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山水文學之祖竟然是一部地理學著作,《水經注》

2020-12-20 騰訊網

文人對山水的喜愛可以上溯到先秦時期,《詩經》、《離騷》中都有描寫樂山樂水的片段。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山水詩一枝獨秀,促進了山水文學的發展。這時描寫山水已經成了一個文學創作熱點,有人把山水當成朋友,有人把山水當成寄託,還有人把山水僅僅當成自然景物。

北魏時期,酈道元給《水經》寫了一部注釋叫《水經注》。這部書按內容劃分屬於地理學著作,如果按照文學藝術表現力劃分,這部《水經注》在古代文學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後人稱讚這部書為「古代山水文學之祖」。《水經注》中系統地介紹了自然山水,民俗風情、名勝古蹟、神話傳說等能內容,描寫細緻,詞句雋永,可以當成一部散文集閱讀。

《水經注》中有一篇《三峽》,用上百字就寫出了三峽的四季更替與萬千氣象。文中用了很多四字詞組,如「重巖疊嶂」、「隱天蔽日」、「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四字詞組的運用讓文字之中多了修飾之美,不但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讀後細細回味還能感受到餘韻嫋嫋。後世有很多文學家喜歡這篇《三峽》,反覆學習這種簡練傳神的寫作風格。

酈道元學識淵博,寫到名山的時候,往往能夠聯想到與之相關的歷史傳奇。比如他在描寫首陽山的時候,在書中補上了伯夷叔齊的故事。描寫山水,引用史料,採用詩賦印證,這麼多的寫作手法輪番運用,也為後人書寫遊記類散文帶來很多靈感。《水經注》不僅可以當作地理著作學習,還可以當成散文精品欣賞。

《水經注》對後世文學創作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對於唐代散文的影響。可以這樣說,柳宗元的很多山水遊記散文中都有酈道元的文風。比如柳宗元在《小石潭記》中寫道,「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這句話明顯套用了酈道元的「俯視遊魚,類若空乘」。受到酈道元的影響,唐代散文家描寫山水時學會了動靜結合的創作手法,讓山水之美有了畫面感。

明代著名散文家袁宏道採用白描的手法描寫山水,這樣的寫作方法也是受到了酈道元的影響。有人評價過,有三位擅長寫山水散文的作家,酈道元是老大,柳宗元排老二,第三名就是袁宏道。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根據自己的遊歷考察寫出來《徐霞客遊記》,其中精彩的描寫可以與《水經注》媲美。徐霞客能夠走上地理考察的科研道路,就是受到了酈道元的影響。

