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老師為何變成了「香餑餑」?

2020-09-09 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9月9日電 題:體育老師為何變成了「香餑餑」?

新華社記者

當體育課從以前的「輔助課」「邊緣課」變成現在每周都有的「必修課」時,體育老師的重要性日漸凸顯。曾經動不動就會「被生病」的體育老師,現如今成為學校授課的「主力軍」「香餑餑」,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了體育師資缺口。這一變化的背後,不僅是政策帶來的驅動,更是由於全社會對運動健康概念的認識更深了,要求更高了。時代的發展,中國全民健身的意識普及,讓體育老師變成了「香餑餑」。

「在我們學校當一名體育老師是幸福的,和主學科老師受到一樣的重視。」南京市力學小學金地自在城分校校長秦金和說,「現在體育的績效考核與主學科差不多,有些老師不理解,體育課沒有作業沒有考試,績效考核怎麼這麼高?其實,一來體育除了課時多,其他的活動和比賽也非常多;二來我們始終把學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前面的『1』沒有了,『0』再多也沒有意義。現在的家長也越來越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

在呼和浩特市北垣小學教導主任李鵬看來,體育課就是一個學校的「門面」和「招牌」。「體育是最能展現一個學校精神面貌的課程,所以我們對體育課抓得非常緊;學校對體育教學工作非常重視,包括獎勵、評優每年都有名額給到體育老師。」李鵬說。

在上海,體育老師同樣越來越「吃香」。上海市教委、上海市體育局等六部門今年聯合出臺了《上海市中小學生體育工作管理辦法》,要求上海小學一到三年級落實每周4節體育課,有條件的學校在2020年底前覆蓋至四到五年級。體育課時越來越多,體育老師也就自然成了「香餑餑」,甚至出現了體育師資缺口的問題。

來自上海市政協體育界的一份聯合提案顯示,上海目前中小學在校學生約130萬人,體育老師共1萬多名,師生比約1:130。按體育課程改革要求,一個體育老師最多帶2至3個班,最合適的師生比為1:100,上海中小學需要1.2萬至1.3萬名體育老師,缺口比例約20%。

如何彌補這一缺口呢?上海大學社會學院教授陸小聰認為,要擴大體育老師招聘範圍。「體育人才尤其是運動員,都是非常寶貴的人才資源,但因入職入編門檻高,一些專業人才沒法到學校做體育老師。」陸小聰說,「可以考慮每年招募一批退役的專業運動員,讓他們進入師範院校深造轉型,進而補充體育老師隊伍。」

體育老師成為「香餑餑」,除了因為體育課時的保障與增加所帶來的「利好」,另一方面因為體育老師正變得越來越專業,授課要求也越來越高。

「以前體育課比較隨意,動不動就是自由活動,讓孩子們跑跑跳跳、踢個球就行,但現在『放羊式』的體育課已被杜絕了。」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北宋鎮實驗學校校長季海東對記者說,「現在體育課很規範,從熱身到教學都有明確要求。我們學校給體育老師都有規劃,比如九年下來學生要達到什麼樣的體育目標,不同學段學習哪些不同的體育技能等。」

「我以前覺得體育老師就是陪著孩子們在操場上盡情地奔跑玩耍,等自己當上體育老師後,才發現體育老師的工作和我學生時代的認知有很大不同。」臨沂市臨沭縣蛟龍鎮后里完小老師莊秀秀說,「體育老師不僅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且是『人類健美的塑造師』。體育老師要改變陳舊觀念,不僅要關心學生的體能、知識技能,更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態度、情緒表現與合作精神,如今的體育老師要學會多維評價。」

在廣西來賓市,各級體育部門和教育部門對體教融合越來越重視,會組織體育老師參加一些培訓活動和遠程教育學習。「現在學校體育設施完善了,教學內容豐富了,我們體育老師也要與時俱進,平時不斷給自己『充電』,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來賓市第六中學體育老師張獻智說。

體育老師成為「香餑餑」,除了以上因素,還因為體育老師正不斷走入社會,成為社區居民鍛鍊健身的好老師、好幫手,實現了影響力和美譽度的「破圈」。

圍繞「全民健身」「健康中國」戰略,全社會越來越提倡體育融入生活、融入家庭、融入社區。在上海楊浦區,上海體育學院的專業老師在疫情期間走出校門、走進社區,任職「社區健康師」,為居民提供體質測試、健身指導、運動處方等一站式服務,迅速成為「網紅」。

「家長相比以往更加重視孩子的健康,特別是暑假,都想給孩子報班;社區老人也非常需要健身鍛鍊的科學指導。」上海體育學院體育休閒學院院長王紅英說,「『社區健康師』就是針對市民的這一需求,課程針對不同年齡段人群開設,既有針對社區家庭親子活動的指導課,也有針對老年人的鍛鍊和康復指導課。」目前,「社區健康師」項目已進駐楊浦12個街道的社區黨群服務站,全方位指導居民怎麼吃、怎麼練、怎麼防、怎麼調,達到運動讓身心更健康的目的。

