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和總書記說說心裡話|我們老區灘區,日子更有奔頭了

2020-12-14 央廣網

開通了高鐵,新建了學校,搬進了新家

我們老區灘區,日子更有奔頭了

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繼續加大對革命老區的支持,形成促進革命老區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

抓扶貧開發,要緊緊扭住增加農民收入這個中心任務、健全農村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這個基本保障、提高農村義務教育水平這個治本之策,突出重點,上下聯動,綜合施策。

——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11月在山東考察時說

編者按: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習近平總書記每次視察山東,都要走進普通人家,看望困難群眾,走進社區企業,傾聽民聲民意。對老百姓衣食冷暖,鄉村振興、企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於心,彰顯了人民領袖深厚的為民情懷,詮釋著共產黨人不變的初心使命。

「一枝一葉總關情。」春節到了,總書記走過的地方,發生了哪些變化?總書記牽掛的群眾,日子過得怎麼樣?總書記囑託的事情,辦得怎麼樣了?近日,本報記者走進沂蒙老區、黃河灘區、社區企業,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線,聽聽普通群眾的心聲,讓群眾和總書記說說心裡話。

莒南縣厲家寨

「通了高鐵,啥都快了」

臨沂市莒南縣厲家寨,全國聞名。如今魯南高鐵開通,老區人民生活節奏加快了,心氣也格外足。用75歲的護林員厲月欽的話說就是,「通了高鐵,什麼都快。」

快到什麼程度?厲月欽告訴記者,他當年去外地學種大櫻桃,先要步行到縣城,才能坐上長途汽車,去青島要輾轉一整天。今天有個在青島工作的侄子回來告訴他,坐高鐵1個多小時就到了。

不斷加快的還有村裡種櫻桃的時間。「早先引回來的櫻桃苗子得侍候好幾年才掛果,現在村裡培育的新品種當年栽到地裡,當年就能結果。」厲月欽告訴記者,這多虧了村裡成立的合作社。

建國初期,厲家寨人整山治水,靠著小麥、地瓜和花生這個「老三篇」吃飽了飯。上世紀90年代,厲月欽擔任厲家寨村黨支部書記。那幾年,厲月欽瞅準了厲家寨良好的土壤和氣候條件,帶著村裡的黨員去外地學習大櫻桃種植技術。1995年時,厲家寨人種出的櫻桃可以賣到5元錢一斤,讓種慣了莊稼地的當地人大開眼界。

在厲家寨村西側的林果園裡,矗立著一座厲家寨櫻桃研究院,這裡的負責人是厲家寨櫻桃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滕厚玉。就在厲家寨櫻桃發展遇到重重困難的時候,滕厚玉決定成立合作社,共同探討櫻桃管理技術,抱團取暖。

引種、育苗、推廣……隨著櫻桃管理技術的提高,厲家寨的櫻桃園畝產達到了2000多斤,市場價格賣到了每斤20多元,社員的收入也翻了一番。

後來,厲家寨櫻桃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周邊18個村連成2.6萬畝櫻桃片區。這裡出產的櫻桃被列入了全國「名特優品」農產品目錄,厲家寨也被稱為「中國櫻桃第一村」,年產量達到2000萬公斤,產值2.4億元。

1月21日,記者來到厲家寨櫻桃研究院,展廳裡掛滿了科研院所專家的照片。滕厚玉告訴記者,與厲家寨櫻桃研究院建立合作關係的業內專家有十幾位,以前因為交通不便,每一兩個月才有專家前來交流、授課。高鐵開通後,厲家寨將與各大科研院所建立更加密切的聯繫,將「中國櫻桃第一村」打造成「中國櫻桃科技第一村」。

櫻桃採摘也帶火了鄉村旅遊。以往厲家寨的遊客只能覆蓋臨沂及周邊地市,現在有不少外省遊客前來。厲月欽感慨地說:「厲家寨人的『老三篇』升級換代了,高速鐵路開闢了厲家寨人櫻桃、旅遊、農技這個『新三篇』,厲家寨的鄉村振興之路一定可以走得更遠。」

沂南縣蘇村鎮陳家莊

「這個冬天,孩子手上沒凍瘡了」

「今年冬天,孩子們的手上終於沒有凍瘡了。我早上在學校門口接學生時,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家長讓孩子把外套和手套脫掉再進教室,因為教室裡暖和。」1月21日,沂南縣蘇村鎮陳家莊小學已經放寒假,正在校園裡值班的數學老師賀軍梅告訴記者。

