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濱江、民生碼頭華麗變身?從年鑑中看城市工業遺產改造

2020-12-17 澎湃新聞

7月27日,京滬「城市更新與工業遺產改造問題與經驗」交流研討會在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舉行。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市年鑑學會與到訪的首都文化產業協會、北京智信文化產業研究院「全國老舊廠房改造試點問題與經驗調研」專項課題組專家團展開深入交流,為首都及全國老舊廠房改造的政策出臺提供智力支撐。

7月27日,京滬「城市更新與工業遺產改造問題與經驗」交流研討會在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舉行。

根據歷年《上海年鑑》中豐富的圖照和文字史料並參考相關地方志書,上海年鑑工作團隊向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原董事長、黨委書記羅鈞,北京市國有文化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產業合作處處長、首都文化產業協會秘書長秦永華和北京智信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曹保印等專家介紹了上海對舊廠房、舊倉庫等城市工業遺產保護並改造利用的現狀。

其中,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副調研員、上海市年鑑學會副秘書長沈思睿以徐匯濱江與民生碼頭為例,介紹了年鑑中關於城市更新與工業遺產改造的典範。

20世紀40年代,徐匯濱江地區航拍。圖片來源《上海年鑑(2014)》

徐匯濱江地區曾是近代上海重要的交通運輸、物流倉儲和生產基地,聚集鐵路南浦站、北票煤碼頭、上海飛機製造廠、龍華機場、上海水泥廠、白貓集團、上糧六庫等大工業廠區,是一條封閉的傳統工業岸線。

2007年,區政府與上海市黃浦江兩岸開發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籤署《共同推進黃浦江沿岸徐匯區段綜合開發合作備忘錄》。2010年,作為上海世博會的核心配套區域,徐匯濱江完成企業搬遷116家、居民3500多戶,土地收儲約280公頃,改造親水岸線3.6公裡,建成30萬平方米公共開放空間以及「七路二隧」等骨幹路網20公裡,推動濱江岸線從生產性功能向生活性功能轉型。

2014年5月18日,由原上海龍華機場大機庫改建的餘德耀美術館正式對外開放 圖片來源《上海年鑑(2015)》

2015年,徐匯濱江獲建設部頒發的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而今,改造後的徐匯濱江成為集工業遺產、文化、休閒及雅居為一體的地方,深受市民喜愛。

坐落於浦東新區黃浦江畔民生路的民生碼頭則是上海港裝卸糧食、食糖的專用碼頭,有著超過一百年的使用歷史。民生碼頭於20世紀70年代開始建造兩座容量分別為4萬噸和8萬噸的糧食筒倉以及頗具特色的吸糧機,多年來始終服務於米、糖這兩項攸關上海市民生活的重要貨物。

改造後的徐匯濱江集工業遺產、文化、休閒及雅居為一體 圖片來源《上海年鑑(2017)》

隨著自身設施的老化和市政建設的進步,民生碼頭的糧食集散功能已經逐步被取代,雖經幾次整修,仍無法改變退出歷史舞臺的趨勢。到了2010年,市政府終於決定對其進行改建,在原址打造一個濱江景觀區。此舉大有借鑑英國利物浦、德國魯爾區化工業遺存為獨特城市風景之意,是城市進化過程中產業價值轉變的有益嘗試。

目前,上海市內現有舊廠房與舊倉庫改造的項目多開發為創意地產。以田子坊、8號橋、M50、同樂坊、老碼頭等為代表,通過保護性開發老廠房、老倉庫和老大樓,實現創意產業發展與工業歷史建築保護、文化旅遊相結合。

「要注意的是,根據景觀區的規劃屬性,以及必須產生社會效益的既定目標,很容易讓人想到建設諸如博物館、音樂廳等文化設施的主意,但在現實條件中這樣的做法未必合適。」沈思睿認為,追求獨特也不能罔顧現實條件。正如建築設計不應該僅僅為了追求外觀新穎而刻意求怪一樣,文化設計也不應該僅僅為了傳播目的而忽視項目自身的生命力。

