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媒失去「紙張的枷鎖」 新聞獲得的是整個世界?

2020-12-25 中國搜索

掃描到手機,看更多國搜資訊

您可以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您可以在手機國搜客戶端繼續瀏覽本文,並可以分享給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2017年,「股照炒、舞照跳、新聞照看」,人們告別的只是舊有的價值、舊有的世界與舊有的整合。

2017年,「股照炒、舞照跳、新聞照看」,人們告別的只是舊有的價值、舊有的世界與舊有的整合。

時近歲末,整個世界都在告別舊的一年,媒體也在告別一整個時代,多家報紙趕在12月密集宣布休刊。而回顧整個2016年,傳出某家報紙停刊、被闢謠、再確認的消息也不絕於耳,藍鯨就此做了一個盤點:

28日,東方早報宣布自2017年1月1日起休刊

12月28日,上海報業集團宣布,上海國資6.1億元戰略入股澎湃新聞。與此同時,從2017年1月1日起《東方早報》休刊。《東方早報》原有的新聞報導、輿論引導功能,將全部轉移到澎湃新聞網。

與眾多停刊的紙媒類似,《京華時報》將自己的窘境歸結於「新媒體的衝擊和市場環境的變化」。而上報集團的媒體轉型並不是被動的,也顯得更為徹底。上報集團則認為,澎湃新聞在原創力、傳播力、影響力等媒體核心指標方面都已經完全覆蓋和超越了《東方早報》,《東方早報》具備了告別紙質版,實現向網際網路新媒體徹底轉型的條件。

對於休刊一事,東早和澎湃記者都表達了複雜的感情,前東早首席記者簡光洲在個人朋友圈寫到:「在東方早報9年多的時光,我們曾經一起為夢想笑過、哭過,努力過、挫敗過,確定過、惶恐過。美好的東西最終都會成為歷史,感謝他給我們帶來榮光和一切回憶,還好有了澎湃,相信這不是一個時代的結束,而是偉大的開始!」

(2003年7月7日,東方早報創刊版樣)

29日,京華時報宣布停刊

12月29日,《京華時報》在其頭版發布休刊公告。公告稱,《京華時報》(紙質版)從2017年1月1日起休刊。同時,保留和發展《京華時報》新媒體業務。

早在11月13日,《京華時報》便通過官方微博表示,京華時報社主管主辦單位變更為北京日報報業集團、並於2017年1月1日休刊。

微博還提到,北京日報報業集團在京華時報社召開了員工轉崗交流工作會,明確將按照分層分批的原則,有序推進崗位安排工作,以確保有意願在宣傳系統工作、有能力勝任崗位要求的同志都能夠安排上崗。對於選擇自謀職業的員工,北京日報報業集團也將尊重個人意願,按照法律規定妥善解決相關問題。

28日,《國際先驅導報》宣布停刊

28日晚,國際先驅導報宣布停刊,其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人生無處不離別》,代之以專欄作者的文章,回顧國際先驅導報創刊的點滴故事,文字不無傷感卻帶著力量:「再見,親愛的讀者,深深感謝你。祝願新的一年,你的心靈花園裡,清泉不涸,青草茵茵......年復一年,每個人都要經歷無數小離別,世界則在進行這樣宏大的告別。這個小專欄如一粒浮塵般存在,一粒浮塵般結束,正符合它的命運,挺好。」

《國際先驅導報》(International Herald Leader)創刊於2002年6月6日,依託新華社遍及全球的新聞採集網絡。

29日,傳《渤海早報》即將停刊

29日晚,記者圈傳位於天津的渤海早報明年也將休刊,有記者在個人微信公眾號寫到:

2016年即將結束了、在這個陰霾的冬天、有些人喜歡暢想有些人開始懷念、而我們註定將要與一份報紙告別;回首往事有一些感慨卻沒有太多遺憾因為共同的夢想我們曾一起全力以赴過今天我們告別與一個時代與一份報紙更是與青春揮手作別。

