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獨立 穿透
導 讀
停業不停工。
被疫情打亂的經濟格局,正在被數位化這個新興力量重塑。
除了消費場景快速線上轉移、生產服務場景的線上化也在加速。比如,當下數以千萬計的在線辦公。
作者:涵身
來源:首條財經——首條研究院
井噴的用戶量、高漲的資本行情、各方利好之聲......
多年不溫不火的在線辦公軟體,正站上價值風口。
問題在於,它們是否已做好準備?疫情過後,這種「一切皆可線上」的狀態又能維持多久?
圖片來自網絡
在線辦公火爆
2月10日,一拖再拖的復工日終於到來。
不過,聚焦企業層面,供應鏈不暢、員工返崗難、流通停滯、需求疲軟、疫情防控物資短缺等問題,仍讓實地開工步履艱難。
實際上,線上辦公已成為主流。
釘釘、企業微信、飛書等線上辦公軟體成了香餑餑。
1月27日,字節跳動旗下辦公套件飛書宣布:1月28日至5月1日期間,將向所有用戶免費提供遠程辦公及視頻會議服務。對在上述時間內申請的所有湖北地區醫院、學校及公益組織,飛書將持續提供三年免費服務;並且提供「線上辦公室」功能,支持最多50人同時在線。
同日,企業微信也宣布可進行線上音視頻協同的「騰訊會議」, 視頻會議人數上限由100人提升至300人,緊急通知覆蓋人數增加至1000人、新冠肺炎專區等6大能力;
1月29日,阿里釘釘首次詳披在家辦公全套解決方案,免費開放百人視頻會議功能,向1000萬家企業免費開放全套的「在家辦公」系統;宣布免費開放302人不限時視頻會議。
連連的大招福利,更激發了需求量爆發。
釘釘數據顯示,開工首日,全國就有上千萬企業、近2億人開啟在家辦公模式,「跟雙11差不多,暴漲十幾倍」。
同一天,企業微信平臺上也同時湧入數百萬企業,是去年同期的3倍,數千萬用戶使用企業微信遠程辦公,同時幾十萬場會議在企業微信召開。
值得一提的是,2月5日,釘釘首次超過微信,在蘋果手機端應用商店和MAC電腦端應用商店下載量均躍居第一名。這也是蘋果應用商店排行榜歷史上,首次有辦公類應用位居第一。2月12日,釘釘已連續在蘋果應用商店霸榜7天。2月17日,蘋果應用商店數據顯示,釘釘、騰訊會議、企業微信3款APP佔據免費排行榜的第一、二、五名。
在此之前,排在蘋果應用商店排行榜前列的,一直是社交、電商與娛樂等面向個人消費者的應用,企業級應用按照往日正常的發展速度,登上App Store 免費榜前三已非常困難。
高光時刻,也體現在資本層面。
在線辦公概念股,也被稱為最強概念股,曾創下單日內振幅20%的戰績。而作為雲視頻會議行業龍頭股之一的會暢通訊,自年後開市以來已出現連續6個交易日漲停。
清華大學軟體學院教授雍俊海表示:「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遠程在線辦公成為一種越來越普遍、越來越重要的需求。這次疫情加速了『雲辦公』的發展。一方面,既有利於疫情防控;另一方面,又可使許多工作不停擺。這體現了辦公軟體服務商及廣大企業在面對困難時的積極應對,是一種好現象。
集體崩潰
