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詩:孟城坳_王維的詩_教育_太平洋親子網

2020-12-20 太平洋親子網

  《孟城坳》這首詩體現了詩人的深切感情,我們一起來看看《孟城坳》的原文及作者簡介。

  《孟城坳》原文

  新家孟城口,古木餘衰柳。

  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

  《孟城坳》注釋

  ①新家:新住到。

  ②來者:後來的人。

  ③復:又。

  ④空:徒然地。

  ⑤昔人:過去的人。

  《孟城坳》譯文

  新遷到孟城口居住,可嘆只見衰柳而不見昔日種柳之人。

  以後來到這裡居住而追念現在的又是何人呢?我們不必徒然地悲嘆這裡昔日的主人。

  《孟城坳》賞析

  《孟城坳》是《輞川集》裡的第一首。輞川在今陝西藍田西南,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孟城坳即孟城口,就在輞川風景區內。

  小詩《孟城坳》寫得精練含蓄,耐人尋味。王維新近搬到孟城口,卻可嘆那裡只有疏落的古木和枯萎的柳樹。這裡的「衰」字,不僅僅說「柳」而已,而是暗示出一片衰敗凋零的景象。有衰必有盛,而何以由盛而至衰,令人不堪目睹!這就透露出悲哀的感情。

  接著,詩人給自己排解。詩人在這裡安家是暫時的,以後來住的還不知是誰,詩人又何苦去悲哀呢?過去那種古樹參天、楊柳依依的盛景,原是前人所有的,詩人不必為前人所有而悲呢,這當然是徒然傷感的呀。

  王羲之《蘭亭集序》裡講到聚會時的「欣於所遇」,到「情隨事遷」的感概,即一喜一悲,認為「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王維在這裡感嘆盛景的被破壞,含有今之視昔而悲之意;而「來者」,自然又會有後之視今的感嘆。這是發人深思的。

  孟城口本為初唐詩人宋之問的別墅。宋之問曾以文才出眾和媚附權貴而顯赫一時,後兩度貶謫,客死異鄉。這所輞川別墅也就隨之荒蕪了。如今王維搬入此處,觸景傷情,透露出他難言的心曲。此時,李林甫擅權,張九齡罷相,這使王維帶著深深的失望和隱憂退隱輞川,故當他看到目前這一衰敗景象時,心緒再也不能平靜,很自然地想到別墅的舊主人,自己為「昔人」宋之問而悲,以後的「來者」是否又會為自己而悲?這正是詩人不願去思考而又難以擺脫的思緒。詩人言「空悲」,實際上是一種更深沉的悲,是一種潛隱在心底的痛苦。後來,王維經常在輞川一帶逍遙吟誦,但始終無法消釋這種沉鬱而又幽憤的心情。

  《孟城坳》作者簡介

  王維(701-761)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青少年時期即富於文學才華,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公元721年(開元九年)中進士第一,為大樂丞,累官至給事中。公元756年(天寶十五載),為安史亂軍所獲,署以偽官。兩京收復後,降職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王維詩現存約四百首,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一個高峰。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同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有《王右丞集》。