《渤海早報》於2008年9月1日創刊,4開48+版,是天津市第一份面向環渤海區域發行的綜合類日報,是由天津今晚傳媒集團主辦出版的一份綜合性大型早報。

9月1日,《時代商報》正式休刊

9月1日起,《時代商報》將正式休刊。在8月31日發行的報紙上,刊發了以時代商報編輯部全體名義撰寫的休刊詞,文中談到:「本期報紙,是時代商報的最後一期,時代商報明起休刊。在此,深深感謝所有一直關注、支持、陪伴我們的讀者。」

《時代商報》原是由新華通訊社主管、遼寧分社主辦的一份都市報。2005年7月,遼寧日報傳媒集團作為時代商報新的主管、主辦單位,全面介入時代商報的經營和管理,並將時代商報定位為集團的4大主力報紙之一。

7月15日,《江南時報》宣布改版,被解讀停刊前奏

位於江蘇南京的新華日報報業傳媒集團旗下的都市報《江南時報》,今年7月15日在頭版刊發了一份頗具煽情味道的致讀者函。

這份致讀者函的發布,被業內解讀為江南時報這份已經出版20年的都市報,正式迎來了生命的終結。但新華報業集團強調這是江南時報這份都市報的改版。

據報導,在此之前,原江南時報的員工已經被大部分分流到了集團其他單位,如網絡媒體中江網以及新華集團斥巨資重點打造的新媒體平臺交匯點。

2015年《長株潭報》正式宣布休刊

2015年09月18日,《長株潭報》在頭版刊發公告,公告稱,根據調整報刊定位,優化報刊結構的要求,經研究決定,《長株潭報》自2015年9月21日起休刊。

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4月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湖南經濟報》正式更名為《長株潭報》。2011年6月6日(端午節)《長株潭報》創刊,並在長沙、株洲和湘潭三地同步發行。

2014年10月27日《新聞晚報》宣布停刊

2014年10月27日,報業集團旗下《新聞晚報》正式宣布,將於2014年1月1日起停刊,報社員工將在集團內部通過全員競聘,重新確定崗位。《新聞晚報》於1999年創刊,是解放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的一份都市類晚報。它也成為上海報業集團成立後首張休刊的報紙。

盤點雜誌:關停的風潮更早就到來了

國內女性時尚周刊《伊周FEMINA》11月23日在其官方微博發布了雜誌出版人、編輯總監鄧堪撰寫的最新一期卷首語,證實該雜誌2017年1月正式停刊。

鄧堪隨後轉發了這條微博,他感慨表示:「你們的留言我每一條都看了,最後真心不舍的就是你們,謝謝#你的伊周我的伊周#」 。

2016年7月,時尚雜誌《新視線》、《芭莎藝術》相繼停刊

7月15日,《芭莎藝術》執行主編孫國勝發布了一條微信朋友圈:「心情沉重卻如釋重負!「這條讓人感嘆的發布不禁很容易將其與近日在圈中塵囂直上的停刊傳聞聯繫起來。

接下來幾天,多名知情者,包括部分《芭莎藝術》內部人員向artnet新聞證實,這本頗受歡迎的藝術刊物將於7月底正式停刊。

今年6月底,有認證用戶在微博上發布信息,稱來自上海的媒體傳聞《新視線》也將正式停刊。據有關消息,停刊的時間也在即將到來的7月底。

《新視線》是現代傳播集團旗下的一本創意文化類雜誌,於2002年4月在上海創刊,在2008年時經歷改版,至今已有逾14年的歷史。就在停刊傳聞傳出的不久前,《新視線》編輯團隊還大張旗鼓地招賢納新,引進了創意編輯,副總監和設計師等多個職位。

