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外賣生意火到哪裡,垃圾就扔到哪裡。數據顯示,我省2015年網上餐飲外賣訂單規模約有8677萬之巨。若以這些包裝垃圾的鋪開面積進行粗略地平均計算,這一巨量的數字意味著,我省一天因網上外賣產生的垃圾面積,就能覆蓋2.6個大明湖。
不少飯店都推出了送外賣服務。齊魯壹點 記者 戴偉 攝
高校食堂也送外賣
5月10日上午11時許,濟南市歷山路優品匯地下一樓的美食街上,由於還沒到下班時間,過來吃飯的顧客並沒有多少。
各家飯店門前,有不少人不斷進出,行色匆匆——他們就是外賣快送員。此時,距離午飯還有一個小時,正是他們一天之中最忙碌的時候。
送外賣小哥一邊趕路一邊電話確認地址。 齊魯壹點 記者 戴偉 攝
10日下午,濟南山大路一小夥匆忙吃著外賣盒飯。 齊魯壹點 記者 戴偉 攝
「我記得外賣是從2014年開始火的,最初送外賣的店家並不多,現在這邊基本上每家飯店都可以送。我才幹幾個月,每天送二三十單,別人一天送五六十單。」
一名網絡外賣的送餐員說,「點外賣的主要是一些上班族,學生也不少。平時我們去的寫字樓比較多,二三十裡路一樣送,高新區那邊我都送過。」
駐濟諸多高校的校內食堂窗口,目前也入駐網絡外賣平臺,開展外賣業務。齊魯晚報記者走訪獲悉,儘管食堂距離學生宿舍往往只有幾百米,但這並不妨礙網上外賣的生意興隆。
濟南市區一高校食堂脆皮雞店內一位做兼職的學生說,他們店平均每天有100多單外賣。周圍生意更火的店,每天能有200多單。「天氣不好的時候叫外賣的更多。網上叫外賣不但能送貨上門,還比來店裡買便宜,所以特別受歡迎。」該學生說。
由於年輕人比較會使用外賣APP,當前叫外賣的主要集中在年輕白領和學生群體。
據某知名網上訂餐平臺日前發布的「濟南2015年吃貨大數據」,白領人群的外賣訂單量最高,成為外賣最主要的用戶群體,包括一日三餐、下午餐和夜宵等,山大路、歷山北路、聯四路、玉函路、舜泰廣場是訂單依次排在前五的商圈;高校訂單量也非常可觀,其中綜合排名最高的是山東財經大學。
垃圾箱裝不下,餿味不小
外賣經濟火爆的同時,由此產生的外賣垃圾也在急速上漲。
由於打包的外賣多採用一次性包裝用品,大量餐盒、塑膠袋垃圾堆積在寫字樓、校園的垃圾箱內。
在濟南市山大路上的一家數碼廣場裡,記者看到,這裡的垃圾箱基本上都被外賣餐盒佔滿了。
「這一大桶垃圾,基本上全是餐盒,都是點的外賣吃完扔的。這裡都是一些在公司上班的白領或者賣東西的店家,他們一般不大出門去吃,都是叫外賣。」商場的保潔人員說,這些劇增的餐盒垃圾讓她很頭疼。
「一般都是些塑料餐盒,在垃圾袋裡裝著。有時候這個箱子根本裝不下,就直接扔到外面。如果他們把袋子繫緊了還好,但有些直接就敞著,盒子裡面還有一些剩菜剩飯啥的,最怕的就是那些剩湯,有時候一不小心就弄一身。」保潔員說,現在夏天就要到了,很擔心這些餐盒垃圾會變餿,散發出異味影響環境。
每天下午4點鐘,整樓的垃圾都要集中起來,由垃圾車統一拉走。到3點半的時候,垃圾箱陸續被清潔工拉到空地上,一會兒工夫空地上便擠滿一排排的垃圾箱,有50多個。齊魯晚報記者隨機翻開幾個垃圾箱,上半部分堆積的基本都是裝在塑膠袋裡的外賣餐盒垃圾。
「不用看了,都是這個(餐盒),這兩年一直這樣。」一位工作人員說道。到了下午4點鐘,三輛專門運載垃圾的環衛車開了過來,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餐盒垃圾被倒進車裡,空地上開始瀰漫著剩菜剩飯的味道。
學生發帖說,餐盒累哭了保潔員
