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從快遞大數據看中國經濟復甦

2020-12-16 快遞雜誌

中國快遞迎風而上,見證了一個個經典歷史時刻和重要節點。

文/許良鋒 (作者單位: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中心、快遞大數據開發應用工程實驗室)

關鍵詞:快遞,數據

2020年已經接近尾聲,回望充滿挑戰的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後的後疫情時代,線上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在這一年,中國快遞迎風而上,從年初的艱難爬坡過坎到疫情平穩後率先進入正軌,再到後來的爆發式增長,行業與中國經濟同頻共振,見證了一個個經典歷史時刻和重要節點。本文從中國快遞的加速增長過程來窺視不平凡的2020年中國經濟是如何實現在世界前20大經濟體中率先復甦的主要過程。

重識「小快遞」

在過去,快遞只是作為電子商務時代孕育出來的一個新興行業,人們將它更多地定位於手搬肩抗的「搬貨」。伴隨頭部快遞企業的上市、資本市場的強勢接入,行業的黑科技和大數據漸漸主導了行業的主流發展方向,快遞已經在全社會的生產和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舉足輕重的作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快遞的縱深連接更加體現了它的不可或缺。

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自年初起同比負增長,之後逐月穩步趨正。但相較於疫情對線下實體消費的巨大衝擊,線上市場在疫情中煥發新的活力,直播帶貨、短視頻引流等方式層出不窮,線上經濟率先吹起回暖復甦的號角,網上零售額至3月已實現累計同比正增長,截至10月累計同比增長10.9%。根據國家郵政局最新公布數據,截至11月,全國快遞業務量741.04億,同比2019年增長30.5%,規模增加183.16億件。而快遞早已不僅僅是線上消費全流程中的重要環節,更是在後疫情時代成為新的生活方式。今年,快遞業務增幅明顯高於網上零售額,突顯快遞行業作為國家重要基礎設施的戰略地位和行業充沛的上升動力;作為社會重要的組織系統之一,中國快遞在「雙循環」中的「打通上下遊、暢通微循環」作用開始發力。

快遞業務量、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網上零售額累計增長情況

|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正與負

面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衝擊和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全國GDP在第一季度出現負增長,同比增長-6.8%。郵政快遞業作為服務生產生活、促進消費升級、暢通經濟循環的現代化先導性產業,快遞數據很大程度上與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高度高度相關。2020年第一季度快遞業務收入同比增長-0.6%,罕見出現負增長。然而,郵政快遞業承擔著輸送日常生活及防疫物資的重擔,快遞業務規模同比增長雖然出現近年來最低值,但仍保持正增長3.2%。

國內生產總值及快遞業務量、快遞收入累計增長情況

|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在中央堅強有力領導和科學部署下,各地區各部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有效推動生產生活秩序恢復,上半年GDP累計增長-1.6%,努力彌補疫情造成的影響。截至9月底,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由負轉正,實現累計增長0.7%。在此之前,快遞已經先於其他行業實現快速恢復甚至快速增長。

經歷第一季度的短暫低谷,第二季度快遞業務量逆勢增長,同比增長36.8%,第三季度保持高位運行同比增長37.9%,均創近4年新高。從9月10日的500億,到10月18日的600億,再到11月16日的700億,中國快遞年業務量實現了「三連跳」,是中國經濟在全球率先復甦,國內消費回暖的最直接表現。

| 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

紅與綠

綜觀2020年1~11月各月快遞數據,1月、2月和4月,是三個關鍵節點:1月同比負增長,2月同比增長扭負為正,4月起每月增幅均反超2019年同期。

1月受春節假期及疫情雙重影響,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16.4%,2月起各行業為抗擊疫情延遲復工,社會按下了「暫停鍵」,但快遞是運送防疫物資和居民生活保障必需品的重要渠道,不但沒有暫停反而按下了「加速鍵」,僅2月快遞業務量同比去年同期已實現持平,3月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行業逐步有序復工復產,消費市場線上線下融合加速,當月同比增長23%,追平2019年同期。

