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脫貧攻堅這一年】泰安耿山口:家住黃河灘 搬進新樓房

2020-12-22 齊魯網

編者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扶貧開發工作擺到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按照習總書記對山東提出的「努力在推動科學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進程中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2016年山東省以走在前列為目標定位,以增加貧困人口收入為核心任務,力爭扶貧攻堅戰役首戰告捷。 

新春之際,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積極踐行「走轉改」,充分發揮融媒體報導優勢,深入基層,走進群眾,推出「新春走基層 脫貧攻堅這一年」系列報導,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展示一年來山東省脫貧攻堅工作,聚焦各地在精準扶貧、產業扶貧、金融扶貧、搬遷扶貧、基礎設施扶貧的積極探索和有益經驗。

【新春走基層 脫貧攻堅這一年】泰安耿山口:家住黃河灘 搬進新樓房

齊魯網12月15日訊(記者 劉源 亓子涵 李化成 段藝軍)在山東,有許多坐落於黃河灘區的村子,泰安東平縣耿山口村就是其中一個。洪水不定期泛濫,集體、群眾不敢投資,村子產業匱乏,基礎設施差,村民居住生活條件落後。2015年,耿山口村被納入山東省黃河灘區遷建試點,眼下這個存在了600多年的村子,正在做一件從未做過的大事:搬遷。

在山東,有許多坐落於黃河灘區的村子,泰安東平縣耿山口村就是其中一個。2015年,耿山口村被納入山東省黃河灘區遷建試點,眼下這個存在了600多年的村子,正在做一件從未做過的大事:搬遷。

全村大力支持,村民排隊一裡地籤搬遷協議

村民常年居住在黃河灘區,隨時會面臨危險,也多次遭受過水災。異地搬遷的決定得到了全村村民的大力支持。

據該村村委會主任耿忠皎介紹,去年籤訂搬遷協議時,村裡所有住戶在一天時間裡全部籤完。「本來村裡定的是上午六點以後開始排隊籤協議,結果凌晨一點多鐘就有村民來這裡挨號,從門口一直排到西邊那個地方,排到有1裡地。一天時間,全村全部籤完。」

耿忠皎告訴記者,村民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積極性,是因為老百姓在灘區裡住,隨時有危險,原來受過水災。上面有這個補助,國家政策好,都積極的響應搬遷,都想離開這個地方。

耿山口村的新社區,在東平縣銀山鎮臘山風景區附近,有31棟樓房,離老村5公裡。明年,這裡的村民就要住上新樓房。

資金缺口四千元,困難戶房款遇難題

在村支書耿進平的記事本上,列了六條「社區建設成功的標誌」,其中第四條是「做到平安、和諧、文明搬遷,保證困難群眾住得上房、住得起房」,要做到這些,可不容易。

耿山口村的新社區,在東平縣銀山鎮臘山風景區附近,有31棟樓房,離老村5公裡。整村搬遷,上級資金八千萬,還有四千多萬的缺口需要村裡自己想辦法。

據該村黨支部副書記徐玉文介紹:村裡房款欠的最多的是耿進彬,共有十五萬七千元;張君生欠七萬三千六……

按政策,新樓房按成本價,上級有補助,舊房子也能折價,大房子只需要補上齊差價、小戶型幾乎不用交錢,生活困難的村裡還準備再減免一部分費用。聽到還有減免政策,部分原本不是困難戶的村民也把房錢拖了下來。

對此,耿忠皎坦言道:「愁的慌,事太多,老百姓是各有各的事、各家有各家的情況,每個家庭狀況不一樣,有的特別困難確實沒經濟情況。」

幾天的入戶走訪下來,村兩委決定召集黨員、群眾代表再一起碰碰頭,並邀請村民到新社區看看新房子、提提各自的意見。

看到新房子,村民曹法英直言:樓房花這麼多的錢不能說過來就住的,做人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樓房都是花錢建起來的,不交錢哪能白住,自己蓋房子也得花錢啊。

幾天的入戶走訪下來,村裡的黨員、群眾代表坐在一起,共商解決問題的措施。

爭取新項目,增加集體收入解決村民難題

「高大上」的新社區,讓一些沒交房款的村民動了心。收齊房款,可以早搬遷,搬過去後也得住得舒心。

為了補上資金缺口,前些天,村支書耿進平從縣裡爭取了一個新項目。這個項目,讓原來的搬遷計劃不得不提前了。

東平縣銀山鎮耿山口村黨支部書記耿進平告訴記者:「縣國土資源局給了我們一個土地整理項目,大約資金在1500萬左右,原計劃是在明年的春節前全部搬過來,現在有這個土地整理項目呢,就必須在明年的五一之前全部搬完。」

