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為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立規矩」 鼓勵建設工業博物館或工業遺產...

2020-12-23 東北新聞網

大連為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立規矩」 鼓勵建設工業博物館或工業遺產公園

作者:

2020-12-01 06:44   來源:遼寧日報  

  記者楊麗娟報導 隨著大連近代工業的誕生、發展,留下了許多寶貴的工業遺產。這些遺產是大連城市發展的重要物證,也很好地記錄了大連工業文明發展的歷程。為建立大連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體系,大連市政府辦公室日前印發了《大連市工業遺產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為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立規矩」。

  大連工業遺產是在大連工業長期發展進程中形成的,反映了工業時代的特徵和風貌特色。其中,物質遺存包括不可移動的車間、作坊、廠房、管理和科研場所等基礎設施,以及與之相關的辦公樓、教育休閒等附屬生活服務設施和其他建(構)築物及可移動的機器設備、生產工具、生活用具、歷史檔案、商標徽章和文獻、圖書資料等。非物質遺存包括生產工藝流程、手工技能、原料配方、商號、經營管理、企業文化等工業文化形態。

  申報大連工業遺產,需工業特色鮮明,在大連歷史或工業歷史上有標誌性意義,見證了大連經濟發展的歷程,對大連歷史具有重要影響,與大連社會變革或重要歷史事件及人物密切相關;工業生產技術重大變革具有代表性,反映某行業、地域或某個歷史時期的技術創新、技術突破,對後續科技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具備豐富的工業文化內涵,對當時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有較強的影響力,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工業的特色風貌,在社會公眾中擁有廣泛的認同;具有歷史階段標誌性和行業代表性,與工業發展有關的生產生活建(構)築物及其他設施等不可移動的工業遺存;與工業發展有關的工業生產設備、生產和運輸工具、具有標誌性或者時代性工業產品和用具、企業檔案及傑出人物事跡等可移動的工業遺存。對列入保護名錄工業遺產的保護管理,《管理辦法》鼓勵建設工業博物館或工業遺產公園,對可移動工業遺產進行收集,併集中保護。設置專門部門或由專人監測工業遺產的保存狀況,採取有效保護措施,保持工業遺產格局、結構、樣式和風貌特徵,確保核心物項不被破壞。

  《管理辦法》提倡企業、行業組織建立與本企業、行業發展相關的專業工業博物館。支持利用工業遺產資源,開發具有生產流程體驗、歷史人文與科普教育、特色產品推廣等功能的工業旅遊項目,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打造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工業旅遊產品。鼓勵支持利用工業遺產資源建設工業文化產業園區、特色街區、主題公園、工業博物館、創新創業基地等,培育工業設計、工藝美術、工業創意等新業態。

(責任編輯:馮慶洋)