隨著社會經濟全面復甦、消費市場回暖,快遞單月業務量及同比增長再創新高,4月、5月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分別為32.1%和41.4%。6月至7月隨著國外疫情爆發以及北京等地疫情反覆影響,快遞業務規模及同比增長出現短暫下滑,但8月後再次進入上升區間,11月迎來今年「雙11」兩波次促銷,快遞業務量達到今年峰值。

2020年1~11月快遞業務量及同比增長趨勢

| 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

2019與2020年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比較

| 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

暫停與再出發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湖北武漢封城、湖北封省,經濟及快遞業務恢復壓力較大,1月2月湖北基本停工抗疫,快遞業務量銳減七成。疫情過後,湖北各行各業逐漸重啟。3月起降幅縮窄,4月全省快遞業務量1.27億件,同比上升0.7%,當月同比增幅2020年來首次回正。整體上湖北的快遞業務量恢復較全國滯後2個月。

全國對湖北的支援不僅體現在疫情防控上,也體現在經濟發展上。從春天荊州的蓮藕,到夏天潛江的小龍蝦再到秋天宜昌的柑橘、臍橙,全國人民用購買力「拼」出湖北的生產恢復。截至10月,湖北省快遞業務量累13.2億件,同比增長0.6%,實現2020年來湖北快遞業務量累計增長首次轉負為正,11月累計增長提高至3.3%,快遞業務恢復持續向好。

全國整體及湖北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情況

| 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

疫情反覆下,各省市經濟發展及快遞業務發展呈現波段減速。截至10月,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靠後的省市主要集中湖北、上海、北京、新疆等疫情嚴重或出現反覆的區域,其地區生產總值也收到較大影響。上海作為境外航班入境主要城市,承擔了較大的境外疫情輸入的壓力,快遞業務總量今年增長乏力,至10月累計增長首次翻正。北京受5月6月新發地疫情二次爆發影響,6月起增幅放緩,7月起累計增長不升反降。新疆7月疫情出現反覆,當月業務量即出現負增長,累計增長8月倒退至3.5%。

部分省市生產總值及快遞業務量同比情況

|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國家郵政局

全國整體及部分省市快遞業務量累計增長情況

| 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

海南抓住發展機遇期,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及離島免稅,快遞業務高速增長。海南相較全國其他省份呈現反季節銷售的特徵,除了抓住芒果、菠蘿等熱帶瓜果冬季銷售旺季的重要發展窗口,增幅超全國平均水平,更抓住離島免稅這一重要經濟發展契機,大力發展免稅經濟,前三季度持續保持高增長。

雲南、廣西、四川、山東、重慶等省也藉助中國快遞的力量,在2月3月的經濟復甦中表現不俗,各省快遞業務量均實現2月環比1月業務量相對持平,3月環比2月翻倍。雲南、廣西、廣東、山東多省的木瓜、枇杷、櫻桃等瓜果新鮮上市,四川、重慶的火鍋底料等特色商品也在疫情期間「宅經濟」的作用下,通過快遞發往全國。今年的「2月14日情人節」,許多情侶愛人因疫情分隔兩地,往往通過快遞傳遞真情。

全國各省市快遞業務量累計增長情況

| 數據來源:國家郵政局

疫情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消費習慣,消費需求從線下加速轉向線上,更加速了快遞業發展加速度。

2020年,數百萬中國快遞人堅信「危機與機遇並存」,他們在幅員遼闊的祖國大地上飛針走線,織就一張高速高密高質的快遞網絡,用數百億件快遞的安全送達,重回增速高位區間,再一次拼出了行業發展的新天地、新機遇,開闢了廣闊的新藍海。期待快遞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源和穩定器,能夠更加有力地驅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編輯|苗琳 轉載申請|010-88323296

