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幼兒園老師:二十年教育經驗與你分享,三條育兒理念不可錯過

2020-09-05 幼兒園張老師

喜歡頭條是從這句口號開始的:你關注的,就是頭條。

入坑頭條是從這點想法開始的:我關注的,可能也是你的頭條。

想在頭條寫作,不過是因為靈光一閃。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向我諮詢如何給孩子選擇幼兒園,這位媽媽心思縝密,在自己的崗位上也是一把好手,但是對學前教育行業的情況了解不多。

她說:我看了好幾家幼兒園了,有一家還不錯,至少每天給小孩教點東西,不像某某幼兒園,給孩子們啥都不教,每天就是帶著玩兒。

說這話的時候已經是四年前了,那時我的孩子剛剛一歲,每天在自己的崗位上忙碌,突然聽到一個家長這麼推心置腹的說實話,我有點晃神兒。

在她口中那所啥也不教的幼兒園是一家公辦園,而我就是公辦園的老師,我感到有點不好意思,仿佛說的那個人是我。

2019年是我在學前教育行業的第二十一個年頭,從一線教師到管理崗位,我幾乎體驗了幼兒園所有的工作,但最喜歡的還是教孩子。在教孩子這件事上,我特別有成就感。

年輕的時候,經歷少,少不更事,教孩子是我兢兢業業的一份工作。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成為我心中一件有趣的事情。這些趣味性,即使是父母,你沒關注過永遠沒有感受。

班裡的小兔子死了,孩子們毫無感覺,為了引起他們注意,我開始裝哭,調皮蛋天天走過來,手摸著我的臉,用他媽媽的口氣說:沒關係的,再買一隻給你吧。哭笑不得的我瞬間意識到:孩子不是冷血,而是對生死還沒有概念。

跳跳去盥洗室洗嘴巴,進出三次,嘴沒洗淨,到是袖子溼了大半,連著水龍頭上方的鏡子都是溼的。偷偷觀察,才發現他對著鏡子在洗鏡子裡的嘴巴。這一刻,我的感受是:教孩子在生活中學習科學很有必要,哪怕是認識鏡子裡的自己。孩子有自己的節奏,成人不要用自己的認識去幹預孩子。

帶孩子們背誦兒歌,一會兒就有幾個坐不住,但是飯前放點故事給他們聽,一兩周後最搗蛋的都能背誦了,這是因為無意識學習比死記硬背更有效。

我帶孩子們到樹下看過螞蟻,帶他們玩水、玩雪、玩沙子,毛毛雨的天氣在院子裡跑。感受自然是多麼美的事情。

我也曾嚴厲的批評過孩子,因為規則大於一切,建立了就不能破壞。

我是不是那個別人眼中啥都不教的討厭老師呢?

我的孩子今年快六歲了,我把他當作一個實驗對象,把我曾想像過的所有教育方法用在他的身上。這個孩子有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無障礙閱讀文字,喜歡天文、地理、科學,信任我,願意和我傾訴,是我的朋友。

而我,沒有做過逼迫他學習的事。

每當看到網絡上那些關於幼師的惡性新聞,我都不自在,其實好老師真的不少,其實學前教育真的是一門科學,不是想當然的樣子。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頭條,可能力量很微弱。還是想把我知道的告訴你聽,因為你面前的那個孩子,可能因為你認識上的改變而越來越好。

在頭條尋找獨一無二的我

從入坑頭條寫作以來,我選擇忽略真實生活中的個人屬性。我是什麼單位的?有怎樣的工作經歷?獲得過哪些成績?做出過什麼努力?它們只屬於真實的我。

而網絡是虛擬的,不管你在生活中是怎樣的,只要你說得吸引人,說得對,不管你是誰,大家都會看,都會聽。

我想在頭條尋找獨一無二的我。離開我的社會屬性,我的認識是不是對的,大家是不是認可。

曾經有位粉絲真誠地對我說:你的文章有點曲高和寡。其實我自己知道,但是對的事情可能有時候聽著就是有點累,願意聽的人聽進去了,可能就會對他們有幫助。不是嗎?

我在頭條上收穫了8000多個粉絲,除了幾篇豹紋之外,我寫的文章閱讀量也不是很好,即便這樣,我還是得到了頭條的認可,獲得了十幾次青雲計劃獎勵和閱讀優質帳號。在這一點上,我挺佩服頭條的,有時候大家喜歡的不一定就是對的,對的不一定所有人喜歡,但是青雲不考慮這些,只看質量,這也是頭條越來越好的原因吧!

