會有疑問,那就是這首詩到底是不是王維所作?

實際上,關於《畫》到底是不是王維所作,目前來說還真的是比較有爭議的。有很大一部分人並不認為它是王維所作的詩。

二、《畫》的作者

如果大家記憶力再好一點的話,可能會想起來關於小學課本上《畫》這首詩的更多細節之處。尤其是對於九十年代上小學的人來說,如果還有印像的話,就會發現當時的小學課本上關於《畫》這一首詩,它並沒有貼出具體的作者。

而有的教學讀物乾脆就在這首詩的下面貼出了「佚名」,意思很明顯就是不明白這首詩的出處,不明白是什麼人寫的。

因此,儘管有些小學課本將這首詩按在了唐代詩人王維的身上,但依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有很大一部分人通過研究之後發現,這首《畫》很有可能並不是王維所作。

因為王維詩集中並沒有這首詩,而且不僅如此,就連全唐詩中也沒有對這首詩的記載。所以人們對這首詩的出處產生了懷疑。

後來,有人就很偶然的將這首詩的原出處給考證了出來。這才發現,原來這首詩是南宋僧人道川禪師在為《金剛經》注釋時,所作的一首偈頌詩。而且這首詩本來是沒有詩題的,更是比小學課本上的四句詩還多了四句:「頭頭皆顯露,物物體元平。如何言不會,祗為太分明。」

如果加上這後四句的話,我們可以看出這首詩並不是像我們所學的那樣,是在描述一幅畫。如果硬要將這首詩往畫作方面牽扯的話,就會顯得特別彆扭,而詩的意境也就完全被破壞了。

因此,加上道川禪師的身份,我們可以看出這其實是在闡述人性清淨自在的一首詩。

正所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自性看山,雖然山有色,但有即是無,色相即是無相,一切皆為虛幻罷了。自性聽水,雖然水有聲,但同樣是無聲,一切皆為幻相而已。

因為自性清淨,所以春天過去了,自性之花依然永存心中。雖然鳥被人來驚飛,但其自性本性依然如故。所以說,在道川禪師的眼裡,萬事萬物俱是本性清淨,無有分別的。

綜上所述可以得知,儘管很多人認為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所作,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並不這樣認為,反而覺得這是南宋僧人道川禪師的偈頌詩。

既然這樣,那這首詩我們到底要如何體味它背後所蘊含的意境呢?

說起來,這首詩以訛傳訛已經很久,既然如此的話,那麼在品味這首詩的時候,就看各人的意思來就行了。

三、品味詩作

這首詩雖然非常著名,幾乎到了人盡皆知的程度,但其實它是以訛傳訛被小學課本所「誤導」的一首詩。小學課本將這首詩的前半段節選下錄用,並且還起了個《畫》的詩題,讓這首詩成為了一首描寫山水花鳥景色的寫景詩。

久而久之,這首詩就被按在了唐代詩人王維的頭上。因為這首詩中所蘊含的意境,最起碼從表面來看,是很符合王維的詩詞風格的。而這首詩從景色如畫的角度來品味,來解讀的話,也同樣是非常合適的。

因此,在筆者看來,小學生的話,就可以按照小學語文課本上所錄用的那樣,就把它當成一首描述山水畫的寫景詩就可以了。

當然了,對於非小學生來說,如果想要深度挖掘這首詩的意思,那就不妨將原詩的後四句加上,然後綜合起來品味其中的意思,了解詩人所想表達的意思是什麼。這樣一來,才能感受到這首詩的真意。

除此之外,還可以將這首詩不加後四句以及加上後四句所體現的意思進行對比,通過對比來體會詩中的韻味。如此一來,感受同一首詩因某些變化而產生的不同意思,同樣還是比較有趣的。

結語:

總的來說,很多人講這首詩當成是唐代詩人王維的詩,而且幾乎已經達到了公認的程度。當然,從這方面來講,我們可以了解到這首詩的山水景色描寫並以「畫」的方式來刻畫,確實足夠美輪美奐。

