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時感到心慌心悸、食慾不好,放鬆不下來,情緒不穩定,怎麼辦?
答: 這是正常的,是應激狀況下的反應。說明你需要適當的休息了。建議抽時間和同事聊聊天,給家裡打個電話,保證飲食和睡眠。如果有可能,在辦公室裡做點適度的運動,同事之間相互做做按摩。
2. 想跟同事們一起奮戰,我可以不休息嗎?
答: 不可以,每個人都需要休息。目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明確指出,一線工作人員要「安排適宜的放鬆和休息」,只有調整好了自己的狀態,才能更好地工作。
3.當有患者醫治無效死亡時,我們感到很難受、無力,甚至內疚,我們該怎麼辦?
答: 面對這樣的情況,醫生們都有類似的感受。不用責怪自己,醫學本不是萬能的,這次的疫情是全人類的戰鬥,不是我們個人能控制的。如果同事們情緒不好,可以給彼此一個擁抱,彼此相互安慰和支持。
4. 我們一直在單位搶救病人,特別想念家人但又不敢跟家人聯繫,害怕自己在電話裡哭出來,讓他們擔心。
答: 非常理解你們的擔憂,家人是你們堅強的後盾,要多和家人交流,告訴家人你的思念和擔憂,別擔心自己會哭出來,告訴他們你真實的想法,這樣可以讓彼此更安心。
5. 總擔心防護不到位,怕被感染,怎麼辦?
答: 理解你的擔憂,你是一線的戰士,感謝你,向你致敬!請確保自己的防護措施,保護好自己!可以跟同事、領導說出自己的感受,相互幫助和支持能讓你放鬆一些。
6. 我的同事在工作中被感染了,我很擔心他,我感到沮喪無助,怎麼辦?
答: 看著同一戰壕裡的戰友倒下了,擔憂、無助,害怕自己被感染都是很正常的。請做好防護措施,保護好自己。可以寫些溫馨的話給他看,給他鼓勵的笑容和手勢,也鼓勵他多與親朋溝通。如果發現自己或同事持續心情低落,整個人變得憂鬱時,就要向心理醫生尋求專業幫助。
——————————————————
本文摘自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心理救援分會培訓教材《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的心理危機幹預》。張桂青教授是國內著名的心理危機幹預專家,長期從事該領域的研究和實踐工作。在本次疫情中,張教授在中國繼續醫學教育網上發布「疫情期醫患心理幹預要點問答」免費視頻教學課程,並親自率隊赴武漢戰疫一線開展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機幹預相關工作。張教授在本書中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結合疫情發展的實際,針對疫情中的各種心理問題精準施策,從心理應激反應、心理問題的評估、心理危機幹預的流程等各個方面對心理危機幹預治療進行了專業的論述,同時根據我國抗擊疫情心理危機幹預的實際需求,結合疫情中出現的典型案例,給出了病情分析、心理評估及心理危機幹預措施,既有一線經驗的總結,又有該領域研究的新進展,有很強的科學性和臨床實用性。
本書的出版得到了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心理救援分會和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的肯定,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心理救援分會肖濤會長和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吳愛勤同志分別為本書撰寫了序言和前言。希望本書的出版不僅可以為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特別是從事精神衛生、心身醫學和臨床心理醫師及相關醫務人員提供參考,還能為抗「疫」一線開展大範圍心理危機幹預活動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
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出版集團踐行社會責任,為抗擊疫情在極短時間內出版了該書並將電子版免費分享,希望能為早日打贏這場抗「疫」阻擊戰貢獻我們一份微薄之力。本書內容將在「今日頭條」平臺中陸續發布,其他媒體朋友可聯繫我們的郵箱rsksts@163.com免費獲取授權發布本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