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以育人為主,育人以德育為先- Red youth實踐團特色德育課程

2020-08-28 Redyouth實踐團

8月9日,山東理工大學Red youth實踐團為費縣益海助學中心的同學們帶來了本次實踐的最後一門特色管理系列課程——德育管理。「教育以育人為主,育人以德育為先」,開設本次德育管理課程旨在加強對同學們的素質教育,提高同學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課程伊始,實踐團成員于帥首先從臨沂特色文化入手,從沂蒙精神引出文化自信,引導同學們了解並知悉自己的家鄉文化。之後,于帥以孝心為切入點,詳細講解了臨沂七孝的具體內容,並通過仲由負米養親、閔損單衣順母、子鹿乳奉親等故事將孝心更形象靈活的展現出來。緊接著,于帥著手於生活中的小事情,表明給親人夾菜、給長輩揉揉肩、給老師倒杯水等力所能及的小事都是表示孝心的良好契機,並教導同學們珍惜現在的機會,把握住感恩老師和親人的好時光。

隨後,實踐團成員于帥從「責任」一詞出發,引發同學們對「什麼是責任」的理解與思考。于帥指出,無論是助學中心的老師們對大家的悉心教導和陪伴,還是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對大家的幫助,都是一種責任,責任是由愛所包圍的,只有將學會擔當,勇於承擔責任,這個社會的明天才更加溫暖。于帥對同學們提出,現在大家的年齡和能力還不足以報效祖國,但作為社會主義和諧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就是一種責任,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就是一種責任。


短暫的課間休息後,實踐團成員于帥帶領同學們學習德育管理的後半部分課程。在對上一節課的主要內容作出總結後,于帥利用多媒體設備與去年的實踐團成員苑廣潔、馬伊凡、徐衛傑、周文靜等進行通話,大家互訴牽掛,並將內心期許向同學們表達。因為疫情等原因,他們今年沒能夠來到助學中心陪伴大家一起學習生活,但他們同樣牽掛著同學們,在線上為今年的實踐工作做著很多的努力。

四位同學在通話過程中有的回憶起去年與同學們發生的趣事;有的表達了去年實踐時收穫的感動;有的叮囑同學們要好好學習……這些話都是對同學們最真實、最殷切的期望。有的實踐團成員在通話中默默流下了眼淚,很多同學們聽到想見但是沒有見到的大哥哥大姐姐對大家的諄諄教導也同樣淚流不止,這份感動是實踐團成員們和同學們之間共同的收穫。


本次特色德育管理課程在一片淚水與感動中結束。這節課學習的感恩、責任、擔當都是同學們成長道路上的鋪路磚。通過實踐團成員們的精心備課和講解,同學們接觸了管理思想,了解了該如何去承擔責任,明白了去體諒和感恩身邊幫助過他們的人,很多同學表示會從日常小事中學會幫助別人,好好學習,日後定會尊敬老師、關心同學,不辜負實踐團成員們和老師家長們對自己的期望!

