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確診後如何心理調適——戰疫一線專家教你保持心理健康2

2020-08-27 中國人事出版社



1. 為什麼是我被感染?我怎麼這麼倒黴,我恨傳染病毒給我的人。

答: 憤怒是在重大負性應激事件後出現的一種正常情緒反應,沒有人願意生病,也沒有人願意把疾病傳染給別人。這種憤怒會持續一段時間,要去接納它,但不要被憤怒情緒所裹挾。可以允許自己哭泣,或者通過視頻、語音的方式向親人、朋友、心理治療師表達這種情緒;或者通過撕紙、拍打枕頭來發洩憤怒。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將注意力轉移到治療上,良好的心態有助於提高我們的免疫力,幫助我們戰勝疾病。

2. 我被隔離,快崩潰了,什麼也做不了,我該怎麼辦?

答: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部分人可能出現崩潰和失控的狀態,特別是在重大疫情發生時,面對疾病的威脅,更容易出現上述情況。這時,可以在隔離區做一些有助於穩定自己情緒和身體康復的事情,比如給親朋好友打電話,做適度的運動,看看搞笑視頻,聽聽新聞,拍打身體,等等。通過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去感受周圍的一切,恢復一些掌控感。

3. 我整天都在擔心、恐懼,害怕好不起來,怎麼辦?

答: 在重大疫情發生時,被確診為感染患者,我們會感到壓力很大,出現焦慮、緊張和恐懼等負性情緒,這是一種正常的反應。隨著病情的好轉,包括周圍的人陸續好轉出院,這些負性情緒會隨之減輕。也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去主動調適:一是安排好每天的生活,保持規律的作息,在非治療時間可以聊天、看書、聽音樂、學習、進行室內運動等。二是專注地做一些事情,比如專注於呼吸,專注地看、聞、聽、摸、吃某一樣東西,在室內專注地行走,關注行走時腳和腿的感受。三是通過呼吸、肌肉放鬆等方式來幫助自己放鬆,緩慢地吸氣,緩慢而徹底地呼氣,讓身體的肌肉緊繃後鬆弛,比如,握緊拳頭,保持 5 秒,放鬆,依次對身體的不同部位進行緊繃—放鬆的練習。如果這種情緒仍然持續存在,或者進一步加重,就要向醫生尋求專業幫助。

4. 感到沮喪、無助,高興不起來,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怎麼辦?

答: 這是重大創傷之後出現的一種情緒反應。這種情緒反應比較輕的時候,我們可以採取以下辦法來緩解:一是給自己做「餅乾罐子」,在紙條上分別寫下十件想做的事情,放在一個罐子裡,每天抽取一條去做。二是運動。三是寫情緒日記。四是傾訴和表達。五是尋找希望和支持。如果自我調適效果不好,這些情緒還得不到緩解或繼續加重,就要向醫生尋求專業幫助。

5. 有時候,我感到很絕望,生活沒有意思,甚至想一死了之,怎麼辦?

答: 如果有上述情況,並且還出現情緒低落和興趣減退,那麼你可能進入了抑鬱的狀態。這不是因為你軟弱,也不是你不夠堅強,這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這次的打擊,本身的性格、遺傳、大腦神經遞質的改變等,這完全不是你用意志力就能克服的,你一定要告訴醫生,尋求專業的幫助。

6.我經常出現心慌、頭昏、乏力、肌肉酸痛等與呼吸無關的症狀,是不是病情加重了?

答: 出現上述症狀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病毒感染所致,會隨著整個病情的好轉而逐漸好轉;第二個原因是緊張、焦慮所導致的軀體化症狀,當焦慮症狀緩解後,上述症狀也會隨之減輕。

7. 我已經被感染了,我非常擔心家人的健康,他們也非常擔心我,怎麼辦?

答: 保持和家人的聯絡,儘量通過視頻、語音聯繫,避免單向的文字交流。要多了解家人的近況,告知家人自己的現狀,告訴家人你是如何接受治療的。要多和家人談談生活中的趣事,彼此互相
鼓勵和支持。

——————————————————————————

本文摘自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心理救援分會培訓教材《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的心理危機幹預》。張桂青教授是國內著名的心理危機幹預專家,長期從事該領域的研究和實踐工作。在本次疫情中,張教授在中國繼續醫學教育網上發布「疫情期醫患心理幹預要點問答」免費視頻教學課程,並親自率隊赴武漢戰疫一線開展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機幹預相關工作。張教授在本書中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結合疫情發展的實際,針對疫情中的各種心理問題精準施策,從心理應激反應、心理問題的評估、心理危機幹預的流程等各個方面對心理危機幹預治療進行了專業的論述,同時根據我國抗擊疫情心理危機幹預的實際需求,結合疫情中出現的典型案例,給出了病情分析、心理評估及心理危機幹預措施,既有一線經驗的總結,又有該領域研究的新進展,有很強的科學性和臨床實用性。

