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清代著名書畫家,詩書畫三絕,最愛畫竹,曾兩任縣令,是百姓心中的好官。
這裡翻譯和簡析兩首《題畫竹》詩。兩首詩中,都有名句,名句裡有為人的智慧與胸懷,不是禪詩,勝似禪詩。
《題畫竹》其一
兩枝修竹出重霄,幾葉新篁倒掛梢。
本是同根復同氣,有何卑下有何高!
翻譯:
兩枝修長的竹,好像從雲霄裡長出來的一樣,幾片新葉倒掛在竹枝上。這兩枝竹子本來是同根生長的,性情相通,沒有高下的區別。
賞析:
第一句,不說竹子長到雲裡去了,卻說竹子好像是從雲裡長出來的,說明竹子長得實在高,這是想像,虛寫,也是誇張。這樣表達,新奇有趣。還有,這樣的竹子是不是也很特別,和別的樹不一樣?
第二句,竹枝頂端的竹葉倒掛著,照應了前面的竹是倒長的。這裡有兩點顯示了竹葉的不同尋常,一是「高」,二是「倒掛」,這就像鄭板橋自己,作為一方父母官,人在高位,心向著百姓。
第三、四句,表面意思說竹子竹葉生長的環境一樣,性情也一樣,不需要比較誰高誰低。其實另有所指,脾性、品行、目標一樣的人,身份地位也是沒有高低之分的。竹子的形與神,作者為官和為人的氣度、智慧,也就都在畫中和筆下了。
鄭板橋的這首詩歌從畫的角度看夠清新質樸,從「詩言情」的角度看又含蓄雋永。
《題畫竹》其二
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
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
翻譯:
我四十年來畫了無數的竹,日日夜夜,畫了想,想了再畫。現在,我只用幾筆就能畫出竹的神韻,這是「生」與「熟」不斷交替變化的的結果。
賞析:
第一、二句,寫繪畫的時間之長和用心之專。說明作者為了畫好竹子費了很多心思。
第三、四句說明畫竹已經到了一定的境界,能削繁就簡,只需寥寥幾筆,就能畫出竹的風骨,原因是反反覆覆地經歷了由生到熟、由熟到生再到熟的過程。
最後一句七個字包含的哲理,可能需要我們在生活中用很長的時間才能真正地明白,不過道理很好懂。
就像教書,剛開始是「生」的,要花很多時間備課;時間長了,「熟」了,課本都能背下來,以為自己憑藉經驗能輕鬆對付一切。其實不然,每一年的學生都是新的,每一個個體是不一樣的,還有更年輕有活力的後起之秀來挑戰,於是,就要繼續學習,不斷完善。這樣,「生」與「熟」不斷交替,人也在不斷地肯定與否定中成長,並做著當下最好的自己。
這裡面自有一股禪意,真是意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