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依靠誰?當然是依靠人才,這不是廢話嘛,誰都知道要依靠人才,那怎麼才能吸引這些頭角崢嶸,如龍如鳳的人才前往那窮鄉僻壤之地?現在是市場經濟的時代,沒有實際的好處,他們是捨不得城市的優渥生活的,下面我們就來談一談該怎樣為鄉村振興吸引人才。
吸引人才,健全的生活基礎必不可少。
鄉村與城市比有哪些吸引人的優勢呢?有人說,鄉村有清新的空氣,美麗的風景,綠色的食品。這些確實是優勢,但與城市的燈紅酒綠,方便舒適的生活環境比起來還是顯得吸引力不夠。年輕人來到鄉村創業,如果缺水、缺電、缺網、道路坑窪難行,那他們肯定是不願意來的。
不過幸運的是,經過基層廣大幹部群眾的辛勤付出,鄉村的水、電、氣、網、公路網絡基本上已經建設完成,鄉村的生活環境並非如大家所想像的那樣差。過去一下雨,到處都是爛泥,髒亂差讓人很不舒服。現在的鄉村,寬敞的公路已是四通八達,不能通大路的人家也有便民水泥道,出行方便了,到處乾乾淨淨,人也精神了!
應該說鄉村基本的基礎設施建設雖還有待加強,但已經能滿足日常生活需求!至於更高層次的生活需求,例如大型超市,酒店、娛樂場所等的建設,就必須要與人才的引進同步進行了,如果先建設起來等人,會有些浪費,還有一個方面的原因就是沒有人才的介入,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雖能滿足基本需求,但與真正的現代化還是相去甚遠,人才既要成為鄉村基礎設施的享受者,同時還要成為基礎設施的建設者,要建立科學、實用、規範、又具有前瞻性和美感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離不開人才。
吸引人才,創業基礎保障十分重要。
一些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面對鄉村振興的大好機會,都是躍躍欲試,但年輕人沒技術,沒經驗,不會協調與農民、鄉鎮幹部之間的關係,這些都是鄉村創業要面對的問題。農村創業不是個別人想像中的那麼簡單,藍天白雲,新鮮的空氣,揮一揮鋤頭就是真金白銀。鄉村創業可以說比城市要艱難得多,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在農村創業大部分都以失敗告終,何況是這些初出茅廬的大學生。光是頭腦熱是沒有用的,那不過是唯心主義,實事求是的從鄉村創業成功的基礎概率來說,年輕人創業成功的概率太低。
部分地方鄉鎮幹部對鄉村振新的理解並不深入,只是當作任務和口號而已,基本屬於敷衍,對於鄉村振興的具體操作也基本停留在文件編制等等形式主義事項上。要想要搞好鄉村振新,鄉鎮幹部作為領頭羊必須要有服務鄉村振興的戰略意識,為創業者的鄉村創業打好基礎,創業者也須客觀評估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夠勝任鄉村創業,盲目的鄉村創業對政府和個人來說都是不可取的。
吸引人才,必須要為其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
什麼才是對人才最具有吸引力的東西?有人說是發展空間,如果人才來到鄉村,卻像進了死胡同,沒有任何發展的空間,那人才肯定是不會來的。那什麼是發展空間,說白了,無非就是要能掙錢或者能出政績。怎麼才能讓他們在鄉村掙到錢,錢是什麼,有的人一提到錢仿佛就是困難重重,站在另一個角度看,錢不過是國家開動印鈔機印出來的一堆紙,是盤活社會生產力的催化劑和潤滑劑!在如今的數字支付時代,錢連紙都不是了,就是一些數字。只要你是人才,你的想法,你的實踐能真正符合鄉村振興的戰略,真正實現鄉村的全面發展,那撒些紙給你又何妨?印鈔機不會隨便為誰開動,印出來的錢必須要創造相應的價值與之相匹配,鄉村振興是一條探索和創新之路。如果你是真正的人才,就要努力創造價值與這些花花綠綠的鈔票相匹配。在這條路上有智慧、有能力、有毅力的人必將獲得可觀的回報!
吸引人才,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支持必不可少。
有人說,發展要靠自己,不要只知道等著國家來幫扶,動不動就要我們看什麼「南街村」,這樣村,那樣村,似乎這些村都是些自立自強的榜樣,而我們都是等著要飯吃的叫花子。這些所謂的先富起來的村,敢說自己沒有政策的幫扶?過去沿海的小漁村,沒有政策的幫扶,能變成摩登都市?痴人說夢而已。沒有國家政策的引導,人才會紛紛湧入城市去幫助小漁村的人民搞現代化建設?不要忘了我們是「市場發揮主要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政府的引導和推動十分重要,甚至可以說是起決定性作用。這是我們制度的優勢,是先富帶後富的承諾,也是對鄉村幾十年落後發展的補償。有了政策,資本的目光才會聚焦到鄉村,鄉村振興才能擺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目光的匯聚才能真正點燃這片枯草,讓鄉村大地重煥勃勃生機!
