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留學生媽媽的心裡話

2021-02-21 VPEA溫哥華留學

話說,大V已經連續多期講到了多位優秀留學生的心路歷程,受到了讀者的熱烈反響。俗話說每一個優秀的學生背後都有一個或是一對優秀的家長。今天我們換一個思路,從一位留學生媽媽的角度看看如何培養一位優秀的孩子以及怎樣做一名有智慧的留學生家長。

                                           ——大V語錄

今天這位優秀寶寶名叫張宸安英文名叫Ken,來自上海。2017年就讀於加拿大BC省South Delta 中學。Ken是一位品學兼優,全面發展,深受老師和同學們喜愛的明星學生。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他:

基礎信息

姓名:Ken(張宸安)

高中學校:South Delta Secondary School

2019年大學錄取:

滑鐵盧大學的數學/金融風險管理專業Mathematics/Financial Analysis and Risk Management(錄取難度巨大的專業)

興趣:理科、運動、音樂、玩紙牌、交友

特點:熱愛生活、風趣幽默、善於把握機會、勇於嘗試、直覺與理性合一

今天大V非常有幸採訪到Ken的媽媽,請她和我們分享她的心路歷程。身為在中國的留學生家長,如何在孩子留學期間依然保持和孩子的良好溝通,並且提供必要的支持,「遠程」指導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最終把孩子送去理想的大學等諸多問題,下面讓我們開始吧!

【Ken媽媽】:Ken是個外向活潑愛運動愛交朋友的孩子。 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個看待事情比較樂觀的孩子。有時候在學習、生活、交友過程中遇到困惑和挫折,他能及時轉換思路,不拘泥於問題本身,而是積極的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他的這種樂觀向上的態度經常會感染我們,也給我們做父母的很大的啟示。

【Ken媽媽】:一直以來我們希望Ken能多讀書、多走走看看 ,鼓勵他和社會接觸, 所以從小他交友廣泛 ,除了同齡朋友,還有很多大朋友。 這對他在外孤身學習 、儘快融入起了很大幫助。生活中,小時候我們對他賞罰並重。大了後以鼓勵、說理為主。我們盡力將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去對待,尊重他、欣賞他。我們會經常和孩子做交流,從時事政治到流行現象,通常這種交流我們一家會共同參與,各抒己見。交流有時和風細雨,有時劍拔弩張,但最終我們會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並非要達到看法一致。當然,對於孩子有明顯價值偏差的觀點,我們也會及時予以糾正。久而久之,孩子很願意和我們主動分享各種事情,徵求我們的意見。 曾經聽見孩子在電話中對同學說過:我爸媽是很開明的。這一刻,我想也是我們作為父母倍感欣慰的時刻。

Q:您當時為什麼決定要送孩子出國讀書?為什麼是加拿大?

【Ken媽媽】: 選擇留學時間和國家, 是被動到主動的過程 。國內國際高中的效果性價比未必有國外的好, 但太早海外求學對孩子自身文化定位會有困擾。一次機緣巧合知道了VPEA, VPEA推薦的新虹橋中學加拿大BC省1十2課程讓孩子有了過渡期 ,不至於因環境巨大變化導致困惑沮喪等負面情緒。另一方面,我們也作了些研究,從費用、 安全、 知識、 宜居等角度,比較來看加拿大是留學綜合評分最好的區域 。

Q:孩子出國後,您會不會擔心焦慮?您的心路歷程是怎樣的呢?

【Ken媽媽】:對於孩子出國,我們並未有過多的焦慮。主觀上,我們評估孩子是一個自律和能自我約束的人;客觀上孩子的初中就是一個國際學校,出國留學是常態,孩子從已經出國的同學處作了一定的了解,對留學也有了一個心理上的準備;另外,VPEA的這個留學項目對教育局和住家的選擇,也讓我們比較放心。

【Ken媽媽】:很慚愧,我們和孩子的聯繫主要是靠微信視頻和語音。幾乎所有人都驚訝問:「 你們沒送孩子去加拿大,也沒去看過他」。 孩子的學業情況,學業水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更多的是通過VPEA去了解。

【Ken媽媽】:學習上我們無法幹預,所以更多的還是生活和心理上的關心。我們經常對孩子說的一句話就是」」你開心嗎?你有不開心的事情就和我們說說「。 作為父母我們所求也是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時想想16歲的孩子在一個陌生環境獨自面對,壓力是巨大的 ,也是很艱難的, 因此我們也一直以鼓勵為主 ,當然孩子對自己也有要求

Q:今年的加拿大大大學申請,張宸安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被心儀的滑鐵盧大學錄取。在這個過程中,您是如何引導和幫助孩子?

