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企孫先生的冤案和真相(上)

2020-12-15 上遊新聞

23位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科學家中,有19人是他的學生,有2人是他的學生的學生,還有2人的事業也與他有著密切的關係。

這個人就是葉企孫,中國科學界的元老之一,清華大學物理系和理學院的創始人。

葉企孫先生一生的遭遇是令人嘆息不已的。

物理大師葉企孫

1931年秋,華羅庚因為一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論文在《科學》雜誌發表,被時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的熊慶來教授發現,直接將他聘請到清華大學數學系當助理,而時為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的正是葉企孫。1933年葉企孫在教授會上力排眾議,破格提升華羅庚為教員,講授大學微積分。1936年,葉企孫又派他到英國劍橋大學深造。最後,華羅庚成為蜚聲國內外的數學大師。

葉企孫1898年7月16日出生於上海一個書香門第,父親葉景沄是位前清舉人,國學造詣很深,對西洋現代科技和應用也多有涉獵。1911年葉企孫入清華學堂,1913年再次入清華學校,1918年畢業於清華學堂高等科,同年8月赴美留學,進入芝加哥大學,同年獲理學學士學位,進入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23年6月完成博士論文《流體靜壓力對鐵、鈷、鎳磁導率的影響》,獲哲學博士學位。

1924年從歐洲回國,受聘任南京東南大學物理學副教授,次年,北京清華學校創立大學部,他又受聘赴北京任清華大學物理學副教授。1925年升任物理學教授,並擔任物理系主任。1928年清華學校改建為清華大學,並於次年設立理學院,葉企孫任院長。1930年清華學生驅逐羅家倫後,5月至8月,葉企孫以校務委員會委員名義主持校務,和學生一道成功抵制閻錫山幕僚喬萬選任清華校長。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9月,葉企孫繼續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兼物理系主任,並接替翁文灝任代校長,主持清華校務。1932年梅貽琦任清華校長,葉企孫任清華大學研究所主席,並當選為中國物理學會副會長。1934年辭去物理系主任,推薦吳有訓擔任。

1935年清華大學為應對日寇入侵華北,組成長沙分校籌建委員會,由葉企孫主持。在此期間,葉企孫曾起草電文,與梅貽琦、陶孟和、胡適、張奚若等聯名,通電全國痛斥日寇策動漢奸搞「華北五省自治」,12月,他與清華大學進步教授一起公開支持「一二·九」愛國學生運動,並南下請願,保護進步學生免遭被捕迫害。這一年,他當選為中國物理學會會長。

1937年1月,他辭去清華理學院院長之職,推薦吳有訓接任。

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清華大學南遷長沙,8月,葉企孫抵天津,因病滯留天津,主持清華大學同學會天津臨時辦事處事務,負責清華同學南下和保管清華校產事務。

1938年10月,葉企孫先生從天津乘船經上海、香港至昆明,赴西南聯大任教。1939年1月,以「唐士」筆名在《今日評論》雜誌上發表《河北省內的抗戰概況》一文,動員科技人員赴冀中支持抗日一線。同時,他還擔任了清華特種研究會主席。

1941年9月,葉企孫赴重慶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1943年8月,他堅決辭去中央研究院總幹事職務,返西南聯大任教。1945年出任西南聯大理學院院長,8月,抗戰勝利,西南聯大常委梅貽琦、傅斯年離校,葉企孫暫時代理常委,主持西南聯大校務。

12月,昆明發生「一二·一」慘案,葉企孫立即組織法律委員會,處理與慘案有關控訴事件,要求嚴懲兇手,允許學生抬棺遊行,出席四烈士入殮儀式,並任主祭。

1946年,西南聯大解散,葉企孫負責清華大學儀器圖書遷運,11月抵北平,繼續任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當選為中國物理學會常務理事長。

1948年3月,葉企孫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12月,拒絕南京政權要他南下的邀請,留在北平迎接解放。

總共一百多人,搞成了一起轟動天下的大特務漢奸案。張珍是「引狼入室」的罪魁,當然也在劫難逃,受審次數最多的還是熊大縝。

1939年夏秋之交,日軍對冀中根據地發起了更為瘋狂的大掃蕩。7月下旬的一天,在轉移的途中,鋤奸部一名戰士半路上與熊大縝發生口角,一怒之下,擅自決定要將熊大縝處死。面對死亡,面對這天大的奇冤和屈辱,年僅26歲的熊大縝都想到了些什麼,我們已經無從推測,但當槍口指向自己時,他卻像在運動場上一樣叫了「暫停」。作為供給部部長,作為技研社和兵工廠的創業人,他深知每一顆子彈的來之不易。他誠懇地建議省下一粒子彈去打日本鬼子,自己則寧願被石頭砸死。