2015年12月,《外灘畫報》宣布停刊

近日《外灘畫報》第673期對外發售,讓人吃驚的是,這期封面的右下角寫了「致讀者:《外灘畫報》將於2016年起休刊」,簡單的幾個字宣布了這個時尚大刊的命運。

這期《外灘畫報》的封面專題是《100本小眾雜誌,探索未來紙媒的可能性》,向讀者推薦了100本小眾雜誌,內容覆蓋時裝、生活方式、藝術設計以及人文精神——不少年刊或半年刊完全沒有廣告支持,也沒有大規模的發行渠道,只在一些小型獨立書店銷售。《外灘畫報》在文章中寫道:

這些雜誌是一種標杆——不用刻意迎合、不需迫切轉型。這些勇敢的雜誌創辦人精神,也值得我們借鑑。

2014年《壹讀》關停

2014年某天,打開壹讀的淘寶店,首先映入眼帘的不是某一期的雜誌封面,而是一則佔滿屏幕的通告:

通告中說:「很抱歉,因為壹度傳媒本身轉型的需要,經過授權,我們不得不艱難地決定全面收縮《壹讀》雜誌的發行工作,簡單說,依舊訂閱《壹讀》雜誌的讀者,將不會再收到這本紙質的雜誌了。」

「大家都知道,紙質雜誌的大規模發行消耗了我們太多的精力,而我們本來可以把這些精力用在更有效率的網際網路產品上,為廣大的壹讀粉絲服務......未來,壹讀傳媒將......開發出更多基於網際網路的產品,」「大潮如此」——通告如是說。據鈦媒體報導,壹讀還沒有上線獨立APP。

盤點國外紙媒關停:

2016年11月7日,汶萊英文報紙《汶萊時報》停刊:

2016年11月6日,汶萊英文報紙《汶萊時報》(Brunei Times)在其版面頭條發表簡短聲明,宣布從2016年11月7日起停刊,這意味著該報紙從創刊之日起,在經歷10年的歲月風雨後成為了歷史。《汶萊時報》的突然停刊在汶萊國內引起廣泛關注,民眾感到猝不及防,並對該報刊的170多名職工的再就業問題感到擔憂,同時也使關心汶萊發展的海外民眾感到震驚,外海民眾對了解汶萊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源愈發稀缺,這個媒體業態原本並不發達的國度變得更加封閉保守。

《汶萊時報》停刊聲明中指出,「由於沒有持續的財力支撐新聞出版,且面臨著激烈的同業競爭,停刊是最好的選擇。」可見,經營問題是停刊的重要原因。

2016年3月26日:英國歷史悠久的《獨立報》宣布停刊:

3月26日英國《獨立報》出版了最後一期報紙,並宣告紙質版停刊,將全面轉向數字媒體。這在當時引發了有關網際網路時代傳統媒體命運的新一輪慨嘆。許多著名報刊、媒體人紛紛表達惋惜。《獨立報》總編輯阿莫爾·拉簡(AmolRajan)在內部員工會議上表示,這是「痛苦的一天」,但紙質版已不再具備競爭力。

《獨立報》特意製作了一份16頁的紀念拉頁作為紀念,此外還邀請了聯合創始人、第一任主編安德烈亞斯(AndreasWhittamSmith)特別撰文。在最後一期中,報紙還通過一大幅廣告發聲——「我們正在改變,那你呢?」

2010年,《西雅圖郵報》也出版了最後一期報紙,轉型為成為網絡媒體。

2009年,有百年歷史的《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因嚴重虧損,停掉紙質版。

...

失去「紙張的枷鎖」,新聞獲得的是整個世界

公眾號傳媒狐(ID:media-fox)評論稱,部份停刊的報紙、雜誌都保留了新媒體部份,甚至保留了整個品牌,例如《京華時報》、《外灘畫報》、《伊周FEMINA》、《私家地理》,讓品牌獲得了重生。而《東方早報》則是選擇用澎湃新聞另外打造了一個媒體品牌。

新京報總編輯王躍春曾表示,「未來報紙無非是兩條出路,要麼是報紙的『紙』作為載體不存在了,新聞內容通過另外的媒介傳播;要麼報紙變成一種奢侈品,走向更加精緻化的路線:精品的內容,精美的製作,精英的受眾人群。」