我的三條育兒理念你不可錯過

教育過別人的孩子,也教過自己的孩子,見過形形色色的家長,看過各種各樣的孩子,家長的心理我明白,看看孩子的表現我能大致判斷他們想幹嘛。但是,很多家長因為對這個行業不是深層次的了解,對教育孩子還沒有成體系的概念,常常會有誤區,所以,不管我寫什麼樣的文章,有三條教育理念所有的家長都不可錯過。

理念一:練就善於思考的大腦比超負荷的背誦更有意義

看到很多家長自豪的說:孩子4歲會算加減法了,會背詩了。怎麼學會的,死記硬背練會的。這其實不能說明孩子聰明,只展現了良好的記憶力。

一個孩子出生時可能沒有那麼聰明,但是在三到六歲對他進行頻繁的大腦刺激,多交流,引導孩子思考,他一定會更聰明。

當孩子問你問題時,別急著告訴他答案,別急著讓他背誦答案,而是反問一句:你覺得呢?第一次這樣做,孩子會茫然,但是沒關係,引導孩子說想法。一次次之後,孩子的思維一定會活躍起來。

理念二:無意識的學習一定要比填鴨式學習更有意義

我見過一個小男孩,簡直太調皮啦!家長說孩子啥也不學,很著急。但是不學的是什麼呢?是反覆坐在那裡寫字,枯燥極了。就是這個孩子,思維活躍,上課回答問題總是充滿著奇思妙想。我在想,如果爸爸媽媽和老師很好的去引導,教他學習和遵守規則的意義,他的未來一定是優秀的。

對於六歲以下的孩子,千萬不要逼迫,要利用無意識的學習方式潛移默化的教孩子,和孩子聊天,聽音樂,玩積木都是很棒的活動。

如果讓孩子學會長方體、正方體的概念,死記硬背是很難的,孩子會煩。但是玩積木時,通過積木的觸摸就可以不知不覺的學會,孩子還會樂此不疲。

理念三:尊重孩子一定比無盡的物質投入更能贏得他們的心

愛孩子就是買東西,很多家長就是這樣認識的。其實,孩子更需要溫暖和尊重,尊重就是把孩子當一個獨立的個體,認真聽他們說話,認真面對孩子的問題,設身處地的感受孩子的需要,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孩子有多可愛,他不是無理取鬧的,而是乖巧溫順的;他不是調皮搗蛋的,只是活潑好動而已;他不是胡亂破壞,只是沒有學會規則。這一切都告訴家長,教他們是我們的責任。

希望每一位家長靜下心來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需要你的理解不是溺愛,需要你的教育不是打罵,需要你的支持不是煩躁。

最後想說:我是一個普通的幼兒園老師,是一個特別喜歡這份工作的老師,是把工作當興趣做的老師,希望我的努力能給家長們帶來幫助,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上天送給我們的禮物,值得我們暖心相待。

