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鐵路不能成為問題食品的法外之地|問題食品|法外之地|鐵路|...

2020-12-22 網易新聞

(原標題:鐵路不能成為問題食品的法外之地)

根據網上投訴線索,記者發現,部分列車上多以緩解眼疲勞、益智補腦的名義出售一款新疆特產的「藍莓李果」。但農林專家則表示,新疆地區並沒有「藍莓李果」植物品種,藍莓與李屬不同植物科屬,理論上幾無成功嫁接的可能性,目前也沒有嫁接成功的先例。律師也認為,這種「藍莓李果」屬虛構事實,涉嫌誤導消費者。(5月16日《新京報》)

從媒體披露的情況看,所謂的「藍莓李果」並非嫁接品種,乃是虛構杜撰出來的品種,商家和列車員均涉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而且,「藍莓李果」被包裝為多個省份的地方特產,之前是「雲南特產」,如今是「新疆特產」;這種普通食品還被宣傳有保健功效,被冠以益智補腦、美容養顏的名義出售。可見,鐵路銷售推廣「藍莓李果」產品時,已然違反多項食品安全法規,理應依法予以叫停,並對鐵路部門、供貨商、生產廠家等依法處罰。

鐵路系統長期處於封閉式環境,與外界存在一定的隔絕,在計劃經濟時代五臟俱全,各項業務都是自己操作,連司法體統都具備,猶如一個「獨立王國」。在鐵路市場化改革之後,鐵路的封閉式環境被打破,各項業務紛紛市場化,餐飲供應也不例外。可是,鐵路系統的市場化改革並不徹底,行政管制手段仍然有所殘留,業務壟斷性太強,因而留下了很多弊病。

餐飲供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供貨商、盒飯成本、商品價格、食品質量等均不透明,且缺乏外部監督制約力量。每每在網友爆料、媒體批評,輿論反應非常強烈後,鐵總才有所行動。但是相應改進的措施有限,治病而不除根,沒有徹底改變餐飲食品供應模式,導致「高鐵盒飯」問題積弊難返。此次遭到曝光的「藍莓李果」虛構事實、誇大宣傳等行為,亦暴露出鐵路餐飲食品供應的問題所在,需要加強規範治理,對問題食品嚴懲不貸。

按照《鐵路運營食品安全管理辦法》,鐵路站車及餐車食品銷售應實行統一採購、統一進貨制度等,鐵路運營中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開展食品安全自查。同時,對於違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的,由鐵路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機構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罰。顯然,這仍然是典型的封閉式管理,且有「裁判員與球員集於一身」的嫌疑,部分供貨商與鐵路系統有很深的利益關係,鐵路方面很難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

鐵總應認識到,鐵路系統並非「法外之地」,也應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不能成為問題食品的「黑洞」。如果不加強食品安全管理,任由問題食品在鐵路系統橫行,為牟利而損害乘客利益,遲早會因此自食其果,遭受法律和市場的懲罰,被乘客所拋棄。因此,鐵總應放開鐵路飲食供應,鼓勵多方參與市場競爭,實行優勝劣汰機制,挑選最好的供應商。同時,引入外部監督機制,請乘客、媒體、監管部門共同監管,按照法律和市場規則,對違規者予以處罰,嚴重者列入供應商「黑名單」。