【Ken媽媽】:加拿大大學申請從某種意義上看似簡單, 文書社會活動不過於要求渲染, 但對學業平均分的要求使孩子每一天都不能放鬆 。由於孩子12年級課業繁重,為節約孩子時間,在大學和專業的選擇上,我自己做了必要的研究和資料查詢 ,同時和孩子保持密切溝通 ,了解他的專業興趣、及時反饋各大學的錄取要求和錄取動態。

另一方面 ,也積極保持和VPEA 的溝通 ,尋求他們的專業幫助。總之 ,整個申請季 ,是孩子、父母、中介機構3方共同協作配合的過程。在此,也借這個機會,感謝 以下幾位老師:VPEA加拿大升學顧問 Jesaphy ,VPEA 加拿大籤證老師Jimmy,VPEA 上海升學指導老師Joe Zhou,VPEA上海籤證老師 黃婉璐,新虹橋中學升學指導老師 趙老師,新虹橋中學各任課老師

在宸安整個留學過程中,正是因為有他們的保駕護航,加上孩子自身的努力,才有了現在大學申請的水到渠成。

Q:最後一個問題您對孩子今後的人生發展的期望是什麼?

【Ken媽媽】:希望孩子快樂健康。 路漫漫其修遠兮, 繼續拼搏吧! 從溫暖的溫哥華到寒冷的滑鐵盧又是新的考驗。最後,以宸安初中班主任給家長的寄語作為結語,以此共勉。

——「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的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顆還沒動靜就著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細心地,呵護自己的花,慢慢的看著長大,陪著他(她)沐浴陽光風雨,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相信孩子,靜等花開。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因為他是一棵參天大樹!「

今年通過VPEA申請到滑鐵盧大學offer的寶寶們!命中率100%!