曾經被傳統媒體批評是「偷新聞」的門戶網站,也逐步像報紙一樣面臨了老化問題,門戶這個介質,或者說渠道已經越來越沒有價值,更多門戶是瞄準了自媒體平臺的方向,進入了轉型的陣痛期。

從讀者的角度來看,2017年,「股照炒、舞照跳」、新聞照看,不論是哪條路,新聞的需求都不會隨著介質、時間而有所減少。

羅大佑20多年前就在《告別的年代》專輯文案中寫道:「即將是一個告別的年代。人們將向舊有的價值、舊有的世界與舊有的整合告別。」相信在數位化轉型背後,仍會有更光榮的東西在。

【來源:百度新聞實驗室】

相關焦點

  • 又一位紙媒高層出走,中國新聞周刊總編輯李徑宇投身新媒體
    《財經》雜誌執行主編靳麗萍認為,紙質版最終會消失,因為傳統紙媒的收入主要依靠廣告,目前的商業模式已經無法支撐發行等成本(詳見鈦媒體此前報導《為何做紙媒的大咖們,也認同一個紙張消失的未來?》);專欄作者魏武揮則認為,紙媒必定衰落,但傳統媒體人的專業技能永不過時。除了紙媒的倒閉,媒體高層離職,轉型網際網路,加入創業大軍也早已不是新鮮事。
  • 對新時期傳統紙媒與新媒體融合的思考
    傳統紙媒面臨的困境   競爭能力受限。傳統紙媒在新聞信息傳播的發揮能力受限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因素:   訂閱方式繁瑣。傳統紙媒為了擴大訂閱數量,在出版的基礎上,基本形成了出版物的電子化,數字版的報紙訂閱費用,在省去印刷、紙張、物流的成本費用後,往往比紙質版訂閱費用低30%-50%,民眾更願意訂購價格低廉的數字版。
  • 紙媒六大模式,融合發展尋突破
    挑戰與優勢:當紙媒遭遇網際網路時代   「紙媒」即紙質媒體,是指以紙張作為信息內容的傳播載體的媒介。常見的紙媒包括圖書、報紙、期刊等。   能夠在各種媒介相繼誕生、競爭激烈的傳播環境中生存下來,紙媒有短處同時也有其優勢。尤其在我國,由於現行新聞出版管理制度,報紙的優勢更為明顯。   權威性強、品牌認可度高。我國的紙媒特別是黨報,作為黨和政府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擁有新媒體所沒有的新聞採集和發布權,在新聞信息內容上,更具有權威性和影響力,很多新媒體上的新聞信息內容,實質上都源於紙媒。
  • 業內人說38期:新聞周刊停止印刷 傳統紙媒何去何從
    儘管《新聞周刊》的內容可能不受影響,但該雜誌仍然無法抵禦印刷雜誌陷入衰退的趨勢。該刊的印刷版已有80年歷史,最高紀錄每天發行400萬冊,為何突然就停止印刷出版了?難道真的是紙媒將死,數位化媒體全面到來?為此,iDoNews社區小牛採訪了一批媒體界的資深人士及熱愛《新聞周刊》的熱心網友。
  • 《新聞周刊》終結曲 紙媒的掙扎與宿命
    10月18日,新聞周刊-野獸新聞公司(The Newsweek Daily Beast Co)總編蒂娜·布朗同CEO巴巴·謝蒂一道,宣布了這家美國知名雜誌紙質版的終結日。作為紙媒,《新聞周刊》的出現與消失帶來了同樣的震撼。1933年2月17日,第一期《新聞周刊》驚豔登場,它史無前例地使用了7幅圖片作為雜誌封面,分別代表一周7天發生的重大新聞。
  • 新聞聖手談新媒體與紙媒區別,道出「現場原創怪奇有趣」8字真經