為了再增加一些集體收入,舊村復墾項目負責人這兩天一直在忙著給村裡山石資源開發找合作人。據該村一副主任介紹:村裡山石資源全部開採出來,估計能籌到90餘萬元資金。

要搬走耿山口的人,更得搬走大傢伙兒的心。耿進平說,對一些困難戶,村裡現在正出面給銀行做工作,協調貸款。鎮上也幫忙給新社區協調了貸款。明年,無論如何也要讓大伙兒住上新樓房。

為解決搬遷後的住樓成本問題,該村組織村民到附近工廠工作,增加村民收入。

村裡組織招工會,降低搬遷後住樓成本

眼下,耿山口村的遷建工作還在繼續。為了讓大伙兒順利搬離黃河灘區,村兩委一邊做工作讓大家及時交上房款,一邊還得想辦法解決搬遷過程中的各種難題,搬遷後的住樓成本問題就是其中一個。

對此,東平縣銀山鎮耿山口村村民略有擔心地說:以後水費、電費、物業管理費都得交錢,所以說需要在家門口找一個固定的工作幹點活掙點錢。

新年臨近,借著在外面打工村民開始陸續回到村裡的機會,該村專門組織了一場招工會,把大家聚到了一塊。

記者在採訪時,聽見村口大喇叭不斷地播放一段招工信息:下面再跟大家說一遍,廣大村民同志們,廣大村民同志們,凡是有打工意願的,凡是有打工意願的,18到55歲的村民,請到村委辦公室來報名。

耿忠皎介紹說:適合什麼樣的活、多大年齡的,人家有招工的咱都及時和人家解釋,搞這個勞務輸出。鎮上有這個勞務部門,各大廠子上這裡招工的時候,我們直接通知村民,要多大年齡的,幹什麼活,能適應村民幹就行。

老人故土難離,規劃記憶廣場留下歷史

新樓房一天天在長高,離老村拆遷的日子也就越來越近。在村裡轉一轉,年輕人高興的說著社區的新家,而老人們有些故土難離。耿文武的老屋住了幾十年,那是父親留給他的唯一念想。72歲的耿忠英天天都要在村裡的石板路上走一走,那裡存著老人兒時的記憶。

「作為我們七十多歲年齡的人啊,對這次搬遷從思想上有一定的矛盾,認為啊故土難離,尤其像這些老東西就永遠看不到了,從思想裡有一種懷念的思想」,村民耿忠英今年已經70多歲,想到即將離開故土,略有不捨得他告訴記者說,「但是,為了子孫後代能幸福生活,對這次搬遷也是從內心裡感到特別高興。」

針對老人的不舍,耿進平向記者介紹說:我們在社區規劃了兩個記憶廣場,把村裡的老物件搬過來,統一安置,給老年人留下一段記憶,為青年人留下一段歷史……

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現場蹲點採訪,存在了600多年的村子即將消失,村民們信心滿滿的迎接新生活。

【記者手記】

從村莊到社區這一步,耿山口的村民們要用兩年時間來完成。跨過這一步,他們的生活將發生徹底改變。老村復墾,土地統一流轉入股,經營高效農業項目;不願務農的,也將在城鎮上選擇新職業,成為推動中國城鎮化進程的一員。存在了600多年的村子即將消失,村民們正準備迎接新的生活。

