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帖裡的字基本上都是豎著寫的,但是今天的書寫卻基本上都是橫著寫的。這往往給練字帶來不少麻煩——許多人會覺得漢字豎著寫往往會比橫著寫更好看,這是為什麼呢?
第一,豎著寫重心易保持一致。
豎著寫字時,有左右兩條豎線可以參照,這樣漢字很容易寫在兩條豎線中間。這樣字的重心很容易保持一致,從而看起來比較好看。
但是,橫著書寫時,因為橫向的兩條橫線不能很好地卡位,不易將字寫在兩線的中間。很多人容易將字寫在下面的豎線上,字的重心不容易保持一致,看起來會顯得比較亂。實際用長格紙橫向書寫的話,最多算有半條橫線可以參考,因為橫著寫下面那條線只能讓字不斜,卻不能保障字的重心在同一水平線。這樣一來字的連貫性就會受到阻礙。
第二,豎著寫更容易將豎寫直,並保持上下行氣連貫。
漢字的橫不是水平的,一般是左低右高。但豎一般要垂直,豎著寫豎畫更容易垂直。同時橫著寫要想寫整齊就得讓字的大小一致、間隔均勻,上下左右都照齊,重心在一條線,這樣寫著太板正,容易缺少書法味,並且寫著費力。而豎著寫對字和間隔的大小要求很低,只要居中書寫,重心就非常容易在一條豎線上。
那麼,橫著書寫怎樣寫好看呢?
第一,靠中間書寫。
字要整齊,就得考慮大小、間隔、重心三個要點。最核心的是重心,如果重心在同一條直線上,即使字的大小和間隔不一也比較耐看,如果字的重心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字寫得好看也會失色。靠中間書寫容易讓字的重心保持一致。
第二,筆斷意連。
可以買上十幾本字帖,比如《集王聖教序》《三希堂法帖》以及蘇東坡、米芾、趙松雪、董其昌等人的帖子,或者那種歷代行書合集之類的東西(也就幾百塊錢,比進培訓班便宜多了哈)。然後,細細讀帖,揣摩書寫動作,留意單字的平衡感,以及幾個字連在一起的平衡感,保持重心平衡。特別要留心行書與楷書之間的區別與聯繫。
啟功先生在《論書札記》:「行書宜當楷書寫,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書宜當行書寫,其點畫顧盼始不呆板。」寫行書要有楷書的法度,增加字的穩定性;寫楷書要有行書的呼應關係,點畫連接呼應間顯靈動。能將楷書與行書楷書結合起來,可以筆斷意邊,控制自己的書寫速度。
第三,牽連呼應。
還要留意筆畫的牽連呼應關係,特點是要注意哪筆先哪筆後,何處連、何處斷。開始寫不快沒關係,一定要把這些關係找準,這是行書寫流暢的關鍵。再接著,留意體會書寫時的輕重緩急,這是書寫動作的關鍵,也是筆力的表現。邊練邊想,事半功倍。一年下來橫向書寫的變化,就應該把握得差不多了。
如果您做不到上述要求,那還有一個更簡單的辦法——帖格書寫!除了豎畫等延伸性較強的筆畫之外,其它筆畫都帖格書寫!這樣字體自然也就容易保持整齊了!不過要注意的是這樣寫出來的字雖然看著工整,也容易速成,但它會顯得較為呆板無趣,與書法之美就相距甚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