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這幾種腹痛很危險 孕媽要當心
懷孕期間,孕媽最擔心的問題是什麼?當然是胎寶寶的健康!身體出現任何風吹草動,都能讓孕媽那顆原本就擔驚受怕的心草木皆兵,尤其是第一次懷孕的新手媽媽們。然而,孕期最不缺的就是各種原因導致的腹痛和腹部不適了,到底哪種不適是孕期正常反應?哪種表現是危險的徵兆需要立即就醫?今天,武漢瑪麗亞菁嬰孕娩中心就為各位孕媽梳理一下。
一、孕期這些腹痛是危險信號
孕早期:1-3個月
1、先兆流產
表現:腹痛出現在陰道流血之後,整個過程都伴隨著陰道流血,腹痛不斷加劇
醫學上將妊娠不足28周、胎兒體重不足1000g而終止的妊娠稱為流產。
先兆流產表現為停經後出現少量陰道流血,常為暗紅色或血性白帶,無妊娠物排出,流血後數小時至數日可出現輕微下腹痛、腰骶部脹痛、骨盆腔痛,腹部有明顯下墜感。
經休息及治療,症狀消失,可以繼續妊娠,但如果疼痛加劇或持續出血,需要立即就醫。
2、宮外孕
表現:突然感覺下腹部撕裂樣劇痛,陰道流血,伴有肛門墜脹感
妊娠時受精卵著床於子宮腔以外,稱為異位妊娠,習慣稱為宮外孕,以輸卵管妊娠最多見。
最主要的表現是,懷孕6至8周或更長後,陰道出現不規則流血,量少、點滴狀、顏色暗紅或深褐色,或者量較多似月經,下腹一側隱痛或脹痛,嚴重者會突然感覺下腹撕裂樣劇痛,疼痛為陣發性或持續性,同時伴有肛門墜脹感。
內臟出血多時會有全腹疼痛、噁心嘔吐症狀,部分患者甚至出現休克,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脈搏快,血壓下降。
3、葡萄胎
表現:陣發性下腹痛,脹痛或鈍痛,常發生於陰道流血前,可伴有妊娠嘔吐
葡萄胎是一種妊娠期的良性腫瘤,最常見的症狀是停經8至12周後有不規則的陰道流血,量多少不定,反覆發作,逐漸增多,確診後應儘早手術,以求保留子宮,避免發生遠處轉移。
由於葡萄胎增長迅速和子宮過度快速擴張,早孕反應出現的時間比正常孕媽早,一般從停經6周左右開始出現頭暈、乏力、嗜睡、食欲不振、偏食、厭食油膩、噁心、晨起嘔吐等症狀,或有妊娠高血壓的表現,如高血壓、下肢水腫、尿中有白色絮狀沉澱等。
4、卵巢囊腫扭轉
表現:下腹持續劇烈疼痛
孕早期,如果卵巢黃體或懷孕前存在的卵巢囊腫發生扭轉或破裂,會造成下腹持續劇烈疼痛,一定要立即就醫,通過腹腔鏡將破裂或扭轉的卵巢恢復正常,才可以繼續安心懷孕。
5、嚴重的子宮扭轉
表現:急性腹痛
如果孕媽的子宮患有子宮肌瘤、先天畸形,或卵巢有腫瘤而引起子宮扭轉超過90度,可能引起急性腹痛,嚴重時還會導致休克或胎兒窘迫。
如果程度較輕,可通過臥床休息或改變孕媽姿勢來改善;如果情況嚴重,只能通過剖腹探查來矯正。
孕中期:4-7個月
1、食管裂孔疝和返流性食管炎
表現:腹痛,燒心
隨著胎兒逐漸長大,孕媽腹腔內的壓力也隨之升高,如果食管裂孔增寬,胃的底部可能通過增寬的裂孔推入胸腔,在醫學上稱為「食管裂孔疝」。
胃裡的胃酸、氣體、食物都可能返流到食管或口腔中。胃酸刺激食管黏膜,引起「返流性食管炎」,導致孕媽腹痛或燒心。
2、胎盤早剝
表現:子宮觸痛、背部疼痛、盆腔痛、頻繁的宮縮
胎盤早剝是一種嚴重的狀況,指在寶寶出生前,孕媽的胎盤和子宮部分或者完全分離。有時只是輕微見紅,有時引起突然、明顯的出血,或者羊水破裂。
