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字豎行書寫,會比橫著寫好看?

2020-12-17 晨之論史

古帖裡的字基本上都是豎著寫的,但是今天的書寫卻基本上都是橫著寫的。這往往給練字帶來不少麻煩——許多人會覺得漢字豎著寫往往會比橫著寫更好看,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豎著寫重心易保持一致。

豎著寫字時,有左右兩條豎線可以參照,這樣漢字很容易寫在兩條豎線中間。這樣字的重心很容易保持一致,從而看起來比較好看。

但是,橫著書寫時,因為橫向的兩條橫線不能很好地卡位,不易將字寫在兩線的中間。很多人容易將字寫在下面的豎線上,字的重心不容易保持一致,看起來會顯得比較亂。實際用長格紙橫向書寫的話,最多算有半條橫線可以參考,因為橫著寫下面那條線只能讓字不斜,卻不能保障字的重心在同一水平線。這樣一來字的連貫性就會受到阻礙。

第二,豎著寫更容易將豎寫直,並保持上下行氣連貫。

漢字的橫不是水平的,一般是左低右高。但豎一般要垂直,豎著寫豎畫更容易垂直。同時橫著寫要想寫整齊就得讓字的大小一致、間隔均勻,上下左右都照齊,重心在一條線,這樣寫著太板正,容易缺少書法味,並且寫著費力。而豎著寫對字和間隔的大小要求很低,只要居中書寫,重心就非常容易在一條豎線上。

那麼,橫著書寫怎樣寫好看呢?

第一,靠中間書寫。

字要整齊,就得考慮大小、間隔、重心三個要點。最核心的是重心,如果重心在同一條直線上,即使字的大小和間隔不一也比較耐看,如果字的重心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字寫得好看也會失色。靠中間書寫容易讓字的重心保持一致。

第二,筆斷意連。

可以買上十幾本字帖,比如《集王聖教序》《三希堂法帖》以及蘇東坡、米芾、趙松雪、董其昌等人的帖子,或者那種歷代行書合集之類的東西(也就幾百塊錢,比進培訓班便宜多了哈)。然後,細細讀帖,揣摩書寫動作,留意單字的平衡感,以及幾個字連在一起的平衡感,保持重心平衡。特別要留心行書與楷書之間的區別與聯繫。

啟功先生在《論書札記》:「行書宜當楷書寫,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書宜當行書寫,其點畫顧盼始不呆板。」寫行書要有楷書的法度,增加字的穩定性;寫楷書要有行書的呼應關係,點畫連接呼應間顯靈動。能將楷書與行書楷書結合起來,可以筆斷意邊,控制自己的書寫速度。

第三,牽連呼應。

還要留意筆畫的牽連呼應關係,特點是要注意哪筆先哪筆後,何處連、何處斷。開始寫不快沒關係,一定要把這些關係找準,這是行書寫流暢的關鍵。再接著,留意體會書寫時的輕重緩急,這是書寫動作的關鍵,也是筆力的表現。邊練邊想,事半功倍。一年下來橫向書寫的變化,就應該把握得差不多了。

如果您做不到上述要求,那還有一個更簡單的辦法——帖格書寫!除了豎畫等延伸性較強的筆畫之外,其它筆畫都帖格書寫!這樣字體自然也就容易保持整齊了!不過要注意的是這樣寫出來的字雖然看著工整,也容易速成,但它會顯得較為呆板無趣,與書法之美就相距甚遠了!

