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5-21讀畢《被壓迫者教育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2001-11-01 )、《被壓迫者的教育學——弗萊雷解放教育理論與實踐》(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第一本是弗萊雷的理論,第二本是研究作品。前兩年就開始看了,沒有看完就放下了。這次由於丟失資料的原因,查找時看到了,把這兩本書看完了。說說感受。
弗萊雷的教育理論中,其實很不完善,雖然他指出了以往教學模式的弊端,但他在自己的表述中把這種弊端極端化了,他樹立一個人人討厭的批駁目標,但其實那個目標並不真實地存在。
在他的對話理論,如果把人所有的屬性都抽離之後,才能可能真正的成立,這是一種「理想狀態」,而理想狀態只能存在於想像之中。
在他的理論中,他過於強調了教育的政治作用,其實所謂「壓迫者的解放」不過是一種以教育為手段的鬥爭形式,而這種手段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尤其是他在掃盲過程中的做法(教學方式)在早期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活動中都有所體現。
他沒有認識到,教育的開展決不是中立的第三方所能決定的——不管是壓迫者,還是受壓迫者,都不希望滿足於最終一團和氣的結果。
如果他遠離了政治,他的貢獻只能體現在對過去傳統教學矯枉過正的批判上了,至於對話方面的建設,其實並不切合實際——因為他沒有把「教育」和「教學」區分開來,更別提其中還摻入了政治——用一段歌詞可能更能表現出他對教育的心聲:「可是我害怕終於還是要心碎 /我這樣愛你到底對不對 /這問題問得我自己好累 /我寧願流淚也不願意後悔 /可是我害怕終於還是要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