東北新聞網
微信訂閱號

東北新聞網
手機版

東北新聞網
法人微博

新聞客戶端
Android版

新聞客戶端
iPhone版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來信來電(024-31885629)聲明,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後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我國將對工業遺產分級保護
    在開展資源認定管理方面專門提出,建立工業遺產分級保護機制,全面開展工業遺產的調查、評估和認定工作,摸清工業遺產底數,明確工業遺產構成,評估工業遺產價值,建設工業遺產資料庫,為科學規劃、分類保護、有效利用提供有力支撐。
  • 札幌啤酒博物館——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從札幌啤酒博物館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工業遺產始於保護,重在利用,功在後代。日本通過積極嘗試利用的多種手段,成功地探索出了工業遺產「再利用」的新模式,既為城市保存了無可替代的文化傳承,又充分發揮了工業遺產的附加功能。
  • 五部門:將建立工業遺產分級保護機制
    來源:經濟日報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文物局、國家開發銀行5部門近日聯合印發《推動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實施方案》,擬以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為切入點,引領帶動城市更新改造,推動老工業城市加快從「工業鏽帶」轉變為
  • 「原創」金融支持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國內外經驗
    從金融視角總結現有工業遺產保護利用項目的融資渠道,以近代工業的搖籃唐山市為例,給出政府將工業遺產保護利用作為轉型升級發展方向的策略建議,如提高政府定位、拓展品牌宣傳、多方融合資金以及提高運營能力等。其中,博物館模式進行的適應性再利用以其在遺產保護方面的顯著優勢、在現狀實踐中的大量應用和在具體操作中的多樣形式,這其中,德國魯爾地區兼具生產功能的「活態」博物館(哈根LWL露天博物館)、綜合再利用的綜合博物館(埃森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區)、展示行業生產的工業博物館(德國礦業博物館)以及經營現代藝術或現代主題的現代博物館(奧伯豪森的儲氣罐)等當屬典範。
  • 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二批)發布
    任福君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院長任福君回顧了中國近現代工業發展歷程,並介紹了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二批)的入選名單和入選標準,展望了工業遺產的價值與保護利用。石楠強調,最核心的是要通過工業遺產保護,推動整個城市經濟發展的轉型和升級。他從城市規劃專業的角度指出,工業是城市發展的核心要素,工業遺產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基因,如何做到基因傳承,是一個歷史性難題。在遺產活化利用過程中,要重視整體性、系統性的思維,從城市特色風貌入手,讓工業遺產融入當代生活,使其成為公眾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後,石楠呼籲社會各界共同探索,共同保護、利用好工業遺產。
  • 讓工業遺產煥發新生機 留住時代的印記
    這種新型「輕遺產」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應用鏈條和路徑也更加清晰明確,也逐步被社會認知、喜愛和應用……老工業城市 工業遺產項目優先2020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申報通知,凡1980年前建成的廠房、車間、礦區等生產和儲運設施以及其他與工業相關的社會活動場所,都屬於此次申報範圍;通知中呼籲「切實將一批代表性強、保護利用價值高的優秀項目推薦上來」;同時,也明確給出了鼓勵方向
  • 我國工業博物館現狀與發展方向
    《推動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實施方案》提出要「完善工業博物館體系」「推動建設分行業、分區域、工業博物館體系」。將建立工業博物館作為主要任務之一,這成為工業博物館有序發展的政策基礎。近年來,隨著工業遺產保護工作的不斷擴展和深入,工業博物館受到了政府、企業和社會更多的關注。2016年工信部與財政部聯合印發的《關於推進工業文化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2018年工信部印發的《國家工業遺產管理暫行辦法》均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利用工業遺產建設工業博物館,將工業博物館歸為工業遺產利用的一條路徑。
  • 工業遺產之楊浦自來水廠
    「在西方,工業遺產的保護性開發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模式可循。比如主題博物館模式、公共休憩   工業遺產的再生開發使都市中的一些老廠房、老倉庫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盲目開發、隨意改造也令人擔憂。      「在西方,工業遺產的保護性開發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模式可循。
  • 蒸汽機車:汽笛聲喚醒工業遺產 是風景也是財富
    鐵煤蒸汽機車博物館負責人劉春山說,因為動力轉型,蒸汽機車沒有了維修市場,當時處理退役機車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賣廢鐵或者回爐。 然而,一些國內外蒸汽機車發燒友的頻頻到訪帶來了新的思路。「我們認識到,退役的蒸汽機車也是寶貴的旅遊資源。」劉春山說,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工業文化遺產,鐵煤集團建立了蒸汽機車博物館。