民生碼頭8萬噸筒倉及周邊開放空間改造項目是黃浦濱江重要的工業遺產城市更新項目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市年鑑學會會長生鍵紅表示,老廠房、老倉庫等工業遺址由於具備特有的歷史底蘊、文化內涵以及改造和投資成本相對較低等原因,產生了不少的成功案例。《上海年鑑》對此類專題都有較為詳盡的記錄,為今後實施工業遺產保護和開發利用提供了有益借鑑。

她說:「通過保護性開發老廠房、老倉庫和老大樓,利用現有建築創造創意產業發展的平臺,可以實現創意產業發展與工業歷史建築保護、利用的互動發展,相得益彰,也是對城市歷史文脈很好的傳承。」

據悉,上海地區的年鑑編纂歷史可追溯至1852年。《上海年鑑(1852)》(英文版)是目前所知中國內地的第一本城市年鑑。這份年鑑刊載了當時西方人繪製的最詳細的上海地圖,收錄了上海歷史上第一次連續且系統的氣象統計史料,還記錄了中國通商五口岸外僑一覽、洋行名錄、大事年表、港口章程、上海概況等珍貴史料。

生鍵紅說:「這本年鑑讓我們對上海167年前的狀態有一個深刻了解,然後這樣一本年鑑啟發了我們用歷史上的一些資訊、材料,為上海現在的發展進行總結歸納,為未來的發展出謀劃策。」

昔日巨型糧食筒倉重新煥發藝術活力 。圖為改造後增建的「觀景天梯」

如今上海每年有近300部年鑑編纂出版。上海市年鑑學會作為綜合性平臺,一直以系統收集、整理、開發利用各種記述上海城市發展的年鑑文獻資料為己任。

此次研討交流是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市年鑑學會貫徹2019年上海文化創意產業推進工作會議精神的一項具體舉措,通過全面梳理上海地方信息資源,考證相關工業遺存發展、保護和開發的歷史脈絡,深挖提煉地方發展經驗,為兄弟省市提供借鑑。