體育,不僅幫助每個人練就好的體魄,還培養一種積極向上的拼搏精神,既是「塑型」,也是「鑄魂」。「一肩雙挑」的體育老師,這崗位能「不香」嗎?(執筆記者:朱翃;參與記者:王春燕、李琳海、王恆志、吳書光、徐海濤、姚友明)(完)

相關焦點

  • 新華社:體育老師為何變成了「香餑餑」?
    當體育課從以前的「輔助課」「邊緣課」變成現在每周都有的「必修課」時,體育老師的重要性日漸凸顯。曾經動不動就會「被生病」的體育老師,現如今成為學校授課的「主力軍」「香餑餑」,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了體育師資缺口。這一變化的背後,不僅是政策帶來的驅動,更是由於全社會對運動健康概念的認識更深了,要求更高了。
  • 媒體聚焦 | 體育老師為何變成了「香餑餑」?
    當體育課從以前的「輔助課」「邊緣課」變成現在每周都有的「必修課」時,體育老師的重要性日漸凸顯。曾經動不動就會「被生病」的體育老師,現如今成為學校授課的「主力軍」「香餑餑」,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了體育師資缺口。這一變化的背後,不僅是政策帶來的驅動,更是由於全社會對運動健康概念的認識更深了,要求更高了。
  • 越降價越興奮 照片列印市場為何變成香餑餑?
    越降價越興奮 照片列印為何變成香餑餑?而國產的加入也掀起血雨腥風,便攜照片印表機的價位從一臺一千左右殺價到四五百元,便宜的甚至二三百元,不可謂不慘烈。利潤空間快速下降,然而卻絲毫沒有打消各個品牌加入的熱情。那麼照片列印市場為何變成了香餑餑呢?
  • 東華大學:把體育美育做成校園「香餑餑」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日前,東華大學在上海全市高校中率先為體育和美育工作召開了一場推進會。會上,這所學校亮出了體育美育工作的新定位、新目標,並即將發布東華大學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體育、美育工作的實施辦法。
  • 為何有些綜合性大學開設農學院,有人覺得農學院會變成香餑餑?
    為何有些綜合性大學開設農學院,有人覺得農學院會變成香餑餑?有些綜合性大學開設農學院,的確是18年教育界的熱門話題,比如:北京大學2014年10月決定籌建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2018年1月正式成立。
  • 鳳臺:秸稈變成「香餑餑」
    原標題:鳳臺:秸稈變成「香餑餑」   一臺拖拉機、一臺打捆機聯合作業,五、六分鐘的時間,便將一畝地裡的小麥秸稈打成數十個秸稈捆;收購商將運輸車輛開到田間地頭,爭相購買秸稈。這是這幾天在鳳臺縣楊村鎮店集村夏收現場真實的一幕。
  • 被家長們吐槽的家委會,為何成了香餑餑
    被家長們吐槽的家委會,為何成了香餑餑隨著家委會在小學班級裡普及率的增加,有關家委會的話題度也變得越來越高。家長們對家委會並無好感,為何現在又要想盡辦法進自己孩子班級的家委會呢一位花了很多錢買進家委會的家長直言,家委會一躍成為家長們眼中的香餑餑,主要是因為以下三點。
  • 農學院變成「香餑餑」,為啥?
    曾經弱勢的農學專業,突然成了「香餑餑」。國家近年來對「三農」工作的持續重視,特別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更多現代農業人才,這些都是農學院突然受熱捧的原因。而且,今天的農學院也與以前大不相同不久前,中山大學宣布正式成立農學院。不僅是中山大學,近來,包括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高校在內,全國共有6家高校相繼設立農學院。
  • 他是怎麼從一名體育老師變成職業足球運動員的?
    他是怎麼從一名體育老師變成職業足球運動員的?導語:他今年32歲,他是來自新疆克拉瑪依的一名體育老師,他大器晚成,被球迷譽為貴州的瓦爾迪,他神奇的從業餘足球到職業聯賽實現了N級跳,他是來自貴州恆豐足球俱樂部的17號球員伊力哈木江。
  • 搜索這個網際網路「古早」功能 怎麼又變成香餑餑了
    21世紀初Google的誕生和壯大,改變此前以雅虎為代表的索引式門戶網站模式,真正讓網際網路變成一個每個人都能享用的巨大資料庫。由於當時的技術發展階段、有限的網際網路內容以及用戶較為單一的使用需求,搜尋引擎公司們得以最終形成「壟斷」,在英語、中文等語境內,提供搜索服務的網際網路公司的名字直接變成了「搜索」這一動作的代名詞——當需要搜索時,人們會說「Google一下」或者「百度一下」。
