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南天湖鎮:發展多種致富產業 助推村民穩步增收

2020-12-20 華龍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8日6時訊(通訊員 郎克志)近年來,重慶豐都南天湖鎮依託三撫林場、牛牽峽漂流等重要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使之成為了該縣及周邊區縣消夏避暑的勝地;大力發展青脆李、獼猴桃、蓮花白等水果和蔬菜,讓村民實現增收;種植的上萬畝筍竹長勢較好,藉此打造筍竹產業旅遊觀光帶……如今,南天湖鎮已形成了多種產業齊頭並進的良好局面。

旅遊產業欣欣向榮

南天湖鎮緊鄰南天湖景區,是豐都縣及周邊區縣消夏避暑的勝地。每到夏天,遊客到該鎮避暑納涼、休閒度假。目前,該鎮正著力將其建設成為「賞高山生態風光,過農家群落生活,玩民間風情文化,攬人間天上勝景」的以休閒度假娛樂養生為主的森林康養小鎮。

「夏天最熱的時候,在三撫林場的樹蔭下面睡吊床,一點不熱!」在南天湖鎮服務區購買了避暑房的縣城濱江路居民李強說,該鎮服務區氣溫適中、景色優美,空氣品質也好,是個休閒避暑的好地方。

三撫林場是南天湖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南天湖鎮最為重要的旅遊資源。這裡森林廣袤、地貌奇崛、空氣清新,舒適宜人,是個天然氧吧。此外,林區內物種豐富、資源獨具,有紫杉等1300餘種野生植物和錦雞等120餘種野生動物。

在這裡,春天萬物復甦,山花爛漫;夏天驕陽和煦,萬物爭秀;秋天色彩絢麗,五彩斑瀾;冬天白雪皚皚,玉樹瓊花。既是避暑天堂,也是賞雪聖地。

除了三撫林場,牛牽峽漂流景區也是南天湖鎮一大旅遊勝地。該景區位於義和村,距縣城20公裡。景區河道最大程度地保留著原始森林面貌,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是天然大氧吧。河道蜿蜒曲折,兩岸青山疊嶂,是一個讓人體驗驚險刺激、令人暢快的戲水天地。

牛牽峽漂流峽谷奇石林立、溪水清澈見底,自然景觀美不勝舉。漂流全長5公裡,自然總落差300米,漂流過程中最高落差20米,單個最長滑道220米,激浪中穿越大小險灘120多處,約2.5小時的漂流時間。

現在,南天湖鎮正在將旅遊服務與養生度假相結合,增加旅遊發展魅力。圍繞旅遊服務,集中發展「餐飲美食、旅遊購物、休閒娛樂」旅遊服務業的功能配套;圍繞旅遊接待,著力打造一批主題民宿或主題酒店;圍繞養生度假,依託生態環境,引入度假酒店、度假社區、養老社區等項目,增加小鎮旅遊發展魅力。

此外,南天湖鎮還將融入生態元素和文化元素,加速推進停車場、旅遊廁所、觀景臺等旅遊配套設施的建設,構建「快進慢遊」旅遊交通網和「便捷樂享」旅遊服務網。

水果蔬菜蓬勃發展

南天湖鎮大力發展青脆李、獼猴桃、胭脂桃等水果,辣椒、蓮花白等蔬菜產業,讓村民收入實現穩步增加。

2016年10月,南天湖鎮三匯社區引進了具有較強技術和資金實力的豐都縣茂民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投資90多萬元在該社區七組建立了400多畝青脆李種植示範基地,發展此產業。

在該基地,筆者看到青脆李樹苗長勢良好,大多數樹苗高2米多,很多已經掛果了。據該社區黨支部書記胡奎介紹,在七組示範種植成功後,合作社又在該社區六組流轉土地600畝,栽植了青脆李樹苗。為了獲得更大效益,合作社在樹苗下套種了辣椒和蓮花白。

該合作社流轉土地1000多畝,土地租金收入人均1040元;務工人員40多人,務工收入人均1萬多元。2028年土地流轉合同到期後,合作社與基地農戶實行股份制。這種方式,即可增加村民收入,也有利於做大做強產業。目前,三匯社區的集體經濟收入已突破60萬元。

