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是我被感染?我怎麼這麼倒黴,我恨傳染病毒給我的人。
答: 憤怒是在重大負性應激事件後出現的一種正常情緒反應,沒有人願意生病,也沒有人願意把疾病傳染給別人。這種憤怒會持續一段時間,要去接納它,但不要被憤怒情緒所裹挾。可以允許自己哭泣,或者通過視頻、語音的方式向親人、朋友、心理治療師表達這種情緒;或者通過撕紙、拍打枕頭來發洩憤怒。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將注意力轉移到治療上,良好的心態有助於提高我們的免疫力,幫助我們戰勝疾病。
2. 我被隔離,快崩潰了,什麼也做不了,我該怎麼辦?
答: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部分人可能出現崩潰和失控的狀態,特別是在重大疫情發生時,面對疾病的威脅,更容易出現上述情況。這時,可以在隔離區做一些有助於穩定自己情緒和身體康復的事情,比如給親朋好友打電話,做適度的運動,看看搞笑視頻,聽聽新聞,拍打身體,等等。通過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去感受周圍的一切,恢復一些掌控感。
3. 我整天都在擔心、恐懼,害怕好不起來,怎麼辦?
答: 在重大疫情發生時,被確診為感染患者,我們會感到壓力很大,出現焦慮、緊張和恐懼等負性情緒,這是一種正常的反應。隨著病情的好轉,包括周圍的人陸續好轉出院,這些負性情緒會隨之減輕。也可以通過以下方法去主動調適:一是安排好每天的生活,保持規律的作息,在非治療時間可以聊天、看書、聽音樂、學習、進行室內運動等。二是專注地做一些事情,比如專注於呼吸,專注地看、聞、聽、摸、吃某一樣東西,在室內專注地行走,關注行走時腳和腿的感受。三是通過呼吸、肌肉放鬆等方式來幫助自己放鬆,緩慢地吸氣,緩慢而徹底地呼氣,讓身體的肌肉緊繃後鬆弛,比如,握緊拳頭,保持 5 秒,放鬆,依次對身體的不同部位進行緊繃—放鬆的練習。如果這種情緒仍然持續存在,或者進一步加重,就要向醫生尋求專業幫助。
4. 感到沮喪、無助,高興不起來,對什麼都不感興趣,怎麼辦?
答: 這是重大創傷之後出現的一種情緒反應。這種情緒反應比較輕的時候,我們可以採取以下辦法來緩解:一是給自己做「餅乾罐子」,在紙條上分別寫下十件想做的事情,放在一個罐子裡,每天抽取一條去做。二是運動。三是寫情緒日記。四是傾訴和表達。五是尋找希望和支持。如果自我調適效果不好,這些情緒還得不到緩解或繼續加重,就要向醫生尋求專業幫助。
5. 有時候,我感到很絕望,生活沒有意思,甚至想一死了之,怎麼辦?
答: 如果有上述情況,並且還出現情緒低落和興趣減退,那麼你可能進入了抑鬱的狀態。這不是因為你軟弱,也不是你不夠堅強,這與很多因素有關,比如這次的打擊,本身的性格、遺傳、大腦神經遞質的改變等,這完全不是你用意志力就能克服的,你一定要告訴醫生,尋求專業的幫助。
6.我經常出現心慌、頭昏、乏力、肌肉酸痛等與呼吸無關的症狀,是不是病情加重了?
答: 出現上述症狀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病毒感染所致,會隨著整個病情的好轉而逐漸好轉;第二個原因是緊張、焦慮所導致的軀體化症狀,當焦慮症狀緩解後,上述症狀也會隨之減輕。
7. 我已經被感染了,我非常擔心家人的健康,他們也非常擔心我,怎麼辦?
答: 保持和家人的聯絡,儘量通過視頻、語音聯繫,避免單向的文字交流。要多了解家人的近況,告知家人自己的現狀,告訴家人你是如何接受治療的。要多和家人談談生活中的趣事,彼此互相
鼓勵和支持。
——————————————————————————
本文摘自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心理救援分會培訓教材《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的心理危機幹預》。張桂青教授是國內著名的心理危機幹預專家,長期從事該領域的研究和實踐工作。在本次疫情中,張教授在中國繼續醫學教育網上發布「疫情期醫患心理幹預要點問答」免費視頻教學課程,並親自率隊赴武漢戰疫一線開展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機幹預相關工作。張教授在本書中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結合疫情發展的實際,針對疫情中的各種心理問題精準施策,從心理應激反應、心理問題的評估、心理危機幹預的流程等各個方面對心理危機幹預治療進行了專業的論述,同時根據我國抗擊疫情心理危機幹預的實際需求,結合疫情中出現的典型案例,給出了病情分析、心理評估及心理危機幹預措施,既有一線經驗的總結,又有該領域研究的新進展,有很強的科學性和臨床實用性。
本書的出版得到了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心理救援分會和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的肯定,中國醫學救援協會心理救援分會肖濤會長和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吳愛勤同志分別為本書撰寫了序言和前言。希望本書的出版不僅可以為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特別是從事精神衛生、心身醫學和臨床心理醫師及相關醫務人員提供參考,還能為抗「疫」一線開展大範圍心理危機幹預活動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
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出版集團踐行社會責任,為抗擊疫情在極短時間內出版了該書並將電子版免費分享,希望能為早日打贏這場抗「疫」阻擊戰貢獻我們一份微薄之力。本書內容將在「今日頭條」平臺中陸續發布,其他媒體朋友可聯繫我們的郵箱rsksts@163.com免費獲取授權發布本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