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哈佛畢業,葉企孫立馬回國效力,桃李滿園後,晚年落得討飯為生

2020-09-13 包衣護軍說歷史

引言‍

在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中,傳道授業的老師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在古人的傳統觀念裡,老師的地位甚至可以比擬雙親,每逢節日都要對老師進行問候送禮,由此可見在我國古代,老師的地位是多麼崇高。

在近現代時期,我國也誕生過許多名師,但其中可以說得上是桃李滿天下卻非常少,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師者就培養出了我國尖端科學隊伍中的諸多大師。

1898年,葉企孫出生於上海一個有名的書香世家,在家庭氛圍的薰陶下,葉企孫從小就對知識與真理有著執著的追求。

後來在當地著名的敬業學堂學習時,許多西方知識和辦學理念進入到中國,而敬業書院也改名為敬業學堂,轉而傳授學生算學、外文、理科等新型學科,然而在眾多學科中,葉企孫唯獨喜愛理化課程,加上他的父親也在這所學堂擔任校長並且擁有淵博的算學知識基礎,這為葉企孫後來步入自然科學的研究領域打下了堅實基礎。

1913年,年僅13歲的葉企孫成功進入清華學堂,5年後他赴往海外留學,此後他不僅獲得了芝加哥大學理學學士學位,更是轉而投入到物理這一高深學科的研究領域中去,而他後來在物理學中測定的普朗克常數的值也成為世界公認的最精確的值,這使得葉企孫成為當時世界物理學界一顆耀眼的新星。

1923年,23歲的葉企孫在取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之後便動身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祖國,因為他知道自己出國留學就是為了學成歸來以後報效祖國。

葉企孫回國後不久,清華學校準備籌辦大學部,於是他應邀到清華擔任物理學科副教授,承擔起了建立物理系的重任。

後來在學校理學院成立之時,葉企孫更是擔任學院院長,雖然當時師資力量有限,但葉企孫還是力求招募真正的大師擔任學校的教師,為此他始終把聘任一流學者到清華學校任教當作頭等大事,從1926年到19371年間,他為物理系和理學院聘請來了吳有訓、周培元等一大批物理大師級人物。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在這些大師級人物的精心教導下,許多人才便被發掘了出來,比如說趙九章、錢三強、于光遠等,他們後來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內都取得了不菲的成就,他們後來無一不成為享譽世界的頂尖科學家,甚至後來我國科學院成立之時,理科學部大部分院士都來源於清華。

葉企孫本人十分謙遜低調,他曾對學生說自己雖然教書不好,但為學生們聘請的老師卻個個都比他強。

1928年,葉企孫邀請吳有訓到物理系任教時,給吳有訓開出的工資甚至比他自己這個系主任還要高,後來更是推薦吳有訓擔任物理系的主任以及理學院院長的職務,因為他發現吳有訓的工作能力確實非常強,這不僅體現了他對人才的尊重,更加突出了他寬廣的胸懷。

然而在我國那段特殊的時期,葉企孫卻被無辜牽連。1968年,葉企孫被逮捕關押,一年之後他才得以釋放,然而他並沒有逃脫打擊和監視,在這種長期高壓的生活下,他的身體漸漸出現了問題,並且時不時還會出現幻聽。

後來甚至淪落以討飯為生,據說有一次他的學生錢三強偶然碰到葉企孫,便上前與他搭話,然而他卻不肯與錢三強聯繫,怕自己牽連到錢三強,於是他的這種生活一直持續到1977年他離開人世。

葉企孫先生一生無兒無女,但他卻將學生看作自己的兒女,為國家培養出了眾多棟梁之才。我們都知道參與到「兩彈一星」工程的23位頂尖科學家是多麼偉大,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這23位功臣中有13位都與葉企孫有著緊密的關係,僅從培育學生成才這一方面來看,葉企孫先生當得起一代名師的稱號。