拓展閱讀

「舉頭望山月」還是「舉頭望明月」,《靜夜思》的版本之謎

用最恰當的字表情達意,古詩詞中的「鍊字」

畫中有詩意,水墨繪佳境,謝時臣山水畫《溪山雨意》

文氣是什麼氣,歷朝歷代都有不同的理解

相關焦點

  • 山水文學之祖——直至晚明山水作家也大都受到他的影響
    反映在文化上的表現,南朝人的文學藝術偏於表現逸樂或恬靜的情趣,北朝人則講求實學,文字也很質樸。《水經注》就是北魏人酈道元寫的一部地理著作。它和賈思勰所寫的一部農業科學著作《齊民要術》出於同一時代,是這個時代這種文風的代表。
  • 酈道元開創古代寫實地理學 死於平叛行動(圖)
    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很多人都讀過這段取自《水經注》的描寫三峽的文字。文字的作者是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他是德國著名地理學家李希霍芬眼中「世界地理學的先導」,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眼中「中世紀最偉大的地理學家」。  酈道元完成《水經注》,源於其少時就有的喜愛遊歷、博覽地書、探勘水流的愛好。
  • 酈道元:撰寫《水經注》的他,最後卻因極度缺水而死
    期間,酈道元足跡踏遍長城以南、秦嶺以東的中原大地,他利用工作之便之餘,考察各地河流幹道和支流的分布,以及河流流經地區的地理風貌,並搜集各地風土民情、歷史故事及神話傳說,積累了大量的地理資料,最後以畢生心血撰成地理巨著《水經注》。
  • 以地為輿:中國古代的地理學,一種附庸在史書後面卻又獨立的學科
    在中國古代,歷史學與地理學密不可分,又互相獨立,地理學還有個獨特的名稱——「輿地」,就是取自《淮南子》以地為輿的說法。地理學的開端到現在已經有四千餘年的歷史。歷史地理也叫沿革地理,其重心是從歷史沿革與發展的角度考察中國幾千年的地理變遷,和現代的地理學並不完全相同。古代的地理學著作,也是後人研究古代歷史的重要文獻資料。
  • 一部鮮為人知的地理學著作——清人汪日暐和他的《京省水道考》
    一部鮮為人知的地理學著作——清人汪日暐和他的《京省水道考》尚 源
  • 怎樣讀經典 《水經注》
    是我國古代以水道為綱記載區域地理信息最為著名的典籍。英國著名的中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Joseph Needham)在其代表作《中國科技史》中稱《水經注》是「地理學的廣泛描述」。同時,不少至今已經散佚的書籍,由於《水經注》的徵引而得以部分保存。因而,《水經注》一書在研究中國古代的歷史、地理及文學等諸多方面都有極高的參考價值。然而,自宋代開始,《水經注》在傳抄刊刻過程中便出現了較多的散佚,原本四十卷的內容,有五卷不復得見。
  • 你知道嗎,誕生於宋代的地理學著作《太平寰宇記》
    在古代,經學、文學著作很多,與之對比就會發現,關於自然科學的著作顯得有些少了。其實在宋代,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齊頭發展,都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當我們談論宋詞的時候,不要忘記宋代科學家的研究著述。《太平寰宇記》是誕生於北宋時期的一部地理總志。全書共200卷,130餘萬字。
  • 語文學科知識:中國古代文學
    本次全國教師資格證考試網為幫助廣大考生備考教師資格證,特地整理了中國古代文學中重要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先秦文學:1.從中國上古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期間的文學,叫先秦學。《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歷史著作,在歷史、文學和語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論語》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學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學生寫成。
  • 中國古代歷史上十大科學家,不管在哪個時代,他們都是正能量!
    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等為代表。《隋書·經籍志》有《張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張河間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
