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中,傳道授業的老師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在古人的傳統觀念裡,老師的地位甚至可以比擬雙親,每逢節日都要對老師進行問候送禮,由此可見在我國古代,老師的地位是多麼崇高。
在近現代時期,我國也誕生過許多名師,但其中可以說得上是桃李滿天下卻非常少,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師者就培養出了我國尖端科學隊伍中的諸多大師。
1898年,葉企孫出生於上海一個有名的書香世家,在家庭氛圍的薰陶下,葉企孫從小就對知識與真理有著執著的追求。
後來在當地著名的敬業學堂學習時,許多西方知識和辦學理念進入到中國,而敬業書院也改名為敬業學堂,轉而傳授學生算學、外文、理科等新型學科,然而在眾多學科中,葉企孫唯獨喜愛理化課程,加上他的父親也在這所學堂擔任校長並且擁有淵博的算學知識基礎,這為葉企孫後來步入自然科學的研究領域打下了堅實基礎。
1913年,年僅13歲的葉企孫成功進入清華學堂,5年後他赴往海外留學,此後他不僅獲得了芝加哥大學理學學士學位,更是轉而投入到物理這一高深學科的研究領域中去,而他後來在物理學中測定的普朗克常數的值也成為世界公認的最精確的值,這使得葉企孫成為當時世界物理學界一顆耀眼的新星。
1923年,23歲的葉企孫在取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之後便動身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祖國,因為他知道自己出國留學就是為了學成歸來以後報效祖國。
葉企孫回國後不久,清華學校準備籌辦大學部,於是他應邀到清華擔任物理學科副教授,承擔起了建立物理系的重任。
後來在學校理學院成立之時,葉企孫更是擔任學院院長,雖然當時師資力量有限,但葉企孫還是力求招募真正的大師擔任學校的教師,為此他始終把聘任一流學者到清華學校任教當作頭等大事,從1926年到19371年間,他為物理系和理學院聘請來了吳有訓、周培元等一大批物理大師級人物。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在這些大師級人物的精心教導下,許多人才便被發掘了出來,比如說趙九章、錢三強、于光遠等,他們後來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內都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他們後來無一不成為享譽世界的頂尖科學家,甚至後來我國科學院成立之時,理科學部大部分院士都來源於清華。
葉企孫本人十分謙遜低調,他曾對學生說自己雖然教書不好,但為學生們聘請的老師卻個個都比他強。
1928年,葉企孫邀請吳有訓到物理系任教時,給吳有訓開出的工資甚至比他自己這個系主任還要高,後來更是推薦吳有訓擔任物理系的主任以及理學院院長的職務,因為他發現吳有訓的工作能力確實非常強,這不僅體現了他對人才的尊重,更加突出了他寬廣的胸懷。
然而在我國那段特殊的時期,葉企孫卻被無辜牽連。1968年,葉企孫被逮捕關押,一年之後他才得以釋放,然而他並沒有逃脫打擊和監視,在這種長期高壓的生活下,他的身體漸漸出現了問題,並且時不時還會出現幻聽。
後來甚至淪落以討飯為生,據說有一次他的學生錢三強偶然碰到葉企孫,便上前與他搭話,然而他卻不肯與錢三強聯繫,怕自己牽連到錢三強,於是他的這種生活一直持續到1977年他離開人世。
葉企孫先生一生無兒無女,但他卻將學生看作自己的兒女,為國家培養出了眾多棟梁之才。我們都知道參與到「兩彈一星」工程的23位頂尖科學家是多麼偉大,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這23位功臣中有13位都與葉企孫有著緊密的關係,僅從培育學生成才這一方面來看,葉企孫先生當得起一代名師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