同時,孕媽會感覺子宮收縮並變硬,很像抽筋,肚子裡寶寶的活動也會減少。胎盤早剝常見於合併妊娠高血壓等併發症或受到外傷的孕婦,需要立即就醫。
孕晚期:7個月之後
1、早產
表現:孕媽如果在孕中期或孕晚期(37周之前)出現下述症狀,應該儘快到醫院就診:
陰道分泌物增加,或者分泌物的性狀改變(變得稀薄、粘液狀、帶血);見紅或流血;腹痛,或者1小時內有4次以上宮縮;骨盆部位壓力增加,下背部痛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懷孕滿28周到37周前出現真性宮縮會使子宮頸變薄或張大,可能早產。
2、先兆子宮破裂
表現:下腹持續劇痛,極度不安,面色潮紅、呼吸急促
孕晚期,孕媽出現上面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防止子宮破裂。
子宮破裂經常發生在一瞬間,破裂時出現撕裂樣劇痛,隨後子宮收縮停止,疼痛緩解,血液、羊水、胎兒進入腹腔,隨後腹痛加重,孕婦呼吸急促、面色蒼白、脈搏細數,血壓下降陷於休克狀態,直接威脅產婦及胎兒生命。
子宮破裂常發生在子宮有過傷口的孕婦身上,如:接受過剖腹產或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孕婦,或者由其他子宮或胎盤問題引起。
3、先兆子癇
表現:上腹部劇痛或觸痛、嚴重頭痛、視覺障礙、噁心嘔吐
先兆子癇是孕期出現的一種複雜病症,它會導致孕婦血管發生變化,影響多個器官,包括肝、腎、大腦和胎盤。
如果在懷孕20周之後出現高血壓和蛋白尿,一般會被診斷為先兆子癇,症狀包括面部腫脹、眼睛周圍浮腫、手部腫脹、腳和腳踝的嚴重大面積腫脹等,由此造成的水液積滯還可能引起體重快速增長。
二、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痛
1、炎症性腹痛
表現:可輕可重,腹痛不規則,會出現輕度感染症狀,如低熱、白血球增多
有些孕媽懷孕前就有生殖器官慢性炎症,如陰道炎、宮頸炎等,甚至牙周炎都可能導致妊娠後的子宮內膜炎症。
妊娠期炎症有可能導致胎兒發育缺陷,而且,臨床上大多數孕中期自然流產都是由於各種類型的感染所致。
所以,懷孕前準媽媽一定要先將炎症治好。
2、尿路感染
表現:骨盆不適、下腹疼痛、單側或雙側肋骨下方疼痛
懷孕後,孕媽更容易得各種尿路疾病,包括腎炎。
膀胱感染的症狀主要包括疼痛、小便時的不適或燒灼感、骨盆不舒服或下腹疼痛;頻繁、難以控制的尿頻;尿液渾濁或者帶血。如果出現這些症狀,應該儘快就診。治療不及時可能會引起腎盂腎炎和早產。
一旦感染如果擴散到腎,通常會出現高燒、伴有寒戰或出汗,背下部或肋骨下方疼痛,噁心嘔吐,尿液中可能帶膿或帶血。
3、孕期腹瀉
表現:腹瀉引起的肚子疼,症狀比較輕微,恢復較快
懷孕期間,很多原因可能引起孕媽腹瀉,比如細菌病毒感染、不小心吃了粗糙變質或辛辣刺激的食物、腹部著涼等。
腹瀉如果時間比較長、次數多,也會導致腹痛的感覺,屬於常見的正常現象,孕媽不必過於緊張,只要遵醫囑治療腹瀉即可。
另外,一定要特別注意衛生、飲食習慣,做好保暖工作,保證身體健康。
4、其他原因
不管是否懷孕,都有很多原因會引起腹痛,常見因素包括:食物中毒、闌尾炎、腎結石、肝炎、膽囊疾病、胰腺炎、腸梗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