相關焦點

  • 臨湖亭·唐代王維·輕舸迎上客·及王維的輞川別業和《輞川集》
    寫作背景:   此詩是王維隱居於輞[wǎng]川別業時所作的山水詩集《輞川集》中的一首。   作品簡介:   中心內容:此詩簡明單純,描寫了詩人王維迎接貴賓,以及賓主在臨湖亭開懷暢飲的情景。
  • 王維的詩:桃源行
    《桃源行》賞析  這是王維十九歲時寫的一首七言樂府詩,題材取自陶淵明的敘事散文《桃花源記》。清代吳喬在《圍爐詩話》中曾說:「意思,猶五穀也。文,則炊而為飯;詩,則釀而為酒也。」好的詩應當像醇酒,讀後能令人陶醉。因此,要將散文的內容改用詩歌表現出來,決不僅僅是一個改變語言形式的問題,還必須進行藝術再創造。
  • 王維《竹裡館》
    盛世讀王維。王維的詩歌裡,氣息平和,平淡。這一點我贊同。王維一生,有波折,但得善終。懷才有遇,仕途也算是有成。 今天來學一首王維的詩歌《竹裡館》,這是他在輞川別墅寫下的一首詩,是和裴迪的一首和詩。
  • 王維的這首詩樸實無華,卻處處透露著真情實意,動人心弦
    眾所周知,王維是我國唐代傑出的詩人之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同為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
  • 王維、孟浩然與山水田園詩
    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詩400首。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王維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科第一(即狀元)。
  • 盛唐山水詩高手——王維、孟浩然、常建
    基本上每個大詩人都是山水詩好手,李白、杜甫不以山水詩名,依然佳作不少。而箇中高手就是王維和孟浩然。王維後期詩歌信佛的高官,他的山水詩境界空靈,禪機暗隱。而孟浩然作為一個莊園主,則更多地是田間地頭的淳樸、純粹的生活謳歌。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取捨。
  • 詩的妙趣,詩的魅力,通過王維《辛夷塢》慢慢感受
    王維寫過一首小詩叫《辛夷塢》,僅看這個詩名,是不是覺得特別浪漫。辛夷是紫色玉蘭花,辛夷塢就是種滿紫玉蘭的小院。王維在輞川有個別墅,辛夷塢應該就是別墅中的一個院落。王維生活在這樣的院落中,一定會對創作有幫助。文人創作要有感而發,王維起筆用了一個典故。「木末芙蓉花」,這一句套用了屈原的詩句,還是運用倒裝的修辭手法。如果改成「芙蓉花木末」,是不是就能夠理解了。
  • 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經過這番磨難,王維逐漸消沉下來,看開了世間之事。四十歲以後,他基本侍奉母親以半官半隱的狀態在輞川度過。王維母親去世後,葬在東面山坡,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王維逝世後,又葬在母親墓南面的小溝旁。王維當年住所叫「文杏館」,今已不存,唯有門前空地上,他親手栽植的一棵銀杏樹,依然枝葉茂盛,就像他在詩中讚美過的那樣:「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
  • 【相思】相思原文_相思注釋_相思賞析_王維的詩_親子寶典_太平洋...
    王維《相思》就是梨園弟子愛唱的歌詞之一。據說天寶之亂後,著名歌者李龜年流落江南,經常為人演唱它,聽者無不動容。  紅豆產於南方,結實鮮紅渾圓,晶瑩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鑲嵌飾物。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子"。唐詩中常用它來關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於男女情愛範圍,朋友之間也有相思的,如蘇李詩"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即著例。
  • 王維:正因本身的「空」,故可容納萬境丨周末讀詩
    我們知道,《鹿柴》出自王維《輞川集》,序言中交代得清楚:「餘別業在輞川山谷,其遊止有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萸泮、宮槐陌、臨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欒家瀨、金屑泉、白石灘、北垞、竹裡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與裴迪閒暇,各賦絕句云爾。」
  • 從一首「王八」詩,看李白與王維的朋友圈有多厲害
    煮酒君「詩詞雜談」系列文章第6期:從一首"王八"詩,看李白與王維的朋友圈在我們現代漢語的語境裡,"王八"這個稱謂,是不禮貌的,每每我們聽到這兩個字的時候,就會不自覺的想起一些不好聽的話,但如果我們去翻《全唐詩》的話,卻能發現,有不少,寫給"王八"的詩。
  • 王維8句禪詩,詩中有畫,以禪入詩!