廠天壩村的產業發展也較好,已種植冬棗1150畝、油桐1000畝、青脆李300畝,試種的西瓜也獲得成功。現在,該村的產業初步成型,並與農戶形成利益聯結機制。

此外,該鎮梨地坪村除了種植獼猴桃外,還種有白芨、瓜蔞、前胡、大黃、重樓等中藥材80多畝。該村黨支部書記向承祿說:「這些種植業給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除了每畝250-300元的土地流轉金外,還有務工收入。去年,村民務工工資總收入12萬元。小安溪的核桃、黃柏、大黃、藤椒,鹿山村的竹筍,三撫村的辣椒和胭脂桃等產業都得到了較好發展。高莊坪村還陸續發展了冬棗、核桃、青脆李等產業共1750畝,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產業。」

目前,南天湖鎮除了鞏固發展壯大以上產業外,還發展了核桃1850畝、甜脆柿500畝、冬棗1920畝、香桃500畝、香椿1000畝。

筍竹產業大有可為

南天湖鎮著力推進筍竹產業,在南天湖、鹿山、九溪溝等多個村(社區)規劃種植了筍竹,包括雷竹、香甜竹、紅竹、楠竹等多個品種,並藉此集中打造「九三公路」沿線筍竹旅遊觀光帶,實現「大地增綠、行業增效、農戶增收」。

南天湖鎮通過引進企業,採取「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經營模式,在8個村種植筍竹2.5萬畝。這些竹筍能夠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旅遊觀光效益等多種效益。

「栽竹子很省事兒,管理也簡單,經濟收入也蠻高。」南天湖鎮鹿山村黨支部書記廖存月告訴筆者,在沒發展筍竹之前,村裡土地大片荒蕪。發展筍竹產業後,為荒坡披上了綠衣。

竹筍和竹子都能賣錢,而且產量高、銷路好。筍竹產業成型後,不僅能豐富旅遊資源,還能帶動周邊貧困戶增收致富。筍竹產業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可直接讓該鎮8500人受益。

「雷竹進入竹筍盛產期後,採筍期可長達兩個月。」廖存月說,管理得好的話,一畝地產5000斤竹筍不成問題。

「竹產業對環境沒有任何汙染,能形成天然竹海景觀帶,美化鄉村環境,保持水土,促進碳循環。」該鎮宣傳委員範俊男說,同等面積的竹林較一般樹林可多釋放35%的氧氣,竹子還有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淨化水源及空氣、減少噪音等作用。

社會效益從何體現?範俊男說,該產業能夠有效整合財政資金以及村集體和農戶手中分散的土地、資金、勞動力等生產要素,促使各類資本要素流動起來,帶動林產業和旅遊等產業發展,促使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