往年,對陳家莊小學的師生來說,冬夏最難忍受。尤其是冬天的取暖工程,要耗費幾個老師大半天的心力。「以前學校自己用土暖氣燒熱水取暖,為了防止周末放假時冰水凍裂水管,逢周五要排空暖氣管道,逢周一再重新加水。」賀軍梅告訴記者,學校裡有四個大水桶,周一早上7點開始,老師們就開始提水往暖氣管道裡灌,一共需要22桶。由於管道口有近兩米高,而管道直徑僅有5釐米,這些水往往需要一個多小時才能全部灌入管道裡。再加上燒鍋爐加熱暖氣片的時間,一直到太陽老高,管道裡的水才能熱起來。

可即便是這樣忙活,冬天的教室裡,也隨處可見「全副武裝」的師生共同禦寒。學生頂著棉帽、裹上大衣、戴好手套,老師在講臺上不敢脫下棉衣。一個冬天下來,學生手上生出凍瘡成了尋常事。

去年9月,由政府出資建設的新校舍投入使用,在新校舍建設期間,500名調整到周邊小學借讀的學生全部回到這裡上課。原本因為校舍不足而出現的大班額問題也得到了改善,每班由70名學生調整為30名左右,11個班級裡全部安裝了空調。

今年冬天,師生溫暖過冬,孩子手上的凍瘡終於不見蹤影。1月21日,陳家莊小學語文老師王桂泉走上講臺,沿黑板中縫向兩側推開,露出了黑板後的電子屏幕。「以往的語文課只靠一根粉筆一張嘴,現在講古詩時,我更喜歡結合視頻與圖片,讓學生了解詩詞背後的故事。」王桂泉說。

當天,在陳家莊小學的活動課教室裡,擺放著用紙杯製作的機器人和用紙箱製作的坦克。陳家莊小學6年級學生高義琳與兩名同學向記者展示她們製作的手工作品。「搬到新校園,我們有了電腦課、手工課,現在每周都盼著來學校上學。」高義琳說。

陳家莊小學校長王冠林告訴記者,這座新建的教學樓有四層,相比於500名學生、11個班級的教學規模來說,空間充足,所以學校為學生們設置了一批功能教室,豐富教學內容。「總書記關懷和國家政策幫我們提升了硬體水平,老師們也正在全力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新校舍、新學年、新氣象,我們信心滿滿。」王冠林說。

鄄城縣董口鎮黃河社區

「搬遷了更要加油幹」

「我們魚骨村村民,從黃河灘區搬進黃河社區。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這變化,是黨的好政策帶來的。」1月22日,在菏澤市鄄城縣董口鎮黃河社區,43歲的馮再國動情地說。

馮再國的新房子110平方米,牆壁裝修典雅,空調均勻地吹著熱風。往窗外望去,社區小廣場的風景盡收眼底。馮再國說:「以前在魚骨村的房子四處漏風,冬天屋裡屋外一樣冷,不安全,交通也不方便。」

魚骨村,地處黃河灘區,臨河南省地界,與同為一個行政村的其他3個村隔河相望。多年前,村民乘船過河,還發生過翻船淹死人的事。後來,往來村和鎮駐地僅靠一座浮橋。浮橋汛期不通,原本直線距離四五公裡的路程,繞道東明黃河大橋,要走87公裡;繞道走高速,要走110公裡。去年,浮橋拆了8次。

馮再國舉例說:「村裡的孩子都在鎮駐地上學,有一次放假,浮橋拆了,鎮政府包了2輛公交車,繞道高速把孩子送到村裡。不巧趕上高速堵車,下午4點出發,到村裡已經晚上9點了。」

現在好了,村民搬進黃河社區,出門就是學校。社區離集市僅有200米,離醫院也就200米,社區裡還有致富車間,300多人就地就業。」

住進新社區,馮再國的精氣神足了。去年,他流轉240畝土地種地瓜,加工生產了兩萬斤粉條,在春節前就都賣完了。「今年,我要再流轉500畝地種地瓜,把地瓜粉條加工生意做大,拉長產業鏈條。我還想開專賣店,打出自己的品牌,帶動更多鄉親們富起來。」

春節到了,社區裡洋溢著喜慶的節日氣氛。村民馮再峰一家在院子裡用大鐵鍋煮肉,大塊的豬肉煮熟了,再抹上一層蜜,經過油炸,四處飄香。

魚骨村村民過河搬進黃河社區,是黃河灘區遷建的一個縮影。我省提出,加快黃河灘區遷建進度,在確保質量安全前提下,能快則快,早日圓60萬灘區群眾「安居夢」。在灘區生活了40多年的馮再國聽了,別提多高興了。「我們一定聽黨的話,按照總書記說的,擼起袖子加油幹,用勤勞的雙手,早日把黃河灘變成花果灘、幸福灘。」

