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報裡的紅河變遷|新聞紙上見證哈尼文化保護與傳承

2020-12-23 紅河日報社

我州是民族大州,民族眾多,民族文化燦若繁星。有著千餘年歷史的哈尼族,口頭上流傳的民間文學浩如煙海、博大精深,但卻無文字記載,直到一部名為《哈尼阿培聰坡坡》的民族文獻出版。

1987年11月28日,當時的《紅河報》在第一版右下角刊載了這部叢書出版的消息,短短400來字的新聞簡單明了地介紹了哈尼族遷徙的歷程,而最令人振奮的是該書採用漢文和哈尼文同書出版,成了全國第一部發掘成書的哈尼族遷徙史詩。

珍貴的研究史料和記錄印刻在泛黃的新聞紙上,也深深印刻在元陽縣民間文學工作者盧朝貴的心裡。「我參與了整個翻譯整理工作,用了整整4年,廣泛走訪哈尼族的老一輩文化傳承者,記錄、翻譯,每一步都極為不易。」

歷史上,哈尼族沒有文字,所有文化知識都靠口耳相傳。千百年來,職司宗教祭儀和傳承歷史文化的眾多莫批和熱情歌頌生活的歌手貢獻了巨大的精力和才華,發明了一套祖傳和旁傳相結合的文化傳承方式,既保證了哈尼文化的薪火相傳,也在上千年的歷史中,把傳統古歌打磨得古色古香,使之成為可與其他民族經典文化比肩的藝術。

而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口傳文化的傳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改革開放後,分散在各有關地區和單位的哈尼族文化專家、學者、愛好者和民間文化傳承人懷著對哈尼文化的滿腔熱情,孜孜不倦地對哈尼族口傳文化進行了調查、搜集、整理和研究,陸續整理翻譯並出版了一大批哈尼族口傳文化作品,其中包括:大型系列古歌《哈尼族古歌》《十二奴局》,長篇遷徙史詩《哈尼阿培聰坡坡》《雅尼雅嘎贊嘎》《哈尼先祖過江來》《普嘎納嘎》,古歌《天地人鬼》《阿培阿達埃》《木地米地》《都瑪簡收》,英雄史詩《遷徙悲歌》,神話史詩《羅繁之歌》,長篇殯葬祭詞《斯批黑遮》《阿媽去世歌》,悲劇敘事詩《妥底瑪依之歌》《不願出嫁的姑娘》,長篇風俗歌《哈尼族風俗禮儀歌》《哈尼族四季生產調》《哈尼族情歌》,大型民歌集《中國雲南紅河哈尼族民歌》等。

從2008年起,為進一步保護和傳承哈尼文化,由州人民政府牽頭主編的《哈尼族口傳文化譯註全集》正式啟動。年輕的紅河州民族研究所哈尼學研究室主任普亞強有幸參與其中。「今年計劃完成第40卷,已有5卷的初稿基本完成。」普亞強介紹,這是一項史無前例的民族文化工程,也是全世界哈尼族同胞盼望已久的大事。在過去12年間,已經整理搶救哈尼族口傳文化並完成30餘卷,全集的總目標是要完成100卷,但越往後越難,整理一卷有時需要兩三年時間。

一批批像盧朝貴、普亞強一樣的民族文化工作者前僕後繼,為哈尼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奠定了堅實基礎。到目前為止,僅州圖書館館藏的哈尼文化文獻圖書就多達200種,而除了圖書,《哈尼族古歌》《諾瑪阿美》等還被搬上舞臺,走向世界,哈尼文化被廣大群眾所熟知。

任歲月幾經更替,時間也沒有淹沒歷史,《紅河日報》以記錄者的視角,伴隨哈尼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進程,每一個軸點都清晰可見:

2014年11月,《哈尼古歌》在昆明演出;

2015年7月10日,《哈尼古歌》驚豔亮相2015米蘭世博會;

2015年8月29日,首部哈尼族舞劇《諾瑪阿美》在紅河大劇院大劇場拉開首場演出的帷幕;

2019年11月,《哈尼古歌》再次在京登臺演出,傳唱千年哈尼文化!