目前,該鎮正著手加大管護力度,以便讓筍竹產業儘早產生效益。


相關焦點

  • 豐都坦鋪村:發展產業 改善民生 讓農戶穩步增收
    下一步,大家表示,將從政策上對脫貧戶扶上馬再送一程,重點在發展產業上幫扶,讓脫貧的農戶穩步持續增收。種植養殖業穩步發展「我們村山高、坡陡,以前沒有產業支撐,是部分村民致貧的主要原因。針對這一問題,村社幹部與駐村工作隊攜手,幫助村民共謀產業發展。」坦鋪村現任黨支部書記陳祥標說。
  •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2020-12-25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黔西縣:發展高效種養殖業 助推群眾增收致富
    近年來,黔西縣五裡鄉化布村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中,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發展高效種養殖業,並通過引導返鄉農民工創業帶動群眾就業,為助推群眾增收致富打下堅實基礎。  化布村第七村民小組村民蔡建,十幾年前就出門打工,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家裡兩個孩子患病,他在積攢了一些積蓄後,決定回家創辦養雞場。  五裡鄉化布村村民蔡建說,我一共有三個男孩,大的個生活不能自理,第二個一千多的近視,小的個還在讀書。
  • 馬場鎮新寨村第一書記梅傑:發展產業,帶領村民增收致富
    要致富,先修路。2017年至2019年,經我積極爭取和對接協調,貴安新區稅務局投入資金20餘萬元,逐年推進新寨村「連戶路」工程建設,村民出行條件大為改善,徹底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境。受地理位置所限,新寨村長期存在用水難的問題。
  • 榕江縣多舉措助推壩區農業產業發展促群眾增收
    榕江縣多舉措助推壩區農業產業發展促群眾增收 發布時間:2019-04-02 13:51:52      來源:榕江縣政府辦公室   一是強化技術支撐
  • 渝北:產業扶貧精準施策 村民增收"細水長流"
    人民網重慶12月18日電 一處處水果產業基地,促進了貧困戶增收;一個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帶動了貧困戶致富……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渝北區因地制宜推進「雙十萬工程」建設,通過一戶一策為貧困戶量身定製產業發展計劃,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走出了一條符合渝北實際的、有特色的產業脫貧致富路,讓老百姓的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紅火。
  • 陝西佳縣以黨建引領帶動村民致富增收 農場建起來 扶貧出實招
    在黨組織的引領帶動下,王寧山村建起了以紅棗循環產業為主的扶貧農場,助力當地村民脫貧。「目前我們共改造了4500畝有機紅棗林,建成5條紅棗深加工生產線,開發出紅棗系列的果酒、醋飲、濃縮汁等10多種產品。將紅棗釀酒酒糟作為飼料,發展養殖產業。」說起王寧山村扶貧農場的綠色生態循環產業鏈,農場負責人杜軍鋒滿臉笑容。
  • 陝西佳縣以黨建引領帶動村民致富增收:農場建起來 扶貧出實招_新聞...
    在黨組織的引領帶動下,王寧山村建起了以紅棗循環產業為主的扶貧農場,助力當地村民脫貧。「目前我們共改造了4500畝有機紅棗林,建成5條紅棗深加工生產線,開發出紅棗系列的果酒、醋飲、濃縮汁等10多種產品。將紅棗釀酒酒糟作為飼料,發展養殖產業。」說起王寧山村扶貧農場的綠色生態循環產業鏈,農場負責人杜軍鋒滿臉笑容。
  • 菏澤:曹縣侯集回族鎮大力發展燈飾加工產業,帶領村民致富
    原標題:菏澤:曹縣侯集回族鎮大力發展燈飾加工產業,帶領村民致富齊魯晚報訊(記者 邢孟 通訊員 呂明磊)小小的燈泡,在漆黑的夜晚照亮了我們的生活,如今,這小小的燈泡成了曹縣侯集回族鎮村民們照亮致富路的指明燈,村民們正是靠著這小小的燈泡,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光明大道。
  • 柴達木盆地蓮湖村:讓致富村民生活「牛」起來
    祁師傅,那我給它們餵草料」「我去清掃一下牛棚……」一頭頭犛牛正在牛棚裡悠閒地啃食飼草,工人們正在忙碌著,打掃牛棚、準備飼料、給牛添食……柯魯柯鎮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把所有鎮上的建檔立卡脫貧戶戶如期實現脫貧致富,每個村大力推進「一村一品」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 民樂:發展產業促增收 藥香鋪滿致富路
    來源: 金張掖 舉報   甘肅張掖網民樂訊 近年來,民樂縣充分挖掘當地資源優勢,把中藥材產業發展作為增強農產品競爭力
  • 甘肅慶陽扶貧產業「遍地開花」 多途徑引貧困戶增收致富