相關焦點

  • 【新春走基層 脫貧攻堅這一年】泰安耿山口:家住黃河灘 搬進新樓房
    按照習總書記對山東提出的「努力在推動科學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進程中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2016年山東省以走在前列為目標定位,以增加貧困人口收入為核心任務,力爭扶貧攻堅戰役首戰告捷。 新春之際,山東廣播電視臺記者積極踐行「走轉改」,充分發揮融媒體報導優勢,深入基層,走進群眾,推出「新春走基層 脫貧攻堅這一年」系列報導,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展示一年來山東省脫貧攻堅工作,聚焦各地在精準扶貧、產業扶貧、金融扶貧、搬遷扶貧、基礎設施扶貧的積極探索和有益經驗。
  • 新春走基層拉家常說變化: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
    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新春走基層·拉家常字 說變化)  北京「排子樓」住戶:  「在自家廚房做飯,舒坦」  本報記者 賀 勇  在北京東城區後拐棒胡同,一棟老舊的「排子樓」經過3個月的改造已經煥然一新
  • 【新春走基層】脫貧致富 老紀的「幸福年」
    【新春走基層】脫貧致富 老紀的「幸福年」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2月06日 13:37 A-A+   今天,《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基層行》將為您講述一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的故事。安徽省六安市從2014年有70.96萬貧困人口,截至2018年底,已累計脫貧達到62萬人。舒城縣五顯鎮梅山村的紀道明就是其中的一個。
  •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基層行】脫貧致富 老紀的「幸福年」
    【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基層行】脫貧致富 老紀的「幸福年」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9年02月06日 08:58 A-A+   今天,《新春走基層·脫貧攻堅基層行》將為您講述一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的故事。安徽省六安市從2014年有70.96萬貧困人口,截至2018年底,已累計脫貧達到62萬人。舒城縣五顯鎮梅山村的紀道明就是其中的一個。  早上五點,舒城縣五顯鎮梅山村,還在沉睡中。此時,村民紀道明家裡的燈已經亮了,連續16年,老紀每天要準時起來給妻子做早飯。
  • 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新春走基層·拉家常字 說變化)
    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新春走基層·拉家常字 說變化) 原標題: 周巖斌的老伴趙錫津對記者說,「這是一棟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老樓,原先屬於單位辦公室,後來單位將樓內三層和四層的房間分給員工當宿舍居住,每個樓層有公用的衛生間和廚房,樓層內的所有居民共用一個水錶。」  幾十年來,為了自個兒使用方便,居民在公共廁所和廚房裡四處「圈地」。樓裡到處都是居民私搭亂建隔出來的小隔間,上把鎖就成了私家的廚房。
  • 向總書記說說心裡話|鄉村振興,沃野千裡春光好
    今天,這些鄉村振興領頭雁「向總書記說說心裡話」,從中可見山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生動實踐:濟南章丘三澗溪村,村民們不僅生產生活方式變了,思想觀念也變了;青島萊西市農村黨組織的「火」越燒越旺,村集體經濟的家底也越來越厚實;淄博原山林場為鄉村振興畫上生態底色,更加注重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壽光市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
  • 習近平與蘭考基層幹部見面 幹部:大家搶麥克風發言
    史天佑說,沒想到傍晚時分,天已擦黑,突然,教室的門開了,習總書記走了進來。  「這太意外了。」史天佑說,知道總書記來到蘭考,沒想到會有機會和總書記一起座談。  小宋鄉黨委書記王鳳普說,習總書記和大家一一握手後,大家都不想錯過當面向總書記說說心裡話的機會,搶著麥克風發言。
  • 人民日報新春走基層 雙腳丈量時代筆墨記錄變遷
    原標題:雙腳丈量時代 筆墨記錄變遷(新春走基層·特別報導) 杜贏說這話時有點擔憂的樣子,是記者在整個新春走基層期間最難忘的一個鏡頭。   杜贏,90後,是福建寧德赤溪村第一個回鄉創業的大學生。早在大四的時候,「家鄉的巨變以及由此帶來的巨大機遇」,就讓小杜下定決心回鄉創業。小杜創業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不僅有啟動資金,還有低息貸款;如今,小杜的茶葉加工銷售業務已小有名氣、市場不斷拓寬,甚至註冊了自己的商標。
  • 王國生:弘揚大別山精神把革命老區建設得更好 踐行初心使命讓老區...
    本報訊(記者李錚)1月20日,省委書記王國生深入信陽市駐豫部隊和老區群眾家中,看望慰問駐豫官兵、困難群眾、老黨員,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他們致以新春的祝福。臘月裡的大別山暖陽普照、蒼翠巍峨,寒冷中孕育著濃濃春意。
  • 【新春走基層】三河村:報告總書記,我們搬進新家啦