記者走訪駐濟多所高校發現,目前校園內學生訂外賣的現象十分普遍,由此產生的外賣盒垃圾讓校園清潔工人的工作量驟增。
劇增的外賣垃圾正在成為保潔人員的「噩夢」。日前,濟南某高校一學生在網絡空間裡發了一個帖子:「有同學在自習室看到一名清潔阿姨在教學樓裡邊清掃邊哭,問到原因時,清潔阿姨說昨晚工作到很晚,明明都打掃得很乾淨,可是今天領導檢查看到教室仍然有很多垃圾,因此自己要被扣工資。」
「可能是清潔工阿姨下班後仍然有不少同學在教室裡吃外賣和零食,垃圾沒有及時丟到垃圾箱,又把教室弄髒了。」該同學呼籲,「不管大家是在教室還是宿舍叫外賣,飯後隨手把垃圾扔到垃圾箱內。清潔阿姨每天要扛很多包垃圾,很辛苦。我們的舉手之勞就能為清潔阿姨減少一點負擔。」這一帖子,被師生們大量轉發,引起了在校大學生的諸多共鳴。
「以前這種餐盒很少見,學生們大都用那種不鏽鋼的餐杯盛飯,塑料的垃圾也基本就是飲料瓶子之類的。近兩年,校園中已經很少看到拿著不鏽鋼餐杯打飯的學生了,訂外賣的越來越多。」濟南西部某高校一位物業保潔人員忍不住唉聲嘆氣,「有送到教室的,也有送到宿舍的。剩飯、菜湯、飯盒、塑膠袋,需要打掃的垃圾也多了。」
網上外賣訂單,全省一年8677萬
一般來說,一份外賣至少包括一個塑膠袋、一份一次性餐盒、一雙一次性筷子以及一定數量的餐巾紙。
齊魯晚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多數店家的打包塑膠袋和餐盒都是批發商來店裡推銷時直接買的,也有店主稱從批發市場進的貨。
「基本上經常有人上門來推銷餐盒,價錢跟批發市場上差不太多。我們家用的餐盒都是質量好的,平均下來一個得5毛錢,有些便宜的三四毛錢就能買到。塑膠袋、一次性筷子也都一起買,這個幾分錢一個,不值錢。」濟南文化東路上一家提供外賣的快餐店店主說,他們一般收取一元錢的打包費,去除成本後仍然可以賺錢。
對於外賣用品生產商、經銷商、餐飲店家以及訂餐者等各方來說,生產和使用這些餐盒、塑膠袋、一次性筷子等,無疑是「多贏」的,為各方都提供了生意或便利。然而,如果考慮到由此產生的巨大環境壓力,大約沒有人會感到輕鬆。
根據百度外賣的山東外賣大數據,2015年百度外賣在山東共接到了1500萬訂單。同時根據Analysys易觀智庫提供的相關數據推算,2015年全年,百度外賣約佔中國網際網路餐飲外賣市場份額的17.2867%。百度外賣在山東的市場佔比目前沒有準確數據,如同樣按17.2867%(實際佔比或許更高)來推算,則2015年山東外賣僅網上訂單就達8677萬;如果再加上進店購買或電話訂購等其他途徑購買外賣的數量,則山東一年的外賣總數還要增加不少。
僅考慮8677萬的網上訂單,這意味著全省每天產生多少餐盒垃圾?
按照每單外賣包括一個塑膠袋和兩個餐盒,測算發現,平均每個塑膠袋總面積約為0.24平方米,平均每個餐盒總面積為0.2平方米,也就是說每單外賣產生0.64平方米的塑料垃圾。據此粗略估算,山東全年8677萬單的外賣就產生5553.28萬平方米的塑料垃圾,而這些垃圾能夠覆蓋約957個大明湖(大明湖的面積約為5.8萬平方米),日均覆蓋2.6個大明湖。
從嶄新的包裝到餐後垃圾,一份外賣包裝,在給各環節帶來便捷和生意的同時,也給保潔人員和環境增加了負擔。
外賣火到哪裡,垃圾就扔到哪裡,外賣垃圾已然成為一個嚴肅的問題,但似乎並沒有人真正考慮過環境的承載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鄭帥 實習生 孫萌陽 楊慶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