相關焦點

  • 寶寶快上學了,幼兒園怎麼選?分享這半年來我選幼兒園的經驗
    今天分享一下這半年來,我選幼兒園的的一些經驗分享,希望能幫助還沒上幼兒園的麻麻,少一點焦慮,多一點坦然。普通私立需要花點心思和時間去對比,去考察,現在有不少以先進育兒知識為特色的幼兒園,比如蒙氏、華福德、愛與自由等理念為主的幼兒園,可以優先選擇的。普通私立的弊端也是很顯然的,有些濫竽充數的幼兒園,老師的教育背景不確定,教學質量全憑良心。
  • 幼兒園擇園記 - 打開育兒理念的新世界
    會議開到一半,一位老師牽著大喜突然冒出來,大喜一臉想哭的樣子:「媽媽,你在這裡幹什麼啊?我都找不到你,於是我一直叫媽媽、媽媽。」呃,戀媽情緒又犯了,我對老師尷尬地笑了下,然後跟大喜說:「媽媽在開會呢,一會開完會就去找你哦!」大喜:「我要跟媽媽一起。」老師:「君君小朋友,我們說好的哦,我帶你找到媽媽,你跟我回去吃水果哦。」我趁機說:「小朋友要說到做到。」
  • 看到他們的育兒理念,我服了
    德國孩子在幼兒園階段,老師只是會帶著孩子「玩」,小年齡混班,孩子想玩什麼就玩什麼,爬樹、玩沙子、玩木頭,簡直就是對孩子放養的狀態。但是看似傻玩的育兒理念,卻讓德國承包了這麼多的諾貝爾獎。德國獨特的育兒理念1、愛他就培養他的獨立自主性在德國,孩子上幼兒園的過程中,並不是老老實實的待在幼兒園園內,老師會帶著他們參觀警察局,學習如何報警,如何處理壞人,了解警察的工作是什麼?
  • 日本藤幼兒園園長及檸檬會幼教集團來漢分享教育經驗
    5月31日,日本藤幼兒園加藤園長及檸檬會幼教集團一行16人,在武漢漢口泛海喜來登酒店,獻上了一場教育及育兒知識的盛宴。由小春堇國際保育園主辦的「培養有創造性的幸福孩子」育兒沙龍活動,不僅邀請到了多個國內外教育界重量級嘉賓,也吸引了十餘家媒體、幼教機構和數百位家長的參與。
  • 教育大咖談育兒:堅持「家庭引導」與「因材施教」並重
    ,早教領域著名教育大咖,輕陪伴成長營創始人、國際鼓勵諮詢師、百萬粉絲育兒專家講師王瓏諳,在在抖音平臺「poppy老師談育兒」欄目中,圍繞「『家庭引導』與『因材施教』並重」這一主題做主旨演講,向中國家長分享前沿優質的育兒理念,幫助百萬粉絲家庭更好進行育兒工作。
  • 教育大咖談育兒:堅持「家庭引導」與「因材施教」並重
    為了在兒童早教上更好地賦能家長,給予孩子最全面優質的教學理念,幫助更多的家庭早教,日前,早教領域著名教育大咖,輕陪伴成長營創始人、國際鼓勵諮詢師、百萬粉絲育兒專家講師王瓏諳,在在抖音平臺「poppy老師談育兒」欄目中,圍繞「『家庭引導』與『因材施教』並重」這一主題做主旨演講,向中國家長分享前沿優質的育兒理念,幫助百萬粉絲家庭更好進行育兒工作。
  • 絕對不能錯過的育兒書單
    對於育兒書籍,有很多經典的書,很值得我們做父母的去看,以免使我們陷入無知,把孩子帶入歧途。我很贊同做父母的人要經過育兒知識的學習再「持證上崗」。我看過有很多高級知識分子,由於不懂兒童的發展的規律,育兒理念也陳舊,總是依據自己臆想的育兒理念和狹隘的育兒知識去培養孩子,他們孩子的發展情況卻不如沒有經過「訓練」的孩子。
  • 育兒不易,5大理念來幫忙|育兒理念分享
    這一路要走好走穩,實屬不易,我將自己的一些所學所得作分享,希望有所幫助。「愛我你就抱抱我,愛我你就親親我」,除了親暱的動作,陪伴是最好的表達愛的方式。女兒進了幼兒園,與我們的相處時間只剩下平時晚上和周末。時間有限,就提高陪伴的質量。工作再忙,每天抽出15分鐘也好,遠離手機、全心全意地跟孩子一起玩,讓自己也變成一個孩子。在遊戲中,陪伴孩子,盡情地笑,盡情地玩。媽媽帶給孩子愛,爸爸帶孩子進入社會。
  • 幼兒園也要面試?上海15所熱門幼兒園面談經驗分享,超詳細!
    今天,我就來匯總一下上海15所幼兒園的面談分享!其中既有公辦,也有民辦,希望能給到你多維度的參考。今年由於疫情,許多面試都只要1位家長參加,不面孩子。比如,徐匯區除了全市招生的市立幼兒園,其餘示範園、民辦園都不要求帶孩子。如果家長準備了視頻,可以給面試老師看。
  • 分享入學幼兒園經驗
    微信公眾號:東升育兒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東升育兒,更多精彩育兒知識。今天分享我自己的入園經驗。也不要指望幼兒園的老師會多麼照顧孩子,因為一個班上至少就得30個左右的孩子,讓孩子自己早些學會自立是對他的保護,老師本就喜歡獨立自理的孩子。前期孩子剛入園,很抗拒,也哭鬧,我算是比較「狠心」的父母,從來不會因為他的眼淚而遷就他。
  • 【閱界巡禮】幼兒園閱讀教育計劃實施經驗分享
