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細胞活動與逆境適應」取得重要突破

2020-12-11 甘肅新聞網

  中新網甘肅新聞3月29日電 據蘭州大學官網披露,3月26日,國際著名植物學期刊Nature Plants在線發表了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細胞活動與逆境適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苟小平教授課題組的研究論文:「A group of receptor kinases are essential for CLAVATA signalling to maintain stem cell homeostasis」。該研究發現一組新的共受體激酶CIKs,與小肽CLV3的受體CLV1共同維持植物莖端分生組織,調控植物的生長發育。該重要成果深入闡述了莖端分生組織穩態維持的分子機理。由於CIKs具有調控側生器官數目和大小的功能,所以它們有望作為分子育種的靶點基因應用於作物品種改良,增加產量。該研究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關注,Nature Plants同期在線發表了冷泉港實驗室著名專家David Jackson的評論文章,評價該研究結果「是CLV信號途徑的一小步,但卻是分生組織生物學家認識上的一個巨大跨越」。

  細胞活動與逆境適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自2011年建設以來,始終秉持國際一流科學研究的奮鬥目標,努力推動共享平臺建設,開展原創性高水平研究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顯著進步,特別是2016年以來在諸多國際著名學術刊物上發表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研究成果。比如,黎家教授實驗室長期致力於揭示植物細胞表面重要受體激酶的生物學功能,以通訊作者在生物學領域著名期刊Cell Research (IF2016=15.6)、Molecular Plant (IF2016=8.8;3篇)、Plant Physiology (IF2016=6.5;3篇)和Plant Journal (IF2016=5.9)發表了8篇高水平研究論文,主要揭示了一組類受體蛋白激酶RGIs作為根分生組織生長因子RGF1的受體行使功能,對油菜素內酯和生長素信號轉導及生物合成調控領域做出了多項創新性研究成果。安黎哲教授實驗室長期圍繞冰緣植物高山離子芥的抗逆機理開展研究工作,發現ω-3脂肪酸去飽和酶CbFAD3在維持細胞膜結構和功能完整性上發揮積極作用,在油料作物分子育種方面具有應用潛力,成果發表在植物學領域重要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IF2016=5.8)。苟小平教授課題組長期開展植物受體激酶和生殖生物學領域的研究,除了上述Nature Plants工作以外,還揭示了兩個順式作用元件調控精細胞基因表達的機理,成果發表在Plant Physiology (IF2016=6.5)。侯歲穩教授團隊一直致力於植物PP1磷酸酶家族的生物學功能和氣孔發育的分子機理研究,在此前闡明磷酸酶TOPP4調控赤黴素信號通路DELLA蛋白穩定性的基礎上,進一步揭示了該磷酸酶調控植物光形態建成的分子機理;發現RNA聚合酶II對氣孔發育具有重要調控作用,相關成果發表在Plant Physiology (IF2016=6.5)和Development (IF2016=5.8)。向雲教授課題組在植物微絲骨架介導的細胞內物質運輸、極性細胞生長調控分子機理等方面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與萬東石教授合作闡明了ADFs在植物演化中的產生和保留機制、進化歷史以及蛋白功能發生分化的分子機理,成果發表在植物學頂級期刊Plant Cell (IF2016=8.7);揭示了ADF5調控花粉萌發和花粉管極性生長的分子機理,成果發表在Molecular Plant (IF2016=8.8)。邱全勝教授團隊長期在植物跨膜離子轉運和耐鹽脅迫方面開展研究,揭示了擬南芥Na+、K+/H+反向交換蛋白NHX5和NHX6調節植物生長發育的分子機理,成果發表在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IF2016=6.2)。李祥鍇教授實驗室一直致力於我國西北地區環境微生物資源開發以及微生物汙染治理的機理與應用研究,研發了廢水PNP濃度監測裝置,工作發表在生物傳感領域著名期刊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IF2016=7.8) ;研究了微生物修復有機物與重金屬、重金屬與氨氮複合汙染的機理,這些工作均發表在生物技術類著名期刊Bioresource Technology (IF2016=5.7;4篇)。