    就這樣,我堅持了39年了,成了稿痴,成了新聞迷,每天不寫點新聞,就覺得空蕩蕩的,對新聞的戀愛激情至今沒有減。而新媒體,在語言表達上則相對自由,表達形式,以可讀性為第一標準,只要好看,文學語言、符號語言、有意用錯別字,怎麼說都行;三是文體不同,發在紙媒的每一篇新聞,都必須「五要素」齊全,即何時、何地、何人、何因、何果,都要交待清楚。
  • 香港媒體戰(上集):紙媒之死
    新聞業界沒有人會質疑媒體轉型有多迫切,然而,《壹周刊》管理層似乎太晚才意識到危機感。多名《壹周刊》員工和前員工表示,《壹周刊》如此結局,既是大勢所趨,也是鐵達尼號船長和領航員們錯失轉軚(扭轉方向盤)最後機會的結果。  《壹周刊》轉型的經驗,不啻是整個香港傳媒轉型的重要一章。
  • 紙媒「寒冬」襲擊時尚領域,《伊周Femina》明年停刊
    紙媒「寒冬」襲擊時尚領域,《伊周Femina》明年停刊 澎湃新聞記者 嶽懷讓 綜合報導 2016-11-24 21:14 來源:澎湃新聞
  • 「星球日報」還在,像超人堅守地球一樣堅守紙媒
    我見過那些全國性的大公司,諸如五金交電化公司,百貨公司,呼剌剌說垮就垮了,在大廈傾倒的過程中,那些毫無準備的中年一代,被砸得灰頭土腦,鮮血淋漓,失魂落魄,從此失去人生的坐標。我嘗過只生一個好的苦楚,等到父親病重住院,我一個人奔波往返於廣東、湖南兩地之間時,卻不見計生部門指定派出護工照顧我父親。
  • 紙媒會消失嗎?
    最新的說法是,紙媒要消失了,因為網絡比它方便。網絡對紙媒確實構成挑戰,但紙媒是否消失,不在於它有沒有遭到挑戰,而在於它如何應對挑戰,如果不能應對,或者應對錯誤,才會消亡,這話也是有學問的人說的。現在給紙媒發訃聞,為時尚早,為它把脈進補,倒是刻不容緩。
  • 原神獅牙鬥士的枷鎖怎麼獲得?獅牙鬥士的枷鎖獲取攻略[多圖]
    原神獅牙鬥士的枷鎖如何獲取?玩家要獲得獅牙鬥士的枷鎖,首先要找到獲取的途徑,並且充分的了解獅牙鬥士的枷鎖的作用,這個物件其實是比較重要的,具體的獲取方法我們這次一起來認識了解一下。 原神獅牙鬥士的枷鎖獲取攻略 名稱:獅牙鬥士的枷鎖 獅牙鬥士的枷鎖主要是用來做武器突破的,所以它比較重要的一個物件。
  • 山東紙媒的墮落:無人報導「苟晶頂替案」
    這些事情,在網絡上已經發酵的不要不要的,而作為當地權威的新聞紙媒,又是如何報導此事的呢?顯然很讓人失望:他們都在顧左右而言他。苟晶是濟寧人,當年的頂替事件也發生在濟寧,按說濟寧是最應該發聲的。這兩家報紙,是濟寧當地最權威的新聞紙媒,而他們卻完美的迴避了「苟晶」,這說明了什麼呢?不僅如此,苟晶還對記者透露,當地不僅不報導,還想辦法逼著她刪帖呢。
  • 印刷版《計算機世界》停刊
    《計算機世界》總編輯Scot Finnie最近表示,印刷版《計算機世界》將在月底停刊,改版後的雜誌內容將通過電子雜誌、網站呈現,內容終端顯示將有相適應的改變。這是一本有著47年歷史的知名科技雜誌。  紙質版停刊後,《計算機世界》官方網站內容將進行改版,從新聞第一位轉型到以專題、評論、評選為主,已經訂閱了《計算機世界》的讀者將通過郵箱獲得電子版連結,其電子終端顯示格式將在以前基礎上進行優化。  《計算機世界》的舉措,只是國外紙媒應對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技術變革連鎖反應中的一環。
  • 淺談西方紙媒中文網的編輯策略——以FT(金融時報)中文網為例