  • 第二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名單(之三)
    編者按為持續推動我國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發展,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和中國城市學會在廣泛調研、遴選的基礎上,於2019年4月12日向社會發布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二批)。第二批名錄包含各類工業遺產100家,科協改革進行時將分十期為您陸續介紹,敬請關注!21.
  • 日本工業遺產紀行|日本製造的代表:豐田技術、鐵道工業
    紀念館所在地是以前的豐田自動織布工廠,進入紀念館後,中庭的入口有工業遺產提示。紀念館中庭曾是工廠的動力室,還留有安設蒸汽機排煙煙囪的地基殘骸,中庭一側建築的牆邊則保留有殘磚斷垣的遺蹟,作為動力室原址的示意。從一般基於歷史建築來理解工業遺產的角度出發,豐田產業技術紀念館的工業遺產可於中庭集中觀摩。
  • ...保護規劃 工業遺產 保護區 公示 京杭運河 北起-長三角頻道...
    黑白灰為主調延續老杭州的傳統生活  歷史老街區「不變」應萬變  拱宸橋西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今起公示  在杭州人的記憶裡,老底子的拱宸橋西,和工業是密不可分的——19世紀末,這裡有個通益公紗廠,後來變成杭一棉,至今還留下了很多倉庫、廠房、運貨碼頭。
  • 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名單公布 含詹天佑京張鐵路
    這批名錄包含了創建于洋務運動時期的官辦企業,也含有新中國成立後的「156項」重點建設項目,覆蓋了造船、軍工、鐵路等門類,是具有代表性、突出價值的工業遺產。中國科協調宣部副部長王挺,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院長羅暉,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黃元等出席發布會並發言。王挺在致辭指出,工業遺產不僅僅是文化遺產,也是記憶遺產、檔案遺產。
  • 重慶工業博物館:博商模式是運營理念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重慶12月16日訊(記者 成琪)12月12日,記者跟隨由國家文物局組織的「文物保護看基層」(重慶)主題宣傳活動來到了重慶工業博物館。這是重慶市規模最大、藏品最多、內容最全的第一家工業類綜合性龍頭博物館。
  • 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認定申報工作開始了
    以下是關於開展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認定申報工作的通知全文:關於開展第三批國家工業遺產認定申報工作的通知工產業函〔2019〕12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
  • 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一批名單公布,含京張鐵路等百個項目
    王挺在致辭指出,工業遺產不僅僅是文化遺產,也是記憶遺產、檔案遺產。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的形成,極大有助於保存這些文明的印記,使之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工業遺產是人類文明和歷史發展的見證,其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價值、知識價值、科學技術價值、經濟價值和藝術價值已經在世界範圍內受到普遍重視。
  • 重慶工業博物館:「博商」發展理念的探索者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重慶12月16日訊(記者 成琪)12月12日,記者跟隨由國家文物局組織的「文物保護看基層」(重慶)主題宣傳活動來到了重慶工業博物館。這是重慶市規模最大、藏品最多、內容最全的第一家工業類綜合性龍頭博物館。
  • 日本工業遺產紀行|月桂冠與西陣織:日本傳統工業之美
    日本是全球頂尖的工業強國,從幕末學習西洋工業技術開始,日本就一直在製造業立國的道路上疾行,隨著時間的流逝,也形成了一大批工業遺產。如果將工業嚴格限定為工業革命之後興起的現代工業,則東亞僅有的兩個純粹以工業遺產為內涵的世界遺產都在日本,足見工業文化在東瀛之地位與意義。
  • 從年鑑中看城市工業遺產改造
    根據歷年《上海年鑑》中豐富的圖照和文字史料並參考相關地方志書,上海年鑑工作團隊向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原董事長、黨委書記羅鈞,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產業合作處處長、首都文化產業協會秘書長秦永華和北京智信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曹保印等專家介紹了上海對舊廠房、舊倉庫等城市工業遺產保護並改造利用的現狀。
  • 劉伶醉古燒鍋被列入國家工業遺產
    近日,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正式公布。這也是繼2017年之後,由工信部公布的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此次公布的國家工業遺產單位共六十二家,河北省兩家,其中就包括劉伶醉古燒鍋。許多年來,劉伶醉公司一直堅持採用傳統工藝釀酒,積極致力於自身現有工業遺產項目的有效保護和利用工作,為全面弘揚傳統釀酒文化做出了一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