但是對於我們來說,還是有必要深入探究一下它的來源以及出處的。因為全詩從色相無相入手,告訴世人自性清淨,做任何事情都應該順其自然的道理。只有以自性之心看待萬事萬物,才能明悟一切。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王維這首詩常年收錄小學課本,但作者卻是存在爭議,認為另有其人
    王維是盛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他寫過了很多非常優美的山水田園詩,而且他的很多詩作,不僅收錄在了一些比較經典的詩集裡,同時也頻頻地入選課本,例如他最為經典的一首《畫》,則是時常會出現在課本裡,但是這首詩,卻是一直陷入了版權之爭,有人認為這首詩的作者是另有其人,並不是王維,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這首詩是王維寫的嗎?
    本文作者:納蘭春蠶很多朋友都讀過這樣一首詩,簡單來看是首謎語詩,謎底是「畫」。這首詩被收錄在不同年代的人教版、語文版(A版)的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裡,同一首詩在不同的教材版本中竟多達三種作者署名!署名一:佚名。這樣處理本來不會有任何問題。但可惜「人閒生是非」,就有這麼一群沒事找事的教材編纂者,非要給這首詩冠上具體的作者名。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詩,短短20字意味盎然,小學課本的第一首!
    接下來介紹這首《畫》,在我那個時候的語文課本中,它就是古詩文板塊的第一首,也是我的啟蒙作品。畫唐代:王維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步入社會以後,有太多太多的俗事和煩惱佔據著心頭,偶爾有這樣的清流洗刷而過,這樣的清風拂身而過,有一種說不出的清爽。這樣的清爽,闊別已久。蘇軾評王維有一句很著名的話,「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的這首詩可以說是對這一句評語的另類詮釋,何謂「詩中有畫」,就是寫首詩來描寫一幅畫嘛!
  • 解讀王維《畫》:被選入小學課本的一首詩,作者卻一直存在爭議
    《畫》這首詩太有名氣了,可以和《憫農》媲美,幾乎上過學的人都會背,而且是一輩子都忘不了的那種。人教版和滬教版小學語文都在一年級課本中收錄了這首詩。甚至這首詩可以作為一個謎語,而詩的名字《畫》則是謎底。這首詩從字面上看,描寫的是自然景物。
  • 王維這首詩最是「與眾不同」,避開田園風格,寫出意氣風發的豪爽
    王維可以說是我國山水田園派詩人中最有名的一位,每次提到這個名字總會想到他那些有清風明月之雅、亦有碧水青山之幽的詩篇來;比如他的《畫》、《終南山別業》以及《新晴望野》等等,無不真正詮釋了王維「詩中有畫」的作品特點。
  • 王維的這首詩樸實無華,卻處處透露著真情實意,動人心弦
    《寄荊州張丞相》所思竟何在,悵望深荊門。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頷聯「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則是王維表達對張的知遇之恩。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當初天下無人賞識我,沒有您張丞相的擢升,我恐怕還寂寂無名。所以您的知遇之恩,我終身難忘。
  • 這首詩是王維的代表作,其中一句最為出名,現代人都很羨慕
    在教科書中往往提到白居易,樂天居士也曾被譽為「廣大教化主」。不過,也有相當多的人認為王維更有資格。其實,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晚唐的張為甚至將白居易還排到第一位,將李杜壓在後面。清朝人賀裳總結了歷代文人的觀點,並做出評價:唐無李、杜,摩詰便應首推。
  • 王維的這首詩很冷門,卻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譬如,陶淵明的《飲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王維的《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等,都是田園詩中的千古名篇。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春園即事》,便是唐代詩人王維筆下的一首田園詩。雖然它相較於王維的《山居秋暝》等詩來說要冷門很多,但是依然寫出了絕美的田園風光,美得讓人念念不忘。
  • 王維的這首田園詩描寫初夏景色,清幽秀麗,層次分明
    王維寫過很多山水田園詩,也非常受讀者喜愛,有的清新明快,有的格調高雅,有的禪意深遠。比如「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描寫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還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表現了詩人對不畏艱苦,以身許國的守邊戰士的愛國精神的讚美。
  • 山水田園詩自成一派,王維十首詩作,首首經典,又流露濃濃的禪意
    但我們對於作者及其生平,所處年代以及詩的創作背景卻投入的不是很多。比如說王維,他的很多詩我都可以背得出來,但先前我對他的了解卻一點也不多。我只知道他詩寫得好、寫得美。他筆下的詩有意境,像一幅幅山水畫。他詩中有畫,有韻味。除此之外,我對王維認識的不多,了解的也有限。
  • 佛系詩人王維一生最美的十首詩,你讀過幾首?
