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持續更新
(1)理解 B
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綜合 C
①篩選並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
③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所謂「一般論述類文章」,是指一些以論述觀點、闡明主張、表達看法等為主的說理文。論述類文章重在「論」,理性成分較多,說理特徵明顯,有時候為了闡明觀點,通常需要進行大量的鋪墊和推論。而有時候雖然也有一些形象直觀的事例,但這些事例只是說理的輔助「材料」,是「現象」,而非本質。閱讀時要透過這些「現象」去發現和把握本質。常見的論述類文章有雜文、演講詞、政論文、文藝評論、學術論文,等等。大多涉及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教育學、歷史學、文化學、語言學、文藝學等學科。
高考把論述類文章當做必考內容來考,而且命題一直很穩定,表現在:①考點:兩個能力層級皆涉及,在六個小考點中重點考查重要概念、重要句子、文章內容的篩選和整合三個小考點。具體命題時緊扣文本,不引申、不拓展。②題型:全部是「四選一」的單一選擇題。
1.分段或分層閱讀全文,逐段或逐層概括段意或層意。遇到個別語句不懂時,可以先跳過去,等讀完全文,再回讀。
2.要抓中心句和關鍵句,尤其是起始句、結束句和結論句,明曉每段要表達的意思;找出作者的觀點(分論點和中心論點),明確作者要論證、闡發什麼,是怎樣論證、闡發的,用了哪些論據和方法,論點和論據有怎樣的聯繫等。
3.要把握論證思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理清論證結構(並列式、遞進式、總分總式、對照式)。
4.要特別注意信息的標誌。可以作為標誌性的詞語有:順序詞、關聯詞、指代詞、範圍詞、類別詞、過渡詞,以及文中不同地方反覆出現的同義或近義的詞語。閱讀時要特別將它們圈畫出來。
「分析文章結構」與「把握文章思路」是一個問題。文章結構就是文章思路的具體體現。高考中重點考查把握段落之間的相互聯繫,以及把握文段內部的層次。
論述類文章的基本結構是「三段論式」,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又有多種結構方式,如並列式、遞進式、總分式、對照式等。因此,閱讀論述類文章,就要注意分析它的論證過程,把握它的思路,理清它的結構。具體來說,要辨識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論證方法;要具體分析全文的論證層次,分析分論點之間的層次。可藉助一些語言標誌,弄清各段之間、分論點之間的內在聯繫,明白它們之間或並列、或對照、或總分、或遞進的關係。如:設問句表示領起下文,展開下一層的論述;「另一方面」表示引出相關的材料;「誠然」表示轉入相反的內容;「總而言之」表示由分到總或得出結論……分析段落層次時,要看文章在什麼地方提出主要問題,從什麼地方開始分析問題,到什麼地方歸納出結論。總之,對文章進行上述分析之後,一般說來,文章的結構、思路就很清楚了,最後可以對文章形成一個總體把握。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是指在對某一語段、某些語段或整篇文章內容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加以綜合。歸納內容要點側重檢測考生能否用自己的話對語段乃至整篇文章進行總結與把握;概括中心意思則側重檢測考生能否著眼於文章的整體駕馭文章,通過理清文章內部的相互關係來抓住文章最主要最本質的東西。
歸納內容要點和概括中心意思要遵循閱讀的基本規律。首先,要通讀選文,粗知大意,理清基本思路;其次,要細讀題幹,明確問題,回歸原文,尋找答題點;再次,精讀相關語段,抓住關鍵語句、字詞;最後,綜合句意,去偽存真,由此及彼,整體把握,得出答案。
為了達到準確地歸納文章的內容要點和概括中心意思這一目的,還需要重視以下幾點:
(1)注意理清段與段之間的邏輯關係,抓準核心句子——起始句、過渡句、中心句,這些句子常常是歸納文段(或全文)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依據。
(2)要注意文段中多次出現的意義相近的詞語,這些詞語是內容要點、中心意思的外在表現,不可忽視。
(3)概括時,要注意保持角度一致,概括的層次要恰當,內容要涵蓋得全面正確,概念要限制準確,表述要精練確切。
(4)注意弄清作品的社會背景,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知人論世,這是準確把握文章內容要點和中心意思的必要條件。
(5)要充分發掘題幹中隱含的有效信息,從題幹中尋求啟示,尋求解題的突破口,確保準確答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