    與此同時,在精準識別幫扶政策推動下,慶陽草畜、蘋果、瓜菜、苗林、中藥材等脫貧產業正在『遍地開花』。」甘肅省政協副主席、慶陽市委書記貟建民7日在慶陽市委四屆八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作出了如上表述。貟建民說,在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慶陽人以農為主、靠地吃飯的傳統仍在延續,農業依然是慶陽老區人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 「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村民增收 辣木產業成為馬岡鎮靚麗名片
    「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村民增收辣木產業成為馬岡鎮靚麗名片在這片土地上,原產於印度的辣木已經生根發芽,並形成了產業,帶動村民增收致富。說起辣木,便不得不提開平市牛山龍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梁耀誠。幾年前,在深圳工作的梁耀誠回到馬岡鎮重建自家房屋,偶然間接觸了辣木。了解到辣木被喻為「植物中的鑽石」,是人體所需營養物質齊全的植物之一,梁耀誠被辣木深深吸引。
  • 濟南南部山區第二屆金銀花採摘節開幕 金銀花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據介紹,潘家場村作為省屬貧困村,先後建立了乾鮮果品收購站、林下養雞場、藤椅編織、光伏發電等扶貧產業項目。2018年,潘家場村黨支部緊緊圍繞產業振興這一「造血」機能,建立由「村黨支部+合作社+龍頭企業」的經營模式,由駐村第一書記成功引入山東康花生物開發有限公司金銀花扶貧產業項目。2019年,試種的3畝金銀花已獲豐收,為村集體增收2萬餘元。
  • 【助農公益視頻】手工月餅酥脆味美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助農公益視頻】手工月餅酥脆味美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2020-09-18 1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鄉村振興·東營策|後畢村:「上果下漁」增收致富 百姓生活更有奔頭
    據了解,東營市河口區六合街道後畢村所實施的「上果下漁」產業示範園是六合街道鄉村振興重點項目,總面積約3000畝,其中林果種植1500畝,主要種植桃子、蘋果、榛子等林果;淡水養殖水面1000「上果下漁」產業示範園項目建設主要由後畢村黨支部牽頭,通過「支部+公司+合作社+村民」的模式建立起緊密聚利性聯合機制,號召村民以土地或資金等多種形式入股資金共計約600萬元,集全村合力致力向產業規模化經營發展。
  • 紅花拓寬致富新路子,微波乾燥機煥發產業增收活力
    有著「紅色金子」美譽,且具有藥食同源價值的藏紅花、川紅花等紅花,在大健康產業推動下近幾年受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青睞。現如今,紅花已成為一些地方帶動群眾增收的「致富花」,微波乾燥機也將持續發揮其功用,提升紅花幹製品相和品質,為產業注入源源不斷地增收動能。
  • 改造舊宅建民宿 拓寬村民增收路
    近年來,衝陶村利用巴強坡舊村莊內閒置的舊宅基地和房前屋後的建設用地,與那居集團合作開發建設那居民宿項目,打造那馬那居特色旅遊小鎮,將鄉村旅遊、特色餐飲、電子競技、健康養生相融合,致力於建造一流的美麗田園綜合體,通過「租金+分紅+勞務」的收益保障機制帶動衝陶村村民致富增收,將貧困群眾「扶上馬」後再「送一程」,助推當地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
  • 內黃縣井店鎮廟上村:發展蔬菜產業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原標題:內黃縣井店鎮廟上村:發展蔬菜產業讓村民腰包鼓起來近年來,內黃縣井店鎮廟上村在上級扶貧政策支持下,積極鼓勵村民發展大棚蔬菜種植,通過持續抓發展、擴優勢、促增收,使蔬菜產業成為當地助推貧困戶脫貧致富和群眾增收的主導產業。
  • 撒拉溪鎮:多元布局產業發展 調整結構助農增收
    村民正在覆膜,準備種植辣椒產業興,群眾富。近年來,七星關區撒拉溪鎮不斷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通過黨建引領,合作社帶動,建立利益聯結,全力推動該鎮特色產業發展,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特色」的產業格局。為加快「一村一品」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步伐,撒拉溪鎮深化實施「引進一支專家團隊,發展一批專業人才,帶動一方群眾致富」的「1+1+1」扶貧模式,鼓勵外出成功人士返鄉帶頭領辦創辦經濟實體和企業,發揮能人帶動效應,帶動全鎮貧困戶發展產業。在能人帶動下,撒拉溪鎮貧困戶年均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各村(社區)集體經濟積累超過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