……

如今,大量表現現實生活的哈尼族神話、傳說、故事、歌謠、童話、診語、格言、笑話、祭詞得到保護和傳承,呈現出一派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

記者:王陶 文/ 圖

責編:普薇 實習編輯:金賢柔

相關焦點

  • 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 延續千年的大地雕刻
    100萬畝梯田依舊養活著它們的主人;  2013年6月22日,中國雲南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與其他紅河南岸的村落一樣,大魚塘村保持著森林、村莊、梯田、水系「四素同構」的格局。作為每個村莊最神聖的地方,寨神林被它的子民們仔細地看護著,保持著存在了上千年的活力。雖然蘑菇房裡多了很多現代元素,大魚塘村還基本保留著傳統的生活方式。村裡常能見到身著土布民族服、佩戴銀飾的哈尼族婦女身背樹藤筐穿梭其間。
  • 哈尼梯田申遺成功 法律保護應與鄉土教育並行
    背景  22日,在柬埔寨召開的第37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正式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至此,雲南的世界遺產達到5個,成為中國的世界遺產大省。  觀點  完善法律法規,確保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在保護的前提下推進梯田的開發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是新形勢下保護好哈尼梯田活態文化景觀和傳統梯田農耕文化所面臨的新課題。
  • 哈尼歷史文化博物館開館,白嫻鳥展翅高飛 視頻
    3月30日下午3點,位於元陽縣哈尼小鎮的哈尼歷史文化博物館(紅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遺產管理展示中心)正式開館。來自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省博物館、紅河州等各界專家、學者近百人見證了這一時刻。
  • 山區稻作梯田的典型代表:雲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
    在經過漫長的遷徙之後,哈尼族人選擇了在這氣候適宜的哀牢山下、紅河邊上定居。他們在海拔700—2000 米的山坡上開墾梯田,把村寨建在梯田的上方,形成了「森林在上、村寨居中、梯田在下,水流穿梭其中」的農業生態景觀。哈尼梯田最高垂直跨度達1500 米,坡度最高達75°,最小的田塊僅有1 平方米。
  • 哈尼梯田預備申遺
    在昨天舉行的發布會上得知,袁隆平院士將來紅河考察如何提高梯田大米的產量;哈尼梯田文化首次編寫成教材走進紅河州中小學;此外,紅河州哈尼梯田管理局還首次向媒體公布了哈尼梯田申遺進展情況。  袁隆平將幫助提高梯田大米產量  會上,紅河州文化局負責人表示,這次大會邀請了中國雜交水稻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參會,袁隆平將對梯田糧食產量進行調查。
  • 紅河哈尼梯田:哈尼族人用1300年時間完成的大地雕刻傑作!
    世界遺產紅河哈尼梯田位於雲南省南部,遍布於紅河州元陽、紅河、金平、綠春四縣,總面積約100萬畝,僅元陽縣境內就有17萬畝梯田。可以說,紅河梯田是哈尼族人1300多年來世世代代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地創作出的大地雕刻傑作。
  • 第六屆國際哈尼/阿卡文化學術討論會將舉行
    人民網紅河9月4日電 2008年7月21日,中國國家文化部向雲南省文化廳下發了一份批覆——同意雲南省紅河州政府於2008年11月1日至5日在綠春縣舉辦「第六屆國際哈尼/阿卡文化學術討論會」,並明確會議由紅河州政府主辦,州民委、州民族研究所、綠春縣政府承辦。
  • 滇南鄒魯,梯田勝地,雲南紅河最美的八個旅遊景點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東南部,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邊疆少數民族自治州。紅河是雲南經濟社會和人文自然的縮影,有獨具一格的錫文化、陶瓷文化和梯田文化,被譽為滇南鄒魯。這裡有秀麗的南亞熱帶風光,豐富多彩的民間文藝、民族風情以及景致獨特的名勝古蹟。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雲南紅河最美的八個旅遊景點吧。
  • 走近哈尼 走近墨江 大美墨江歡迎您
    所以哈尼人把黑色或藏青色作為本民族服飾的基本色調,同時輔以靛青色、灰色、藍色和白色。通常用紫、黃、紅、綠色作為點綴,形成色彩斑斕、生動有趣的哈尼族服飾文化。哈尼族婦女服飾最具有民族特色,人們常說,哈尼人的歷史都穿在了婦女們的身上,財富都釘在了婦女們的衣服上。成年女性服飾分衣服、褲子以及頭飾、胸飾、批秋等飾物紋樣。這些紋樣包含山川樹木花草蟲鳥等物,意蘊深厚,是哈尼族傳統文化的精髓。
  • 「絲路雲裳雲上昆明民族時裝周」普洱哈尼家園文化:拳拳之心守護...
    12月18日至22日,絲路雲裳·雲上昆明民族時裝周將於昆明新迎新城和公園1903兩個會場同期舉辦。屆時,來自雲南普洱的哈尼家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將攜帶特色鮮明的哈尼服飾產品亮相時尚T臺,為觀眾帶來一場哈尼文化盛宴。拳拳之心守護哈尼民族色彩。
