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清香,飄逸。
香自遠,味怡情。
淡若蘭花,濃似茉莉。
四季常品之,兩腋清風生。
綠白黃青紅黑,三杯兩盞淡茶。
皆是人間仙露飲,喝之品之清神志。
感嘆茗茶之事脫俗,唯覺超凡入聖之感。
酒入惆悵不及香茶一碗,彌久飄散助我逍遙人間。
若是坐下來喝茶,當然是一件非常令人愜意之事。約上好友,在一個悠閒的午後,喝上自己喜愛的茶葉。在茶湯入肚之後,什麼煩心的事大概都被拋之腦後,茶中仙。
喝茶就是這麼令人快樂。
那麼古代的文人墨客,對於茶是一種什麼體會呢,也許元稹的一首茶詩能夠給我們答案。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文學家、宰相。元稹聰明機智過人,少時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並結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給世人留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千古佳句。
《一字至七字詩·茶》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獨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元稹的茶詩千百年來被人稱道,寫出了茶的美好與詩人才情的巧妙碰撞。這是一首寶塔詩,如果精心排布的話,非常的賞心悅目,是後事效仿的範本。
茶詩很多,因為茶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是一脈相承的,而且在茶的領域,傳統詩詞被發揮的特別的極致,如果對茶詩有興趣的話,以後多多涉及茶詩和各位分享。
夜邀明月對飲茶,晨請朝霞獨幽啜。
茶帶給了詩人無盡的享受,詩人也把茶寫在了詩句中,寫在了作品裡,更是記在了自己的夢想中。
茶之事,百說不厭,今天一切都在這首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