本書的出版得到了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心理救援分會和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的肯定,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心理救援分會肖濤會長和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吳愛勤同志分別為本書撰寫了序言和前言。希望本書的出版不僅可以為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特別是從事精神衛生、心身醫學和臨床心理醫師及相關醫務人員提供參考,還能為抗「疫」一線開展大範圍心理危機幹預活動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

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出版集團踐行社會責任,為抗擊疫情在極短時間內出版了該書並將電子版免費分享,希望能為早日打贏這場抗「疫」阻擊戰貢獻我們一份微薄之力。本書內容將在「今日頭條」平臺中陸續發布,其他媒體朋友可聯繫我們的郵箱rsksts@163.com免費獲取授權發布本書內容。

相關焦點

  • 抗擊新冠肺炎一線醫護人員如何心理調適——戰疫一線專家教你保持心理健康3
    說明你需要適當的休息了。建議抽時間和同事聊聊天,給家裡打個電話,保證飲食和睡眠。如果有可能,在辦公室裡做點適度的運動,同事之間相互做做按摩。2. 想跟同事們一起奮戰,我可以不休息嗎?答: 不可以,每個人都需要休息。目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明確指出,一線工作人員要「安排適宜的放鬆和休息」,只有調整好了自己的狀態,才能更好地工作。
  • 戰疫一線專家教你保持心理健康——1.在疫情中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面對關乎生命的大事,感到焦慮和恐慌是正常的,因此,我們要在高度重視疫情的前提下,採取適當措施調適壓力,減少疫情對心理的衝擊,保持心理的健康。(一)照顧好自己1. 儘可能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適當的休息,儘量保持生活的穩定性和規律性,適當運動鍛鍊,合理飲食充分飲水,保證按時睡覺和高質量的睡眠。2. 列一個令自己感到愉悅的清單,並執行它。
  • 新冠肺炎防控科普知識 第44篇 居家心理篇 防疫一線工作人員如何自我調適心理
    新冠肺炎防控科普知識 第44篇 居家心理篇 防疫一線工作人員如何自我調適心理
  • 十大調適"藥方"給心理"消毒"
    一旦人的負面信息接收過多,「心理電量」必定會急速減量,此時如果不及時補充,人很容易陷入一種消極情緒中無法自拔。那出現煩躁、焦慮等情緒該如何緩解?戰疫:減少過度的「恐」,減輕不必要的「慌」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人們搶口罩、搶酒精消毒液、搶各種對抗病毒的藥品。這是典型的社會從眾效應,也是人類社會較為普遍的社會現象。
  • 疫情「心理應激」是自我保護!心理專家教你如何化解家人心理危機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它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不小的心理應激性事件。無論你在工作還是居家,無論是退休老人還是在家上網課的孩子,都避不開疫情給心理狀態帶來的影響。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北京回龍觀醫院心身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顏峰介紹,從臨床情況分析,目前這些心理問題主要分為四類情況,包括周邊出現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而感到恐慌,居家隔離導致家庭成員之間產生矛盾,疫情期間兒童的心理建設和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等。對照自身,如果家庭中出現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如何給予關注與調適,下面來仔細說說。
  • 身體不舒服就懷疑得了新冠肺炎?如何緩解一線工作人員心理壓力...
    遇到身體不舒服就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新冠肺炎?  這次疫情給我們帶來一系列程度不同的心理應激反應,擔心自己得病也是應激反應的一種。  二是要理性分析,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況,判斷不舒服的症狀和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狀是不是相符合,如果說是比較符合,還是要及時去發熱門診就診,如果不符合,可能是身體方面其他的問題,必要時也應該去醫院就診,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我們如何進行心理調適
    在此次疫情中,我們的生活環境和心理狀況或多或少都受到一定影響,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該如何進行心理調適來促進心理健康? 如果我們心理受到了嚴重影響,可以向專業機構尋求心理援助,目前全國各地已建立起有關新冠肺炎疫情的心理援助系統,可關注國家或當地的心理幹預網絡平臺和熱線電話,也可直接去醫院專科就診。
  • 鎮海區新冠肺炎24小時免費心理諮詢熱線助您抗「疫」
    和新冠肺炎疫情做抗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身處其中的我們身心狀態也發生了變化,有人累,有人怕,有人悶,有人愁……有知名專家指出: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在抗擊疫情戰鬥中,阻斷病毒人際傳播、防範疫情進一步擴散的同時,也必須要重視心理防疫。1月27日國家衛健委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對防疫期間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提出了幹預指導原則。