相關焦點

  • 葉企孫:錢學森老師,培養了無數科學家,晚年卻在乞討流浪中病死
    葉企孫,上海人,1898年出生於書香門第之家,1918年清華畢業後赴美深造,曾先後就讀於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物理系,並於1923年獲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葉企孫1924年回國,歷任東南大學副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物理系系主任和理學院院長,不僅是中國卓越的物理學家和教育家,更是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中國科學史事業的開拓者。
  • 葉企孫: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世界,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討飯
    看到這番景象的中國青年紛紛為國家感到憂慮,他們為了拯救中國刻苦讀書,希望能用知識改變國家命運,拯救中國,拯救人民,成了他們心中的目標。有這麼一位學者叫葉企孫,當時他十分的有名,是中國科學宗師,教出來的學生在社會各個領域都是優秀的人才,例如:上個世紀23個兩彈元勳,其中就有9個是他的學生。
  • 中國物理天才12歲考入中科大,哈佛畢業後,為何不肯回國效力?
    其實這種說法太過於片面,其實清華北大出國留學的留學生,有很多一部分人還是陸陸續續的回國為祖國效力。老一輩的有錢學森等,近一些的如施一公等都陸陸續續回國發現,相信以後也依然會有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回國。3年後,12歲的尹希以572分,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著名的少年班,又成為了當時少年班最小的學生。說到少年班,或許很多人又會想到「傷仲永」的故事。畢竟少年班曾出過出家為僧的學生,也出過得了神經病的學生。
  • 被遺忘在角落裡的一代宗師——葉企孫
    少年葉企孫提起葉企孫,可能很多人比較陌生。這時候的清華學堂已經改名成功為現在的清華學校了。1918年,葉企孫在清華的學習生涯結束,赴美留學,他的導師就是1946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布裡奇曼。1920年,葉企孫考入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在哈佛大學期間,他測定的普朗克常數,在當時被認為最精準的值,後來仍被物理界用了十幾年之久。後來1923年,毅然決然的回到了祖國,決定為祖國的建設出一份力。
  • 葉企孫創立清華物理系,培養了錢學森、楊振寧,晚年卻要飯度日
    或許你認識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或許你熟識原子彈之父錢三強,或許你曾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為自豪。在這些物理大師背後有一個名叫葉企孫的人曾經默默守護著他們。培養79名院士,中國科學事業的基礎,葉企孫是桃李遍天下的師長,更是大師中的大師。
  • 葉企孫坎坷人生:13歲考進清華帶出79名院士,晚年成罪人乞討為生
    後來遠洋留學,用了兩年的時間讀完了芝加哥大學物理系課程,緊接著畢業以後,他又讀完了哈佛大學的碩士以及博士課程。到此為止,葉企孫已經成為了一個高學歷人才,在當時是十分罕見的高材生。在回國以後,很快他就成為了清華學堂的任家,終於成為了一名老師,而這也開啟了他那坎坷的人生之路。
  • 一代宗師葉企孫的晚年
    一代宗師葉企孫的晚年——戴念祖回憶恩師 來源:中華讀書報 2013-05-29日 郭倩   1964年,剛剛從廈門大學物理系畢業的戴念祖被分配到了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到所約兩周後的某天,忽然接到通知:葉企孫先生要來。葉企孫時任北大物理系的教授,兼任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葉企孫寫信給周總理,正式建議開展我國的人造衛星研製和空間物理探索,就發生在這一年。  戴念祖說:「我們都知道他是大家。所以午睡起來就趕緊準備桌椅茶杯,打來熱水。
  • 大師的大師——葉企孫
    這個人,就是中國當代物理科學宗師,原清華大學首任理學院院長、物理系主任葉企孫。葉企孫於1898年出身於上海的一個書香門第,1918年畢業於清華學校後去美國留學,先後就讀於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大學物理系,並於1923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24年回國,應東南大學之聘任物理學副教授。1925年清華學校創立大學部,他接受清華之聘就任物理學副教授,次年升教授,並創建清華物理系出任系主任。
  • 江姐唯一的孫子,哈佛大學畢業後回國效力,替父親完成奶奶的遺願
