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灣區的空間將呈現 「一體兩翼、三帶四區」布局

2021-01-13 浙江在線

  台州日報4月8日訊(記者 施煒)未來的台州灣區將以怎樣的模樣呈現?

  台州灣區、北部灣區、南部灣區、聯動發展區四大板塊(組團),形成「一體兩翼、三帶四區」的空間布局,在城市格局、產業平臺、區塊功能特性上展現了立體生動的灣區未來。

  一體兩翼,主體灣區與南北灣區協同發展

  從台州灣區的空間格局分布圖來看,「一體」是指以台州中心城區為中心,融合台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的東部新區、臨海頭門港新區、溫嶺東部新區這三大濱海新城為一體的台州灣區。這一區塊也是灣區經濟的發展核心區。

  「高端服務、創新集聚、實業製造、港口樞紐四位一體的灣區核心,是我們要集中力量去構建的。應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聚力增強灣區核心的輻射帶動作用,引領台州灣區創新、開放、協同發展。」市發改委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當前台州正在重點推進「一江兩岸」開發、「兩個大陳」建設、港口綜合開發、中央創新區建設等「八大標誌性工程」,形成灣區建設突破之勢。

  市五屆三次黨代會報告指出,要全面強化中心城市在灣區建設中的龍頭作用。要促進高端要素集聚、高端業態布局,打造品質灣區的地標和窗口。要加快市區各組團向心發展,把椒江洪家和黃巖江口、院橋等融合區塊的開發擺上重要位置,統籌規劃、一體布局、連片開發。

  以核心帶動兩翼,加快「三區兩市」協同發展,推動臨海、溫嶺與中心城市交通互聯、功能一體、港口聯動、產業協同,形成更加緊密的發展共同體,區域融合是主要途徑。

  在做強主體軀幹的同時,更要加強兩翼建設,發揮好支撐託舉作用。提升發展南北灣區重點發展片區,至關重要。其中,「北翼」三門灣區(即北部灣區),將重點打造三門融甬合作新區,「南翼」樂清灣區(即南部灣區),則重點打造玉環全域擁灣新區。

  「北部灣區作為台州『一體兩翼』其中一翼,是台州接軌滬甬的橋頭堡。要以『一帶一路』統領北部灣區新一輪對外開放,加快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全面開放新格局。」三門縣發改局黨委書記、局長黎紹齊說,未來三門將引進各類活力產業,豐富城市業態,發揮豐富的港灣、山海和生態資源優勢,增強城區集聚力、輻射力,來提升城市形象和全域環境,還要提升北部灣區平臺能級,爭取納入省級產業集聚區,為三門灣區域發力灣區經濟注入強大動力。

  南部灣區,則旨在以區位優勢實施對接溫州戰略,建設現代化海灣城市先行區、台州南向開放橋頭堡。通過建設山海通廊和旅遊環線,突出環樂清灣區域的總體定位和整體特色,促進城市、產業、生態的融合發展。此外,在交通道路與管道建設、生態、旅遊等各方面加強與環樂清灣區域周邊縣市的規劃對接,同時深化對臺經貿合作,加強兩岸在高端製造、現代物流、健康養老、文創旅遊、海洋農業等領域的產業合作,積極創建國家級開放平臺。

  三帶四區,發展功能與產業平臺清晰呈現

  西部生態養生帶、沿海產業創新帶、海洋休閒旅遊帶,這三條灣區發展功能帶串聯了各個縣市區和重點平臺。

  四區,則指重點謀劃和打造三門東部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浙江頭門港經濟開發區、台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海峽兩岸(玉環)融合發展實驗區。

  規劃圖上清晰可見,三帶和四區並不是互相獨立的,而是對灣區在兩種維度上的整體規劃,發展功能帶與產業平臺在空間上相互交叉,對沿灣三條發展功能帶統籌開發,將促進灣區整體躍升。

  西部生態養生帶貫穿於整個聯動發展區,該功能帶將依靠天台山、神仙居和臨海、黃巖的西部山水生態資源,重點開發特色旅遊,培育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禪修禮佛等於一體的森林山地生態旅遊產業集群,打造長三角山海生態養生後花園。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等產業,則是該區塊和功能帶的重點發展類型。

