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上個世紀的中國社會動蕩不安,百姓遭受列強侵略壓榨之苦,民不聊生,中國一片蕭條。看到這番景象的中國青年紛紛為國家感到憂慮,他們為了拯救中國刻苦讀書,希望能用知識改變國家命運,拯救中國,拯救人民,成了他們心中的目標。
有這麼一位學者叫葉企孫,當時他十分的有名,是中國科學宗師,教出來的學生在社會各個領域都是優秀的人才,例如:上個世紀23個兩彈元勳,其中就有9個是他的學生。葉企孫23歲就享譽科學界,是大師中的大師,但他一生坎坷,飽經滄桑,那麼優秀的偉人最終卻淪為街頭的乞丐。
23歲享譽學界
葉啟孫,出生於1898年,上海。他家是上海有名的大家,從小受到家庭氛圍的薰陶,對讀書十分的上心。他從小就跟在祖父身邊學習知識,當年他還不滿13歲就考進了清華學堂讀書。之後憑藉自己的努力,20歲便公費前往芝加哥大學上學,他主攻物理學。在大學期間非常刻苦努力學習,在1920年拿下了理學學士學位,之後又在哈佛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他當時和導師研究普朗克常數,取得了很好的成就。這個研究是當時物理學的最前沿,他憑著這個研究一舉成名,最後他登上了西方各個國家的報紙,他的名字也被西方眾多物理學家所記住。他23歲就享譽世界,葉企孫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之後美國很多公司都紛紛想聘用他,可是在葉啟森的心裡,他要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帶回到中國。
關愛學生的好老師
他拒絕了美國各個公司向他發來的邀請,毅然決然的回到了中國,並成為清華大學的一個教授。當時中國可用的人才少之又少,學術條件也異常的艱苦,可是他不想放棄。當時中國實在太落後,沒有一點科技理念,在他的努力下,清華大學成立了物理系,他擔任物理學到第一任主任。他平易近人,德高望重,對他的學生都十分的有耐心,學生的營養跟不上時,他便自掏腰包為學生買補品。
當時有不少學校的學生為了響應愛國熱潮參加學生運動,他的幾個學生也去參加,差點被警察開槍打傷。葉啟孫知道後十分生氣,對他們怒吼道:要是你們一個個傷到了怎麼辦?你們身上有屬於自己的使命,知不知道!他說話時眼眶一直有淚水閃爍。聽到這句話時,他的眾多學生都流下了眼淚。他們知道自己的使命,他們要為中國的科學獻身,要振興中國的科學力量,擁有科學的中國才能走出危難。他一生都獻身於中國教育事業,為了中國科學,他傾盡所有。
悲慘的晚年生活
在1967年,葉企孫被強行帶走關押,他是科學家,也是教育家。他也因此被批鬥,面臨牢獄之災。在他入獄的一年半時間,他遭受到了不盡的折磨。前前後後就進行了七八次審判,審問者對他進行嚴刑拷打,可是他自始至終只有一句話,我是科學家,我不說假話。當時的他已經年至古稀,一個老人就算身體再硬朗,也經不住這樣的拷打。
葉企孫在身體和精神上遭受到了巨大的折磨,精神已面臨崩潰的邊緣。也不得不在認罪書上畫押。在1969年他被釋放出來,不是回家,而是換個地方繼續被監視,根本沒有自由。他的身心遭受巨大的折磨和摧殘,精神已完全崩潰。由於監視的時間太久了,葉企孫已經開始出現幻聽,總覺得有電臺和人在監視他。在以後的生活中,他不管做什麼,耳邊總有一個聲音告訴他,你做的不對,你做的不對。
可沒想到他又被捕入獄,之後他從獄中走出來的時候,他已經從幻聽變成了精神分裂。往日德高望重的宗師變成了一個瘋子,出獄後的他小便失禁,從腿腫脹的厲害,不能行走,走上兩步腰也要彎成90度。這個老人如同枯木在風雨中搖晃不定。為了科學,為了教育,終身未娶,沒有一兒半女。走在大街上,人人都避他三分,他神志不清就是個只剩下半條命的瘋子,他淪落成了一個乞丐,身上的衣服破爛不堪。
結語
他還是知道人要吃飯,便在大街上伸手乞討,遇到學生便會向他們要幾塊錢,但他不會多要。許是在他的腦海中,對愛護學生的意識出去本能。在1977年,他被送往醫院進行搶救,在他即將去世的時候,嘴裡還念叨著回清華,他想回到那個學校,再看看他的學生是否過得一切安好。這個德高望重的大師因搶救無效離開人世,享年79歲。直到1986年,他的冤屈才得以洗清。這位學術界上的泰鬥,在早年享有極大的榮譽,但晚年卻遭受無盡的折磨和屈辱。不管如何,他都沒有忘記愛護學生,也改變不了他滿腔的愛國情懷。這樣的前輩值得我們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