相關焦點

  • 見「V」知著,從快遞大數據看中國經濟復甦→
    根據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12月21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800億件。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實現了從500億、600億、700億、800億的四連跳。  四連跳!這份亮眼成績單請「籤收」  今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增速經歷了從負到正再到重回高位區間運行的轉變。
  • 經濟數據亮眼 中國坐穩全球經濟復甦頭把交椅
    中國多項經濟指標實現首次「轉正」,多項指標增速再創新高。  外媒對此廣泛關注並作出積極預測:中國經濟平穩復甦為2020年動蕩中的全球經濟增添一抹亮色,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有望為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提供強勁驅動力。  亮眼數據讓人印象深刻  「12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了非常亮眼的關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數據。這些數據給經濟學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國家郵政局:快遞業務量「三連跳」盡顯中國經濟活力
    李芬芬500億、600億、700億……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從9月10日到11月16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實現了「三連跳」,今年人均快遞量已達50件,再創歷史新高。在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之際,中國快遞業的表現分外亮眼,這是中國經濟在全球率先復甦、國內消費回暖的直觀體現,折射出中國經濟的蓬勃活力。快遞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流通方式轉型、促進消費升級的現代化先導性產業。快遞業務量增長是商貿流通的直接反映,折射出新發展格局構建過程中旺盛的消費需求。
  • 新華網評:解讀中國經濟,要「看了又看」
    10月19日,中國三季度相關經濟數據出爐,最引人注目的是,GDP同比增幅為6.9%,破7。這個結果其實並不意外。一方面,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有增無減,結構調整依然處於爬坡過坎階段,舊動能乏力,新動能還未「扛起大梁」;另一方面,世界經濟復甦不及預期、美國加息預期進一步強化等因素,造成中國出口下行壓力加大。內外交困之下,這個成績單並不差。但人們還是對這個6.9%有了別樣的情緒,尤其是一些媒體「09年以來最低」「創6年來新低」的說法,更是讓很多人心生忐忑。中國經濟還好嗎?
  • 中國強勁復甦,提升全球經濟!
    辛巴威中非經濟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員唐納德·魯沙布瓦表示「中國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走在了全球前列,為非洲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鑑。中國通過大數據等手段對疫情進行防控,同時實現復工復產。非洲國家應該向中國學習,通過創新的數位化手段,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增長兩不誤」。
  • 經濟持續復甦,但不宜盲目樂觀——全面解讀11月經濟金融數據
    解讀一、核心觀點:經濟持續復甦,但不宜盲目樂觀1、疫後中國經濟復甦的主邏輯過去一年經濟復甦的主邏輯:積極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發力,基建和房地產投資起到逆周期調節作用;海外供需缺口拉大,出口超預期高增。基建投資是典型的逆周期對衝力量;隨著經濟逐步恢復,基建逆周期調節的必要性大幅下降,疊加地方財政壓力大,擠壓基建支出空間。1-10月全國財政收入同比-5.5%。2)房地產短期看金融,隨著5-6月以來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邊際收緊,未來房地產銷售和投資均面臨回落壓力。
  • 700億件快遞背後的中國潛力 折射出中國經濟活力
    500億、600億、700億……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從9月10日到11月16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實現了「三連跳」。今年人均快遞量已達50件,再創歷史新高。在世界經濟陷入深度衰退之際,中國快遞業的表現分外亮眼。
  • 亮眼數據讓人印象深刻 中國坐穩全球經濟復甦頭把交椅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導稱,中國近期公布的一系列經濟數據展示了中國經濟的持續復甦。中國全年的GDP將增長,外匯儲備將保持穩定。全球財務長委員會在其公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調查報告中,上調了中國經濟展望預期,認為中國正逐步擺脫新冠肺炎疫情陰霾,實現經濟增長。這一調查的受訪者們還把中國經濟展望從第三季度的「穩定」上調至「溫和改善」。
  • 京東大數據:假日經濟助力消費復甦 盡顯中國經濟活力
    京東大數據顯示,旅遊生活、運動戶外、家裝家電、食品飲料、珠寶首飾等五大板塊今年雙節期間齊發力,使假日經濟助推消費復甦,盡顯中國經濟活力。國慶中秋黃金周集中釋放了被疫情壓抑的消費需求,有助於進一步提振消費信心,促進經濟持續復甦。  不過從具體消費行為來看,這屆消費者是越來越理性,越來越「難伺候」了。
