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壇盟主蘇軾,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名篇,我們現在許多俗語成語,都是從蘇軾的詩詞文章中來。
今天推薦一首蘇軾的詩《和子由澠池懷舊》,這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詩中還創造了兩個我們今天常用的成語。
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冬,蘇軾赴陝西鳳翔做官,蘇轍送蘇軾至鄭州,分手回京,寫了《懷澠池寄子瞻兄》寄給蘇軾,詩云:「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遙想獨遊佳味少,無言騅馬但鳴嘶。」蘇軾依韻和了此詩。
澠[miǎn]池:地名,今屬河南。嘉祐三年(1056年),蘇軾與蘇轍赴京應舉,途經澠池時曾寄宿奉賢僧舍,兄弟倆還同在壁上題詩。此次蘇軾赴鳳翔做官,又要經過澠池。
蘇軾寫詩,善用譬喻,這首詩開篇四句,便用一個精妙的比喻,寫透了人生世事的變幻無常。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人生四處漂泊,像什麼呢?應該就像那飛鴻踏在雪泥之上。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飛鴻在雪泥上停留休息,偶然留下了指爪痕跡,片刻之後,飛鴻又起飛了,那裡知道它是飛往東方還是西方。
第三聯通過奉賢僧舍的變化,來寫人生世事的變幻無常。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曾經在這裡招待過我們兄弟二人的奉賢僧人,已經圓寂,只留下安放他的骨灰的新塔,當年我們兄弟二人題詩的牆壁也已經坍壞,再也看不到我們曾經題寫的詩了。這一切,就像飛鴻在雪地上留下的指爪,雪化了,指爪痕跡也就不見了。
最後一聯,詩人蘇軾深情地回憶了當初兄弟二人同赴京都應考的經歷。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蹇[jiǎn]驢:腿腳不靈便的驢子。還記得當初我們當初趕考走過的崎嶇長路嗎?那進,我們才到澠池西邊的崤山,馬就死了,我們只好騎著腿腳不靈便的驢子到澠池,漫漫長路,辛苦疲勞,驢子也累得直叫。
蘇軾的這首詩,創造了兩個成語:「飛鴻踏雪」和「雪泥鴻爪」。當然,它們都是一個意思,都是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跡,可以引申為人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的痕跡。
人生一世,不論多麼卑微,抑或多麼輝煌,到頭來不過像飛鴻在雪地裡留下的一個指爪印,雪化了,指爪印也就不見了。
這看起來有些消極,不過細細品味,卻發現這是一個很美意象。一隻漂亮的飛鴻,偶然在潔淨的雪地裡留下了一個指爪印,然後就不知飛去哪裡了,雖然最後連指爪印都會消失,但僅僅是這一畫面,便美得讓人心動。
生命雖然脆弱短暫,但還是很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