相關焦點

  • 徐匯濱江地區將建跑道公園 打造上海"西岸文化走廊"
    東方網5月22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經濟轉型發展,關鍵是要緊緊依靠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率先走出一條科技支撐作用明顯、體制機制活力迸發、服務經濟比較發達、城市服務功能完善、城鄉和區域一體化發展的轉型之路。」這是市第十次黨代會報告提出的要求。
  • 徐匯濱江公共客運碼頭工程正式開工,將成為水上班輪多點停靠的景觀...
    徐匯區濱江地區將打造得越來越美,相關工程建設最近又有「大手筆」。 新聞晨報·周到記者獲悉,徐匯濱江公共客運碼頭工程已經正式開工。在徐匯濱江公共客運碼頭工程現場,日前已舉行徐匯濱江公共客運碼頭(水域部分)一期工程開工儀式。
  • 徐匯濱江一日遊!這些地標值得一看
    徐匯濱江你去兜過沒?徐匯區新聞辦說,這條集鐵路南浦站龍門吊、北票碼頭舊址、海事塔等六大工業地標,西岸美術館、上海油罐藝術公園、龍美術館等八大文化場館,日暉港橋、春申港橋、澱浦河橋等五大橋的徐匯濱江地標遊覽路線,市民朋友們欣賞濱江美景的同時也可以前去打卡哦~詳見六大工業地標go!!
  • 這個十一 我們「穿越」千年相約徐匯濱江
    隨著上海市黃浦江濱江岸線貫通,總長45公裡的沿江景觀大道吸引著諸多海內外遊客熱切關注。徐匯濱江段以各類現代文化場館和舊工業遺存改造為特色,也已成為滬上知名網紅景點。藉助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徐匯濱江舉辦的契機,西岸沿線藝術場館、餐飲配套、工業遺存等旅遊資源得到全面整合。
  • 煥然一新的徐匯濱江:邁向全球城市的卓越水岸
    據《青年報》報導:老一代上海人眼裡的徐匯濱江是運煤碼頭,新一代上海人眼裡的徐匯濱江是跑步勝地、是美術館集聚區,是剛剛召開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的舉辦地。位於徐匯區東部黃浦江畔的徐匯濱江岸線11.4公裡,面積9.4平方公裡,開發總量950萬平方米。從2012年起,徐匯濱江地區有了一個全新的稱謂和城區品牌——WEST BUND上海西岸。
  • 上海徐匯11.4公裡濱江水岸,有哪些網紅打卡地?
    7月31日,上海徐匯區委書記鮑炳章表示,經過十年開發建設,徐匯濱江近9公裡的沿江景觀岸線已貫通開放。據了解,徐匯濱江北起日暉港、南至關港,面積9.4平方公裡,岸線長度11.4公裡,是「上海2035」城市總體規劃中承載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高品質中央活動區。
  • 「上海西岸」徐匯濱江將打造2公裡核心岸線
    會議聚集國內外城市建設領域專家、學者,聚焦岸線、產業、配套三項重點,研討徐匯濱江核心區的未來發展戰略。從結構上看,通過濱水區和腹地區的聯繫,使得入駐企業和附近工作的白領有獨一無二的『城市會客廳』。」葉可央表示,對於普通市民來說,岸線功能的提升希望進一步增強活動內容的體驗,結合保留的歷史元素和文化場館,比如沿岸保留的船塢、一系列的老碼頭等,增加活動功能,讓大家在岸線處處可以停留,處處有內容。
  • 比徐匯濱江更香,1000萬出頭就能拿下東外灘濱江現房?
    隨著盧灣濱江、徐匯濱江、楊浦濱江等沿岸城市空間的改建,沿線樓盤也是備受熱捧,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濱江住宅的價值,認識到濱江景觀資源的不可複製性。 在上海城央有一段濱江,不僅記錄了上海百年工業文明,也將代表未來上海的形象,承接起上海作為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它就是:東外灘楊浦濱江!
  • 上海5大濱江打卡攻略都在這了!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堪稱硬朗工業風的藝術殿堂,由工業遺存改造為藝術館。還沒走進就能遠遠看到博物館變身溫度計的大煙囪,大煙囪裡面一層層樓梯旋轉而上,視覺效果超棒!楊浦濱江岸線全長約15.5公裡。這裡原本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沿江一路遍布水廠、電廠、煤氣廠。後來這些工業遺存經過改造更新之後,把楊浦濱江打造成了一個新晉網紅打卡地!綠之丘綠之丘是小紅書博主們的寵兒,也是楊浦濱江超有人氣的地標。
  • 【上海置業寶典】徐匯濱江&龍華
    城市水岸的生活怎麼上海那麼稀缺呢?上海不缺水,江南城市,為什麼沒有見過這樣的東西呢?說到這點就不得不說一下上海的兩條母親河,蘇州河和黃浦江的一個尷尬,蘇州河在近代是主要被用於開設工廠的,有著大量的紡織廠,尤其普陀段和閘北段,這種印染廠非常非常的多。上世紀末上海開始意識到這樣一條非常重要的城市內河,已經因為工業汙染成了臭河浜,不僅市民避而遠之,還給外國人看笑話。