如此看來,一場大疫帶來的也不全是壞事。起碼,讓多年慢增的在線辦公大熱起來。
問題在於,火爆之餘,也有變量。
大行情,也在考驗這個幸運兒的實力底色。
在2月3日,釘釘和其他在線辦公應用程式出現了集體崩潰。
許多網友都在微博上吐槽:「在家辦公的第一天,從釘釘崩潰開始....」,有網友說:「復工高峰,被未讀消息搞崩潰」。
隨後,釘釘在其官方微博上回應說:「今日是春節假期後開工第一天,超1000萬家企業組織使用釘釘在家辦公、在線辦公,釘釘視頻會議成為開工會議的首選。海量企業和組織的早會全面開展,瞬間同時發起海量各類會議直播,網絡暫時出現限流。通過緊急調配支持,目前已恢復。
同樣崩潰的,還有企業微信。
在微博上,很多網友評論說:「全國遠程開工第一天,企業微信的音頻群聊,炸了… 」,10點電話開會 企業微信電話功能直接給爆了」;「前幾天不說能300人會議嗎,300人進入之後說不了話互相看頭像嗎?直播的彈幕能拉長嗎,能自動滾動播放嗎?」
對此,企業微信做出回應:數百萬家企業使用企業微信線上辦公,遠程協作。「會議」功能訪問量激增,出現短暫限流情況。
這與釘釘的理由相似。
而所謂「限流」, 有技術人員在採訪中給出了通俗的解釋:平時的流量需要大約10臺伺服器承載,用戶需求忽然多了,需要50臺伺服器承載,企業微信和釘釘需要一個時間來擴容,增加伺服器。限流就是在擴容期間,直接拒絕掉一些用戶訪問。這可能讓很大部分的用戶沒法使用服務,但如果不限,剩下10臺伺服器也會崩潰。
據了解,釘釘在阿里雲上緊急擴容1萬臺雲伺服器,以保障用戶流暢體驗。2月4日,釘釘再度擴容1萬臺雲伺服器,來應對依然在高速增長的流量洪峰。
這樣頻率的擴容意味著什麼?
比如有一段時間明星出軌消息太多,微博不得不短時擴容8000臺伺服器,而百度支撐2019年春晚流量洪峰的超大規模伺服器一共也只有10萬臺——春晚可是在幾個小時聚集11億觀眾。
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新春期間,中國遠程辦公企業規模超1800萬家,遠程辦公人員超3億人。
在線辦公流量之大,可見一斑。
於是,光鮮與尷尬同時來襲。
比如釘釘,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下載量十幾億、被蘋果商店推薦下載、僅App Store就有45萬個打分,結果評分卻只有兩星半的App,令人哭笑不得。
原因在於,因疫情期間只能通過釘釘上課,學生們聽說App的評分低於1就會被強制下架,於是學生們瘋狂組團給釘釘打一星。
這一波操作,再次將釘釘送上了熱度。
不過,從App Store評論看,與學生集體吐槽釘釘不同,白領的意見更具理性,對釘釘的價值表示肯定之餘,也有提出中肯意見,五星好評居多。
此外,隨著釘釘、企業微信等及時實施加增伺服器等措施,從這幾天看,已成功經受住了流量考驗,流暢高效的服務質量,受到了不少用戶好評。
而這背後,是強大硬核實力的支撐。以阿里釘釘為例,短短2小時新增部署超過1萬臺雲伺服器,這個數字創下了阿里雲上快速擴容的新紀錄。而這離不開阿里雲遍布全球的2500個CDN節點和120T帶寬。
迎來春天?