Ken是一個非常活潑快樂的寶寶,他經常找VPEA的老師,聊人生聊理想!希望對滑鐵盧大學有興趣的寶寶們快來找大V聊一聊呀

相關焦點

  • 四年級作文:我想對爸爸媽媽說說心裡話
    爸爸、媽媽,我有一整個肚子那麼多的心裡話想跟你們說,但是,我總是沒有機會說出來,今天,我就借寫作文的機會,把我的想說的心裡話寫出來吧!記得那一次,我小的時候,我生了一次大病,不管怎麼吃藥、打針作用都不大。
  • 摺紙花、說心裡話——母親節,孩子給媽媽的禮物
    20餘名孩子在社工、義工的帶領下,給媽媽表演節目、折康乃馨紙花、說心裡話、捶背剪指甲,讓媽媽們感動不已。活動中,孩子們首先給媽媽表演了《魯冰花》《感恩的心》等節目;隨後,通過自己靈巧的小手,折出了一朵朵充滿感恩情、顏色鮮豔的康乃馨紙花。
  • 「路上小心」---一位赴美留學生寫給媽媽的信
    有一位在美國留學的中國留學生,在這個母親節,給遠在萬裡之外的媽媽寫了如下一封信。讀起來盪氣迴腸,讓人感動。Today is Mother’s Day.整的有點酸,總之,祝媽媽,母親節快樂,永遠年輕!做你的兒子,很驕傲!It sounds like melancholy. After all, I hope my Mother enjoy this Mother’s Day, and May Her Young and Pretty Forever!
  • 一位非洲留學生的「畢業季」:我與學校共戰「疫」
    新華社杭州6月10日電題:一位非洲留學生的「畢業季」:我與學校共戰「疫」新華社記者段菁菁「媽媽,你們放心。我在中國很好,在學校很安全……」每次與母親通話,在浙江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習的盧安達留學生王軍總是這樣說。如果沒有新冠肺炎疫情,王軍現在應該趁畢業季的空檔回盧安達的家中陪伴父母兄妹。
  • 為了孩子放棄工作的媽媽們,你們現在後悔了嗎?說說心裡話
    文|文兒曾經為了孩子放棄工作的媽媽們,你們現在後悔了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心裡話。昨晚臨睡的時候,閨蜜向我拋出了這個問題。她說,當初你事業幹的正如魚得水時,選擇在家生孩子帶孩子,一下子當全職媽媽了三四年。現在孩子上幼兒園,你去上班了,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比你年輕,比你小的小姑娘成為了你的頂頭上司。如今面對這個現狀,你有沒有後悔?我知道閨蜜現在正陷入一個人生抉擇的關口,所以她問的咄咄逼人,也是讓自己下定決心做一個選擇。但是閨蜜的問題也讓我陷入了沉思,我也問自己,我後悔嗎?
  • 老外的心裡話,讓媽媽羞愧
    老外的心裡話,讓媽媽羞愧 閨蜜露露帶著五歲的兒子小餅乾乘坐高鐵準備去上海迪士尼遊玩一番。他們鄰座坐著一位金髮碧眼的小夥子,露露就熱心的和小夥子攀談了起來。聊天的過程中,露露了解到小夥子名叫傑瑞,是上海某教育機構的外教。露露覺得這是一個挺好的機會,讓孩子和外教可以互動學習一下。
  • 學生習作|母愛最無價——寫給媽媽的心裡話
    送點什麼給媽媽呢?送花吧,太俗;送貴重的禮物吧,我還是個純消費者;送成績單吧,才開學不久。左思右想,我還是敞開心扉跟媽媽說說心裡話吧!媽媽,從我呱呱落地到成為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您付出了太多太多,傾注了大量心血,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年華。在我不會做題時,是您一遍遍不厭其煩地教我;在我飢腸轆轆時,是您給我做好香甜可口的飯菜;在我生病時,是您日夜照顧我,寸步不離。
  • 五年級六單元作文,《媽媽,我想對您說》跟熟悉的陌生人談心裡話
    在激烈的爭吵之後,爸爸媽媽們認為孩子越來越叛逆,越來越不懂事,而孩子抱怨自己的爸爸媽媽不懂自己,親子關係越來越僵,並逐漸走向「破裂」的邊緣……父母和孩子漸行漸遠,成為熟悉的陌生人,打破這種僵局,改善親子關係,請蹲下身來聽孩子說心裡話。
  • 一位老師的心裡話:管教學生屢次受罰,何必呢?
    是不是說出了你的心裡話?是不是這些場景,也曾真切地在你的教室裡上演?我想,也不是一味寬宥,永遠對學生慈眉善目,而是如一位媽媽在寫給孩子的信裡所說的:手持戒尺、眼中有光。
  • 亂不是佳人,在作文裡說說心裡話,也是有技巧的
    布置了一道作文題,說說心裡話,寫一篇記敘文。既然是說心裡話,那要明確想對誰說心裡話,又打算說的什麼樣的心裡話。說心裡話的對象很廣,對父母說、對老師說、對同學說、對身邊的朋友說,都可以的。比如我們對媽媽說心裡話,說什麼樣的心裡話呢?比如表達對媽媽的感激之情,我們可以通過幾件小事來寫。
