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琢磨君
江湖是什麼?電視劇《少帥》中張作霖的解釋最為經典:「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江湖是人情世故,能應對就不容易,要是懂全了,絕對不可能! 」
簡而言之,江湖就是指人情世故!「人情」裡面有真心,也有假意;「世故」或圓滑,或狡詐。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其實,飯桌就是一個小江湖的縮影,裡面隱藏的學問很深,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流洶湧。
經常參加飯局,並留下觀察,大家就會發現:飯桌上,有這3種行為的人,往往都很虛偽。看透不說透,我們還是好朋友,對待虛偽之人的最好方法就是敬而遠之。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1、一味阿諛奉承的人;
《增廣賢文》中說:「有錢道真語,無錢語不真;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勸有錢人」,這句話雖然聽起來很扎心,但也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因為人往往都是嫌貧愛富。生活中,像莊子那樣不慕名利的人,很少;像陶淵明那樣「不為五鬥米折腰」的人,少之又少。
酒桌上,座位往往都有尊卑之分,人們首先敬酒上座之人,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如果某人一味阿諛奉承,討好巴結地位尊貴的人,杯杯都朝向上座,對於同桌的其他人不聞不問,則顯得過於「勢利眼」了。這種虛偽的人,我們在飯局上也是經常看見的,對他們敬而遠之是上策。
2、在飯菜裡挑肥揀瘦的人;
和他人吃頓飯,最能看出其修養和人品。比如說,看一個人對待服務員的態度,可以甄別出他是否有教養;看一個人點菜時的行為,可以判斷出他是否細心體貼,懂不懂得照顧他人。
其實,飯桌上,還有一種行為最能彰顯出一個人自私的人品。那就是在飯菜裡挑肥揀瘦,只吃好的,不吃差的。曾國藩當兩江總督的時候,一個老鄉來投奔他,想謀個差事做。但曾國藩與這個老鄉吃了頓飯後,便打發人家回去了,為什麼?因為此人吃飯時候喜歡挑菜,專吃好的。曾國藩判斷此人必定吃不了苦,容易淪為自私自利的小人。
自私和虛偽往往是一對雙胞胎,同時附著在一個人的身上。自私的人,只顧自己著想,愛慕虛榮,因此虛偽;虛偽的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喜歡陽奉陰違,只為自己謀求最大利益。所以說,在飯菜裡挑肥揀瘦的人,既是自私自利之人,也是虛偽之人,對他們敬而遠之是上策。
3、飯桌上故意不吃,回家後再吃飯的人;
老實的人,也有虛偽的一面,那就是打腫臉充胖子的人。他們沒有那個實力,非要裝樣子,最終苦了自己。飯桌上就有這麼一種虛偽的老實人,他們在飯桌上故意不吃飯菜,裝得很斯文,稍微吃兩口就放下筷子。別人問他為什麼不吃菜,他說「我不餓」、「已經吃過了」等話,其實是餓著肚子。一旦回家後,又讓家人給自己做飯吃,狼吞虎咽一番,好像是只有在家中才能露出真面目一樣。
這種老實人,在外面太老實,但是一點都不實在,反而盡顯虛偽、矯情。既然是大家一起吃飯,為什麼不吃飽吃好,還要回家後在偷偷摸摸吃飯呢?如果真不想參加飯局,就不要去,去了,就不要浪費時間和精力,一起吃好喝好,這才是一個真實的人。所以說,飯桌上故意不吃飯菜,回家後再吃飯的人,屬於死要面子活受罪,非常虛偽。
結語:交朋友,關鍵在一個「誠」字。只有真誠以待,我們才能準確預測其未來行為,覺得此人靠譜,才能對他放心。而虛偽的人,讓人捉摸不透,還有一種隨著被欺騙與背叛的感覺,人人都對其唯恐避之不及。
細節彰顯人品,小事情可以看出大問題。飯桌上,有以上3種行為的人——「一味阿諛奉承的人」、「在飯菜裡挑肥揀瘦的人」、「飯桌上故意不吃,回家後再吃飯的人」,往往都很是虛偽,我們要小心提防,敬而遠之是上策。朋友們,您最討厭飯桌上的哪種行為呢?
琢磨君——弘揚傳統文化精髓,傳播國學經典智慧。
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國學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點讚、評論、轉發。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