不得不說,本次疫情倒逼了中國企業級應用的發展。
至臨資本創始人姜皓天認為,組織在線和業務在線包括雲計算、在線溝通協作、基於雲的SaaS業務系統等各種廣義的在線業務,這可能成為疫情催生的長期利好的最大受益者。「如果說非典促進了消費者在線的轉化和習慣的養成,那麼經NCP一役,將大大增強企業關於組織和業務在線的轉化和習慣的養成,產生不斷增加的市場需求。」
不過,這樣的利好,更多是對行業巨頭而言。不少中小從業者鑑於技術、資金、規模承載力等制約,一再出現服務停滯、平臺崩潰等問題。反而在這次大行情中暴露更多弊端,從而加快行業分化及洗牌效應。
這條在線賽道,已然成為巨頭戰場。
放眼行業,上遊雲計算方面,阿里、騰訊、華為、金山已經提前卡位;雲辦公方面,阿里釘釘、騰訊企業微信、頭條飛書割據江山。這些巨頭有充裕的資金和資源,去推動技術與業務的快速發展,以滿足爆發式市場需求。
實際上,這些年在線辦公發展速度也不算太慢。
Global Workplace Analytics調查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僅180萬名遠程辦公員工,到2014年上升到360萬,九年間年均複合增長為8%。
招商證券報告指出,遠程辦公在歐美較為普及,在中國普及率雖低,但維持一定增速,未來還有巨大的滲透空間。此次釘釘、騰訊、華為、字節跳動等相關產品均推出一定時長的免費舉措,可加速培養用戶習慣。
事實上,釘釘2014年就已面世,五年後才終於迎來高光時刻,也頗有多年媳婦熬成婆的味道。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遠程辦公當前爆發式的增長,有望成為行業進一步發展的契機。目前在家辦公雖為短期策略,但長期看必然推動遠程辦公向縱深發展。
不過,也不是沒有變數。
疫情終將過去,隨著返程復工,企業的溝通和即時協作需求將在線下得到滿足,在線辦公軟體短時用戶下降是必然現象。
如何讓用戶留存,並深入使用,將是平臺的一道難題。
圖片來自網絡
新風口 新挑戰
對用戶而言,一旦選定一款辦公軟體,意味著內部工作關係及相關聯的數據都將沉澱在平臺端,企業的遷移成本和數據安全風險都會無形增長。因此,培養使用習慣,這是辦公軟體留存客戶的第一步。
不過,能否持續在線辦公,用戶類型影響也很大。
從需求滿足層面看,雖然主要辦公軟體在OA功能上的差距不明顯,但也有特定需求滿足對象。
不難看出,各類平臺的服務側重點不同,各類企業的辦公流程、協作需求更是獨立且複雜的,即使是網際網路巨頭開發的辦公平臺,也很難徹底滿足各類企業的所有線上需求。
網易雲信資深產品經理楊狄表示,遠程辦公最重要的是基於線下管理協作經驗的即時協作,但各個企業管理模式和流程都不同,很難有一款工具能完全適用企業。
因此,受限於需求滿足的匹配度不足,從而也影響辦公軟體的客戶轉化率。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為,目前中國在線辦公軟體大致分為兩大陣營,一類是網際網路企業,以辦公軟體作為其他業務的廉價獲客渠道,這種類型軟體相對簡單,覆蓋面廣,但不深入,如釘釘、企業微信等;
另一類是專業在線辦公軟體,功能深入,但較為單一,如CRM系統。
也基於此,此次疫情屬於偶發事件,短期會釋放大量在線辦公軟體需求,但各類在線辦公軟體存在的短板也難快速改善,進而制約用戶粘性提升。
國金證券也分析指出,短期看,協同辦公軟體企業將顯著受益於疫情影響,但隨著疫情逐步恢復,遠程辦公模式能否顛覆傳統辦公模式,還要看各類遠程辦公產品的服務能力,以及企業組織架構、辦公模式等是否可藉此契機進行轉變。
疫情短時催火了在線辦公,大家都得到了加速發展機遇。不過,這不是行業價值、企業實力的水到渠成。幸運模式下,短期的用戶激增,也消耗了未來的市場增量;甚至一些中小軟體的薄弱服務力,一時無法承受激增需求,讓不少用戶體驗大打折扣,反而好事變成了壞事。
以此來看,疫情也是一顆試金石,可以檢驗行業、企業的真實實力,更凸顯研發力、服務力、產品特色性、競爭力等基本功的核心價值。對從業企業而言,短暫風口顯露的機遇、挑戰,不會隨疫情結束而完結。如何演繹新風口的新故事,銠財將持續關注。
本文為首條財經原創
本帳號系新浪財經/一點資訊/
鳳凰新聞/網易財經/搜狐財經/騰訊財經/今日頭條/藍鯨財經/百度百家/新浪微博/天天快報/中金在線/東方財富/雪球
等18家媒體入駐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