  「台州在全省『大灣區』建設中,尤其是沿海城市群和臨港產業帶具有重要地位。」市規劃管理事務中心工作人員金嘉嫻認為,擁灣發展必將引領台州城市、產業、生態環境更高質量發展,現代化灣區建設也是打造「新時代美麗台州」的主載體。而重中之重的沿海產業創新帶,將串聯三門、臨海、椒江、路橋和玉環等地重要產業平臺,加快集聚高端創新要素,重點發展汽車製造、醫藥健康、高端裝備、新材料等產業,聚力建設甬臺溫臨港產業高端製造業創新發展高地。

  海洋休閒旅遊帶,將充分利用海洋資源,依託各類景區、度假區、溼地公園,大力發展濱海度假、時尚休閒等旅遊業態,同時加快濱海景觀道路及遊艇、遊船專線建設,串珠成鏈,打造浙東南濱海時尚休閒最佳目的地。

  在「三帶」之上,台州灣區版圖分布著各類開發區和園區,通過整合提升,將重點打造「6+X」高能級產業平臺。「6」主要包括了台州灣產業集聚區東部組團、臨海東部新區、溫嶺東部新區、台州南部灣區、台州北部灣區、天台經濟開發區等六個萬畝產業平臺。而「X」,則指要同步推進台州中央創新區、台州市(黃巖)新興產業基地、仙居經濟開發區、溫嶺鐵路新區、大陳現代化海島示範區等特色產業平臺建設。

  「初步統計,『6+X』平臺可提供10多萬畝開發空間,用於承接汽車及零部件、通用航空等千億級產業集群和若干百億級產業集群,培育發展未來新興產業。」市發改委相關工作人員說,這將是台州灣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相關焦點

