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係是人們在溝通與交往過程中所建立起來的心理上的關係,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人們所嚮往的,因為人都有社會性,有親和性需求,有被他人包容理解、獲取信息的實際需求。人與人之間的良好關係對於人的生命質量和性格成長都有很重要意義。現代醫學證明,人際關係好有助於人的壽命延長。
每個人都希望結交更多的朋友,希望更多人的喜歡,收穫更真摯的友誼,那麼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心理學家建議我們在人際交往注意這四個原則。
1. 強化原則
從趨利避害這一人性看,人們偏向於喜歡能給予自己獎賞的人,討厭給自己懲罰的人;喜歡對我們做積極期待和評價的人,討厭給我們做消極期待和評價。比如夫妻之間,男人總是喜歡在事業上被女人欣賞和鼓勵。無論是正向還是負向,雙方情感的不斷強化,導致了人際關係交往中的遠近親疏。
2.交換原則
聽起來可能感覺會有點失望,但是等價交換原則的確是維繫朋友感情的基礎。如果一個人在與另一個人的人際交往中,人 們獲得的收益大於成本,就會和他繼續交往;反之如果在交往中成本大於收益,交往可能會中斷。因此按照公平理論,當人們在關係中體驗到收益和成本之比大致與其他個體體驗到相等時,人們是最為愉快的。所以你來我往,有付出有索取,等價交換是朋友間維繫關係的原則。
3.自我價值保護原則
每個人的都有心理防禦機制,個人的價值一旦被他人接納或否定,自我價值保護的心理傾向都會發生作用, 其目的是保護自己的價值感,防止自我價值受到貶低。所以三觀不一致的人,相處是比較痛苦的,因為每個人會本能地保護自己的價值感,這樣就會產生爭執和衝突,不利於關係的維繫。
4.平等原則
人是有尊嚴的,如果兩個人交往,一方不尊重另一方,總是高高在上,這種關係無法維繫。此外,如果雙方在社會角色、階層、影響力、對信息的掌握等方面往往是不對等的,這也會 影響雙方形成實質性的情感聯繫。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也是這個道理。人與人的交往,要懂得尊重對方,讓對方感到安全放鬆,這樣才能使得朋友關係不斷維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