相關焦點

  • 漢字從豎版書寫改成橫版寫,您知道經歷了哪些故事嗎?
    在近代才開始對漢字的書寫方向進行改變。由從前的上下方向,改為沿用至今的從左到右橫著寫。明離子來簡述一下這次漢字書寫變革史。在翻譯的過程中,知識分子們發現,需要保留很多的阿拉伯數字和西洋專有單詞,這讓豎著寫的漢字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煩。於是,知識分子們開始了對漢字書寫方向的改革。1892年,盧戇章編寫並出版了《一目了然初階》一書,書中有55篇橫版漢字文章。
  • 《書法問集》457、為什麼硬筆高手橫著寫字,沒有豎著寫好看?
    這個問題涉及了書法之外的一些知識,其實和書法關係並不大,漢字就是這樣的。【不只是硬筆毛筆也是一樣,原因是因為漢字。我們現在從左至右橫寫是拉丁字母(英文等)的方式,漢字古時候是從右至左,從上到下豎著寫。】歷史向前,文化融合,這幾百年很多事情都發生了變化。
  • 據稱國家語委會對個別漢字書寫筆順作調整(圖)
    [提要] 國家語委會對個別字的筆順進行調整,火字、快字、方字等等的筆順都進行了調整。有人認為寫出來是對的就行,為什麼糾結筆順?也有人認為,新的筆順更符合中國書法的習慣,讓字體更美觀。目前對筆順的規範書寫,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 你會寫「火」麼?國家語委會調整漢字筆畫順序
    原來,國家語委會對個別生字的筆順進行調整……這些字,你都寫對了嗎?一看圖瞬間我就凌亂了:「暈!錯了?從小寫到大的『火』啊,你怎麼就不是那個『火』了呢?」記得上小學時,學校老師對漢字筆順的要求十分嚴格,「一代火」應該是一點一撇再一短撇一捺這麼寫出來的,可這「二代火」卻偏偏要一點一短撇再寫「人」,寫起來著實不順手。
  • 學霸媽媽跟兒子重學漢字書寫 「忄」應先寫兩點後寫豎
    近日,潘女士在給兒子默寫漢字時,發現兒子的書寫順序讓她覺得彆扭,但兒子堅持老師就是這樣教的。潘女士解釋,比如豎心旁「忄」,她習慣按從左到右的順序寫,但兒子卻是先寫兩點最後寫豎;「火」她是先點後撇再短撇最後捺,兒子卻先寫上面兩筆,再寫「人」字。「是我寫錯了嗎?」潘女士是位80後,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在班上也算是文科學霸,可是字的筆畫順序卻讓她犯糊塗了。
  • 國家語委會調整漢字筆順 這些字你真的會寫嗎?/圖
    記得上小學時,學校老師對漢字筆順的要求十分嚴格,「一代火」應該是一點一撇再一短撇一捺這麼寫出來的,可這「二代火」卻偏偏要一點一短撇再寫「人」,寫起來著實不順手。筆順調整究竟是咋回事兒?再看微博後的轉發和評論,已然過千。昕昕小太陽苦惱:「為什麼我學的都是錯的那個?
  • 為什麼現代漢字從左往右寫?
    從左往右,從右向左其實不算什麼,你見過轉圈寫的嗎? 文|張穭元 每個中國人都知道,傳統漢字的書寫順序和現代不同。無論是對聯、古籍中,漢字的書寫方向都是豎排左行,而現代簡體字,清一色橫排右行。 漢字的書寫方式變化並非孤例。世界範圍內,文字書寫的方向相當不同,阿拉伯文用橫排左行,使用拉丁或基裡爾字母的歐洲文字則全都橫排右行,不少文字都有過改變方向的經歷: 為什麼有的文字從左向右書寫,有的從右向左?哪一方向更加合理?它和什麼因素相關? 其實,答案並不複雜。
  • 個別漢字書寫筆順將調整:「火」字寫法引熱議
    記得上小學時,學校老師對漢字筆順的要求十分嚴格,「一代火」應該是一點一撇再一短撇一捺這麼寫出來的,可這「二代火」卻偏偏要一點一短撇再寫「人」,寫起來著實不順手。筆順調整究竟是咋回事兒?再看微博後的轉發和評論,已然過千。昕昕小太陽苦惱:「為什麼我學的都是錯的那個?
  • 小學生學寫漢字,有必要要求筆順正確嗎?
    嫿爸在旁邊要我不要急了,說字是寫給人看的,寫出來不錯就行了,怎麼寫的不用過於在意!我很生氣,漢字的筆順書寫,與漢字本身一樣,都是非常重要的,怎麼能隨隨便便寫就行了呢?我記得我們小時候語文考試必考的一道題就是漢字的筆畫順序,先寫什麼後寫什麼,一個字的偏旁部首,有幾畫幾筆等,似乎嫿嫿的語文試卷,真的沒見過這種題目。
  • 據稱國家語委會調整個別漢字筆順(圖)
    記得上小學時,學校老師對漢字筆順的要求十分嚴格,「一代火」應該是一點一撇再一短撇一捺這麼寫出來的,可這「二代火」卻偏偏要一點一短撇再寫「人」,寫起來著實不順手。筆順調整究竟是咋回事兒?再看微博後的轉發和評論,已然過千。昕昕小太陽苦惱:「為什麼我學的都是錯的那個?
  • 為什麼有些書法,橫著看會很彆扭?你看古人是怎樣寫字的
    就拿我們用的筷子來說,為什麼是一頭圓一頭方?它所表達的正是道家思想中「天圓地方」的概念,就連外來的佛教,也深受道家文化的影響,經過時間的演變,成為了今天我國眼中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至今我們仍能從佛教中找到諸多道家文化的影子。
