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鄉村振興戰略上,習近平主席做出了重要指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並為鄉村振興戰略指明了五個具體路徑:推動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和鄉村組織振興五大振興。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個方面中,最關鍵的是產業振興,而在產業振興的路徑選擇上,鄉村旅遊作為一種集生產、生活、生態於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可以發揮鄉村資源稟賦的優勢,提升農村產業、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提升農村形象、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是推進鄉村振興中產業振興的有效路徑。
如何發展鄉村旅遊,也需要找準方向。首先,鄉村要構建自身的人才循環體系,為鄉村旅遊營造發展基礎的自身輸血機制;其次,每個鄉村需要立足自身優勢,尋求「長板」突破,為自身構建造血機制。在尋求「長板」上,主題鄉村作為鄉村旅遊的一種開發手段,可以通過樹立新資源觀,重新發現自身價值,以特色主題來實現突圍,可以說,主題鄉村的開發是作為鄉村旅遊自身「長板」突圍的一種有效實踐方式。
鄉村旅遊的主題是指鄉村旅遊目的地(景區或景點)所反映的主要題材,是鄉村旅遊資源、市場定位和核心項目所反映出來的核心旅遊產品內容及形象。主題是鄉村旅遊的靈魂,主題策劃是鄉村旅遊目的地開發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個環節。一般而言,主題策劃應基於對旅遊地資源的分析,根據目標市場的需求,提煉出具有個性與特色的發展主題。在主題如何定位和如何變現上,可以在五個方面進行探索實踐。
一、在資源上,準抓資源品質感,建立絕對化優勢
明確主題需要審視自身資源,發現和找出可以利用並具有獨特吸引力的資源載體,通過對自身最具有獨特性和品質感的資源載體的全力打造,建立自身在獨特性上的絕對化優勢。也就是要樹立新的資源觀,在鄉村發展中,要忽略自身無法修復的短板,要看到自身的長板優勢。最重要的是發揮自己的長板,因為長板才有造血功能,每個人到這個村子裡不是看有什麼不足(短板),而是如果有一個方面特別亮麗(長板),我就會到你這裡去。「一村一品」的邏輯就是,一個村子只要有一種產品亮麗了就可以。將一個村子或一個地區值得驕傲的東西,如已有的土特產品、旅遊資源、哪怕是一首民謠都行,開發成在全國都能叫得響的東西,就可以形成吸引物。比如日本美星町,從一個「我們這裡除了天上的星星,什麼都沒有」的偏遠小村落,成為了世界知名的觀星旅遊目的地。
二、在市場上,把握市場分寸感,打造主次化賣點
在主題特色遴選時,市場因素也是需要進行結合考慮的,同時兼顧市場和自身資源特色,可以明確自身發展主題,並且有針對性的提供主題體驗產品,即提供有層次的產品。層次感的打造就是整體旅遊區要有「核心區-輻射區」不同的分區定位,明確定位再確定不同的主次賣點,豐富遊客的旅遊體驗,增加遊客的趣味性和逗留時間。如日本的工匠之鄉水上町,憑藉獨有的山水基底主推戶外運動(核心),先吸引市民進行郊外的運動探險,然後再引入到村子裡進行以文化發展為基底的民俗手工體驗(輻射),最後再進行以自然資源發展的特色溫泉體驗舒緩疲勞,這樣進行主次化打造給遊客帶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感,能夠確保旅遊體驗的舒適度和滿意度,這就是我們需要把握好的「度」即市場的分寸感。
三、在人才上,培育精英認同感,實現結構化反哺
在主題的遴選上,鄉村鄉賢的智力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城鎮的發展是可以靠外來動力的,而鄉村必須得靠內生動力。鄉村不可能採取大拆大建或者大量投入的方式獲得動力,因此人才就變得格外重要。從鄉村走出去的精英如果不反哺家鄉,那鄉村的發展是缺乏自我造血功能的。所以,鄉村旅遊的開發需要智力的支持,需要構建自身的人才循環體系。比如,提出「一村一品」的平松守彥,是日本曾經的通產省的副知事(相當於日本商業部的副部長),在回到家鄉大分縣後,針對家鄉的情況提出了因地制宜的發展策略。再比如,國內的袁家村的郭氏父子,通過聚焦民俗美食,將一個偏僻小鄉村變成了關中民俗第一村。
四、在產品上,營造遊覽儀式感,打造極致化產品
在主題變現的時候,主題鄉村的產品需要融入主題要素,打造形成可觀、可遊、可品、可住、可行、可體驗的多元化主題產品,為遊客營造一種體驗氛圍的儀式感,獲得的精神感受可以明顯區別於無主題的一般功能型產品。比如臺灣南投的溪頭妖怪村,通過妖怪的搞怪萌主題的塑造,將妖怪文化與形象進行不斷的挖掘與開發,將主題元素儘可能極致的轉化到了遊客可體驗的各項產品中。比如在美食產品上,主題融入構建的吸引力在於三方面,用料、造型和命名都充分根據搞怪萌來設計。以妖怪村最熱銷的「咬人貓麵包」為例,咬人貓是溪頭一種有名的有毒液的草本植物,麵包師創意的將這樣一個奇特的植物結合三文魚和玉米作為食材加入麵包的製作,並直接命名為「咬人貓麵包」,命名與用料都契合了妖怪村搞怪萌的主題定位,吸引了遊客的排隊等候購買,在造型上彰顯主題特色的代表有「妖怪冰淇淋」,用突兀的黃加黑顏色替代了傳統常見的冰淇淋,但是並沒有丟失優質的口感,所以也做到了人手一隻的成績。
五、在產業上,喚醒村民自豪感,構建鏈條化產業
對於特色主題鄉村來說,旅遊是展示形式,產業才是鄉村的發展生命力。打造特色主題鄉村,最終還是要立足於文化內涵與品牌深度,打造出一系列聚焦核心主題的產業鏈模式,才能實現主題鄉村的健康長遠發展。這就需要我們,第一抓住三類主體即家庭經營主體、村辦經營主體、社會經營主體來強化專業化經營;第二,實施三個步驟即建鏈條明確產業分工共享經濟效益,補鏈條強化薄弱環節(通過引入專業化運營資源或者循環經濟的方式,強化鏈條發展),精鏈條打造精緻化產業(將主題放大,做到極致);第三突出兩大要素,即品牌要素和文化要素,形成產業特色。如日本京都伊根町漁村,抓住了漁民這個主體,全民參與,提升全體村民的旅遊服務熱情和能力;保留並創新並完善了漁業這個產業,打造最質樸的旅居漁業體驗;塑造了伊根町漁村的「魂」即保留文化本底的漁村,在此基礎上把握影視媒體塑造文化IP,形成了完整的閉合性產業鏈條。多樣的文化體驗不僅拓寬了旅遊產業鏈,各類層出不窮的衍生品更是為遊客體驗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還盤活了小鎮的經濟收入。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主題鄉村的建設,給青山綠水植入故事,給青山綠水融入文化,讓青山綠水活起來,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相融共贏,是鄉村旅遊走出自己特色發展之路的重要舉措。
本文為奇創旅遊規劃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