  • 勇敢走出去 接軌大上海丨上海市北高新集團「牽手」台州市北部灣區
    靜安區委書記於勇、台州市委書記李躍旗見證籤約並講話。靜安區委常委、副區長梅廣清,台州市委常委、秘書長周凌翔,三門縣委書記楊勝傑,縣委副書記、縣長李昌明等市縣領導參加。李躍旗對雙方合作協議的籤約表示熱烈祝賀。
  • 杭州灣大灣區 會否成為世界第五大灣區?
    這個囊括了中國南部潛力最大幾大城市的龐大城市群,以灣區做聯結,有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灣區經濟帶。而目前,世界上的知名灣區主要有三大塊——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東京灣區,都是目前全球經濟最活躍的地方。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全球60%的經濟總量集中在灣區部分。
  • 成都一座大型公園在改造,將呈現兩帶三區、六灘八景布局
    我國四川的省會成都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了,作為國內知名的旅遊城市,成都每年都會吸引很多遊客前來,對於城市的形象建設成都自然也是很重視,比如說近年來成都對於境內的公園建設就很重視,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座成都正在改造的公園,這座公園就是魯家灘溼地公園,這座公園自從開發以來就成為了成都近郊休閒、健身的「網紅打卡地」,不過該公園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所以如今對它進行改造。
  • 黃巖:提升城市發展能級 增強灣區城市向心力
    「今年,《區委報告》中提出提升城市發展能級是增強灣區城市向心力和帶動力的首要任務。我認為,這個目標任務非常明確,既指明了城市發展的目標和方向,也順應了人民群眾對城市生活的新期待。灣區城市只有在能級提升上持續用力,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帶動力、人才創業吸引力、公共配套支撐力、生態環境保障力和城市精神向心力,才能發揮『火車頭』引領作用,帶動灣區內城市群協同統籌發展。」
  • 惠陽新中心崛起在即,洋納攜「三帶四區」優勢,南站新城片區將加快...
    洋納:攜「三帶四區」中心優勢,成功搶佔C位  官宣:惠灣新中心就在這裡  事實上,在政府的規劃裡  惠陽新中心-南站新城組團將以惠州南站為起點,建設一條公共空間開放、公共活動聚集,現代港城景觀和客家傳統風貌相融合,集文化、體育、科普、娛樂和休閒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城市活力中軸線。
  • 福建打造「六灣區」,泉州灣、廈門灣、閩江口等在列!
    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福建列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全國第14個國家級新區福州新區獲批……福建日益呈現出新的開放格局,而其中「兩極兩帶六灣區」發展空間布局值得關注!「兩極」即福州都市區和廈漳泉都市區,這是兩大協同發展區的龍頭和引擎;「兩帶」即沿海城鎮發展帶和山區綠色發展帶,將分別成為人口和產業聚集區、創新要素集聚的科技走廊和綠色發展新載體;「六灣區」即三都澳、閩江口、湄洲灣、泉州灣、廈門灣、東山灣,打造面向世界的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港口群,打造藍色產業集聚區和智慧海洋示範區,到2020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突破萬億元。
  • 南沙將建灣區實驗學校及灣區實驗幼兒園 「灣區學校」服務大灣區建設
    廣州市灣區實驗幼兒園這所首次以灣區「冠名」的學校今年9月將正式迎來首批「灣區學生」。最近灣區實驗學校和灣區實驗幼兒園的規劃讓不少人對南沙教育充滿期待。南沙區委書記蔡朝林表示南沙正在全面發力越來越多的國際化和公立優質教育資源正不斷在南沙聚集。
  • 餐廳、廚房一體,該怎麼規劃布局?封閉式空間和開放式空間都好用
    餐廳、廚房「一體化」,有著「修整」家庭戶型,更充分利用空間的「功效」,是改善小戶型侷促狀況的「好幫手」,二者「合而為一」,布局可以更加靈活;也是較大戶型的「調和劑」,可以「整合」空間,不會太「散」……而適合的布局規劃則將這些「好處」付諸於實踐,對於餐廳、廚房「一體」,該怎麼規劃布局我有以下建議及觀點:了解櫥櫃的布置方式
  • 「一體兩翼三化四平臺」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新模式
    學院立足高職院校類型教育與人才培養模式特點,堅持思想政治教育整體育人觀,以優化教學內容為「一體」,以改革教學方法與創新教學手段為「兩翼」,堅持實踐主題系統化、學習過程信息化、考核評價多元化的「三化」實踐教學模式,創建虛擬仿真思政體驗平臺、思政教育實踐教學體驗平臺、第二課堂實踐平臺以及專業化社會實踐平臺等「四平臺」,著力進行載體創新、方法模式創新、工作體制機制創新,構建富有高職特色的全過程、全方位、全員思想政治實踐育人整體格局
  • 東京灣區的專業分工發展之路
