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企孫: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世界,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討飯

2020-12-15 以史明今

引子

上個世紀的中國社會動蕩不安,百姓遭受列強侵略壓榨之苦,民不聊生,中國一片蕭條。看到這番景象的中國青年紛紛為國家感到憂慮,他們為了拯救中國刻苦讀書,希望能用知識改變國家命運,拯救中國,拯救人民,成了他們心中的目標。

有這麼一位學者叫葉企孫,當時他十分的有名,是中國科學宗師,教出來的學生在社會各個領域都是優秀的人才,例如:上個世紀23個兩彈元勳,其中就有9個是他的學生。葉企孫23歲就享譽科學界,是大師中的大師,但他一生坎坷,飽經滄桑,那麼優秀的偉人最終卻淪為街頭的乞丐。

23歲享譽學界

葉啟孫,出生於1898年,上海。他家是上海有名的大家,從小受到家庭氛圍的薰陶,對讀書十分的上心。他從小就跟在祖父身邊學習知識,當年他還不滿13歲就考進了清華學堂讀書。之後憑藉自己的努力,20歲便公費前往芝加哥大學上學,他主攻物理學。在大學期間非常刻苦努力學習,在1920年拿下了理學學士學位,之後又在哈佛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他當時和導師研究普朗克常數,取得了很好的成就。這個研究是當時物理學的最前沿,他憑著這個研究一舉成名,最後他登上了西方各個國家的報紙,他的名字也被西方眾多物理學家所記住。他23歲就享譽世界,葉企孫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之後美國很多公司都紛紛想聘用他,可是在葉啟森的心裡,他要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帶回到中國。

關愛學生的好老師

他拒絕了美國各個公司向他發來的邀請,毅然決然的回到了中國,並成為清華大學的一個教授。當時中國可用的人才少之又少,學術條件也異常的艱苦,可是他不想放棄。當時中國實在太落後,沒有一點科技理念,在他的努力下,清華大學成立了物理系,他擔任物理學到第一任主任。他平易近人,德高望重,對他的學生都十分的有耐心,學生的營養跟不上時,他便自掏腰包為學生買補品。

當時有不少學校的學生為了響應愛國熱潮參加學生運動,他的幾個學生也去參加,差點被警察開槍打傷。葉啟孫知道後十分生氣,對他們怒吼道:要是你們一個個傷到了怎麼辦?你們身上有屬於自己的使命,知不知道!他說話時眼眶一直有淚水閃爍。聽到這句話時,他的眾多學生都流下了眼淚。他們知道自己的使命,他們要為中國的科學獻身,要振興中國的科學力量,擁有科學的中國才能走出危難。他一生都獻身於中國教育事業,為了中國科學,他傾盡所有。

悲慘的晚年生活

在1967年,葉企孫被強行帶走關押,他是科學家,也是教育家。他也因此被批鬥,面臨牢獄之災。在他入獄的一年半時間,他遭受到了不盡的折磨。前前後後就進行了七八次審判,審問者對他進行嚴刑拷打,可是他自始至終只有一句話,我是科學家,我不說假話。當時的他已經年至古稀,一個老人就算身體再硬朗,也經不住這樣的拷打。

葉企孫在身體和精神上遭受到了巨大的折磨,精神已面臨崩潰的邊緣。也不得不在認罪書上畫押。在1969年他被釋放出來,不是回家,而是換個地方繼續被監視,根本沒有自由。他的身心遭受巨大的折磨和摧殘,精神已完全崩潰。由於監視的時間太久了,葉企孫已經開始出現幻聽,總覺得有電臺和人在監視他。在以後的生活中,他不管做什麼,耳邊總有一個聲音告訴他,你做的不對,你做的不對。

可沒想到他又被捕入獄,之後他從獄中走出來的時候,他已經從幻聽變成了精神分裂。往日德高望重的宗師變成了一個瘋子,出獄後的他小便失禁,從腿腫脹的厲害,不能行走,走上兩步腰也要彎成90度。這個老人如同枯木在風雨中搖晃不定。為了科學,為了教育,終身未娶,沒有一兒半女。走在大街上,人人都避他三分,他神志不清就是個只剩下半條命的瘋子,他淪落成了一個乞丐,身上的衣服破爛不堪。

結語

他還是知道人要吃飯,便在大街上伸手乞討,遇到學生便會向他們要幾塊錢,但他不會多要。許是在他的腦海中,對愛護學生的意識出去本能。在1977年,他被送往醫院進行搶救,在他即將去世的時候,嘴裡還念叨著回清華,他想回到那個學校,再看看他的學生是否過得一切安好。這個德高望重的大師因搶救無效離開人世,享年79歲。直到1986年,他的冤屈才得以洗清。這位學術界上的泰鬥,在早年享有極大的榮譽,但晚年卻遭受無盡的折磨和屈辱。不管如何,他都沒有忘記愛護學生,也改變不了他滿腔的愛國情懷。這樣的前輩值得我們敬仰!