  • 紅河學院:朝著「紅河大學」目標邁進
    2003年,蒙自師專和雲南廣播電視大學紅河分校合併成立紅河學院。如今,歷經42年風雨的紅河學院,已經蝶變成佔地近1200畝、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3916人的大學,專業增加到55個,有省級重點學科6個。他1984年到蒙自師專上學,畢業後留校,在學校工作30多年,紅河學院幾次大的變革,郭建軍都歷歷在目。蒙自師專成立之初只有中文、化學2個專業,1984年,郭建軍到位於南湖邊的蒙自師專讀書時,學校有4個專業,增加了數學、物理專業,學制為2年。那個年代,學校體育設施非常簡陋,上遊泳課都要去部隊的遊泳池。田徑課,當然就是圍著南湖跑。
  • 以哈尼梯田、過橋米線驚豔世人的紅河州是一片什麼樣的土地?
    >哈尼梯田(紅河梯田,攝影師@盧文)▼距梯田約80公裡外一座只有2平方公裡的小火車站因電影《芳華》的上映」而高山區則保留著原始森林(被森林包圍的哈尼村寨,現代的房屋上,依舊採用了傳統的蘑菇房屋頂樣式,攝影師@何俊雲)▼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形成「四素同構」態勢
  • 這才是紅河最值得遊玩的地方!人間仙境雲海奇觀!
    這才是紅河最值得遊玩的地方!人間仙境雲海奇觀!紅報君已經幫你想好了趕緊看↓↓↓紅河有一種美,叫藍天白雲紅河有一種海,叫「雲海」紅河的雲彩總是刷爆朋友圈紅河的「海」無聲無息而千奇百怪快來開啟你的仙氣之旅吧
  • 雲南的這些文化和自然遺產你知道幾個?
    年,《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決定:從2006年起,將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定為我國的「文化遺產日」;2016年9月,國務院決定把「文化遺產日」調整設立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集中宣傳展示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成果搭建了重要平臺。
  • 哈尼人世代耕耘,1300年勾畫出世界上最美的梯田,你知道是哪兒嗎
    然而有些自然景觀雖然是人造景觀,卻同樣在旅遊天堂裡佔據著重要的位置,比如雲南省紅河州的哈尼梯田就於2013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哈尼梯田規模最大、最集中的三個片區均在元陽縣,包括老虎嘴、壩達、多依樹。所以元陽梯田就是哈尼梯田的集中表現。
  • 2019旅交會精彩繼續,紅河文旅展區載歌載舞,歡聲雷動
    漫步展區,綿延不絕的哈尼梯田、歷史悠久的建水古城、異域風情的碧色寨......眾多紅河的旅遊盛景在美輪美奐的海報上顯現眼前,還有古樸的建水紫陶、精緻的蒙自銀器、獨特的民族飾品等非遺產品和文創商品
  • 雲南紅河五大小眾旅遊景點,好玩人又少,想去趕緊收藏!
    Top1元陽哈尼梯田世界遺產,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山嶺雕刻」。元陽哈尼梯田位於雲南紅河州元陽縣的哀牢山南部。紅河哈尼梯田遍布於紅河州元陽、紅河、金平、綠春四縣,總面積約100萬畝,僅元陽縣境內就有17萬畝梯田。2013年被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45處世界遺產。
  • 「高清組圖」元陽哈尼梯田裡的別樣春耕
    5月8日的元陽哈尼梯田裡,「認種人」馬先生和他的朋友們,脫了鞋子,捲起褲腳,到田裡撈魚、栽秧,體驗著農耕生活……「認種人」們能進入元陽哈尼梯田體驗春耕,這還要從雲南世博元陽哈尼梯田文化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世博元陽公司」)梯田認種計劃說起。元陽風景 李文君 攝5月初的元陽哈尼梯田景區,正是春耕栽秧之季。
  • ...再翻紅——會寧皮影戲走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與創新之路
    三代人80年接力 推動皮影「破窘」再翻紅——會寧皮影戲走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與創新之路白銀日報記者 李豔 梁進贇 李倩皮影戲歷史悠久,據史料考證,會寧皮影戲遠在明清時代就很盛行,始建於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的隴西「樂樓」就是皮影戲在當時盛行的有力見證。2007年,《會寧皮影戲》被列入甘肅省非遺保護名錄。皮影戲在會寧稱燈戲或燈影子,在民間也有「牛皮影娃」的稱呼,主要因為它是由牛皮製作而成,廣泛流傳於會寧東南部。
  • 雲南網與你相約紅河縣長街宴 一頓不能錯過的饕餮大餐
    直播活動緊張有序籌備中 記者 普騰中木 攝 雲南網訊(記者 普騰中木 郭凱 邊曉宇)豔陽高照,晴空萬裡,哈尼情濃意更濃。11月16日,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2019年哈尼「十月年長街宴」各項活動繼續火熱進行。作為活動的最高潮環節,下午4時,甲寅鎮、寶華鎮等地將擺起長街宴,盡迎天下客,屆時,遊客來賓可品嘗哈尼美食,感受哈尼民情,大快朵頤,盡享當地民族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