  • 北方山水畫派之祖——後梁畫家荊浩
    五代十國畫家荊浩創山水筆墨並重論,擅畫「雲中山頂」,早已提出山水畫也必須「形神兼備」、「情景交融」,他的作品已被奉為宋畫典範,只可惜留存於世的作品極少,且僅有的幾幅畫也尚存真偽之疑。
  • 孫衛國 | 鄭天挺與歷史地理學研究
    各種類書與典志體書,如《太平御覽》《通典》等;(6)古代各種地理志典籍,如《水經注》《山海經》以及《乾隆府廳州縣圖志》等等,還有其他相關的文集、史料筆記等著作。從時間上看,既有先秦典籍、秦漢以來經史著述,也有清人對於地理學的研究著作,顯示出鄭天挺廣博的知識、深厚的功底,以及對於中國古代地誌學全方位的了解和研究。第三,見解獨到,表現出鄭天挺學養深厚,見識超群。古人對《禹貢》研究,著述甚豐,但各種學說,彼此牴牾,互相拮抗,學術疑案之事常有發生。如九河之說,歷史上聚訟紛紜,莫衷一是。
  • 《水經》:中國最早的水系專著(洛陽古代典籍·名人名著⑨)
    晁氏收藏的《水經》和《水經注》 (圖由晁會元先生提供)  我國古代典籍浩如煙海,其中不少與洛陽相關:或由洛陽人所著,或所述為洛陽事,或成書於洛陽……在那些發黃的紙張背後,閃耀的都是智慧的光芒。他在書中記述了「天下之水百三十七」,通過這137條河流反映全國的水系概貌,是古代極為重要的一部地理著作。  那麼,桑欽何許人也?東漢班固在《漢書·儒林傳》中,有「《古文尚書》,塗惲授河南桑欽君長」的記載,南宋晁公武在《郡齋讀書志》中,也有「桑欽,漢成帝時人」的說法。根據這些零星文字,大致可以得出結論:桑欽字君長,洛陽人,西漢學者,精通《古文尚書》。
  • 2019年4月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考點(2)
    點擊查看:2019年4月自考《中國古代文學史(一)》考點(1)一、名詞解釋1、《洛陽伽藍記》:北魏楊衒之著,是一部具有文學價值的地理書、史書。敘事簡明,文筆清新,以散體為主,間以駢偶句式,是一部有特色的散文著作。2、《水經注》:北魏酈道元著。相傳此書是為漢代桑欽所作的記載全國水道的地理書《水經》所作的注。酈道元引書四百多種,加上自己遊歷各地、跋涉山川的見聞注《水經》,敘述了許多河流兩岸的地理古蹟、神話傳說和風俗習慣,對各地秀麗的山川作了生動的描繪,文筆簡潔精美,具有很高的文學性,對後代山水遊記文學有很大影響。
  • 「文學地理學與臺灣文學研究新視野」學術研討會在廈舉行
    央廣網廈門11月18日消息(記者 郭婕妤)17日上午,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與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主辦的「文學地理學與臺灣文學研究新視野」學術研討會在廈門召開,來自兩岸70餘名專家學者和研究生參加了本次會議。
  • 曾大興:用文學地理學的方法分析詩詞的時空結構
    第二層承「都會」而來,寫其人煙之生聚與戶口之繁息;第三層承「形勝」而來,寫其錢塘之勝概與岸柳之蔥倩;第四層承「繁華」而來,寫其商業之繁華與市民之闊綽。上片總敘述杭州之勝,下片專敘西湖之美與官民之樂。第五層寫西湖之山水花卉,第六層寫湖上市民之樂,第七層寫湖畔官員之樂,第八層總括全詞,頌美作結。全詞八個層面,畫面眾多,轉換頻繁。
  • 元朝的語言、文學、藝術
    19世紀後才開始出版郝天挺(詩人)元代第一位蒙古族文字理論家其著作:《唐詩鼓吹集注》是著名的文學評點著作《格薩爾王傳》>是一部藏族民間說唱體的英雄史詩在元代寫定,當時在全國廣泛流傳《米拉日巴傳》作者署名說法不一是研究藏族社會和文學的重要資料
  • 人物誌 | 鄭天挺與歷史地理學研究
    各種類書與典志體書,如《太平御覽》《通典》等;(6)古代各種地理志典籍,如《水經注》《山海經》以及《乾隆府廳州縣圖志》等等,還有其他相關的文集、史料筆記等著作。此雖書錄之部居,然潛研地理學者,固可循而求之也。寥寥數言,既概括性地敘述了古代地誌學著作的內容、分類及清代主要代表人物,亦指出其對當下地理學研究者之作用;同時說明,古代地誌學與現代地理學之淵源關係,言簡意賅,立意深遠。鄭天挺指出「大抵地理之學,愈後而愈精。
  • 中小學生必備國學文學常識之古代文學常識(上)
    孩子們從小積累國學常識,不僅僅能健全孩子的人格、培養高尚的情操、塑造良好的品德、鑄造人文的精神,更重要是能幫助孩子提高文學綜合素養,讓孩子在初中、高中緊張的學習中,提高整個中學階段的語文綜合能力,讓孩子出類拔萃。今天就進入我們的國學、文學常識第一篇《古代文學常識》,孩子們記下這些會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