  • 「聚焦」卓越水岸、品質民生……今天的發布會關注徐匯發展藍圖...
    今天上午,上海市人民政府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徐匯區委書記鮑炳章,區委副書記、區長方世忠,區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局長茹國明,區文化旅遊局局長伍彥心介紹徐匯區經濟、社會、文化、民生等各方面的發展情況,市政府新聞辦副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尹欣主持新聞發布會。徐匯濱江如何打造卓越水岸?徐匯AI的未來有哪些願景值得期待?
  • 中山人熟悉的步行街,或華麗變身!未來將改造成怎樣?
    中山人熟悉的步行街,或華麗變身!未來將改造成怎樣? 孫文西路街區承載著中山歷史發展印記這個中山人熟悉的老街區或將迎來華麗變身
  • 比肩上海徐匯濱江,重慶或將迎下一個世界級灣區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城市核心發展的內涵,人文藝術扮演的角色、發揮的作用,從巴黎左岸、倫敦南岸以及上海徐匯濱江的城市發展就可見一斑。其中,徐匯濱江堪稱國內藝術灣區的範本。 今年1月,以九龍半島、釣魚嘴半島為主要區域的重慶長江文化藝術灣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方案,已進入公示階段。
  • 世博改變滬豪宅格局 徐匯濱江將成新興力量代表
    在世博會召開前,會有大量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工、運行,受世博概念影響的上海濱江豪宅板塊如徐匯濱江、浦東世博區域、南外灘等區域,將迎來重大利好。  世博會不僅將在召開期間成為遊客最嚮往的所在,也會因為其召開前的大量城市設施竣工、使用,迅速改變當地的城市面貌,使得整個板塊,整個區域的價值被市場重估。
  • 文史| 聽,碼頭傳來了歷史的聲音
    塔吊:北票碼頭自2007年開發伊始,徐匯濱江已有多處工業遺存經改造升級,成為了網紅打卡點。而黃浦江畔那兩座巨大的、似乎發光的橙色塔吊卻一直都是遊客們熱衷的城市地標。(徐匯濱江塔吊四季)北票碼頭,曾是上海港裝卸煤炭的專用碼頭,也曾和南浦火車站一起,作為上海唯一水陸聯運的交通運輸樞紐而存在。這裡,幾乎是伴隨著上海的工業發展一起誕生。
  • 上海黃浦江濱江遊玩指南 請收好
    有一種海派的文藝,叫徐匯濱江  北起日暉港,南至徐浦大橋,坐擁8.4公裡岸線的徐匯濱江,是申城近代工業遺存的展示地,也是中西文化的交匯地,更是未來亞洲最大規模的文化藝術群落和文創產業集聚區之一。這裡有一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上海西岸,西岸的美,西岸的文藝,都將這一片狹長的土地變成了一個符號、一幀詩意、一個夢……
  • 孫文西路步行街或華麗變身!未來將改造成怎樣?
    孫文西路街區承載著中山歷史發展印記,這個中山人熟悉的老街區或將迎來華麗變身!為進一步開展孫文路文化旅遊街區的改造提升工作,完善舊城區的城市功能、推動產業升級,中山石岐區孫文路文化旅遊街區改造提升項目(第一期)前期意願調查工作近日正式開展。
  • 塘河碼頭、濱水公園……溫州這個一級工業遺產將迎來「大變身...
    12月10日,市工業與能源集團舉行東嶼電廠有機更新項目一期工程開工儀式,標誌東嶼電廠片區有機更新項目一期正式啟動,啟動後將進行塘河碼頭建設與濱水公園改造提升,預計明年國慶亮相。該廠區東側廠房已改建為辦公樓(飛霞南路旁),煙囪、工業廠房等具有原歷史記憶的代表性工業遺存仍保留至今,是溫州工業發展的一段見證,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在我市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專項規劃中,列入一級工業遺產。東嶼電廠有機更新效果圖東嶼電廠有機更新項目一期總投資額約5701萬元,將進行塘河碼頭建設與濱水公園改造提升。
  • 空中俯瞰徐匯!古今交融,怎一個美字了得?
    一起穿越時空,閱讀徐家匯白晝間萬商雲集的繁華、夜幕下流光溢彩的歡樂;品味衡復歷史文化風貌保護區的樹影斑駁、名流傳奇;探索徐匯濱江串連成線的藝術空間和人工智慧產業集群。  徐匯濱江曾是20世紀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2008年,以上海將舉辦世博會為契機,啟動地區城市更新,開啟了生產型岸線向生活型岸線的華麗轉變。
  • 區情| 徐匯濱江有20多個工地在開工!土方車川流不息,原來是因為...
    區情 | 徐匯濱江有20多個工地在開工!就有二十多個工地在開工要知道徐匯濱江本來就很紅了常年流連於上海網紅排行榜這裡有無敵江景最美跑道還有工業歷史遺留難道將來還會更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