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扶貧開發工作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按照習總書記對山東提出的「努力在推動科學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進程中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2016年山東省以走在前列為目標定位,以增加貧困人口收入為核心任務,力爭扶貧攻堅戰役首戰告捷。
新春之際,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積極踐行「走轉改」,充分發揮融媒體報導優勢,深入基層,走進群眾,推出「新春走基層 脫貧攻堅這一年」系列報導,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展示一年來山東省脫貧攻堅工作,聚焦各地在精準扶貧、產業扶貧、金融扶貧、搬遷扶貧、基礎設施扶貧的積極探索和有益經驗。
【新春走基層 脫貧攻堅這一年】泰安耿山口:家住黃河灘 搬進新樓房
齊魯網12月15日訊(記者 劉源 亓子涵 李化成 段藝軍)在山東,有許多坐落於黃河灘區的村子,泰安東平縣耿山口村就是其中一個。洪水不定期泛濫,集體、群眾不敢投資,村子產業匱乏,基礎設施差,村民居住生活條件落後。2015年,耿山口村被納入山東省黃河灘區遷建試點,眼下這個存在了600多年的村子,正在做一件從未做過的大事:搬遷。
在山東,有許多坐落於黃河灘區的村子,泰安東平縣耿山口村就是其中一個。2015年,耿山口村被納入山東省黃河灘區遷建試點,眼下這個存在了600多年的村子,正在做一件從未做過的大事:搬遷。
全村大力支持,村民排隊一裡地籤搬遷協議
村民常年居住在黃河灘區,隨時會面臨危險,也多次遭受過水災。異地搬遷的決定得到了全村村民的大力支持。
據該村村委會主任耿忠皎介紹,去年籤訂搬遷協議時,村裡所有住戶在一天時間裡全部籤完。「本來村裡定的是上午六點以後開始排隊籤協議,結果凌晨一點多鐘就有村民來這裡挨號,從門口一直排到西邊那個地方,排到有1裡地。一天時間,全村全部籤完。」
耿忠皎告訴記者,村民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積極性,是因為老百姓在灘區裡住,隨時有危險,原來受過水災。上面有這個補助,國家政策好,都積極的響應搬遷,都想離開這個地方。
耿山口村的新社區,在東平縣銀山鎮臘山風景區附近,有31棟樓房,離老村5公裡。明年,這裡的村民就要住上新樓房。
資金缺口四千餘萬元,困難戶房款遇難題
在村支書耿進平的記事本上,列了六條「社區建設成功的標誌」,其中第四條是「做到平安、和諧、文明搬遷,保證困難群眾住得上房、住得起房」,要做到這些,可不容易。
耿山口村的新社區,在東平縣銀山鎮臘山風景區附近,有31棟樓房,離老村5公裡。整村搬遷,上級資金八千萬,還有四千多萬的缺口需要村裡自己想辦法。
據該村黨支部副書記徐玉文介紹:村裡房款欠的最多的是耿進彬,共有十五萬七千元;張君生欠七萬三千六……
按政策,新樓房按成本價,上級有補助,舊房子也能折價,大房子只需要補上齊差價、小戶型幾乎不用交錢,生活困難的村裡還準備再減免一部分費用。聽到還有減免政策,部分原本不是困難戶的村民也把房錢拖了下來。
對此,耿忠皎坦言道:「愁的慌,事太多,老百姓是各有各的事、各家有各家的情況,每個家庭狀況不一樣,有的特別困難確實沒經濟情況。」
幾天的入戶走訪下來,村兩委決定召集黨員、群眾代表再一起碰碰頭,並邀請村民到新社區看看新房子、提提各自的意見。