要為人才指明鄉村振興的方向:「讓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真正的合二為一!」
農村到底該怎麼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已經為我們指明了方向。綠水青山是否就這麼在那裡矗立著,它就已經是金山銀山了呢?我想不是的,否則為什麼廣大農村群眾守著這「綠水青山」幾輩子仍然還是窮得叮噹響,說明在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還是存在一定的轉換關係。
綠水青山是農村發展的底線,農村發展不能以破壞綠水青山作為代價,但是廣大農村群眾又嚮往金山銀山的美好生活,執行者們往往難以拿捏分寸,舉棋不定,導致農村的發展遲遲不見起色。
「綠水青山」是鄉村發展的底色,而「金山銀山」則是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既然已經對農村做出要保持「綠水青山」的根本性要求,那麼農村人民就必須要能從「綠水青山」的根本性作用中獲利,這應該是毋庸置疑的。同是神州大地,農村為什麼不能建高樓大廈?廣州,深圳當初也不過是小漁村,通過城市化建設,最終成為了國際知名的大都市。農村之所以不能走上小漁村變大城市的道路,那是因為農村與城市有不同的作用和定位。
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出發,我們可以清晰的認識到農村在新時代發展中的根本性作用就是「環境改善」,並且可將農村對環境的改善作用分為宏觀和微觀兩方面:
1、宏觀方面是指農村對整個國家和世界能起到的環境改善作用,隨著地區乃至全球環境的日趨惡劣,中國廣大鄉村的「宏觀環境改善作用」不再是微不足道的,對整個國家及整個人類的生態安全都有非常積極而重大的作用。這種「宏觀的環境改善作用」是通過限制農村傳統產業發展換來的,是利國利民的大事,足以促使其它地區為農村這種「宏觀的環境改善作用」買單。廣大農村居民完全可以憑藉農村的環境改善作用,成為有別於傳統產業的「生態產業工人」。農村至此走上一條有別於傳統產業的「生態產業」發展道路,其產業興旺的標準就是環境改善作用的不斷提升。
2、微觀方面的作用則是將宏觀的環境改善與鄉村振興的生態宜居戰略相結合,真正的從微觀上改善農村環境;提升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品質,讓農民真正成為退耕還林政策和生態宜居工程的受益者。
既要讓農民成為「生態宜居」工程的受益者還要讓他們成為「生態宜居」工程的建設者,讓農民成為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的新時代的「生態產業工人」。他們的工作就是建設和維護農村宏觀的環境改善作用以及微觀的生態宜居作用,主要收入則來自於農村以外地區的轉移支付。應該將建設好、維護好農村宏觀和微觀兩方面的環境改善作用作為鄉村振興前期的重點工作。
農村的「環境改善」作用需要得到全社會乃至全世界的認可和重視,進而獲得其它地方的支持和轉移支付。這些支持和轉移支付將用以推動鄉村從「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進行轉變,這個轉變並非轉變為高樓大廈的城市化建設,而是轉換成為「以生態宜居為抓手,將退耕還林政策與生態宜居相結合,把農民轉變成為新時代的「生態產業工人」,把農村打造成為基礎設施健全、生活保障有效、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真正宜居之地。」的生態宜居建設。如此既能保持鄉村「綠水青山」的底色,又能保證鄉村人民過上好日子,既是轉變也是融合,讓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真正的合二為一!
鄉村振興的最大受益者,還是人才本身
吸引人才到鄉村來,對各方面的好處都是很大的,尤其是那些人才本身。人才下鄉可以減少城市人口壓力,緩解鄉村空巢現象,補充鄉村振興的勞動力,也是對人才在大城市所承受的繁重生活壓力的一種釋放。鄉村振興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一旦啟動,將成燎原之勢,海量的資本會進入鄉村市場,這些來到鄉村的人才很有可能成為新一代造富運動的幸運兒,賺得盆滿缽滿。
要實鄉村振興的目標,所需的資源將大得難以想像,但巨大的資源需求,就意味著巨大的市場。未來,鄉村振興將為擴大內需提供強大的驅動力,成為去庫存,促經濟的強勁助推器。到那時,數風流人物,就不再是城市一邊獨好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將成為人人嚮往的樂土!
希望這些到鄉村來的人才可以抱著是在為自己而工作的想法投入到鄉村振興當中來,城市的生活也並非就那麼好,或許在這裡你們可以打造出你們心中的天堂,找到人生的價值和歸宿,從而捨不得離開,成為新一代的鄉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