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39所985,帝都佔了8所。能進入帝都認任何一所985,即便是進入相對較弱的中國農業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也是很難得的事情了,已經超越了全國95%以上的大學生,如果能進入北航、人大,那就更優秀了,完全是值得自豪的事情。
然而,我們總能聽到不少進入了北航或者人大的學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很喜歡說「自己本來可以進清北,只是沒考好才進了北航、人大」之類的話,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對於熟悉帝都大學格局的人而言,站在高考生的立場,這並不太難理解,因為帝都的8所985是很好分門別類的。
從文科生的角度看,北大、人大和北師大是一個類型的,是人文社科類的帝都三甲,所以多數出類拔萃的文科生,第一選擇往往是北大;如果實力很強但並非拔尖,或者雖然實力拔尖,但高考發揮不太好,又對帝都大學情有獨鐘的文科生,就會自然選擇人大或者北師大。所以,人大和北師大,尤其是人大,有不少本科生當年的目標是北大,只是因為各種原因沒能進入燕園,只能退而求其次,進入了相隔不遠的人大,或者相對遠一些的北師大。
同理,從理科生的角度看,清華、北航和北理工屬於同一種類型,也是帝都工科三甲,所以多數出類拔萃的理科生,第一選擇往往是清華;如果實力很強但並非拔尖,或者雖然實力拔尖,但高考發揮不太好,又對帝都大學情有獨鍾打算學理工的理科生,就會自然選擇北航,或者北理工。所以,我們能看到,北航很多本科生當年的目標都是清華,只是因為各種原因進入不成功,「掉」進了北航。
我本科時候的一位老師的女兒,當年在中學時就是成績拔尖的理科生,在名牌中學名列前茅,目標清華,被很多人認為十拿九穩。不過,遺憾的是,她高考時明顯發揮失常,與清華失之交臂,最終被北航錄取。雖然她最終到了北航就讀,但很難釋懷,曾經多次想退學復讀。
她其實就是本來完全可以進清華的,也完全有資格說自己能進入清華,但最終與清華失之交臂,是很遺憾的事情。
在北航或者人大,有不少這樣的個例,所以在這些學校,很容易聽到「自己本來可以進清北,只是沒考好才進了北航、人大」這樣的話,尤其是大一新生,是不是並不奇怪?
當然,在人大、北航這樣的大學讀本科,完全可以做到非常好,並不見得遜色於北清學生。我那位老師的女兒,進入北航後,雖然開始一直難以釋懷,但後來自己還是想通了,安心在北航學習,成績比較優秀,本科畢業後去了美國史丹福大學留學,其實並不比本科就讀清華差。
關鍵在於,類似的學生,心態需要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