  • 「媽媽!老師批評我了!」來自一位媽媽的智慧回答
    她才委屈地抱著嫂子說:「媽媽,數學老師今天批評我了」,說完竟然哭了起來。嫂子一邊安慰侄女,一邊輕聲問道:「那老師為什麼會批評你呢?」侄女吞吞吐吐地說:「是因為我上課走神,有時候玩自己的頭髮,有時候看窗外,老師看到了就當場批評了我,我覺得好丟臉哦。」嫂子聽完接著輕聲問侄女:「那你知道錯了嗎?」
  • 一位日本留學生的中國緣
    【特別關注·改革開放四十年】 始於1978年的改革開放為中日留學生交流打開了大門。自1979年中日兩國政府就互派留學生達成協議後,兩國留學生交流蓬勃發展。截至2017年年底,日本累計赴華留學已超過24萬人;僅2016年在華日本留學生就有13595人,在205個國家44.3萬在華留學生中位列第九位。90後日本女生依田有裡佳,就是日本赴華留學大潮中的一員。依田有裡佳今年剛剛從東京女子大學畢業,大學期間曾作為交換生在上海外國語大學交流學習一年。時間雖短,但在中國的生活和學習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更讓她勵志為日中兩國關係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 給「掃雪媽媽」的一封信 13歲女兒的心裡話看哭網友
    給「掃雪媽媽」的一封信13歲女兒的心裡話看哭網友南報網訊  (通訊員 姚遠 記者 王聰)1月28日凌晨3點40分,棲霞堯化街道青田雅居社區全科社工夏愛萍收拾妥當,準備再次參加掃雪,在自己的手套旁發現一封信,是女兒寫給自己的。
  • 中國留學生英國高唱《過火》《世上只有媽媽好》怒懟示威者
    當地時間8月17日,英國愛丁堡街頭,中國留學生舉行「愛國護港」遊行時,高唱起了張信哲這首經典歌曲《過火》。 面對連日來發生在香港的非法集會和暴力行為,日前,澳大利亞、英國和德國等地的中國留學生紛紛走上街頭,聲援祖國,呼籲反對一切形式的暴力,儘快恢復香港的安寧。
  • 「我非常討厭我的孩子」,34萬點讚熱帖,說出無數媽媽心裡話
    網上有一則「我非常討厭我的孩子」熱帖,吸引眾多網友和寶媽關注,獲得2.6萬轉發34萬點讚,揭露出了無數媽媽痛苦與掙扎,說出無數媽媽心裡話。被媽媽討厭的孩子可憐,但討厭孩子的媽媽更可憐有了孩子以後,媽媽的生活就會攪得天翻地覆,所有的平衡都被打亂,一切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沒有自我,沒有靈魂,最大的任務就是照顧好孩子。
  • 小學生在作文裡寫出心裡話,爸爸媽媽和老師成為主角
    愛美是人的天性,這樣寫媽媽,確定不會回家被暴揍一頓?連媽媽的雙眼皮是後天割的都寫到裡面來,嗯,孩子,你很努力很認真很誠實的寫了一篇作文。這篇作文有見地,將旅遊的本質給看透了。自己呆膩了就跑到別人呆膩了的地方,錢還花了個精光。把事情看得這麼透徹,老師都不知道該給你打多少分了。
  • 《我的心裡話》作文怎麼寫和寫什麼,兩者到底有多大的區別?
    【說說我的心裡話】在我們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是不是有很多心裡話想說,卻沒有機會說出來? 這次,就讓我們在自己的習作中一吐為快吧!,敞開心扉,把自己最想說的心裡話,在習作裡向對方說一說。說心裡話,就一定要真實,要說出內心的想法。寫完以後可以讀給對方聽,再根據別人的意見改一改。
  • 一位媽媽的求助:擔心14歲女兒談戀愛,我應該檢查她的手機嗎?
    一位媽媽發文求助:擔心14歲女兒談戀愛,應不應該查她的手機在網上一位媽媽的求助貼引起了激烈的討論,雖然她求助的內容的主題已經被討論過很多次,但是這個話題就像是人們心中一朵經久不衰的奇葩,每每提起會引起各方共鳴。
  • 一位斐濟留學生眼中的中國抗疫實踐
    新華社蘇瓦9月11日電 專訪:「我見證了中國如何在抗疫中堅持以人為本」——一位斐濟留學生眼中的中國抗疫實踐新華社記者張永興「新冠疫情在武漢暴發後,我看到中國採取了史無前例的行之有效措施,特別是中國以人為本的治理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
  • 疫情下,一個留學生媽媽想說的話
    這篇文很長,記錄一下孩子回國和一個普通媽媽的內心經歷。最近刷屏最多的消息怕是疫情了,而在所有關注疫情的群體中,有一個群體就是留學生家長。對孩子所在國的疫情及管理措施的關注度都是滿格,無視時差顛倒黑白的盯著。各群裡也不定時的分享著有用的沒用的消息。孩子不在身邊,各國的預防措施又不同,焦慮和不安讓很多家長如坐針氈,心理素質不咋地的我更不用說了,在崩潰的邊緣瘋狂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