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秋雨一場涼,隨著天氣轉冷,秋意更濃了。山林褪去了綠色,染上了夕陽的顏色。深秋的山林是色彩斑斕的,雖然沒有了芬芳的花朵,卻留下了繽紛的色彩。秋意漸濃,正是觀賞紅葉的好時節。紅葉片片飄飛,挑動文人的情思。說起紅葉詩詞最著名的當屬杜牧的「霜葉紅於二月花」,紅葉在他的筆下比春天的花朵還要美麗。要說寫詩最有畫面感的詩人,還是要數唐代著名詩人王維,初冬時節,詩人在山中看著此時此景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小詩,意境清新,極富畫面感。
《山中》
【唐】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讀完這首詩,在頭腦中想一想,果然能看到一幅意境悠遠的畫面。清澈的溪水,光潔的白石,凋零的紅葉,翠綠的山嵐,幾組景物,互相映襯,構成一幅遠近有致、色彩鮮麗的水彩畫,寂靜中見幽趣,清寒中有美感。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描寫的是山中的清新之景,山路蜿蜒曲折,天寒水淺,山溪變成涓涓細流,露出粼粼白石,顯得特別清淺可愛,讓讀者仿佛聽到了溪水潺潺流過的聲音。初冬時節,紅葉變得稀少,在一片翠綠的山中顯得格外矚目。稀稀疏疏的紅葉,沒有令人感到秋季的蕭瑟和荒蕪,反而令人對秋天充滿了遐想。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意思是山間小路上原本並沒有下雨,是那空明翠色好像沾溼人衣。本來已經是初冬了,怎麼還有翠色呢?因為這裡是秦嶺山中,儘管冬天寒冷,但整個山中,仍是蒼松翠柏,山路就穿行在無邊的濃翠之中。所以,蒼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所以說「空翠」,這種翠綠不是能夠觸碰的。山中的「空翠」並非是下雨, 自然不會「溼衣」,但是詩人為何這樣寫呢?
因為山色翠綠的很濃,濃得幾乎可以溢出水來,可以使整個空氣裡都充滿了綠色的水分,人在山中行走,就像被籠罩在一片蒼翠欲滴的翠霧裡,整個人得到它的浸染和滋潤,這好像人看到綠色植物感到舒適一樣,能感覺到一種細雨溼衣似的涼意。所以雖然「山路」「無雨」,卻自然感到「空翠溼人衣」了。這一句將視覺、觸覺、感覺相互交融,讓人產生一種如夢似幻的感受。
王維的這首詩,只有寥寥幾筆,就刻畫出一副優美的景致,令人驚嘆。秋天的紅葉正是最豔麗的時候,初冬的腳步已經臨近了,還不抓緊時間,在山中,在林間,採擷一片樹葉,留住這份美好,留下最美的紅葉。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收藏,關注,分享!小編每天都會更新不同的內容,您的鼓勵就是我的動力!(本文版權系作者原創,未經許可切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