[責任編輯:楊本敬、蔡紀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聚焦脫貧攻堅 展示奮進中國——2020年「新春走基層」活動暨「脫貧...
    新華社石家莊1月7日電(記者胡璐)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新聞戰線「新春走基層」活動7日在河北張家口市康保縣啟動。全國廣大新聞記者將深入踐行「四力」要求,聚焦脫貧攻堅主題,把新聞寫在大地上、寫進群眾心坎裡,展示好奮進的中國、美麗的中國、溫暖的中國。  「新春走基層」活動已進入第10個年頭,成為新聞戰線的年度重要行動、響亮新聞品牌。
  • 大眾日報1.8萬字黃河灘區脫貧遷建紀實,全景記錄灘區遷建歷程
    牢記總書記囑託,山東把黃河灘區脫貧遷建這一民生工程作為脫貧攻堅重點任務,確保2020年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給60萬灘區群眾一個穩穩的家。山東還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大機遇,統籌推進「黃河灘」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這是一幅徐徐繪就的壯麗歷史畫卷。
  • 視頻|守望黃河灘,山東黃河灘區遷建幹部的酸甜苦辣
    視頻|守望黃河灘,山東黃河灘區遷建幹部的酸甜苦辣大眾日報記者 單青 王志浩 楊學瑩 策劃 婁和軍2020-09-19 11:57:37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黃河灘區大遷建,對於灘區廣大黨員幹部來說
  •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基層行】脫貧致富 老紀的「幸福年」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基層行】脫貧致富 老紀的「幸福年」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2月06日 08:58 A-A+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2019年是脫貧攻堅戰極為關鍵的一年
  • 【新春走基層】三河村:報告總書記,我們搬進新家啦
    這是一個走向新生活的時刻——2019年2月11日,三河村29戶村民搬進新家,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向在北京的親人報喜,「卡莎莎」「瓦吉瓦」……  一個新家 新房子是最好的新年禮物  嶄新的拖把、垃圾桶、鞋架,打包好的衣物、收拾好的鍋碗……在當地幹部的組織和幫助下,大家把家當從吉好也求的老屋搬到村道旁的貨車上。
  • 黃河灘區遷建:告別「水窩子」 圓了「安居夢」
    菏澤是黃河入魯第一市,菏澤黃河灘區遷建工程涉及14.7萬人,2萬畝的築臺、造地、建房,是灘區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創舉。  遠離洪災、擺脫貧困、實現富裕更是菏澤灘區人民的希望所在;搬離房屋簡陋、溝壑縱橫、街巷崎嶇的舊村居,住進生態宜居、鄉風文明、功能完備的新社區更是菏澤灘區人民的夢想所在。
  • 濟南首個整建制黃河灘區遷建社區正式搬遷
    黃河灘區的治理,一直是魯豫兩省數百萬住民的世紀難題。平陰縣東阿鎮的桃園村和大河口村,就在黃河灘區。這兩個村子共有四百餘戶居民,他們世世代代住在黃河邊,享受著黃河滋養,更煩憂於黃河帶來的災害。不過,這對他們來說即將成為記憶。9月29日,一場「搬遷入住儀式」在東阿鎮舉行。
  • 淄博高青:「三區共建」決勝脫貧攻堅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1月29日訊(記者 江學俊 通訊員 孫春曉 王菁 都君明)隆冬時節,天寒地凍,而淄博市高青縣木李鎮建檔立卡貧困戶張永政的新家卻溫暖如春。「以前,俺們住在黃河灘區破舊的平房裡,冬冷夏潮;現在,全家搬進了政府給建的電梯房,附近還有學校、超市、衛生院各種配套。家裡的土地都流轉了,俺在離家2公裡的得益乳業有限公司找了份工作,每月能開兩三千元工資,好日子越過越紅火!」張永政心滿意足地說。高青縣扶貧辦主任胥志強告訴記者,這只是該縣「三區共建」決勝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 泰安:不忘初心,答好「民生答卷」
    泰安市委、市政府始終把脫貧攻堅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以「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衝刺」的幹勁,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堅持「書記抓、抓書記」,層層籤訂脫貧攻堅責任書,實行市級領導同志包保責任制;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和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各成員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形成了市縣鄉村四級書記一起抓、黨政一齊上、部門全參與的良好工作局面。截至2018年底,全市464個省市級貧困村和14.2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易地扶貧搬遷全面實現回遷入住,基本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 新春走基層|桃花溪旁種桃樹 「九分山水」讓全村脫貧
    編者按:把鏡頭、話筒、文字對準基層,講述更動人的基層故事。「新時代 新夢想」2018湖南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2月2日啟動。中央及省內網絡媒體採訪團將走進長沙、株洲、嶽陽、常德、郴州等地,深入社區企業,展示城市發展新氣象,走進農村,反映鄉村發展新變化。近年來,青竹村以產業發展作為扶貧攻堅的根本途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成功引進了滙豐梅花鹿等民營企業的落戶。
