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
日前,東華大學在上海全市高校中率先為體育和美育工作召開了一場推進會。會上,這所學校亮出了體育美育工作的新定位、新目標,並即將發布東華大學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體育、美育工作的實施辦法。值得一提是,學校還打通了校園內外藝術場館間的一堵「牆」,把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復星藝術中心、上海蘇寧藝術館變成了「東華大學大學生美育實踐基地」。
記者注意到,東華大學是國內高校中較早提出並踐行「以體育人」校園體育發展理念的學校。這所學校在多年前就提出要把「每一片操場、每一處體育館、每一塊運動場地」打造成體育育人的陣地,讓學生參與的「每一次體育教學課、每一次課外體育活動、每一場體育競賽」成為體育育人大課堂。
目前,這所學校建有39支校級運動隊、65個學生體育類社團、17個教工體育類協會,以訓練、比賽、沙龍等形式開展各類活動。在足球、撐杆跳高、手球、射擊和攀巖等項目中取得了優異成績。有趣的是,這所以紡織、服裝、設計等專業聞名的全國的高校,還進入了「中國高校體育競賽榜」的前20名。
在這所大學裡,體育課變成了學生特別願意選擇的「香餑餑」,有的體育「金課」還成了學生未來的深造方向。
除了從金融專業轉到舞編的專業的女神,東華大學還有人文專業碩士出身的校男足隊長。
看到男足隊長袁瀟馳騁在球場上的身影,很少有人會把他和每天與四書五經打交道的文科男聯繫在一起。袁瀟從小就愛踢球,他報考東華大學的一個理由是——這裡有一支歷史悠久的足球隊。這支球隊曾包攬中國大學生足球聯賽、中國大學生五人制足球聯賽、全國大學生運動會足球比賽三項頂級大學生足球賽事冠軍,「在校期間我們參加各種賽事和國際交流,既提升了實力也拓寬了視野,更重要的是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完成繁重比賽任務的同時,袁瀟主動與任課老師溝通,高質量完成學習任務,還遞交了入黨申請書。2019年,他被保研至該校人文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
目前,該校建有包括男足、女足、女手、田徑(撐杆跳高)、射擊在內的5支高水平運動隊;攀巖、軟式曲棍球、體育舞蹈、男籃等一批以普通學生為主的重點項目運動隊,力抓項目普及,爭取競技水平有突破,通過參賽打出知名度。
「十三五」期間,該校大學生運動隊在國際、全國和上海市各級各類體育賽事中戰績優異,獲亞洲亞軍2個,全國冠軍62個、亞軍67個、季軍62個,上海市冠軍127個、亞軍136個、季軍130個。
身在「魔都」上海的東華大學,還特別關注「美育」,它提出了以「德育」為核心,以「藝術」為引領,以「智育」為目標的美育育人體系。
美育教育在這裡被納入大學生培養方案,目前已開設《中國民族音樂賞析》等106門藝術類課程,多門歷史文化、哲學文學等門類的人文素養課程,打造「線上+線下」美育大課堂。《中華傳統文化之戲曲瑰寶》等4門超星爾雅通識課程選修學生近3000人。
今年夏天,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大四學生李若思的作品在COACH設計師項目中脫穎而出,作品直接變身為高端時尚品牌的商品。在沉浸式的美育藝術實踐活動中,她一次次找到了「感覺」。
值得注意的是,這所學校在全國首次提出建立完整的「時尚學科生態鏈」,東華時尚周、畢業展演季、時尚設計展演,每年輪番上演的校園活動是設計類科班生的靈感策源地,看秀、逛展的活動標配,也成為東華學子校園生活的「美麗加分」。
東華大學學生藝術團現有合唱團、民樂團、舞蹈團、戲劇團、西樂團5個團隊,200多名團員。學生的興趣愛好,還能拿獎。東華民樂團登上非洲肯亞的大學舞臺,東華合唱團曾獲俄羅斯聖彼得堡「歌唱世界」國際合唱節等多項國際賽事金獎。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