相關焦點

  • 他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科學界,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伸手要飯
    圖 | 民國元年2月5日,不滿13歲的葉企孫投考清華學堂,在豫園留影1907年,葉企孫進入父親創辦的上海縣立敬業學校讀書。四年後,剛滿13歲的他便在父親的鼓勵下,投考清華學堂,並成為該學堂的第一批學生。然而,入學不過幾個月,辛亥革命爆發,葉企孫不得不返回上海避難。
  • 葉企孫: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
    圖 | 民國元年2月5日,不滿13歲的葉企孫投考清華學堂,在豫園留影1907年,葉企孫進入父親創辦的上海縣立敬業學校讀書。四年後,剛滿13歲的他便在父親的鼓勵下,投考清華學堂,並成為該學堂的第一批學生。然而,入學不過幾個月,辛亥革命爆發,葉企孫不得不返回上海避難。課被停了,葉企孫多多少少也會覺得可惜,可他也沒有在家虛度光陰,反而是在次年進入上海兵工中學讀書了。如此可見,葉企孫是一日不學不成。1913年,15歲的葉企孫仍然心念清華,決意再報考一次。
  • 他是9位「兩彈一星」功臣的老師,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
    只是這麼優秀的人才,13歲上清華,23歲享譽學界,晚年卻淪為乞丐,向學生要飯。一、神童葉企孫光緒二十四(1898年)7月16日,葉企孫出生於上海書香門第家庭,原名葉鴻眷。1911年,剛滿13歲的他在父親創辦的上海縣立敬業學校順利畢業,並投考上了清華學堂,成為了該學堂的第一批學生。只可惜,才上清華沒多久,辛亥革命就爆發,學校被迫停課。雖然很可惜,葉企孫不得不回到上海避難。
  • 葉企孫創立清華物理系,培養了錢學森、楊振寧,晚年卻要飯度日
    1907年,葉企孫進入上海的學校讀書,自入學開始,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4年之後,葉企孫13歲,他參加了清華學堂的考試並成功通過。沒有人想到,這個13歲的少年進入了無數人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遺憾的是,進入清華學堂之後的幾個月,中國革命局勢日益嚴峻,葉企孫只能返回上海讀書。縱使遠離北京,他心中的清華夢始終未曾熄滅。1913年,15歲的葉企孫再次考入清華大學。
  • 從哈佛畢業,葉企孫立馬回國效力,桃李滿園後,晚年落得討飯為生
    1913年,年僅13歲的葉企孫成功進入清華學堂,5年後他赴往海外留學,此後他不僅獲得了芝加哥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23年,23歲的葉企孫在取得哈佛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之後便動身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祖國,因為他知道自己出國留學就是為了學成歸來以後報效祖國。
  • 葉企孫坎坷人生:13歲考進清華帶出79名院士,晚年成罪人乞討為生
    而且,葉企孫先生的父親曾經擔任過上海敬業學堂校長以及清華學堂的老師,所以當時還只是13歲的葉企孫,很快就得到了父親的支持和推薦,並且成為了清華學堂的第1批學生。接下來的日子,他接觸了很多的新的教育,而且在20歲的時候考取了公費留學生。
  • 被遺忘在角落裡的一代宗師——葉企孫
    葉企孫一生從未娶妻,他把自己的學生全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培養,後來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棟梁之材,這些名字說出來物理學界都要抖一抖。新中國誕生的23位兩彈元勳,有一大半都是他的學生,他還培養了79位院士。中國科學界的三錢,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都是他的學生。這三個人不用我多說,他們的名字比他們的老師響多了。錢學森,「中國飛彈之父」。錢三強,"中國原子彈之父「。
  • 淪為「國家罪人」的清華天才大師
    12歲入讀清華終身未娶卻培養79名院士遭誣陷淪為「國家罪人」晚年精神失常成乞丐【一】他的學生名滿天下,他在專業領域如雷貫耳。這個回答所提到的的人,正是大師葉企孫。讓我們先來看看他自己是怎樣的強悍:大清朝的最後一年,葉企孫考取清華學堂的首批名額,年齡不到13歲。
  • 葉企孫:錢學森老師,培養了無數科學家,晚年卻在乞討流浪中病死
    13歲的葉企孫在豫園留影為中國培養了無數個科技棟梁之才葉企孫,這個名字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陌生的,然而說起他的學生則幾乎人人都知道,如中國核武器研製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王淦昌;東方紅1號衛星總設計師 ——趙九章;中國航天之父、火箭之王——