    這是一個一生都值得銘記的日子——2018年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四川涼山,看望慰問三河村的彝族群眾。在吉好也求家中,他饒有興趣地聽小女孩吉好有果唱《國旗國旗真美麗》,並帶頭鼓掌。  吉好也求的新居位於三河村易地扶貧搬遷1號安置點,有寬敞的客廳和4間臥室。一走進客廳記者就看到,在潔白的客廳牆壁上,掛著吉好也求全家和總書記的合照。  在新家,吉好有果一蹦一跳地跑進屋,一會收拾自己的書包,一會整理自己的衣服。  2018年春節對于吉好有果來說,是幸福和難忘的。
  • 深入基層收穫感動——新華社"新春走基層"記者感言
    春節即將到來,在甘肅舟曲災區,孩子們跟著家長上街買年貨,穿上新衣服和小夥伴玩耍,歡樂地迎接春節的到來。 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新華網北京2月18日電 從1月25日到2月17日,120多名新華社記者,兵分88路,奔赴全國各地開展「新春走基層」採訪報導活動。在體察民情、傾聽民意、傳遞民聲的同時,自己也收穫了人生百味。以下是「新春走基層」部分記者從基層回來後的感言。
  • 我累了,只想有個人說說心裡話
    一個人走在熱鬧的人群中,獨來獨往的身影也許你早就習慣了,任何事情的突然襲擊你都能收放自如的解決掉,硬生生的把一個人活成了一支隊伍,沒有特別的難過,也沒有特別的開心。我想生活在每一個城市中的人,總會有那麼一瞬間體會到無助的心累,連找個可以說說心裡話的人都沒有。
  • 【新春走基層】新春夜市年味濃!勝利路步行街「美食夜市年貨節...
    【新春走基層】新春夜市年味濃!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迎接農曆庚子鼠年新春
  • 新春走基層·特別策劃④︱新時代的畫面美不勝收
    「新春走基層」活動近尾,我們約請記者小結「走」的感動、體會和心得,銘記「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一起感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砥礪奮進和磅礴力量……走到湖北大巴山中——盡職盡責幹事 方能不負芳華從幕阜山區的扶貧一線
  • 接續奮鬥 把腳下的幸福路越走越寬
    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情話語,有力激發了全社會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熱情,有力調動起全省上下重農務農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大家倍感振奮、備受鼓舞,紛紛表示發展農業的信心更足了,農民日子會更好,要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圍繞鄉村振興的藍圖,把家鄉建設得更富、更強、更美。
  • 李希到梅州市調研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老區蘇區工作重要...
    4月9日至10日,省委書記李希到梅州市,深入紅色革命遺址、現代農業產業基地、鄉村振興示範村,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老區蘇區工作重要論述精神,推動我省老區蘇區加快發展進行專題調研。
  • 新春走基層勞動最美麗:一個牛奶配送員的心裡話
    新年裡的一天,我和攝影記者冶曉剛趕到了青海江河源投資集團「天露」牛奶倉庫。只見大小6輛運奶車正在緊張裝貨,因時間緊,見一輛車已經裝完,我就上了這輛車,聽到了一個牛奶配送員的心裡話。  「什麼,你要採訪我?那可不行!咱就是個普通人。說實在話,我長這麼大,還是頭一次近距離接觸記者呢。隨便聊聊,那行!」  「我的名字,哦,叫穆海鈺,1966年出生。
  • 新春走基層|平原剪紙藝人紙上生花 剪出濃濃「年味兒」
    今年春節期間,大眾網·海報新聞將連續第11年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全體編輯記者將繼續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大眾日報創刊80周年重要批示精神為指引,進一步錘鍊提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圍繞「脫貧攻堅」主題,在春節期間、在回家路上,用手中的筆、話筒和鏡頭記錄時代變化,集中反映山東幹群一鼓作氣、迎難而上的精神風貌和實際行動,充分展現欣欣向榮、歡度春節的美好景象。
  • 新春走基層:歡歡喜喜逛大集 追尋「過年的味道」
    今年春節期間,大眾網·海報新聞將連續第11年開展新春走基層活動。全體編輯記者將繼續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大眾日報創刊80周年重要批示精神為指引,進一步錘鍊提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圍繞「脫貧攻堅」主題,在春節期間、在回家路上,用手中的筆、話筒和鏡頭記錄時代變化,集中反映山東幹群一鼓作氣、迎難而上的精神風貌和實際行動,充分展現欣欣向榮、歡度春節的美好景象。
  • 劉家義走訪慰問節日期間堅守一線職工 向全省人民致以新春祝福和...
    原標題:向全省人民致以新春祝福和美好祝願 在庚子鼠年春節即將到來之際,省委書記劉家義在濟南走訪調研,察看節日期間生產生活保障情況,看望慰問堅守崗位的一線幹部職工,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各行各業、各條戰線的廣大幹部群眾致以新春祝福,強調要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確保全省人民過一個安寧祥和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