於是,本來可以跟他的同學們、跟兩彈一星的功臣們一同站在領獎臺上接受勳章、鮮花、掌聲和被國人永遠景仰的巨星,就這樣過早地隕落,年僅26歲。

「文化大革命」時期,紅衛兵為了批判呂正操將軍,又舊案重提,到處串聯,大搞株連,批鬥、抓捕、關押了包括葉企孫等在內的當年的所有涉案人員。葉先生以古稀之年而蒙受牢獄之災。

(作者黃景鈞為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法制委員會原主任,本文系《新華月報》2015年9月上「人物|記憶|閱讀」欄目文章)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紀念葉企孫先生丨科學史
    其誕辰120周年紀念日,我們節選葉企孫的侄子——中國工程院院士葉銘漢發表在《現代物理知識》的文章《紀念葉企孫先生》的部分章節,以饗讀者。全文可看《現代物理知識》2018年第3期。葉企孫先生是我的叔父,1898年7月16日出生於上海縣(今上海市黃浦區蓬萊路)一個小康家庭。
  • 葉企孫:錢學森老師,培養了無數科學家,晚年卻在乞討流浪中病死
    葉企孫1924年回國,歷任東南大學副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物理系系主任和理學院院長,不僅是中國卓越的物理學家和教育家,更是中國物理學界的一代宗師、中國科學史事業的開拓者。1993年,中國科學院院長周光召曾在《紀念葉企孫先生》一文中說:「葉企孫先生是我國近代物理學的奠基人之意和我國物理學界最早的組織者之一,為我國物理學研究與理科教育、科學事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 大師的大師——葉企孫
    他,培育了李政道、楊振寧兩位諾貝爾獎得主,王淦昌、錢三強等十多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和數十位院士,被後人譽為「大師的大師」。 錢偉長先生曾用激動的語調談起了一位老人——他的老師,一位培養大師的大師。
  • 葉企孫從好學生到好國民
    清華學校開設的課程並不能滿足他強烈的求知慾,他把很多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參加學生社團及其他活動上。1914年創辦的《清華周刊》曾分8次連載葉企孫所寫的《天學述略》。他所寫的《考正商功》《天學述略》《中國算學史略》《革卦解》等都在《清華周刊》和《清華學報》上發表。
  • 一代宗師葉企孫的晚年
    葉企孫口吃,一著急就說不清楚話,說起英文來卻行雲流水;他終生未婚,可他的學生都將之視為親人;他在文革中受到殘酷迫害,事後卻絕口不提……在葉企孫誕辰115周年即將到來之際,戴念祖回憶起恩師昔年往事,一再對記者說:「葉先生的故事,真的要好好地寫一寫。」初見恩師  戴念祖與葉企孫的師生緣分,始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
  • 李政道:紀念葉企孫老師
    葉先生一生培養出了50多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學生包括王淦昌、趙九章、彭桓武、錢三強、王大珩、陳芳允、鄧稼先、朱光亞、周光召、王希季等10位「兩彈一星」元勳,以及楊振寧、李政道、林家翹、錢偉長、王竹溪等傑出科學家。1898年7月16日,葉先生出生於上海。葉企孫老師是我的老師,也是我老師的老師。
  • 葉企孫:工資比毛主席還高的科學家
    他還舉了一個例子,那就是葉企孫先生。   葉企孫先生何許人也?他1898年生於上海,1918年畢業於清華學校,旋即赴美深造,1920年獲芝加哥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23年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24年回國後,歷任國立東南大學(1949年更名南京大學)副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物理系系主任和理學院院長。
  • 我國近代物理學奠基人之一——葉企孫
    這篇論文於1921年4月在美國物理學會年會上宣讀,並在美國光學會月刊及全國科學院彙刊上發表。h這一基本常數的精確測定始終是物理學家十分關注的實驗研究工作,葉企孫對此做出了重要貢獻。1929年,專門研究基本常數的伯奇(Birge)用葉企孫等的實驗數據和e、c、d的新數值算出h=(6.559士0.008)×10-27爾格·秒,並說誤差主要來自e值的誤差。
  • 被遺忘在角落裡的一代宗師——葉企孫
    葉企孫原名葉鴻眷,出生於1898年7月16日的上海的書香門第之中,受家庭因素影響,葉企孫從小熱愛讀書,並且開始接觸到了西方的科學,想要利用西方科技救國。在大清王朝的最後一年也就是1911年,葉企孫考入清華學堂,成為了清華學堂的第一批學子。第二年辛亥革命爆發,清華學堂停辦,葉企孫只好回了上海老家。
  • 葉企孫:大師的大師