相關焦點

  • 教育育人,德育為先—Red youth實踐團德育管理課程經驗分享
    為進一步引導同學們深化對「孝文化」的理解,自覺踐行孝文化的時代內涵,傳承臨沂當地特色孝文化,明確責任和擔當。2020年8月15日,山東理工大學Red youth實踐團就《德育管理》特色專題課程開展情況進行經驗總結與分享。
  • 教育以育人為主,育人以德育為先
    【山東理工大學管理學院8月9日訊】(通訊員:張藝瀟 宋闊)8月9日,山東理工大學Red youth實踐團為費縣益海助學中心的同學們帶來了本次實踐的最後一門特色管理系列課程——德育管理。「教育以育人為主,育人以德育為先」,開設本次德育管理課程旨在加強對同學們的素質教育,提高同學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 教育育人,德育為先
    【山東理工大學管理學院8月15日訊】(通訊員:于帥 張召棟)為進一步引導同學們深化對「孝文化」的理解,自覺踐行孝文化的時代內涵,傳承臨沂當地特色孝文化,明確責任和擔當。2020年8月15日,山東理工大學Red youth實踐團就《德育管理》特色專題課程開展情況進行經驗總結與分享。
  • 探索構建課程思政與德育實踐一體化育人模式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山東省輕工工程學校黨委統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探索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課程思政與德育實踐一體化育人模式。三、課程與實踐活動協同,實現思政課程與德育實踐一體化第一,門門有思政,人人講育人。加強思政課改革,建立思政課與其他學科交流機制。除常態化多學科教研會議外,還開放實訓教學、車間大賽指導課、專業課展示課、專業社團等。挖掘各學科課程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
  • 德育課程育人方法探析
    立德樹人繞不開學科德育,學科德育正成為近期學界討論的熱門話題,也是教育實踐努力攻克的難題。當前的學科德育仍然面臨著諸多實踐困境:應試教育的挑戰,管理制度的約束,評價機制的偏離,教師素質的瓶頸,等等。如何破解當前的困境?幸福教育理念為其打開了一扇門。
  • 搭臺大展育人新風採 齊聚共謀德育新篇章
    ,全面實施「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所取得的成績,深入分析了目前德育工作存在的五方面短板,並提出工作意見,要求各學校要堅持三方面教育,抓好三個建設,注重五個結合,全面提升德育成效:一是堅持抓好常規養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二是抓好德育隊伍建設、升華德育課程建設、優化文化環境建設;工作中做到與家校共建相結合、與教育科研相結合、與信息技術相結合、與實踐活動相結合
  • 力推學校德育工作脫虛向實,姜堰德育「十大行動」提升育人成效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交匯點訊 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拓展德育途徑,明晰德育方向是關鍵。泰州市姜堰區教育局近日出臺《泰州市姜堰區中小學德育工作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通過「十大德育行動」,踐行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的德育理念,營造文明和諧、自主發展的綠色育人生態。
  • 蜃蛟小學「鄉情育人」德育課程成全省「典型培育案例」
    指導學生考察蜃蛟古村的各個景點,並設置古村文化大衝關,成績優秀者獲頒「小遊俠」證;品嘗擂沙肩、灰汁團等特色米食,更要了解、傳播這些美食背後的米食文化……海曙區古林鎮蜃蛟小學的「鄉情育人」德育課程體系,備受學生歡迎。    前不久,在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公布的全省首批「三全育人」德育落實機制典型培育學校名單中,蜃蛟小學成為寧波5所入選學校之一。
  • 「五育並舉,德育為先」 龍泉驛區出臺「加強新時代中小學德育工作...
    「五育並舉,德育為先」,出臺《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教育局加強新時代中小學德育工作實施意見》。此次《意見》是對《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很好落地,對區域學校德育工作有很好的指向作用。意見圍繞思想素養、教育環境、課程育人、隊伍建設等四個方面開展落實「立德樹人」。
  • 育人為本 德育為先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育人作為學校教育之本,把德育放在學校教育首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高度重視,取得顯著成效。     序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年     2004年,在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歷史上,註定是一個不普通的年份。
  • 育人之本,德育為先——澧源鎮第一小學召開德育工作經驗交流會
    育人之本,德育為先——澧源鎮第一小學召開德育工作經驗交流會毛喜蘭 谷雪蘭,德育為先。一年級424班葛曉雲老師作經驗交流葛曉雲老師用&34;的體會,介紹了自己在長期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中,怎樣做好一年級學生的養成教育方面的點滴經驗
  • 課程育人的「金水路徑」
    課程育人是回歸教育本真的核心路徑。如何尋找全程育人、全科育人、全面育人的新路徑?多年來,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大力推進德育一體化建設,積極構建新時代金水課程育人體系,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
  • 德育教育綻放新活力,全面推動育人新格局
    教育為本,德育為首。「十三五」期間,全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深入研究和探索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的規律和特點,以鮮活生動的教育活動,以多樣化的教育方式使德育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全市初步形成了中小學縱向銜接,分層推進,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互為一體,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新格局。中小學德育工作機制不斷完善。
  • 聚焦育人 聚力創新全面推進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落實
    我們將聚焦育人、聚智創新、聚力落實。  一、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抓實德育工作新要求   近年來,在教育部的關心指導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江蘇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全面推進中小學德育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一是課程化推進,不斷鞏固德育工作主渠道。
  • 立德樹人 抓好六大育人途徑 成都市教育局推進德育創新
    教育的根本問題是培養什麼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在管理育人、協同育人、課程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六大方面多管齊下,成都市教育局創新工作方法、總結工作經驗,突出思想啟蒙和價值觀塑造,構建大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若水(圖片由成都市教育局提供)管理+協同 從部門統籌到家校共育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說:離開參與社會生活,學校就沒有道德目標。
  • 小學「三全育人」德育教育模式研究
    小學「三全育人」德育教育模式的建構,讓小學生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德育教育基礎上,實現快樂成長、健康成長,實現我校「人格為先+五育並進」素質教育,達成小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做人終極教育目標。
  • 以「愛」為主題引領特色德育教育
    加強德育工作領導,校長具體負責,黨、政、團、隊組織密切配合,以班主任隊伍為主,全員參與。我校黨支部、行政、工、團十分注重教師的思想工作,積極開展行風評議,領導以身作則,時刻接受廣大教職工的監督,工作中做教師的表率,建立「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德育工作體系。   二、重視載體建設,多渠道、全方位地開展德育工作   1.抓好日常管理及常規教育。
  • 淺議「育人為本,德育為先」
    就拿中小學來說,受諸多因素影響,學校教育一定程度上還停留在「應試教育階段」,存在「重智育輕德育」、「重教書輕育人」等偏失,沒有很好地貫徹落實「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原則,將教育功利性地理解為社會發展經濟的工具和學生日後求職謀生的手段,忽視其育人、成人之內在價值,不利於兒童、青少年學生的心智成長、道德品質的養成和全面發展。
  • 「一校一品」打造特色德育品牌
    與會代表一致認為,《指南》根據社會發展的要求,結合中小學校德育工作實際,突出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學段特色,很好地體現了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根本性質,闡明了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價值方向,總結了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優秀經驗,具有很強的科學性、時代性和實踐針對性。
  • 申城全面推動育人新格局 讓德育為每個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大同中學提出課程育人,跨越校內校外、課內課外、必修課和選修課,實現全過程的德育體系。曹楊二中優化課程、文化、活動、實踐、管理、協同六大育人方式,形成「大德育」課程。松江區佘山外國語實驗學校推出《從「絲綢之路」到「一帶一路」探究型綜合課程》,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奮鬥歷程和美好願景……近幾年,上海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構建大中小幼各學段縱向銜接、課內課外網上網下橫向貫通、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融合的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新格局,為每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