  • 攜手戰疫|師大線上心理諮詢、心理調適指南為你解憂!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新形勢新要求,學校牽掛著每一名師生身心健康。為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全校師生心理健康服務,消除或緩解因疫情給大家帶來的心理壓力和焦慮情緒,我校「向陽花」心理健康指導服務中心已開通免費在線心理諮詢服務,幫助廣大師生在疫情期間加強心理調適,舒緩情緒,有效維護心理健康。
  • 在疫情常態化下醫務人員如何心理調適
    在疫情常態化下醫務人員如何心理調適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下,醫務人員該如何調適心理?2.飲食清淡豐富,補充維生素C,保持自身免疫力。3.在休息時可聽一些輕音樂,做一些娛樂活動。4.每天練習深呼吸2-3次,呼氣要緩而慢,因地制宜地做一些體育鍛鍊,如伸展肢體、做廣播操、打太極拳等。5.儘量保證有效的睡眠時間。
  • 「網際網路+心理諮詢」模式興起,為受疫情影響者提供心理援助
    抗擊疫情一線社區工作人員、醫務人員心理壓力大,該如何調適?隨著返程高峰的到來和工作的逐漸恢復,擔心自己受到感染,比較焦慮和緊張,怎麼辦? 日前,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通知各地設立應對疫情心理援助熱線,向公眾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導等服務。
  • 特殊時期,我們如何調適心理?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全國,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非常大的影響,同時也使人們心理上產生了突如其來、無所適從的感覺,這可能會引起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心理反應,如驚恐發作。舉幾個例子:對新冠肺炎極度恐慌的一些人,當Ta處於人群密集(如菜市場、商場、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等)、密閉或狹小空間(如電梯、無窗戶的房間)、無人獨處或空曠的廣場等環境中,均極有可能就會引起驚恐發作,突然出現胸悶、心慌、暈厥感、窒息感、瀕死感等表現,而當Ta離開這類場所後,症狀也會逐漸緩解;有的被隔離人員,因過於關注自身生理狀態的變化,不小心咳嗽了幾下
  • 心理健康小知識丨重大考試後如何做好心理調適?
    雖然高考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人生中最為重要的考試之一,但進入大學之後你們還會經歷更多的人生「大考」,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在經歷人生重大考試時如何做好心理調適。調適方法:當你預估考試發揮不理想而尚未發布成績時,這段等待是最煎熬的。對此,我們應該避免過分自責,可以去回顧自己或和親密的家人朋友分享他們當年高考以及人生重要關頭或艱難時期的經歷,明白來日方長,無論高低起伏都是一種狀態,我們要以更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可能的挫折。
  • 疫情對小學生學習心理影響的調適研究
    作者: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城關小學特級教師 鄭麗敏新冠肺炎疫情不僅造成了我國各小學教育教學中正常教學秩序中斷、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管理與線上教學形式不相匹配等問題,同時也造成了小學生學習心理的諸多變化。我們通過對於某市4所小學中不同年級不同學科近30位教師的調研,了解到新冠肺炎疫情對於小學生學習心理的影響。
  • 臨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清零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4日訊 3月14日上午,臨沂市疫情防控傳來振奮人心的好消息:最後一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陳某某在臨沂市人民醫院治癒出院!至此,臨沂市49名確診患者全部治癒出院,實現所有確診患者「全治癒」,疫情一線醫護及防疫人員「零感染」的目標。
  • 學會自我心理調適,讓自己的大學生活更健康
    大學校園就像是一個小社會,除了學習還要學會如何與人相處,但人的性格習慣都是不同的,性格不合的人可能會產生一些摩擦。小摩擦也會導致大問題,一個想不開可能就會做出錯事來,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 復工復學,你的心理情緒穩定嗎?教你掌握科學的自我調適方法
    保持堅強,勇敢的心新冠肺炎病毒和流感病毒相比較,儘管因此,當我們具備更多科學知識的時候,我們的想法就能夠做到「去災難化」,從而讓我們的心身系統保持在一種功能適應良好的狀態。 心理調適二:儘早恢復規律的生活,保持身體協調的狀態。
  • 考後心理調適!團區委開設輔導站呵護考生心理健康
    原標題:團區委開設輔導站呵護考生心理健康 隨著2020年全國高考落下帷幕,如何引導考生做好高考後心理調適,是擺在考生和家長面前的又一次「考驗」。近日,團區委下屬社工組織,手拉手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開設青少年心理輔導站,通過線下面對面服務的形式,免費為高考學生及家長提供心理疏導,及時解決青少年面臨的心理健康問題。
  • 疫情期間如何保持心理健康?18個心理疏導問題為你支招
    防疫期間,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給出這些答案。1、在小區做志願者,有時會遇到不順心的事,家裡人勸我別去了,我覺得他們都不理解我。答:感謝您的辛勤付出,您做得很好!4、我是一名孕婦,每天很慌,應該如何調適?答:首先要理性接納。孕產婦在疫情影響下,更容易感到焦慮,要學會接納自己的情緒。其次要營造安靜、舒適的環境。除產檢外,儘量不要外出,居家休息。第三要合理安排生活。保持規律作息,學習一些孕期知識,做適當的家務和居家運動。
  • 做好情緒管理 呵護心理健康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大家帶來了不小的心理衝擊和壓力,一些人產生了焦慮、恐懼、迷茫的情緒,「心理防疫」成為抗疫的重要「戰場」。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人們該如何排解壓力,呵護心理健康?人們管理情緒的側重點是什麼?如何「修復」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