    身為教育現場的工作者應如何積極推廣閱讀?如何將閱讀教學落實於教學實務現場呢?值得關切與省思。  有鑑於此議題的重要性,本研究主要探討閱讀的重要性、國內外閱讀教育實施現況,並針對幼兒園實務面推廣閱讀教育計劃之實施現況做分享。
  • 10年經驗幼教老師:選擇幼兒園時的4大坑,千萬別踩
    當時選擇幼兒園的時候只考慮了價格和路程,導致孩子入園之後不適應,孩子每天只知道玩,幼教老師的資歷也很淺,孩子每天回家都要給爸爸媽媽說:我不想去那個幼兒園了,不喜歡那裡的老師。確實,小學的入學年齡在7歲左右,跳過幼兒園直接送孩子上小學,就錯過了其3-6歲的社會化發展黃金時期。這個時期孩子需要社交,幼兒園的環境正是給他們提供了這個條件。
  • 大學教師辭職帶娃 自辦家庭園分享育兒理念
    張璐第一次關注幼兒教育,是在孩子1歲的時候,身邊朋友提醒她說,可以關注幼兒園的報名情況了。張璐便去考察了一家私立幼兒園和一家公立幼兒園。正是因為這次考察,張璐發現幼兒園提供的教學模式她都不太滿意,「我希望可以給自己的孩子提供一個自由發展的模式。」後來有朋友介紹她去看一所華福德教育理念的幼兒園,沒想到去了以後,她一下就喜歡上了那種讓孩子自由玩耍的教育模式。
  • 哈佛幼兒園的瑞吉歐教育理念
    最近我在哈佛大學附屬幼兒園開始了自己的正式工作,認識了志同道合的哈佛教育學院畢業生Xin,決定通過介紹瑞吉歐 (Reggio Emilia inspired)等科學教育理念和國內的老師們、有志於從事早教行業的朋友分享教學方法;和家長們分享這裡孩子們的生活學習趣事。
  • 科學育兒VS經驗育兒,你需要的是這樣一份避坑指南
    今天碰巧遇到她家女主人,這才得知,原來每次吵架的根源來自於隔代人不同的育兒理念。現在很多的家庭中,育兒觀點已經成為家庭矛盾的首要問題。它不僅影響夫妻間關係的和睦,更是婆媳關係是否融洽的導火索。不能一味抱怨經驗育兒的缺點,要顧及老人的心理,至少他們放棄退休後的美好時光來幫你帶孩子,就值得尊重。2.家庭教育需要一致性,針對事情,夫妻先統一觀點,再一致對外。教育孩子,觀點要具有一致性。媽媽說向東,爸爸說向西,很容易引發孩子的迷茫感。
  • 為何育兒書很多、實際經驗也採取了很多,孩子的教育就是不起色?
    教育要因人而異,非一本書、一種技巧就可解決,需要共同感受成長說到教育這件事情,很多父母都是育兒書買了很多,網絡上各種教育經驗也採取了很多,但是孩子的教育就是沒有多大的改變,當很多育兒準備並無多大起色的時候,焦慮、和各種不安的情緒就開始佔滿心緒,很多育兒理論看起來頭頭是道、但一用起來就是雞飛狗跳的畫面,難道是我們的理解不到位、還是方法用的有偏差?
  • 幼兒園老師,堅持二十幾年寫教育筆記,分享耳目一新的筆記寫法
    1996年3月,第一天到幼兒園上班,課室桌子上放著一本筆記本,是我的搭檔M老師的教育筆記,我翻開來看,讀著讀著,嘴巴不斷地發出 「譁」 「嘻嘻」 「好有意思呀」 「與孩子相處的點滴,也可以寫成這麼生動有趣的故事呀」 我驚訝!驚喜!驚嘆!羨慕! 「我也要寫。」 從此,便愛上了寫教育筆記,一寫不可收拾。1996年3月至今堅持了20多年。
  • 幼兒園老師,堅持二十多年寫教育筆記,分享耳目一新的筆記寫法
    1996年3月,第一天到幼兒園上班,課室桌子上放著一本筆記本,是我的搭檔M老師的教育筆記,我翻開來看,讀著讀著,嘴巴不斷地發出 「譁」 「嘻嘻」 「好有意思呀」 「與孩子相處的點滴,也可以寫成這麼生動有趣的故事呀」 我驚訝!驚喜!驚嘆!羨慕! 「我也要寫。」 從此,便愛上了寫教育筆記,一寫不可收拾。1996年3月至今堅持了20多年。
  • 《人民日報》曝光四十四條錯誤的育兒法,別讓經驗偏方害了娃
    老一輩總結流傳下來的一些育兒經驗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三翻六坐、七滾八爬」等,確實易懂好用。但還有很多育兒做法是缺乏醫學根據的,如果全盤相信使用,不僅對孩子的生長發育無益,嚴重的還會危及寶寶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一生也難以彌補的遺憾。
  • 全球頂尖教育理念洗禮,與Thacher來一場不可錯過的零距離對話
    2018年11月11日,在這個全民購物的日子,有一群真正關注教育的家長,來到由睿語學院承辦的美國頂尖私立寄宿制中學柴契爾學校(The Thacher School)深圳見面交流會現場,獲得了一場全球頂尖教育理念的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