  • 古代中國漢字豎向排列原因,漢字書寫又是何時改變為橫向?
    喜歡看古裝影視劇,細心會發現,古代秀才文人手中誦讀的書籍、信件等等,上面的漢字是豎行排列,和我們現在漢字書寫,橫向排列順序不一樣。有這麼一個有趣的事兒,因漢字豎行排列原因,古人在誦讀著作的時候,頭部會順著文字的方向,似不時點頭,似乎對作者觀點的贊同,而現在文字書寫變成橫向,閱讀時像搖頭,好像是反對!中國漢字作為全世界最古老文字之一,最初漢字豎向排列的原因是什麼?又是什麼時候改變成橫向順序的?
  • 小學田字格寫漢字、數字、標點符號標準書寫格式
    > 為什麼使用田字格練習寫漢字 田字格別看只是四個小格子,其實每個格子都大有名堂,每根線、每個格子,格子中的每個方位,都有其不同的名稱。熟記田字格、牢記各部分名稱,是初學書寫者重要的前提。 認識了「田字格」後,欣賞田字格中的漢字,讓孩子感受到每個字都有它的位置,而不能胡亂xi,這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只有在田字格中逐漸將漢字寫規範,這樣才能給以後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 想寫一手好字並不難,只需懂得傳統書寫的九勢即可
    比如具有較高文化知識的文人,它們的標誌就是必須寫得一手好字,而這一手好字就是它們的門面,也就是說你沒有一手好字,你是連文人的門你都進不去的。要說能寫一手好字真的是太難了,而最基本且絕對有效的方法,那就是需要慢慢靜下心來不焦不躁的磨練。其實可以說幾乎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寫字都是不整齊也不好看,也就是說沒有自己的風格,這就造成寫的字有時候連自己都看不下去了。
  • 寫漢字,要掌握結構規律,為什麼是一個中心、三大規律和四項原則
    寫漢字,要掌握結構規律,為什麼是一個中心、三大規律和四項原則文/@成長新視點漢字,是世界文明中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具有獨特的東方文化魅力。很多喜歡中國文化的人,在學習書法過程中,功夫下得不少,就是字寫得不漂亮、不順眼,進步不快。究其原因,關鍵是沒有把漢字的結構安排好、組織好。漢字結構,在書寫規律上,總的概況為一個中心、三大規律和四項原則。一、一個中心。寫好漢字,就像人的坐、立、行、走一樣,要姿態端正。
  • 為什麼簡化字沒有對應的繁體字好看?
    簡化字為什麼沒有繁體字好看?為什麼書法作品通常都寫繁體字?這個問題估計絕大多數人都曾有過疑惑,首先「好看」這個詞如果往深層次去探究,可能會牽扯進來太多的關於美學和個人審美的理論,本文只從表面的,大眾的角度去探究簡體繁體的「好看」問題,歸結起來大致有兩點,此兩點足以解惑,另外大家也可以通過這兩點去判斷某一個字有沒有寫法不同的繁體字。
  • 古代書寫順序為什麼從上向下,從右往左?
    漢字從「小範圍使用文字」,發展系統成熟的「大範圍使用的」文字,是從甲骨文開始的。甲骨文的物質材料決定了,從上到下,從右到左寫字的材料優勢。比如,我們在獸骨上寫字,橫著寫,不但不方便,也不方便閱讀。在龜甲上寫呢?
  • 你還敢說自己會寫漢字麼?
    漢字書寫其實有「兩可現象」,有些字兩種寫法都可以。現在的漢字也在逐步規範,在原有的基礎上做了一些調整,按調整後的筆畫寫字可能更加舒服,字也更加美觀。有些筆畫調整可能更加接近行書的書寫習慣,寫出來的行書書法會更加流暢。  漢字的筆畫規則比較複雜,給大家推薦一本比較權威的資料書籍,《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範》,這本書是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新聞出版署聯合發布的。
  • 你會寫「火」字麼?筆順調整讓網友好糾結
    原來,國家語委會對個別生字的筆順進行調整……這些字,你都寫對了嗎?  一看圖瞬間我就凌亂了:「暈!錯了?從小寫到大的『火』啊,你怎麼就不是那個『火』了呢?」  記得上小學時,學校老師對漢字筆順的要求十分嚴格,「一代火」應該是一點一撇再一短撇一捺這麼寫出來的,可這「二代火」卻偏偏要一點一短撇再寫「人」,寫起來著實不順手。
  • 為什麼數千年來漢字都是從上到下,從右到左?
    說到漢字,這可是世界上唯一的從古代一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它體現著中國人偉大的民族性格,也正是漢字讓中國的文化始終沒有間斷過的傳承了下來。竹簡併不晚於甲骨關於漢字最早的成熟形式,很多人第一反應會是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