  • 清華天才流落街頭淪為「乞丐」、「罪人」,卻為中國培養出了79名...
    23位兩彈功勳中, 有一半以上是他的學生: 彭桓武、王淦昌、趙忠堯..... 1915年,年僅12歲的他, 考取了清華學堂的首批學子。 12歲入清華, 說是那個時代的頂級天才, 也不為過!
  • 12歲入清華,他終身未娶卻培養79名院士,晚年精神失常成乞
    他的學生名滿天下,他在專業領域如雷貫耳。他令無數學生敬佩,又令無數學生感傷。他為新中國培養了79名院士,23位兩彈功勳中,有一半以上是他的學生。這個回答所提到的的人,正是大師葉企孫。讓我們先來看看他自己是怎樣的強悍:大清朝的最後一年,葉企孫考取清華學堂的首批名額,年齡不到13歲。後來他遠渡重洋,師從諾獎得主布裡奇曼,測量出了當時世界上最精確的普朗克常數h值。實驗結果在美國《科學院院報》和《光學學會學報》上發表,很快得到國際科學界公認,被沿用達16年之久。這一年,他23歲。
  • 清華物理系奠基人葉企孫:締造物理大師的金手指
    在23位「兩彈一星」功臣之中,十多人師承於他  整整100年前,即1911年的2月,一個名叫葉鴻眷的年輕人考取了北京清華學堂,成為「遊美肄業館」更名「清華學堂」之後走進清華園的第一批學生。這個13歲的少年,就是日後桃李滿天下的葉企孫。
  • 葉企孫從好學生到好國民
    但僅此還遠遠不夠,因為這三個名號並不能道盡關於葉企孫的那些生動的細節與豐滿的精神世界。  1  從「好學生」到「好老師」  葉企孫,原名葉鴻眷,1898年7月16日生於上海。因自幼聰穎過人,父親便將更多期望和熱忱傾注到了他的身上,自他3歲起即親自啟蒙,教以識字,令其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等經典名目。
  • 一代宗師葉企孫的晚年
    ,清華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潘光旦、陳寅恪、梅貽琦)。葉企孫口吃,一著急就說不清楚話,說起英文來卻行雲流水;他終生未婚,可他的學生都將之視為親人;他在文革中受到殘酷迫害,事後卻絕口不提……在葉企孫誕辰115周年即將到來之際,戴念祖回憶起恩師昔年往事,一再對記者說:「葉先生的故事,真的要好好地寫一寫。」初見恩師  戴念祖與葉企孫的師生緣分,始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
  • 葉企孫:大師的大師
    科學研究成就卓著葉企孫生於上海的一個書香門第,自幼聰穎過人,1911年13歲時報考清華學堂,被錄取為第一批學生,但只讀了幾個月,就因辛亥革命回家。兩年後,重新報考,又被錄取。1918年,葉企孫從清華學校畢業,赴美國芝加哥大學學習物理,除了專業外,他把生活細節與學習聯繫起來。
  • 他是錢學森、楊振寧的老師,卻在晚年入獄2次,靠街頭乞討度日
    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曾有一位老師為了學生,為了事業,終生不娶,為中國的科學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到頭來,他的結局卻比普通人還要悲慘,入獄2次的他,精神崩潰後,只能淪為乞丐,靠街頭乞討度日。他曾兩次考進清華大學,12歲那年,他考進了清華大學成為了清華大學的第一批學生。後來,由於辛亥革命爆發,只能回到上海避難。兩年後,他又再次考進了清華大學。1918年,他又成功考取了去美國留學的機會。對於他的學習,葉企孫的同學曾評價他:年紀幼稚且極有天賦,每次考試,交卷極快,乃是聰俊之士。
  • 葉企孫先生的冤案和真相(上)
    23位獲得「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科學家中,有19人是他的學生,有2人是他的學生的學生,還有2人的事業也與他有著密切的關係。這個人就是葉企孫,中國科學界的元老之一,清華大學物理系和理學院的創始人。葉企孫先生一生的遭遇是令人嘆息不已的。
  • 大師的大師——葉企孫
    他與潘光旦、陳寅恪、梅貽琦被稱為清華百年歷史上的四大哲人。
  • 他是清華教授,終身未娶培養79名院士,晚年乞討時念叨:要回清華
    清宣統三年(1911年)二月至十月,葉企孫進入清華學堂,其大學部也就是如今清華大學的前身。這一年葉企孫還不滿十三歲,清華學堂也剛剛開辦,他是第一批學生。 七年後又以優異成績考取了庚子賠款留美公費生,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插班進入大學三年級。當時他的老師是著名的著名的物理學家布裡奇曼,這位後來在1946年拿了諾貝爾獎,葉企孫跟著他學到了很多東西。
  • 紀念葉企孫先生丨科學史
    他對於數學和天文興趣很大,課餘常演算一些美國專為學生閱讀的數學雜誌上的數學難題,樂此不倦,每解出一題,即向該雜誌投寄。十六歲時他在課餘寫了題為《天學述畧》等關於天文的文章和《中國算學史略》等數學史文章,發表在清華學校的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