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之中,有所為,有所不為,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與挫折,都堅持自己所認為對的事情,哪怕是付出生命,那也是對的,而這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就如明朝的沈煉一樣,嚴嵩禍國殃民,他一直想要除掉他,哪怕是付出了他自己的生命,他都是無怨無悔。而也就是他的行為,讓後人看到了一種名叫堅持與信念的東西。
沈煉只是明朝的一個小小的官員,但他為人剛直,且疾惡如仇,他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那個時候,嚴嵩權傾朝野,沈煉的上司陸炳雖然得皇帝信寵,但不過是一窩蛇鼠而已。看到嚴嵩把朝廷搞的烏煙瘴氣,沈煉直接以「十罪疏「上奏彈劾嚴嵩。沈煉的行為只能說是以卵擊石罷了,一個小小的彈劾奏摺,怎麼可能把權傾朝野的嚴嵩給扳倒?
而且還很有可能,他的奏摺還沒到皇帝桌前,就已經被嚴嵩的手下給攔截了下來。所以很不幸的是,沈煉被下令處以杖刑,而之後被謫居到保安州區為民。也只能說沈煉是個疾惡如仇的人,雖然因上奏彈劾被流放塞外,但他還是想著要把嚴嵩除掉,而他現在根本無能為力,只能經常以詈罵嚴嵩父子為樂。
正所謂隔牆有耳,沈煉的行為,再次傳到了嚴嵩的耳朵裡,自然是勃然大怒,這也能理解,畢竟誰喜歡天天有人在背後罵自己。換做是自己,如果聽到有人在背後罵自己,都不會開心,更何況是一手遮天的嚴嵩。嚴嵩本來就不是一個心胸有多寬廣的人,自然對於這個在背後辱罵自己的人厭惡的很。
沈煉的下場,只能說是他自己招來的,如果他被發往到塞外之後,安安心心的在哪裡生活,過自己的日子,也許能夠活到壽命自然終結的時候,而不是再次遭到誣陷,最後也因此丟了性命。然而也側面反應出了沈煉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品質,他因為彈劾嚴嵩而獲罪,現在遠離了朝堂,對於嚴嵩,他根本無能為力,只能通過詈罵,讓更多的人知道嚴嵩父子的惡行罷了,當然,他也沒想過置身事外,最多也就是一死而已。
沈煉徹底惹怒了嚴嵩父子,嚴世藩想要除掉沈煉,而剛好那個時候,朝廷抓獲了一批白蓮教的教徒,而且他們招供了很多人。而這嚴世藩等人乾脆直接讓人在白蓮教教徒所招供的名單上添加上了沈煉的名字。而沈煉也就因為被誣陷參與謀反,所以直接被皇帝下令給誅殺,而他其中兩個兒子同時也慘遭遇害。
小編認為,沈煉是一個敢作敢為的人,但很可惜的是連累了家人。同時,對於他的這種行為,小編認為他只是一個莽夫而已!遠離了朝堂,早朝野之外,辱罵他人,就算這個人再不堪,其實他的行為也已經落了下乘。而沈煉這樣不過是口上一時快樂了而已,但卻連累了他人。但不可否認的是,沈煉還真的是一個疾惡如仇的人,雖然小編對他的行為不是很贊同,你們贊同他的行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