    徐增在《而庵詩話》中說:「詩總不離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於天才得李太白,於地才得杜子美,於人才得王摩詰。太白以氣韻勝,子美以格律勝,摩詰以理趣勝。」第十首:《畫》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這是一首題畫詩,主要表達了兩層含義,一是畫非常的漂亮和逼真,二是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之情以及對人和自然融為一體的嚮往。本來春天過去了,百花應該凋零了,可是在畫中還可以看到盛開的花朵仍在,這其實表達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嚮往之情。人靠近鳥兒,鳥兒卻沒有受到任何的驚嚇,這就是作者想表達的人和萬物本應和諧相處,融為一體,所以鳥兒才不會害怕人。
  • 王維為小詩友寫下30首詩,其中有一首,救了全家性命
    但是,王維與他往來密切,相交二十多年,特別是裴迪住在終南山的一段時間內,二人「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吟終日」。他們為輞川別業二十景各寫了一首詩,共計40首,合編為《輞川集》。這本詩集是兩代詩人的傑作,開創了一景一詠的組詩模式,同時也可以看出大宗師王維對小友裴迪的提攜之意。兩人互動的程度,令人咋舌。
  • 王維這首詩單單題目就有23個字,用一首詩描繪出長安城的立體畫卷
    這首詩單獨看題目,整整23個字,讀的都有點暈,這麼長的題目也確實少見。我們先來看看題目是什麼意思。首先我們要把這個題目拆開去讀,我用標點符號把它隔開,「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加了標點符號之後是不是再去讀就沒有那麼生澀了。
  • 雨過天晴王維寫下這首絕美之作,通篇如詩如畫,最後一句回味無窮
    而在眾多的田園詩中,筆者更喜歡王維筆下的田園,因為蘇軾曾讚譽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所以品讀王維的田園詩,會讓人有身臨其境的畫面感,仿佛置身於一幅絕美的山水畫中。而筆者本期要介紹的這首詩正是雨後天晴,王維遊覽田園寫下的一首被嚴重低估的絕美之作,通篇如詩如畫,以繪畫的技巧寫詩,最後一句更是回味無窮。
  • 王維很美的一首詩,全詩僅20個字,很多人會背卻不理解
    王維食唐朝著名詩人,有「詩佛」之稱。王維的詩多歌詠山水田園,被後人看作南宗山水畫之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是蘇軾對王維詩歌的評價。從中可以看出,王維對能將景色描繪得如詩如畫,讓人沉浸在美妙的意境中。比如《山居秋暝》中的那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至今讓人回味無窮。小學教材上有王維的一首詩,名叫《畫》,是一首很美的詩。全文只有20個字,很多人都會背但卻不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詩。
  • 王維的這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禪意深厚,空靈雋永,值得拜讀
    王維,字摩詰,太原祁人。721年中進士第,為太樂丞,官終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的一生篤志奉佛,一直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他創作的詩歌題材也十分廣泛,尤其擅長山水田園之作。蘇軾在他的《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中說道:「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讀經典 唐代大詩人王維6首經典禪詩,你讀過幾首?
    詩寫作者泛舟若耶溪的所見所聞,並寓含長久羈留他鄉的思歸之念。詩開頭兩句寫詩人乘小船入溪遊玩,三四句寫眺望遠山時所見到的景色,五六句用以動顯靜的手法來渲染山林的幽靜,最後兩句寫詩人面對林泉美景,不禁厭倦宦遊,產生歸隱之意。全詩因景啟情而抒懷,十分自然和諧。此詩文辭清婉,音律諧美,創造出一種幽靜恬淡的藝術境界。
  • 王維的這首詩只有20字,描繪了初冬山林的紅葉,意境太美了
    要說寫詩最有畫面感的詩人,還是要數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初冬時節,詩人在山中看著此時此景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小詩,意境清新,極富畫面感。《山中》【唐】王維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讀完這首詩,在頭腦中想一想,果然能看到一幅意境悠遠的畫面。清澈的溪水,光潔的白石,凋零的紅葉,翠綠的山嵐,幾組景物,互相映襯,構成一幅遠近有致、色彩鮮麗的水彩畫,寂靜中見幽趣,清寒中有美感。
  • 王維的詩:孟城坳_王維的詩_教育_太平洋親子網
    《孟城坳》這首詩體現了詩人的深切感情,我們一起來看看《孟城坳》的原文及作者簡介。  《孟城坳》原文  新家孟城口,古木餘衰柳。  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  《孟城坳》注釋  ①新家:新住到。  ②來者:後來的人。
  • 王維兩首詩總共才四十個字,卻寫出了內心完美的孤獨
    王維是唐代的大詩人,他的詩歌創作的成就很高,以致歷代的名家對他都有很高的評價。後來有不少做格律詩的人,也是拿他的五言律詩或絕句做範本,揣摩理解其中的韻律、平仄和詩的意境。王維還是個多才多藝的人,詩畫書法音樂都很精通,而且還喜歡參禪,被後人稱為「詩佛」。他還是唐代山水田園詩的開創者,和孟浩然一起被人稱為「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