    次年,他準確測定出普朗克常數,在美國物理年會華盛頓會議上宣讀論文《用射線方法重新測定普朗克常數》,引起世界物理學界轟動,美國科學院院報和美國光學學會學報爭相發表這篇論文,這時他23歲。1922年,葉企孫把觸角伸向磁學研究。1923年,博士論文《流體靜壓對鐵、鈷、鎳導率的影響》再一次受到世人矚目,並獲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葉企孫1924年歸國後,始終未放棄追蹤和探討物理學最新研究成果。
  • 清華物理系奠基人葉企孫:締造物理大師的金手指
    耳濡目染之間,葉企孫開始喜歡上了理化課程,逐漸偏離了未來成為國學大師的既定方向,轉而走上另外一條人生道路。  13歲的葉企孫通過考試順利步入北京清華學堂,成為「遊美肄業館」正式更名「清華學堂」後的第一批學生。當時的清華校友吳宓將他形容為「年齡優質而英文程度極深」的「聰俊之士」。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知識分子空前活躍。
  • 葉企孫創立清華物理系,培養了錢學森、楊振寧,晚年卻要飯度日
    為了振興中華,葉企孫決定培養優秀的科學研究者。1926年,他創立了清華大學物理系,開啟了教學生涯。為了壯大清華大學物理系的勢力,原葉企孫多次放下身段去請德高望重的名家教授,在他的心中,清華大學物理系和學生們就是他的一切。
  • 冰點觀察:冤案平反,只是真相的一部分
    數年後「亡者歸來」,冤案得以糾正,重獲自由的趙作海和佘祥林都反映,當時的招供是被逼而為。在石家莊西郊發生的聶樹斌案中,直接證據只有聶樹斌的有罪供述,現場勘查筆錄、屍體檢驗報告、物證及證人證言等證據僅能證實被害人死亡的事實,不能證實被害人死亡與聶樹斌有關。但聶樹斌還是被作為強姦殺人案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並被判處了死刑。
  • 萬字長文解密:「大師的大師」葉企孫與中國科學課程改革核心難題
    過去8年,華東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周勇教授一直關注葉企孫先生,本文是其初步成果,論述了葉企孫先生為科學教育課程改革做出的巨大貢獻,並為大家揭示了何謂真正的科學教育,何謂國家富強急需的科學教育。前者曾於1987年參與撰寫紀念文章,表彰葉企孫的卓越科學教育貢獻和人格。後者則在近些年致力於編輯紀念文集,同時曾專門考察葉企孫的非凡「教育感」,再現葉先生「既擅長了解學生的優勢潛能所在,又能摸準世界科技發展各個方向的前沿,同時還能夠把學生的優勢潛能引向世界科技發展的前沿地帶,培養出傑出人才」。
  • 近年來一些陳年積案告破 冤案平反只是真相的一部分
    冤案平反,只是真相的一部分「他們說我兒子不是張玉環殺的。但我兒子被人殺死了,是誰殺的?總要給我一個說法。」近日,「張玉環案」原案受害兒童的母親舒愛蘭接受採訪,將兩個被殺孩子的家庭重新拉回到人們的視野。27年前,張玉環被指殺害同村兩孩童,7年後被判處死緩。
  • 從哈佛畢業,葉企孫立馬回國效力,桃李滿園後,晚年落得討飯為生
    後來在當地著名的敬業學堂學習時,許多西方知識和辦學理念進入到中國,而敬業書院也改名為敬業學堂,轉而傳授學生算學、外文、理科等新型學科,然而在眾多學科中,葉企孫唯獨喜愛理化課程,加上他的父親也在這所學堂擔任校長並且擁有淵博的算學知識基礎,這為葉企孫後來步入自然科學的研究領域打下了堅實基礎。
  • 葉企孫坎坷人生:13歲考進清華帶出79名院士,晚年成罪人乞討為生
    不過,這些傳奇之中也有辛酸,例如本文要聊到的葉企孫先生,就真的讓人心酸。那麼這位老師又經歷了什麼呢?一、書香門出老師葉企孫先生出生於1898年,家庭條件很不錯。據記載,他的祖父和曾祖父都曾經在朝廷做過官,而且他的父親也曾得到考取科舉的功名。
  • 葉企孫: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
    圖 | 年輕時的葉企孫先生科學救國考入清華後,葉企孫依舊比常人要努力好多倍。按理說,15歲便考中如同大學本科的清華高等科,簡直就是天才了,可這天才卻比普通人還要好學。1920年9月,已獲芝加哥大學學士學位的葉企孫轉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學習,從師著名物理學家W.Duane和美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P.W.Bridgman。
  • 卷皮網「冤案」?來自消費者的質疑
    該消息一出,引來網友熱議以及其他網友紛紛喊冤,相關媒體也競相報導,讓「冤案」事件一度升級。直到9月11日,卷皮網於發出《我們便宜,我們有理》的聲明,才讓事態發展有所遏制。面對商品過於便宜的質疑,究竟是消費者冤,還是網購平臺冤? 卷皮網陷入史上最大「冤案」?
  • 葉企孫: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世界,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討飯
    有這麼一位學者叫葉企孫,當時他十分的有名,是中國科學宗師,教出來的學生在社會各個領域都是優秀的人才,例如:上個世紀23個兩彈元勳,其中就有9個是他的學生。葉企孫23歲就享譽科學界,是大師中的大師,但他一生坎坷,飽經滄桑,那麼優秀的偉人最終卻淪為街頭的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