  與此同時,細胞活動與逆境適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近兩年在人才培養與引進、平臺建設和國際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驕人成績。成功從美國全職引進了國際知名植物學家陳汝進教授團隊;從東部引進了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植物學)潘建偉團隊;從沙特國王阿卜杜拉科技大學(KAUST)引進了李勃教授;向雲教授獲批國家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另有兩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青年教授(植物學)已經公示。重點實驗室聯合生命科學學院建成了高水平和高度共享的生命科學研究平臺,培養了一支技術過硬、管理水平一流的實驗技術團隊,對蘭州大學生命科學、醫學、藥學、草學和化學等學科的高水平研究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重點實驗室每年邀請30~40名國內外知名教授來訪講學,進行交流合作,營造了濃厚的學術氛圍,較大地提高了生命科學學院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相關焦點

  • 重點大學介紹——蘭州大學
    蘭州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在國家高等教育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和良好聲譽。現有城關、榆中2個校區,校園面積3544.32畝。1913年6月,法政學堂結束後,蔡大愚籌劃改組法政學堂為「甘肅公立法政專門學校」,校舍定於蘭州西關萃英門舊舉院內,利用科舉時代之至公堂、觀戲堂為教室。1917的1月13日,司法部司法總長張耀曾發布司法部第一號布告,認可甘肅公立法政專門學校等全國七所法政學校。1928年,擴建為蘭州中山大學。1946年,更名為國立蘭州大學。新中國成立後,在高等學校院系調整中,被確定為國家14所綜合性大學之一。
  • 堅守西部大地 建設一流大學?寫在蘭州大學建校110周年之際
    堅守西部的執著擔當在蘭州大學逸夫生物樓一樓大廳,一尊銅像安靜地立在那裡,注視著來往的學子。這位手持書卷的老人是我國著名植物細胞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細胞生物學的奠基人鄭國?。從1951年留學歸國,到2012年在蘭州去世,鄭國?
  • 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創傷骨科治療脈管炎取得重大突破
    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創傷骨科治療脈管炎取得重大突破 2015-10-13 19:15:3310月13日電 (任鑫)蘭州軍區蘭州總醫院創傷骨科治療脈管炎取得重大突破,脛骨橫向搬移血管再生術讓脈管炎患者免於截肢。
  • 河南大學宋純鵬教授團隊在植物細胞膨壓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植物逆境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宋純鵬教授為通訊作者的題為「Modulation of Guard Cell Turgor and Drought Tolerance by a Peroxisomal Acetate–Malate Shunt」的研究論文。
  • 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邢晶晶博士聯合北京...
    2020年12月9日,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邢晶晶博士等聯合北京林業大學林木分子設計育種高精尖創新中心/生物學院林金星教授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發表了題為「Coordination of phospholipid-based signaling and membrane trafficking in plant immunity
  • 湖南大學在人造細胞生理效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紅網時刻12月10日訊(記者 何青 通訊員 周娉 任彬彬)近日,湖南大學聯合英國布裡斯託大學、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在人造細胞生理效應研究領域取得創新突破,發展了一種產生一氧化氮的人造細胞,具有血管舒張的生理效應。
  • 2018年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暑期夏令營活動通知
    為增進優秀大學生對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了解,促進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有著濃厚興趣的優秀大學生之間的交流,選拔優秀大學生免試攻讀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學院特開展「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年優秀大學生夏令營活動」,作為我院2019年推薦免試研究生工作的重要參考和依據。本次夏令營面向全國選拔營員30名。歡迎廣大同學踴躍報名、積極參與!
  • 亮點|同濟大學團隊在多能幹細胞研究取得重要突破
    在近10年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已建立了較為穩定的人nave 態多能幹細胞的培養和誘導條件【1,2】,並通過抗體庫篩選,發現了一系列能夠用來分離、指徵和鑑定nave態多能幹細胞及中間細胞群體的特定細胞表面蛋白【3】,為nave態多能幹細胞的純化、分離以及nave態誘導和培養體系的進一步優化提供重要基礎。
  • 珠海中大五院取得重要突破