看到新房子,村民曹法英直言:樓房花這麼多的錢不能說過來就住的,做人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樓房都是花錢建起來的,不交錢哪能白住,自己蓋房子也得花錢啊。
幾天的入戶走訪下來,村裡的黨員、群眾代表坐在一起,共商解決問題的措施。
爭取新項目,增加集體收入解決村民難題
「高大上」的新社區,讓一些沒交房款的村民動了心。收齊房款,可以早搬遷,搬過去後也得住得舒心。
為了補上資金缺口,前些天,村支書耿進平從縣裡爭取了一個新項目。這個項目,讓原來的搬遷計劃不得不提前了。
東平縣銀山鎮耿山口村黨支部書記耿進平告訴記者:「縣國土資源局給了我們一個土地整理項目,大約資金在1500萬左右,原計劃是在明年的春節前全部搬過來,現在有這個土地整理項目呢,就必須在明年的五一之前全部搬完。」
為了再增加一些集體收入,舊村復墾項目負責人這兩天一直在忙著給村裡山石資源開發找合作人。據該村一副主任介紹:村裡山石資源全部開採出來,估計能籌到90餘萬元資金。
要搬走耿山口的人,更得搬走大傢伙兒的心。耿進平說,對一些困難戶,村裡現在正出面給銀行做工作,協調貸款。鎮上也幫忙給新社區協調了貸款。明年,無論如何也要讓大伙兒住上新樓房。
為解決搬遷後的住樓成本問題,該村組織村民到附近工廠工作,增加村民收入。
村裡組織招工會,降低搬遷後住樓成本
眼下,耿山口村的遷建工作還在繼續。為了讓大伙兒順利搬離黃河灘區,村兩委一邊做工作讓大家及時交上房款,一邊還得想辦法解決搬遷過程中的各種難題,搬遷後的住樓成本問題就是其中一個。
對此,東平縣銀山鎮耿山口村村民略有擔心地說:以後水費、電費、物業管理費都得交錢,所以說需要在家門口找一個固定的工作幹點活掙點錢。
新年臨近,借著在外面打工村民開始陸續回到村裡的機會,該村專門組織了一場招工會,把大家聚到了一塊。
記者在採訪時,聽見村口大喇叭不斷地播放一段招工信息:下面再跟大家說一遍,廣大村民同志們,廣大村民同志們,凡是有打工意願的,凡是有打工意願的,18到55歲的村民,請到村委辦公室來報名。
耿忠皎介紹說:適合什麼樣的活、多大年齡的,人家有招工的咱都及時和人家解釋,搞這個勞務輸出。鎮上有這個勞務部門,各大廠子上這裡招工的時候,我們直接通知村民,要多大年齡的,幹什麼活,能適應村民幹就行。
老人故土難離,規劃記憶廣場留下歷史
新樓房一天天在長高,離老村拆遷的日子也就越來越近。在村裡轉一轉,年輕人高興的說著社區的新家,而老人們有些故土難離。耿文武的老屋住了幾十年,那是父親留給他的唯一念想。72歲的耿忠英天天都要在村裡的石板路上走一走,那裡存著老人兒時的記憶。
「作為我們七十多歲年齡的人啊,對這次搬遷從思想上有一定的矛盾,認為啊故土難離,尤其像這些老東西就永遠看不到了,從思想裡有一種懷念的思想」,村民耿忠英今年已經70多歲,想到即將離開故土,略有不捨得他告訴記者說,「但是,為了子孫後代能幸福生活,對這次搬遷也是從內心裡感到特別高興。」
針對老人的不舍,耿進平向記者介紹說:我們在社區規劃了兩個記憶廣場,把村裡的老物件搬過來,統一安置,給老年人留下一段記憶,為青年人留下一段歷史……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現場蹲點採訪,存在了600多年的村子即將消失,村民們信心滿滿的迎接新生活。
【記者手記】
從村莊到社區這一步,耿山口的村民們要用兩年時間來完成。跨過這一步,他們的生活將發生徹底改變。老村復墾,土地統一流轉入股,經營高效農業項目;不願務農的,也將在城鎮上選擇新職業,成為推動中國城鎮化進程的一員。存在了600多年的村子即將消失,村民們正準備迎接新的生活。
[責任編輯:楊本敬、蔡紀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