文/江德斌

本文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楊強_NN6027

相關焦點

  • 鐵路不能成為問題食品的法外之地
    (5月16日《新京報》)   從媒體披露的情況看,所謂的「藍莓李果」並非嫁接品種,乃是虛構杜撰出來的品種,商家和列車員均涉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而且,「藍莓李果」被包裝為多個省份的地方特產,之前是「雲南特產」,如今是「新疆特產」;這種普通食品還被宣傳有保健功效,被冠以益智補腦、美容養顏的名義出售。
  • "學校附近"絕不能成為法外之地
    這樣的惡性傷害事件屢屢發生在「學校附近」,難道「學校附近」是法外之地?「學校附近」的範圍怎樣界定?「學校附近」的安全誰來保障?作為一名家長,每次看到「學校附近」發生惡性傷害事件的報導,心痛之後總會打出一連串的問號。
  • 「學校附近」絕不能成為法外之地
    這樣的惡性傷害事件屢屢發生在「學校附近」,難道「學校附近」是法外之地?「學校附近」的範圍怎樣界定?「學校附近」的安全誰來保障?作為一名家長,每次看到「學校附近」發生惡性傷害事件的報導,心痛之後總會打出一連串的問號。
  • 評論:「保外就醫」不能淪為法外之地
    評論:「保外就醫」不能淪為法外之地 2014-07-07 13:45:17來源:重慶晨報作者:責任編輯:劉彥領   其實,此事真正的問題在於以下兩個層面:一者,既然保外就醫,那麼,「2010年1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石某不僅開車往來於桂林、陽朔之間,還前往柳州、河池、南寧、廣州等地,甚至乘飛機前往山東和四川等地」等情況何以解釋?若真是如此來去自由,這是法條所指的「嚴重疾病」嗎?
  • 香港的大學校園不是法外之地
    這是香港警方的質問,也是關心香港前途命運的人們的心頭之問。大學者,研究高深之學問,培養健全之人格。追求真理、明辨是非,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無論東方或西方,古代或現代,社會寄望於大學傳承的是知識、賡續的是文明,而絕不是踐踏法治、打砸搶燒、四處施暴的恐怖行徑。香港中文大學建校三大書院之一的新亞書院,其學規有云:愛家庭、愛師友、愛國家、愛民族、愛人類,為求學做人之中心基礎。
  • 消失的人工智慧 「法外之地」
    誰能想到,TikTok會和數據洩露界的「犯罪之王」臉書公司相提並論,同樣成為討論數據安全、隱私問題的焦點。圖為傳說中的TikTok(美國加州辦公室)TikTok背過臉,輕輕拭去臉上的淚水,有些眼淚是因違反美國兒童隱私法,被罰了幾百萬美金而流下的。
  • 港臺腔:香港,不能成為國家安全的法外之地
    由中央直接為香港製定一部「國安法」,這是2020年中國兩會及疫情中的世界政治體系的一件大事。作為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一部國安立法,引起了香港地區、臺灣地區、美國甚至更多西方國家的密切關注。美國甚至發出制裁威脅。這部法律引起的初期反應,充分證明了中央立法之精準、必要與正當。
  • 柬埔寨是法外之地?不,你錯了!
    二、柬埔寨是法外之地?8月以來,性侵、下藥、吸毒、造假煙、墜樓等涉嫌中國人的惡性事件不斷在柬發生。8月11日,1名中國男子疑吸毒致幻行為異常,在金邊街頭下跪引發圍觀,隨後被警方帶走;同日,14名中國人涉嫌製造假煙被捕,此次行動系金邊警方與中國警方聯合行動;8月12日,3名中國男子涉嫌綁架、性侵1名越南女子被捕;同日,4名中國男子給同胞下迷藥騙取6萬多美金被捕… …黃某之所以會選擇柬埔寨作為他的逃竄地,想必是因為惡性事件頻發讓他把這裡可以當做了一個法律管制薄弱的地方
  • 微信群、朋友圈不是法外之地
    基本案情:某公司在某小區開有一家美容店,黃某系該公司股東兼任美容師,邵某系該小區業主,邵某因美容服務問題在美容店內與黃某發生口角。邵某利用其小區業主微信群群主的身份,在雙方發生糾紛後多次在業主微信群中散布謠言,對某公司、黃某進行造謠、誹謗、污衊、謾罵,並將黃某從業主群中移出,某公司因邵某的行為經營嚴重受損。
  • 微一案:公眾號、小紅書不是法外之地,永和豆漿已經被罰!
    也正是由於這種極高的自由度,大家就會產生一種「自媒體平臺是法外之地」的錯覺,認為自己想發什麼樣的內容就發什麼樣的內容。但事實並不如此,無論在哪個平臺、哪個渠道,遵守平臺規則外,符合《廣告法》的要求,是每一條「廣告」都要遵循的底線。
  •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
    這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公民合法權益、促進網絡空間健康有序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依法治網的題中之義。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4億,擁有網站近500萬個,人均每周上網時長28小時。
  •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