  •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新莊村唱起新民謠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今天(21日)推出:《新莊村唱起新民謠》。山下小橋流水,山上滿目蒼翠,青磚白瓦的民居在霧氣中顯得朦朧迷離,位於青藏高原上的新莊村更像「高原小江南」,但在6年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山。
  • 脫貧攻堅走基層·蹲點調研行丨息烽:鄉村振興正當時
    2015年,息烽縣消除絕對貧困;2016年,剩餘12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2019年,全縣剩餘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發生率為零。7月14日至7月15日,貴陽日報傳媒集團「脫貧攻堅走基層·蹲點調研行」第四站走進息烽縣,採訪團走進群眾家中、進入產業園區,傾聽、記錄當地群眾的脫貧故事。
  • 住上新居領到工資,東平縣脫貧戶豐寶珍:安居樂業,讓日子有奔頭
    豐寶珍家住泰安市東平縣王常莊,因為丈夫惡性腦瘤臥床七年,家中條件可謂一貧如洗。為保證脫貧路上不少一人,各級組織和部門給予了豐寶珍一家各方面的照顧。享受到國家扶貧開發項目紅利,豐寶珍一家不僅成功脫貧,2019年更是搬離黃河灘住進了樓房,還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
  •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父女第一書記接力脫貧攻堅
    原晉城市陵川縣臺北村第一書記郭建平為脫貧攻堅殫精竭慮,倒在扶貧路上;他的女兒郭子涵毅然放棄考研,繼任臺北村第一書記,繼續在脫貧攻堅路上奮進。請聽報導《父女第一書記接力脫貧攻堅》。一場大雪過後,記者陪同郭子涵前往臺北村入戶調查。腳下的這條公路,就是郭子涵父親郭建平生前修建的。
  • 新春走基層產業增收 醴陵橫江村付展宏圓了三代脫貧夢
    「新時代 新夢想」湖南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走進醴陵橫江村。 2017年下半年,付展宏達到了脫貧的標準,搬進了集中安置點的新家。 紅網時刻記者 王詩穎 陳彥兵 醴陵報導 今年48歲的付展宏是醴陵市橫江村的村民,他的前半生都被貼上了「貧困戶」的標籤,2017年下半年,付展宏達到了脫貧的標準,籤下脫貧申請書的那一刻,付展宏淚流滿面,「我終於不是貧困戶了,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一步一步過上更好的生活。」
  • 新春走基層·和總書記說說心裡話|我們老區灘區,日子更有奔頭了
    開通了高鐵,新建了學校,搬進了新家我們老區灘區,日子更有奔頭了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繼續加大對革命老區的支持,形成促進革命老區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厲月欽感慨地說:「厲家寨人的『老三篇』升級換代了,高速鐵路開闢了厲家寨人櫻桃、旅遊、農技這個『新三篇』,厲家寨的鄉村振興之路一定可以走得更遠。」
  • 新春走基層⑥|菏澤多家藥店口罩脫銷 抗病毒藥品銷量激增
    編者按: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決勝之年。今年春節期間,大眾網·海報新聞將連續第11年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全體編輯記者將繼續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大眾日報創刊80周年重要批示精神為指引,進一步錘鍊提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圍繞「脫貧攻堅」主題,在春節期間、在回家路上,用手中的筆、話筒和鏡頭記錄時代變化,集中反映山東幹群一鼓作氣、迎難而上的精神風貌和實際行動,充分展現欣欣向榮、歡度春節的美好景象。
  • 「新春走基層 脫貧攻堅一線見聞」小小燕麥的扶貧之旅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一線見聞】光明日報記者孟歆迪曹繼軍一斤燕麥價格1~2元,加工成葡聚糖之類的功能產品價格高達幾千元——為內蒙古武川縣燕麥鍍金的是上海理工大學教授管驍。這主要是由於燕麥精深加工技術及裝備的缺乏,高附加值燕麥產品匱乏,行業經濟效益差,當地人不知如何變「廢」為寶。在上海理工大學,管驍從提高燕麥效益的角度出發,根據燕麥的特性一路追蹤、層層攻關,獲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竟為小小的燕麥打造了一個「鍍金」產業鏈。
  • 搬出窮窩窩,過上新生活,黃河灘區的村民喬遷新居
    12月10日這天上午,開封市祥符區曲興鎮黃河灘區居民遷建安置區內,鑼鼓喧天,彩旗飄揚,歡聲笑語不絕於耳。原來是祥符區曲興鎮大蔡、尚陽和門八府三個村的群眾,正在舉行隆重熱烈的搬遷入住儀式。「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這是黨和人民的共同心願。也是沿黃各級政府帶領人民群眾努力奮鬥的目標。黃河灘區群眾搬離窮窩窩,住上新樓房是多少年夢寐以求的願望,在黨和國家以及各級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在廣東人民群眾的積極配合下,這一夢想終於實現了。你說,他們能不唱嗎?能不跳嗎?能不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