    珠海中大五院取得最新突破!事關新冠抗體檢測!1月9日,記者從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獲悉,近日,該院分子影像中心與中大生物醫學工程學院課題組聯合,利用獨特的往複流動的微流控晶片技術提高了傳統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檢測方法的靈敏度,縮短了檢測時間,能快速檢測新冠肺炎患者或康復者體內血清中的特異性病毒N蛋白抗體。
  • 中國傳媒大學與蘭州文理學院籤署對口支援框架協議
    他指出,中國傳媒大學秉持「全國教育一盤棋」的理念情懷,對蘭州文理學院的發展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支持西部教育事業的有力舉措,也是推動西部大開發的具體行動。兩校在學科和專業設置方面高度契合,中國傳媒大學在傳媒教育領域的優勢資源必將為蘭州文理學院轉型提升注入強大的發展活力。希望兩校以籤署《中國傳媒大學 蘭州文理學院對口支援框架協議》為契機,開展更加緊密務實的合作,期待雙方合作早結碩果。
  •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宣布在冠狀病毒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
    美聯社報導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和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T Austin)的研究人員周三宣布,他們在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並表示他們的研究數據可能有助於開發疫苗
  • 蘭州大學學者利用比較基因組學解析盲鼴鼠物種形成模式和適應機制
    蘭州大學學者利用比較基因組學解析盲鼴鼠物種形成模式和適應機制 2020-12-14 09: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類卵子冷凍技術取得新突破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安徽醫科大學曹雲霞教授領導的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醫學低溫團隊經過多年研究發現:褪黑素可以通過抑制氧化損傷和維持卵細胞膜通透性提高人卵母細胞的冷凍效果,這標誌著人類卵子冷凍技術取得新突破。
  • 孩子心理健康,環境適應——在逆境中成長
    人不可能要求環境來適應你,只能是你去適應環境,這是自然規律,也是社會規律,人是自然與社會的統一體。人類剛出生時只是自然的生物的人,要轉化成社會的人,就必須經歷社會化的過程,人的社會化即個體與社會不斷調整適應的過程。每個人成長的過程都不可能永遠是一帆風順的,總會在某個階段遇到各種困難挫折。
  • 【活動】蘭州大學2021MBA/EMBA官方招生政策說明會
    【蘭州大學2021MBA/EMBA官方招生政策說明會】:30 在線直播主講人蘭州大學MBA教育中心副主任 李靖老師報名入口https://www.mbachina.com/activity/4759.html特別說明:觀看地址會在活動前一天以簡訊的形式進行發送給您。
  • 安醫大人類卵子冷凍技術取得新突破
    安徽商報訊(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胡霈霖) 日前,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安徽醫科大學獲悉,該校曹雲霞教授領導的第一附屬醫院生殖醫學低溫團隊經過多年研究發現,褪黑素可以通過抑制氧化損傷和維持卵細胞膜通透性,來提高人卵母細胞的冷凍效果,人類卵子冷凍技術取得新突破。
  • 河南大學生物學科國際合作與人才培養取得新突破
    我校生命科學學院/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青年教師王偉博士、杜克大學的博士後John Withers和華盛頓大學的李恆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美國華盛頓大學鄭寧和杜克大學董欣年為共同通訊作者,河南大學為第二單位。河南大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非常重視學術梯隊建設和國際科研合作,通過實施一系列青年人才培養計劃,提升優秀青年學者在團隊建設和國際合作中的引領作用。
  • 中國科學網:青島農大:解析原始卵泡形成機制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中國科學網:青島農大:解析原始卵泡形成機制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12月23日,記者從青島農業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生殖科學研究院沈偉教授課題組在自然指數期刊、一區TOP期刊《PLOS BIOLOGY》上發表有關卵巢原始卵泡組裝的遺傳調節機制的研究論文,在業界反響極大
  • 【蘭州日報】斯人雖逝不可忘 煙霞燦爛橙桔芳
    工作4年後又考上大學,然後又到美國留學,到36歲終於讀成博士學位。 他就是我國細胞生物學的奠基人之一,中科院資深院士、蘭州大學教授鄭國錩。鄭國錩1914年出生於江蘇常熟縣東張鎮。1950年,鄭國錩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他的導師是美國著名的細胞學家赫斯金教授。
  • 被「黃沙」埋沒的璀璨明珠蘭州大學,被低估的一流名校,值得報考
    它是我國「性價比」最高的「985高校」,這所大學對於古絲綢之路重鎮蘭州和祖國大西北乃至全國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蘭州大學曾在自然科學領域取得了輝煌的研究成果,在作為全國十大重點高校重點建設時期,蘭州大學科研團隊研製出了蘭州負離子研究裝置,亦稱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其主要技術指標達到當時國際先進水平,1991年獲中科院科技進步特等獎,1992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現在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已經發展成為在國際上享有較高知名度的重離子物理研究中心之一,其在生物學、物理學等領域取得了許多研究成果,成績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