    這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維護公民合法權益、促進網絡空間健康有序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是依法治網的題中之義。  據《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9.4億,擁有網站近500萬個,人均每周上網時長28小時。網際網路科技的迅猛發展,讓人們生活更便利、更舒適、更美好,為推動信息交流、促進文化繁榮、凝聚社會共識提供了更便捷的渠道,也為數字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 東方時評丨侮辱江歌者獲刑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這一案件是堂生動的法治教育課,給了我們深刻的警示,網絡不是噴子們的法外之地,千萬不可亂「噴」。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以博客、微博、微信、論壇/BBS等為代表的自媒體應運而生,在信息傳播中具有越來越顯著的影響力。在眾聲喧譁的網際網路時代,讓中國的輿論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科學技術的發展改變了新聞輿論的生成機制和傳播機制,帶來了一個「人人都有麥克風」,個個都是傳播者的時代。
  • 食品安全法2020最新處罰標準,食品安全問題應當如何解決
    在我國食品安全事故頻發的當下,百姓的&34;變得提心弔膽了起來。食品安全問題受到了全社會的&34;關注,食品安全問題也不僅成為百姓吃得提心弔膽的&34;,更是制約著我國食品工業的健康發展。》已經2009年7月8日國務院第73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視頻「涉黃」夫妻獲刑 網絡不是法外之地
    2017年開始,男子大偉通過某手機APP接觸眾多淫穢網絡直播平臺,為牟取非法利益,大偉和媳婦小紅先後成為了網絡直播平臺管理主播的家族長,為多名在平臺上進行淫穢表演、傳播淫穢視頻的網絡主播提供平臺接入、主播認證及費用結算等幫助。並組織齊某、吳某、王某某等網絡直播主播進行淫穢表演,傳播自製淫穢視頻,利用多個平臺進行傳播,牟取非法利益,涉案金額合計人民幣18.6萬餘元。
  • 網際網路行業不是「法外之地」!反壟斷法修改納入明年立法工作計劃
    三次審議稿有條件地對範圍作微調,將雖未致人死亡,但屬於「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的情形增加規定可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值得注意的是,反食品浪費法草案也將在本次常委會會議上提請初次審議。
  • 《食品安全法》之:食品安全標準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四條規定製定食品安全標準,應當以保障公眾身體健康為宗旨,做到科學合理、安全可靠。《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五條規定食品安全標準是強制執行的標準。除食品安全標準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強制性標準。《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對地方特色食品,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可以制定並公布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備案。
  • 揭秘:新《食品安全法》的正確打開方式
    「民以食為天」的全民共識和層出不窮屢禁不止的食品安全問題,給發展中的中國帶來了最原始的舌尖上的恐懼,因為現代食品業的飛速發展和少部分商販的利慾薰心,加之監管體系的不成熟和自媒體時代的謠言泛濫,新《食品安全法》的修訂和實施成為了一個必要且關鍵的一步。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柴米油鹽的日子裡,一則法律和若干的條款總是有點高冷範兒。
  • 【以案說法】朋友圈不是法外之地!
    法官提示公民的名譽權不受侵害,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微信群、朋友圈不是法外之地法條連結《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二條 侵害民事權益,應當依照本法承擔侵權責任。
  • 最高法權威解釋來了!今後買到問題食品要這樣維權
    對於消費者而言,網絡食品潛藏著一定的風險,如果入網食品經營者資質、信譽不能保證,則容易引發食品安全問題。此次發布的司法解釋就對網售食品相關問題進行明確。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2款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標籤、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