  • 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看十位司長如何解讀當下的中國經濟走勢~
    7月16日,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發布  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  經濟復甦,成效顯著  這來之不易的「轉正」如何看?  國家統計局10位司長帶你讀懂  上半年經濟數據~  1  關鍵詞:GDP  解讀人:趙同錄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  核心提示:經濟增長由負轉正 整體經濟穩步復甦
  • 如何看待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的基本態勢?楊禹詳細解讀
    原標題:如何看待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的基本態勢?楊禹詳細解讀   如何看待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的基本態勢?
  • PMI數據傳遞中國經濟加快復甦積極信號
    我國PMI連續9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表明經濟呈現持續穩定恢復態勢,質量持續向好。經濟數據的持續改善,體現出中國經濟具有強大韌性,也有良好的修復能力。
  • 專訪|國內經濟深度復甦,銀行股收益幅度有多大?
    進入12月,銀行股憑藉其周期性和低估值兩大特點,以及疊加國內經濟深度復甦的背景,銀行股開始趨勢性走強,並逐漸走進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的視角中。銀行股此輪趨勢性走強,是估值修復還是受益於經濟復甦帶來的基本面反轉?國內經濟深度復甦,銀行股收益幅度大概會是多少?近日同花順專家團專訪了天弘基金銀行ETF(515293)基金經理——陳瑤女士。
  • 法國媒體:11月出口數據確認中國經濟復甦
    來源:央視中國7日公布11月進出口數據後,法國主流媒體予以關注。法國第一大報《費加羅報》的報導表示,中國11月出口增速同比達到21.1%,是兩年多來的最高水平,這確認了中國經濟的復甦。主流經濟類日報《回聲報》在報導中表示,根據中國海關數據,中國出口已經連續6個月實現增長,11月的出口增速幾乎是10月出口增速的兩倍,達到自2018年2月以來最高水平。與此同時,中國的進口也連續三個月實現正增長。報導表示,由於其他國家再次出現疫情,使得中國醫療設備和物資、用於遠程辦公的電子產品出口都大幅增加。
  • 中國駐卡達大使:用信心與合作照亮世界經濟復甦之路
    中國駐卡達大使周劍第一時間以《用信心與合作照亮世界經濟復甦之路》為題接受卡主流媒體書面採訪,全面宣介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團結協作戰勝疫情、推動世界經濟復甦、完善全球治理等重大理念、倡議主張和務實舉措,重點闡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解讀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豐富內涵,詳細描繪中卡兩國在合作抗擊疫情、深化務實合作、維護多邊主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的合作前景
  • 中國外貿復甦令人驚嘆,國際大行紛紛上調中國經濟增速!
    中國外貿正面臨一場愈演愈烈的「貨櫃荒」,外貿復甦之下,中國出港貨輪紛紛滿載而去,然而返港貨櫃寥寥。據中國貨櫃行業協會數據,中國每出口3個貨櫃只能返回1個;國內貨櫃嚴重短缺,以至於大量外貿工廠開始自行限產;而大量空置貨櫃卻在海外堆積如山,造成塞港。
  • 泰國專家:中國前11個月進出口數據表明中國正帶領全球經濟復甦
    中國海關總署7日公布,我國今年前11個月進出口同比增長1.8%,達到29.04萬億元。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東協研究中心學術主任、中國問題研究專家彼迪表示,中國進出口數據的增長情況和巨大的總量表明,中國是帶領全球走出新冠疫情的陰影的一股主動力,將會對促進全球經濟復甦帶來積極影響。
  • 【地評線】多彩時評:首超800億件,快遞成績單激蕩中國經濟澎湃動力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12月21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800億件,再次刷新快遞年業務量紀錄。  作為全球電子商務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中國快遞業的表現分外亮眼。
  • 【財經翻譯官】祝賀中國經濟,「你轉正了」!
    這個數值雖然看上去不大,還沒有到1%,雖然二季度增長3.2%已經實現了季度數據增長的轉正,但這次看似小小的0.7%,卻是實現了前三季度整體從負數到正數的轉變,這是中國經濟交出的一份寶貴答卷。  為什麼這麼說呢?
  • 蔡昉:中國經濟V字型復甦基本成型 但經濟復甦存在三個不平衡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侯潤芳)在12月14日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等主辦的「2021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經濟形勢報告會」上,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蔡昉表示,失業率從上升到下降經歷了一個倒V字型曲線,意味著中國經濟V字型復甦基本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