    灣區的各港口雖然各自獨立經營,但在對外競爭中則是一個整體,從而提升了東京灣區的整體競爭力。  實施「工業分散」戰略   在產業的空間布局上,東京灣區的特點是專業分工、揚長避短、錯位發展。其中,東京從20世紀60年代的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就開始實施「工業分散」戰略,將一般製造業外遷,機械電器等工業逐漸從東京的中心城區遷移至橫濱市、川崎市,進而形成和發展為京濱、京葉兩大產業聚集帶和工業區。而東京的中心城區則強化了高端服務功能,重點布局了高附加值、高成長性的服務行業、奢侈品生產業和出版印刷業。  「工業分散」戰略既解決了東京的過度膨脹問題,又促進了外圍地區工業的發展。
  • 青島的灣區地理之謎被解開,這裡將成下一個灣居聚集區
    這意味著,灣區生活並不是人人都可享受的,而且因為稀缺,所以十分珍貴。2016年,一直鮮有品牌房企進駐的紅島灣,一下子迎來了融創、保利、新城三家房企,拉開了紅島灣改造的序幕。按規劃,這三個項目將被建成一個集精品住宅、商務辦公、商業聚集及人文旅遊等多重業態於一體的大型綜合商住社區。如今,這裡已是高樓林立,海居生活近在眼前。
  • 「一體兩翼」創新思政課教學模式
    「4」是指注重發揮教師在課堂理論教學中的四個主導作用,即導向、導學、導思、導練。「3」是指關注三個環節。把課堂教學分為三個階段:課前,通過理論點睛,提出典型問題,使學生課前有思考;課中,主要通過「四導」,使學生思想上有啟發,心靈上有觸動;課後,通過「推薦閱讀、複習思考、社會實踐」三個環節,指導學生學以致用,行動上有體現。
  • 東京灣區主題系列(二)——臨港工業區的形成
    圖片來源:華高萊斯 1/6圖片工作室東京灣區的製造業之強,就強在其規模龐大的臨港工業區,不僅勝在規模,也勝在製造業的聚集形式。本期簡單剖析東京灣區臨港工業帶形成過程中的經驗。從產業的發展階段來講,大體上經過了港口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創新經濟四個階段,可謂步步升級。而其中的核心要義,就在於工業以東京為中心的工業聚集,到向外分散,進而形成了「京濱工業帶與京葉工業帶」的超級臨港工業區,促使東京灣區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工業大都會」。
  • 這55條建議,有關台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主動融入浙江創新策源地和全球技術轉移樞紐,高標準規劃建設台州灣科創走廊,形成「一區一谷一帶一圈」的創新布局,建設服務主導產業轉型升級、服務未來產業培育的區域科創高地。合理布局知識創新功能區、技術創新功能區、創新服務功能區、產業孵化功能區,形成要素集聚、布局科學、功能耦合、生態完善的科創體系。
  • 拈花灣、古北水鎮 帶狀文旅小鎮如何進行空間業態布局
    無錫拈花灣禪意小鎮和密雲古北水鎮因為背靠太湖山水及長城地勢,形成獨具特色的小鎮形態,總體呈現條帶狀布局。條帶狀小鎮空間的形成是由於受到交通分布或地形的限制,進而沿交通或地形延伸發展,內部街區也因此呈帶狀軸線布局。
  • 青島升級發展目標,構築海灣型城市格局 三灣三城布局城市空間新戰略
    再看青島確立的三大灣區的位置,都位於城市發展的核心區域。未來,「灣區經濟」必然成為青島重要的濱海經濟形態。  梳理近些年青島的城市發展戰略,從青島、黃島、紅島「三點布局」,到「環灣保護、擁灣發展」,再到「全域統籌、三城聯動」,一直到最新的「三灣三城」的構想,有傳承,更有創新,「三灣三城」不僅是青島城市空間布局的一次全面升級,而且把城市發展的戰略目標對準了青島的灣區經濟。
  • 湖北發布「產業地圖」 直觀呈現未來高質量發展產業布局
    9月3日從省經信廳獲悉,《湖北省「一芯兩帶三區」布局產業地圖》日前正式出爐,這份描繪湖北未來產業發展的布局圖、作戰圖,將為湖北製造邁向高質量發展提供行動指引和動態導航。  產業地圖分為三部分,即湖北省「一芯兩帶三區」總體產業格局圖、湖北省「十大重點產業 」布局圖、百家產業集群分布圖。
  • 上海在濱海地區打響「上海灣區」城市品牌
    新華社上海電(記者李榮)上海正在杭州灣北岸的濱海地區——金山區打響「上海灣區」城市品牌,著眼於灣區特徵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建設「產城融合、濱海花園和門戶節點」區域。  據上海市金山區8日發布的消息,上海打造「上海灣區」城市品牌,將著力強化產城融合特徵,聚焦發展大健康產業、綠色化工、休閒旅遊,加快產能提升和動能轉換,全面推動創新發展。
  • 世界著名的7大富人區!多在灣區!中國的世界級灣區將在哪兒
    世界著名的富人區,多數集中在灣區,這也符合地域經濟規律的特點。因灣區有「強勁持續的經濟發展動力、優美宜人的生活環境、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圍,以及便捷高效的交通系統」,所以成為全球90%的富豪所選擇的居住地。比如美國紐約長島灣、東京灣、香港淺水灣等。
  • 要素能否自由流動決定粵港澳灣區競爭力
    首先要擁有強大的產業集群帶,要布局不同行業、不同園區、不同龍頭企業,形成產業聯調和產業集群,這是第一個基本特點。二是一般的灣區經濟體,要擁有強有力的經濟核心區,縱觀國際,紐約、東京無非都是這樣一個特點,在灣區一定的空間範圍內布局一個強有力的經濟核心區,可以是單核的,也可以是多核的,但是存在著多層級的特點。一般是呈現出多圈、多核、疊合、共生的經濟布局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