    1944年,經組織安排她到四川大學農學院學習,後從事黨內通訊聯絡工作。1943年,為了掩護彭詠梧的身份,她假扮彭詠梧的妻子,後來兩人在默契的配合下,產生了感情,正式結為夫妻,並生下一個兒子,名叫彭雲。可惜好景不長,小兩口的甜蜜生活還沒過熱火,彭詠梧就不幸犧牲了。那年他才33歲,正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候,他卻無緣再見自己的妻兒一面。
  • 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葉企孫
    1918年在清華學校高等科畢業後赴美,1920年6月獲芝加哥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23年6月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前訪問英、法、德、荷、比等國的大學及物理研究所約5個月。他通曉英、法、德語,通過這次訪問對歐洲高等教育和科研情況有了較全面的了解,這對他回國後的工作大有裨益。
  • 清華學子,留學哈佛,毅然回國!培養出79名院士,你知道是誰嗎?
    清華學子公費留美清華物理系的創辦者是一代大師葉企孫。最開始,他也是清華的學子。1911年,還未滿13歲的葉企孫就進入清華學堂,成為清華的第一批學子。1918年,經過一路考試,他成功成為留美公費生。兩年後拿到學位,順利進入哈佛大學研究院。
  • 美花重金挽留,哈佛8博士仍毅然回國效力,只留一句:祖國需要我
    今天說到的8位哈佛博士就是如此,雖然美國花重金挽留他們,但是他們仍毅然的選擇回國效力,只給美國留下了一句:祖國需要我。哈佛大學是一所世界名校,是很多優秀學子夢寐以求的學府,哈佛在美國的地位就好像清華北大在我國的地位。
  • 葉企孫:工資比毛主席還高的科學家
    原標題:葉企孫:工資比毛主席還高的科學家   ■薩蘇   其實,葉先生還不是最有錢的,當時工資最高的,既不是國家領袖,也不是科學家,而是梅蘭芳。   我們平常人的眼裡,科學界的人們在1949年後好長時間都不大吃香,至少「臭老九」的帽子是戴著的。
  • 葉企孫:大師的大師
    科學研究成就卓著葉企孫生於上海的一個書香門第,自幼聰穎過人,1911年13歲時報考清華學堂,被錄取為第一批學生,但只讀了幾個月,就因辛亥革命回家。兩年後,重新報考,又被錄取。1918年,葉企孫從清華學校畢業,赴美國芝加哥大學學習物理,除了專業外,他把生活細節與學習聯繫起來。
  • 萬字長文解密:「大師的大師」葉企孫與中國科學課程改革核心難題
    他們是胡剛復和顏任光,但兩人都要到1918年才畢業,才可能為長期連賽道都找不準的中國科學課程改革帶來質變。化學方面,第一位博士是1914年日內瓦大學畢業的趙承嘏,不過趙承嘏並未回國,而是留在歐洲創業。數學領域的第一位博士是胡明復,但要到1917年才從哈佛畢業。
  • 魯林希的人生:17歲拒上清北,20歲未婚生娃,22歲哈佛畢業後回國
    魯林希的人生:17歲拒上清北,20歲未婚生娃,22歲哈佛畢業後回國相信大家在上學期間都會有一個遙不可及的奮鬥目標,那就是希望自己能考上清華北大。因為清華北大錄取分數較高,多少莘莘學子削尖了腦袋也苦於沒法進入清華北大。
  • 葉企孫先生的冤案和真相(上)
    ,而時為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的正是葉企孫。1933年葉企孫在教授會上力排眾議,破格提升華羅庚為教員,講授大學微積分。1936年,葉企孫又派他到英國劍橋大學深造。最後,華羅庚成為蜚聲國內外的數學大師。葉企孫1898年7月16日出生於上海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葉景沄是位前清舉人,國學造詣很深,對西洋現代科技和應用也多有涉獵。
  • 葉企孫從好學生到好國民
    葉父1902年與黃炎培等奉派赴日本考察教育半年,歸國後致力於創建新式學校,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葉企孫。  1907年秋,9歲的葉企孫進入上海敬業高等小學堂(今敬業中學)讀高小一年級,開始接受西算、理化、博物等現代科學教育,並且十幾歲讀完《詩經》《禮記》和《左傳》等古書,為之後的中西兼學,文理兼容打下了基礎。  有了成為好學生的外部條件,葉企孫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嶄露頭角。
  • 帶出兩位諾獎得主,葉企孫為何如此厲害?看他這一做法就知道了
    站在領獎臺上的那一刻,無數光環和榮譽之下,有一個人雖然未在現場,可他一定能引起李政道和楊振寧的感激和愛戴,此人就是葉企孫。葉企孫出生於19世紀末的上海,15歲考進清華學堂,20歲公費留學美國。先後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哈佛大學求學深造。
  • 又一清華學霸拒絕回國:替美研發飛彈,晚年想回國養老遭拒絕
    又一清華學霸拒絕回國:替美研發飛彈,晚年想回國養老遭拒絕。導語:在以前戰火連天的年代,不知多少高端人才流失海外。例如錢學森,但是錢學森前輩放棄了在美的高薪,就算受到威脅和折磨,都毅然決然回國,為國家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