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的這個人名字叫錢福。
錢福,字與謙,明孝宗朱祐樘弘治三年狀元,是吳越地區錢氏家族的後裔。
吳越地區錢氏家族的祖先為錢鏐,即五代時吳越國開國國王。錢鏐在唐末平定戰亂時立下赫赫戰功,割據吳越地區,稱吳王。
吳越國國君始終沒有稱帝,先後尊后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為正朔。北宋吞併南唐之後,吳越國納土歸宋,王室成員收到很好的禮遇,錢氏成為百家姓上僅次於趙姓的姓氏。
雖然錢鏐統轄的只有江浙、閩等地,但是相對於同時代的其他的政權,吳越國比較安定。經過近百年的精心治理,吳越國使江南地區富甲東南。
即便是到了近代,錢氏家族也是名人輩出。人文科學方面的代表有國學大師錢穆、文化崑崙錢鍾書、錢基博、錢玄同等;自然科學方面,錢三強、錢學森、錢偉長、錢致榕以及水利專家錢正英。
近現代的錢氏名人享譽國內外的將近一百人。
回頭說一下錢福。他自幼天資聰敏,才思過人,七歲即能作文。狀元及第之後,任職翰林院修撰,詩文水平極高。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極度推崇錢福,稱他為「兩大家」之一。
錢福有著所有文人共同的缺點,那就是恃才傲物,因為在言語之間,錢福往往會傷人,所以同僚很不喜歡他,他做官期間經常受到排擠。
錢福於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十七年英年早逝,年僅四十四歲。
今天說的這首詩名字叫明日歌,全詩如下: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這首詩的前四句,歷來被用來勸說珍惜時間:明天過後還有明天,明天何等的多;如果天天只空等明天,那麼只會空度時日,一事無成。
這四句詩也是千古名句,通俗易懂,用來說明時間的寶貴,流傳程度可以和「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相比。
緊接著詩人繼續闡述時間看似很多,實際上不值得浪費:世人如果經常被明天所累,不知不覺就老了。早晨還在看河水向東流逝,傍晚看太陽向西瞬息墜落,一天就這樣過去了。人的一生又能有幾個明天呢?如果您還不懂,那就來讀一讀我的這首明日歌。
這首詩很容易讓人想起諸葛亮的戒子詩: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以一種悲涼的心態,告誡自己的孩子,要珍惜時間。實際上,諸葛亮的這幾句話,對每個人都有益處。
這首詩誕生之後,就被為世人傳頌,詩歌的語言使用口語化、形象化的詞語,因此明白如話,讀起來朗朗上口,聽起來順耳好記。用最簡單的詩句寫出了最深的道理,卻很有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