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8日6時訊(通訊員 郎克志)近年來,重慶豐都南天湖鎮依託三撫林場、牛牽峽漂流等重要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使之成為了該縣及周邊區縣消夏避暑的勝地;大力發展青脆李、獼猴桃、蓮花白等水果和蔬菜,讓村民實現增收;種植的上萬畝筍竹長勢較好,藉此打造筍竹產業旅遊觀光帶……如今,南天湖鎮已形成了多種產業齊頭並進的良好局面。
旅遊產業欣欣向榮
南天湖鎮緊鄰南天湖景區,是豐都縣及周邊區縣消夏避暑的勝地。每到夏天,遊客到該鎮避暑納涼、休閒度假。目前,該鎮正著力將其建設成為「賞高山生態風光,過農家群落生活,玩民間風情文化,攬人間天上勝景」的以休閒度假娛樂養生為主的森林康養小鎮。
「夏天最熱的時候,在三撫林場的樹蔭下面睡吊床,一點不熱!」在南天湖鎮服務區購買了避暑房的縣城濱江路居民李強說,該鎮服務區氣溫適中、景色優美,空氣品質也好,是個休閒避暑的好地方。
三撫林場是南天湖風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南天湖鎮最為重要的旅遊資源。這裡森林廣袤、地貌奇崛、空氣清新,舒適宜人,是個天然氧吧。此外,林區內物種豐富、資源獨具,有紫杉等1300餘種野生植物和錦雞等120餘種野生動物。
在這裡,春天萬物復甦,山花爛漫;夏天驕陽和煦,萬物爭秀;秋天色彩絢麗,五彩斑瀾;冬天白雪皚皚,玉樹瓊花。既是避暑天堂,也是賞雪聖地。
除了三撫林場,牛牽峽漂流景區也是南天湖鎮一大旅遊勝地。該景區位於義和村,距縣城20公裡。景區河道最大程度地保留著原始森林面貌,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空氣清新,負氧離子含量極高,是天然大氧吧。河道蜿蜒曲折,兩岸青山疊嶂,是一個讓人體驗驚險刺激、令人暢快的戲水天地。
牛牽峽漂流峽谷奇石林立、溪水清澈見底,自然景觀美不勝舉。漂流全長5公裡,自然總落差300米,漂流過程中最高落差20米,單個最長滑道220米,激浪中穿越大小險灘120多處,約2.5小時的漂流時間。
現在,南天湖鎮正在將旅遊服務與養生度假相結合,增加旅遊發展魅力。圍繞旅遊服務,集中發展「餐飲美食、旅遊購物、休閒娛樂」旅遊服務業的功能配套;圍繞旅遊接待,著力打造一批主題民宿或主題酒店;圍繞養生度假,依託生態環境,引入度假酒店、度假社區、養老社區等項目,增加小鎮旅遊發展魅力。
此外,南天湖鎮還將融入生態元素和文化元素,加速推進停車場、旅遊廁所、觀景臺等旅遊配套設施的建設,構建「快進慢遊」旅遊交通網和「便捷樂享」旅遊服務網。
水果蔬菜蓬勃發展
南天湖鎮大力發展青脆李、獼猴桃、胭脂桃等水果,辣椒、蓮花白等蔬菜產業,讓村民收入實現穩步增加。
2016年10月,南天湖鎮三匯社區引進了具有較強技術和資金實力的豐都縣茂民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投資90多萬元在該社區七組建立了400多畝青脆李種植示範基地,發展此產業。
在該基地,筆者看到青脆李樹苗長勢良好,大多數樹苗高2米多,很多已經掛果了。據該社區黨支部書記胡奎介紹,在七組示範種植成功後,合作社又在該社區六組流轉土地600畝,栽植了青脆李樹苗。為了獲得更大效益,合作社在樹苗下套種了辣椒和蓮花白。
該合作社流轉土地1000多畝,土地租金收入人均1040元;務工人員40多人,務工收入人均1萬多元。2028年土地流轉合同到期後,合作社與基地農戶實行股份制。這種方式,即可增加村民收入,也有利於做大做強產業。目前,三匯社區的集體經濟收入已突破60萬元。
廠天壩村的產業發展也較好,已種植冬棗1150畝、油桐1000畝、青脆李300畝,試種的西瓜也獲得成功。現在,該村的產業初步成型,並與農戶形成利益聯結機制。
此外,該鎮梨地坪村除了種植獼猴桃外,還種有白芨、瓜蔞、前胡、大黃、重樓等中藥材80多畝。該村黨支部書記向承祿說:「這些種植業給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除了每畝250-300元的土地流轉金外,還有務工收入。去年,村民務工工資總收入12萬元。小安溪的核桃、黃柏、大黃、藤椒,鹿山村的竹筍,三撫村的辣椒和胭脂桃等產業都得到了較好發展。高莊坪村還陸續發展了冬棗、核桃、青脆李等產業共1750畝,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產業。」
目前,南天湖鎮除了鞏固發展壯大以上產業外,還發展了核桃1850畝、甜脆柿500畝、冬棗1920畝、香桃500畝、香椿1000畝。
筍竹產業大有可為
南天湖鎮著力推進筍竹產業,在南天湖、鹿山、九溪溝等多個村(社區)規劃種植了筍竹,包括雷竹、香甜竹、紅竹、楠竹等多個品種,並藉此集中打造「九三公路」沿線筍竹旅遊觀光帶,實現「大地增綠、行業增效、農戶增收」。
南天湖鎮通過引進企業,採取「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經營模式,在8個村種植筍竹2.5萬畝。這些竹筍能夠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旅遊觀光效益等多種效益。
「栽竹子很省事兒,管理也簡單,經濟收入也蠻高。」南天湖鎮鹿山村黨支部書記廖存月告訴筆者,在沒發展筍竹之前,村裡土地大片荒蕪。發展筍竹產業後,為荒坡披上了綠衣。
竹筍和竹子都能賣錢,而且產量高、銷路好。筍竹產業成型後,不僅能豐富旅遊資源,還能帶動周邊貧困戶增收致富。筍竹產業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可直接讓該鎮8500人受益。
「雷竹進入竹筍盛產期後,採筍期可長達兩個月。」廖存月說,管理得好的話,一畝地產5000斤竹筍不成問題。
「竹產業對環境沒有任何汙染,能形成天然竹海景觀帶,美化鄉村環境,保持水土,促進碳循環。」該鎮宣傳委員範俊男說,同等面積的竹林較一般樹林可多釋放35%的氧氣,竹子還有保持水土、防風固沙、淨化水源及空氣、減少噪音等作用。
社會效益從何體現?範俊男說,該產業能夠有效整合財政資金以及村集體和農戶手中分散的土地、資金、勞動力等生產要素,促使各類資本要素流動起來,帶動林產業和旅遊等產業發展,促使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
目前,該鎮正著手加大管護力度,以便讓筍竹產業儘早產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