  • 有多少體育研究生入職當體育老師了?
    舉個慄子:從體育學院畢業的小張同學進了企業,工作很忙,沒有周末。她說,「一直以來很想當老師,可惜學校來招聘,競爭很激烈,同班的36名同學中,畢業後真正當上編制內教師的不到四分之一,如果算上代課老師、私立培訓機構老師、健身教練等,勉強接近一半。」有編制的體育教師職位可謂是「香餑餑」。
  • 我的數學真的是體育老師教的!這位90後體育老師不僅是班主任,還講...
    「你的數學是體育老師教的……」這句調侃,往往說的是學科老師不對口,導致數學成績不好。但在上海師範大學第三附屬實驗學校,有位體育老師不僅是七年級(4)班的班主任,還是七年級年級組長、學校未成年人保護辦公室老師,還真教得了數學。身兼數職的他,就是90後青年教師聞曉峰。【體育老師開數學公益課堂】「老師,我們想再挑戰一題!」「好,請接招!」
  • 體育老師當班主任家長要求炒魷魚 老師很委屈
    在這封言辭激烈的信中,家長揪心地給出孩子成績下降的原因——班主任是體育老師,並表達了家長的意願:「我們一致希望能由主科老師擔任班主任!」  「體育老師怎麼就不能當班主任了?我沒比主科老師少操一點心!」6月14日,成都商報記者在土橋小學校見到周尚良,問及家長的投訴,他無奈地擺擺手,有些低落……  體育老師當班主任 家長們擔心 給市長信箱寫信  事實上,體育老師適不適合當班主任,這個針對周尚良的質疑自2014年起就沒有停息過。兩年前,原本擔任班主任的語文老師小吳因病辭去教職,二年級1班一盤散沙。
  • 他是一個體育老師,但他絕不是一般的體育老師
    高敏、鍾晶 作為一個體育老師,他激發出學生「嗷嗷」叫的訓練鬥志,讓學生在每年的體育中考和市區中學生運動會上取得佳績。作為一個體育老師,他密切關注學生動態,讓學生在不斷改進不足中得到提高,開創了堵城中學待優班考取兩名黃岡中學的先河。作為一個體育老師,他著力將年級教師打造成「勇於拼搏,敢為人先」的鐵血團隊,讓年級學生的成績始終處於全區學校的前列。
  • 小語種有"大前途" 冷門變成"香餑餑"
    長年來不被看好的小語種突然由冷門變成了「香餑餑」。  新聞事件一 法語、德語進入中學課堂  昨天上午,在外國語中學,法語班和德語班的學生分別在小教室裡跟著老師說著讓絕大多數人聽起來陌生的語言。  法語班的課堂上,年輕女教師周怡上課時幾乎沒有使用漢語。
  • 「我們的校長是體育老師!」
    副校長蔣琪琦身著運動服在司令臺上領操,827名學生和50多位老師隨著健美操音樂跳起了學校自編的足球操。前段時間,體育老師當班主任的新聞引發社會熱議,但在梁溪區,已經有一批體育老師當上了正、副校長,以「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理念教書育人。
  • 小語種有「大前途」 冷門變成了「香餑餑」(圖)
    長年來不被看好的小語種突然由冷門變成了「香餑餑」。  新聞事件一  法語、德語進入中學課堂  昨天上午,在外國語中學,法語班和德語班的學生分別在小教室裡跟著老師說著讓絕大多數人聽起來陌生的語言。  法語班的課堂上,年輕女教師周怡上課時幾乎沒有使用漢語。她說,她的學生已經學了半年法語,基本的語言能夠聽得懂,為了給學生營造一個語言環境,所以儘量不用漢語和學生交流。
  • 大學老師免費為孩子們上公益體育課
    暑假期間,培訓班一直是各大商業機構爭搶的香餑餑,但在西北政法大學,卻有一位體育老師20多年堅持在假期為孩子們免費上公益體育課,是什麼讓他有了這份執著和堅守?7月29日上午,王梁超老師在西北政法大學的操場邊,為我們講述了他的公益體育路。
  • 「硬漢」馬東錫抱走最美體育老師!她直呼:非常滿足
    試問最美體育老師是誰呢?眾人肯定會不約而同的想到藝正花,確實如此,她擔得起如此美譽。 而藝正花和馬東錫兩人走到了一起,引起眾人豔羨,不禁直呼:「這就是美女與野獸啊。」
  • 英語是體育老師教的?是的
    這些人都在同一所學校當體育老師。近日,早報記者走進青島海信學校,近距離接觸這個體育老師「超級天團」。你的英語是體育老師教的?曾經火遍網絡的調侃之語,在這裡成為現實。「超級天團」個個有來頭    記者了解到,體育老師「超級天團」的成員都是大有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