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解決一個問題:
怎樣說服一個不可能被說服的人?
人生一切難題,知識給你答案。
我們在這本書裡,找到了關於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
《學會辯論》
作者:【英】阿拉斯泰爾·博尼特
譯者:魏學明
出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 這個問題聽起來自相矛盾,但給你一個場景,你就明白了。這個場景就是「辯論賽」。辯論賽的規則就要求辯論雙方捍衛自己的觀點,絕對不能認同對方。你發現沒有,辯論賽辯到最後,絕對不會是某一方說「你說的比我有道理,我認輸」為結局。決定辯手能不能贏的關鍵,不是對手的態度,而是裁判和觀眾的看法。所以,這個話題本質上是,找到說服場景中擁有最高裁判權的那個人,並且說服他,從而說服一個不可能被說服的人。
2. 你也許不會真的去打辯論賽,但生活中,一定會遇到類似辯論的場景。一般人的思路是一定要在爭論雙方中分出輸贏。但這種方法在面對利益衝突的時候,幾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你能讓對方辯友坐下別說話嗎?真實情況是,你越雄辯,對方越是抗拒。怎麼辦呢?不妨換一條路——找到能給衝突雙方下「判決」的人,通過說服「裁判」來爭取勝利。根據場景不同,這個人可能是長輩、領導或者法官。
3. 想說服「裁判」,首先要掌握兩個原則。
原則一:表演整合。把表演融合到辯論中,博得情感上的認同感。如果問你辯論的核心是什麼?你可能會說是縝密的邏輯。但事實上,佔領人心、調動情緒,才是更大的勝利。比如,馬丁·路德·金著名的演講,就用到大量的情緒表達,他的口號「我有一個夢想」,直到今天依然深入人心。
4. 原則二:最大化展現能力。辯論中選手除了爭辯事實,展現自己運用事實的能力也同樣重要。無論裁判還是觀眾,能力的展現是很大的加分項,甚至選手可能因為突出的能力,獲得比賽的勝利。
這個原則放在我們工作中同樣適用。比如你要和多名同事競爭同一個崗位,最好的辦法不是死死盯住對手,而是最大化展現自己的能力,贏得領導的認可。
5. 很多人在表達觀點時,常常會陷入一個誤區:使用 「燈泡式的講述方法」。燈泡能把房間全部照亮,但範圍太廣就會失去重點。舉個例子,想要說明「環保問題刻不容緩」這個觀點,用燈泡式講述就是:全世界的汙染很嚴重,陸地上都是垃圾,海裡有很多塑膠袋,空氣也越來越糟糕。這個說法有問題嗎?沒有。但它很難給聽眾留下印象。
6. 那怎樣表達才有效果呢?教你一個非常好用的技巧——探照燈式的講述。探照燈和燈泡最大的不同,就是它能把所有的光線聚焦在一處,讓你的注意力跟著探照燈一起遊走。同樣是剛才環保的觀點,用探照燈的方式說明就是:「郊區的孩子們每天放學要花10分鐘,穿過一大片散發著臭味的垃圾場。我還看到一群學生在解救一隻剛剛打撈上來的海龜。海龜的鼻孔裡插進了一根12釐米的塑料吸管。」用這兩個細節,既能吸引聽眾的注意力,也能迅速讓聽眾明白你想表達的核心信息。
7. 避免循環論證。循環論證是條件A和條件B之間,可以互相成為彼此的原因或者結果。比如,你說我很肥胖,所以我有減肥的決心。聽上去成立,但反過來想,正因為你沒有減肥的決心才導致了肥胖,也說得通,這就是循環論證。你在和對方爭論時,如果發現了這個邏輯漏洞,可以直接指出來,讓「裁判」知道對方的錯誤,當然也要小心自己不要出現同樣的邏輯問題。
8. 明確目標,實現精準打擊。我們一般認為直接用語言攻擊對方,是不禮貌的行為。其實如果表達得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A和B兩名推銷員向你推銷不同品牌的化妝品,A直接說B是騙子,你肯定不信。但如果A對B說,你的化妝品那麼好,你本人為什麼不用?潛臺詞還是在說你有騙人的嫌疑,但這樣表達既能精準攻擊到對方,也會讓你覺得很有道理。這在對方鼓吹一個自己從不遵守的原則時很管用。
讓我們對《學會辯論》的作者阿拉斯泰爾·博尼特、譯者魏學明、出版方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說一聲感謝!
最後,與你分享金句:
想要說服一個不可能被說服的人,核心是找到說服場景中擁有最高裁判權的那個人,並且說服他。
像這樣的好書,「羅輯思維」商城一直在為你精選。
歡迎挑選閱讀。
公眾號又又又改版了,為了不錯過推送消息,建議你按照圖片的提示,將「羅輯思維」設為星標(安卓用戶設為「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