    王維所作的詩篇中"以禪入詩"的"禪",是指禪理。"以禪入詩"就是將禪理直接體現在文字上,使人可以直接感受到這是一首禪詩。1、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這句《辛夷塢》是王維《輞川集》詩二十首之第十八首。短短四句詩,在描繪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時,又寫出了一種落寞的景況和環境。2、不知香積寺,數裡入雲峰。詩句出自唐代王維的《過香積寺》,詩題「過香積寺」的「過」,意謂「訪問」、「探望」。既是去訪香積寺,卻又從「不知」說起;「不知」而又要去訪,表現出詩人的灑脫不羈。
  • 詩佛王維的一首詩有些囉嗦,看看我修改後的怎麼樣?
    王維,字摩詰,山西運城人,唐代著名詩人,畫家。他的詩自然流暢,好像是從大自然中自動流出來的音韻。大宋的著名詞人蘇東坡曾經評論他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和孟浩然被後人並稱「王孟」,亦被稱為「詩佛」。王維從小就很聰明,入仕很早,曾經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希望能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後來因為政局紛亂,他在「安史之亂」中受到牽連,葬送了政治前途。四十多歲的時候,王維也逐漸看破了世事的無常,從此潛心參佛,詩文形成了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格。
  • 《畫》這首詩的作者,到底是不是王維?王維的詩集中有這首詩嗎?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對唐代詩人王維的一句評價。 眾所周知,詩歌是通過凝練的語言來進行抒情言志的一種文學體裁,而蘇軾對王維的評價恰恰可以看出王維詩作的唯美意境。
  • 王維的詩:《新晴野望》
    新晴野望  王維  新晴原野曠, 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 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後。  農月無閒人, 傾家事南畝。  注釋:  [1]新晴:初晴。野望:放眼向田野眺望。  [2]極目:窮盡目力向遠處看。
  • 大唐詩人王維的一生
    (三)王、孟在唐詩中,王孟的山水田園詩,總是並提的。孟浩然是著實不容易的,徒步長安數載,汲汲入仕,呈詩問道,卻沒得機會。孟只是鬱鬱寡歡的,終身未仕,孟不開心,凡有此心種種,皆入詩中。王維心裡卻想:「孟六,性情人也,惜其不懂變通,如其詩『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當是何等氣派,為何一時竟選了『南山歸敝廬』?」這次見面後,孟浩然也是悔的腸子都青了,怕再羈留長安,恐連累王維,於自己也無益處,雖然好詩友賀之章等人為孟「延譽」,沒有半點效果,大家勸孟浩然還是暫避澗南吧!
  • 王維山水詩中的音樂美
    □董春霞  自晉至唐,有成就的山水詩人代有人出,而王維卻將詩、畫、樂巧妙地融為一體,不愧為山水大家。讀王維的詩,那流淌在詩中的萬籟之聲,絢麗神奇、空靈悠遠,將人帶入精美超然的音樂之中。  王維山水詩的音樂美有兩個層面:一是詩中自然之聲,或雄渾激昂,或低沉婉轉,或禪趣幽深……詩人依境寫聲,寓情於聲,這是讀者可聆聽的音樂;另一個是:詩中字面無聲,卻蘊涵著音韻美,詩人寓聲於景,藏聲於象,誘使讀者發揮想像力,從景物和色彩中「聽」出聲音來。  鶯聲歷歷,語語如珠。王維山水詩的萬籟之聲。
  • 精選詩佛王維意境唯美富有禪意的詩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朝著名詩人、畫家。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詩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王維十首送別詩,更盡一杯酒,長望淚沾襟
    王維的詩很多都非常短小,有時只有二十個字,但是細細讀來卻味道濃厚,所以他的詩深受讀者歡迎。也許是閱歷多,也許是感受深,王維總能在詩中表達出一種不同的味道,這就是禪意,即使我們不參禪,也還是願意悟禪。所以王維創作的作品中無論是田園詩,還是邊塞詩,或者告別詩,都有些相似的風格,語言精美,音節舒緩,恬靜而淡遠。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等等。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曾被推為唐人七律壓卷之作……
    不僅有浪漫主義詩仙李白和現實主義詩聖杜甫,還有身在朝堂心在田園的佛系詩人王維。王維,與李白同年(公元701年)出生,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朝著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與孟浩然合稱「王孟」。雖然身在廟堂,但心歸禪宗,參禪悟理,學莊信道,故有「詩佛」之稱。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