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新聞1+1》欄目做了一期關於疫情應對中護理一線的報導,使大眾關注到了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護理群體。據白巖松介紹,截至2月9日24時,全國共約有19800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其中醫生約5000人,而護士約14000人。
在疫情防控這場持久戰中,一線的醫護人員為保護人民生命健康作出了重大貢獻,在近期的媒體報導中,我們看到了這樣幾個事跡:
1992年出生的護士黃杉已經從事護理工作7年,懷孕不到兩個月出現了自然流產現象,做完清宮手術10天後,加入了這場「抗疫戰」;
武漢一名叫趙瑜的護士,已懷孕9個月,本應在家安心待產的她,卻仍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帶著面具,奔赴在戰疫一線;
東莞一名叫周婷婷的護士,同樣懷有9個月的身孕,卻始終堅守在抗疫一線。
媒體在報導這些事跡時,用的多是「感動」「巾幗不讓鬚眉」 這樣的稱讚,但卻引發了網友的熱議,有網友認為「是要照顧病人沒錯,但這不意味著要犧牲醫護人員」。醫護人員作為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戰士,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因此保護好醫務人員的基本權益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要關注醫務人員的職業暴露問題。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是指醫務人員在從事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或傳染病病原體,從而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類職業暴露。而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又分感染性職業暴露,放射性職業暴露,化學性(如消毒劑、某些化學藥品)職業暴露,及其他職業暴露。
在目前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情形下,醫務人員面臨著被感染的巨大風險。《傳染病防治法》第十一條規定:「對因參與傳染病防治工作致病、致殘、死亡的人員,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補助、撫恤。」第六十四條:「對從事傳染病預防、醫療、科研、教學、現場處理疫情的人員,以及在生產、工作中接觸傳染病病原體的其他人員,有關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採取有效的衛生防護措施和醫療保健措施,並給予適當的津貼。」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傳染病防治人員安全防護的意見》中將診斷標準明確、因果關係明晰的職業行為導致的傳染病納入職業病分類和目錄,將重大傳染病防治一線人員納入高危職業人群管理。對在重大傳染病疫情中參與傳染病防治工作致病、致殘、死亡的人員,參照機關事業單位工傷撫恤或工傷保險等有關規定給予撫恤、保障。
由此可知,參與傳染病防治工作的人員,可以按照國家規定享受撫恤、津貼或者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即使是未從事傳染病防治工作的一般醫務人員,其在工作過程中發生疾病感染,也可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之規定,「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或者「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可以認定為工傷,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另一方面,要重點保護女性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2012年,我國為了減少和解決女職工在勞動中因生理特點造成的特殊困難,保護女職工健康,制定了《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其中第五條規定:「用人單位不得因女職工懷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資、予以辭退、與其解除勞動或者聘用合同。」第六條規定:「女職工在孕期不能適應原勞動的,用人單位應當根據醫療機構的證明,予以減輕勞動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夠適應的勞動。對懷孕7個月以上的女職工,用人單位不得延長勞動時間或者安排夜班勞動,並應當在勞動時間內安排一定的休息時間。」第七條規定:「女職工生育享受98天產假,其中產前可以休假15天;…女職工懷孕未滿4個月流產的,享受15天產假;…」且該規定的附錄中明確了女職工在孕期禁忌從事的勞動範圍,其中就包括「體力勞動強度分級標準中規定的第三級、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作業」。
疫情防控工作中醫務人員的勞動強度可想而知,根據上述規定,不管是剛做完流產手術的黃護士,還是即將臨產的趙護士、周護士,都有權按照法律規定要求休假,並且《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中對用人單位的責任也作出了明確規定,即:用人單位違反本規定,侵害女職工合法權益的,女職工可以依法投訴、舉報、申訴,依法向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機構申請調解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用人單位違反本規定,侵害女職工合法權益,造成女職工損害的,依法給予賠償;用人單位及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在疫情防控中,國家也關注到了醫務人員的權益保護問題。
1月25日,國家衛健委、財政部發布《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經費保障政策的通知》,對於直接接觸待排查病例或確診病例,診斷、治療、護理、醫院感染控制、病例標本採集和病原檢測等工作相關人員,中央財政按照每人每天300元予以補助;對於參加疫情防控的其他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中央財政按照每人每天200元予以補貼。
2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於改善一線醫務人員工作條件切實關心醫務人員身心健康的若干措施》發布,提出要改善醫務人員工作和休息條件,維護醫務人員身心健康,落實醫務人員待遇,提高衛生防疫津貼標準,加強對醫務人員的人文關懷,為醫務人員創造更加安全的執業環境,同時做好先進表彰工作。
2月14日,國家衛健委為了加強醫務人員心理危機幹預和心理疏導,為醫務人員開設了11條心理援助專線和7個心理網絡平臺,24小時接聽一線醫務人員諮詢,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醫務人員的心理壓力會隨之減小。
苦難必將過去,願我們的醫護戰士們都能平安歸來,致敬這場戰疫中的守護者!
(本文系醫法匯原創,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