    ,並在小心翼翼的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它們中間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便是FT中文網,西方紙媒擁有遠比中國紙媒悠久的歷史,在新聞專業主義上也有更加豐富精深的經驗,相信隨著它們自身的改進和中國媒體市場的進一步開放,西方紙媒在中國的本土化還會大有可為。
  • 創刊47年《計算機世界》雜誌停止印刷 本月最後一期
    第一期的《計算機世界》頁面紙質版停刊後,《計算機世界》官方網站內容將進行改版,從新聞第一位轉型到以專題、評論、評選為主,已經訂閱了《計算機世界》的讀者將通過郵箱獲得電子版連結紙媒停刊並非偶然紙質出版物的紛紛停刊並不是偶然。去年,久負盛名的《時代》雜誌就宣布紙質版停止印刷。和《時代》的 80 年風雨相比,《計算機世界》的 47 年歷史並不算長。
  • 紙媒一聲長嘆:曾經,整個美國都被它們捏在手掌心裡
    布萊森提到,它「笨手笨腳又老套」,良民被告供認不諱,「甚至不能帶來精彩的法庭辯論」,可是娛樂價值很強,正逢美國小報興起,兩者一拍即合,斯奈德夫人根本沒有「我想上頭條」的意願,卻只好無奈地被娛樂,被編排,電影界和戲劇界都不乏「消費」他們的故事並獲得商業成功的人。弗雷德裡克·劉易斯·艾倫1931年的作品《僅僅是昨日》,是比爾·布萊森寫作《那年夏天》的重要參考資料。
  • 洋蔥新聞:如果世界失去網絡
    如果早上打開電視看到一個表情嚴肅的老頭子在播報這段新聞,你說不定會信以為真。實際上這是《洋蔥電影》中杜撰的一條新聞。現在大家知道洋蔥新聞的出處了吧?———————————————「洋蔥新聞」是西方一個諷刺新聞的形式,其本質可用一句話概括:在真實的基礎上製造假新聞。
  • 繁重學業——二十一世紀的精神枷鎖
    繁重學業枷鎖二十一世紀精神鴉片……網路遊戲(本文只點一下)精神枷鎖……繁重學業(本文重點談論)>升學就業是教育的一個簡單功能,教育還有培養人的思想、品行、修養、習慣、各種素質、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的培養需要給孩子們足夠的觀察、思考、動手、琢磨的時間,需要長輩引導、監督和創建良好的社會氛圍,大人們不要為了眼前利益把孩子們綁到升學競爭的戰車上,讓繁重學業成為孩子們的精神枷鎖。
  • 抖音可不要你的枷鎖歌曲介紹
    18183首頁 Steve 抖音可不要你的枷鎖歌曲介紹 抖音可不要你的枷鎖歌曲介紹 來源:網絡
  • 宏其紙張光亮劑、紙張柔軟劑——讓紙張更柔軟
    世人都知道中國是發明造紙的國家,也正是這一偉大的發明締造了中華民族乃至於世界文明的源遠流長。人們耳熟能詳的成語「洛陽紙貴」就反應了時人對於質量上乘紙張的追捧與重視。隨著時間的流逝,科技革命帶來紙張領域的革命,普羅大眾對於紙張的要求越來越高,不論是生活中的日常用紙,還是辦公桌上的辦公用紙,抑或是從事於藝術創作的用紙,大家都希望紙張的光亮度、柔軟度、平滑度得以提升,宏其紙張光亮劑、紙張柔軟劑即將給您帶來這一切。 然而在一切倡導低碳、環保的時代,紙張技術如何能在儘量減少破壞生態平衡中革新進步,變得更柔更軟更光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