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來,北京動物園的遊客也逐漸增多了。小朋友們見著可愛的小動物總是開心不已,除了拍照留影,還恨不得湊上前用手摸摸碰碰、近距離「互動」一番。
為了滿足孩子的要求,有些家長便不惜違反公園的管理規定,不斷與公園「鬥智鬥勇」,甚至不惜與工作人員打起「遊擊戰」。
沒曾想,這麼做不僅上了報紙、還挨了批評……
「請勿投喂!」
在北京動物園遊覽,幾乎每個動物展覽區域都能見到這樣的警示標語。
但儘管園方想出了各種招數,不斷升級改造各個動物展區的防護設施,還是無法阻止家長們的「助攻」,不信請看↓↓
水禽湖畔:防護網攔不住「饅頭投手」
北京動物園水禽湖畔,距離岸邊兩米開外的湖面上,特意架設了一道高出水面的防護網。
但「獻愛心」的親子遊客們是屢禁不止,大人們甚至和湖邊巡邏的保安打起了「遊擊戰」。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有家長拎著一大口袋白饅頭,眼疾手快地將一大塊饅頭撕下來塞進孩子手中,趁著保安不注意,催促道:「餵吧!餵吧!」
發現孩子力氣小,無法將食物扔過防護網,家長還趕快助力,協助孩子將食物往遠處扔。
小提示
• 水禽們的「食譜」主要為:顆粒飼料、蔬菜、混合飼料、河蝦、冷凍魚、活魚等。
• 飼養員每天會為水禽提供最佳營養配比的食物,額外的攝入會危害動物健康。
羚羊區:不到10分鐘就有三撥「投餵」
北京動物園西北角,依蘭大羚羊的「家」被金屬護欄、鐵柵欄團團圍住,為了防止遊客隨意投餵食物,還特意在鐵柵欄內又額外加裝了一層鐵絲網。
但層層防護,似乎並沒有抵擋住家長們的投餵「熱情」,不少父母甚至是「有備而來」。
一位年輕的媽媽四下張望了一圈,看到附近沒有工作人員的身影,立刻從包裡掏出滿滿一塑膠袋蔬菜,將切成手指頭粗細的胡蘿蔔條和黃瓜條迅速塞進孩子的手中。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普氏野馬圍欄前,爸爸發現小兒子個頭太矮,站在圍欄外不管怎麼努力伸長手臂都餵不到動物,索性一把舉起兒子,將孩子「投」進了原本禁入的圍欄內。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看到兒子有些膽怯,爸爸還在一旁還不斷鼓勵:「別害怕,你把胡蘿蔔再往裡伸伸,要不然它夠不著。」
小提示
• 許多動物平時主要吃含水量沒那麼大的草,像黃瓜這類食物是絕對不能餵的,水分太足,容易吃壞肚子。
事實上,自今年6月1日起實施的《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將「違規投餵動物」明確列入「不文明行為」重點治理。
為啥動物不能隨便喂?這個看似「老生常談」的問題,無論是小孩子還是大人都需要好好了解:
△ 動物園動物飼料
動物們應該吃什麼、怎麼吃、吃多少,這些都離不開動物園內技術人員的層層把關。但是遊客的隨意投喂,容易破壞動物的正常飲食習慣,甚至對動物造成嚴重傷害。
所以,想教會孩子真正愛護動物,家長們就不應「以身作則」引導孩子投喂!
以隨意投餵動物為例,這樣的「不文明」舉動不僅有損動物的健康,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家長:
許多父母會偏執地認為,去動物園帶著孩子喂喂動物能為他們留下美好的童年回憶,卻忽略了身為家長無時無刻不存在的榜樣作用。
實際上,若干年後孩子們能回憶起的美好是有父母陪伴的歡樂時光,而非用一根胡蘿蔔餵野馬吃的細節,而他們對於自然生物的熱愛也絕不會建立在這些破壞規則的行為上。
家庭教育,不僅僅是關在家中的言行舉止,走出門才是真的訓練場。
孩子:
很多時候,其實孩子並沒有提出投餵動物的要求,面對孩子的膽怯或害怕,家長卻毫不關注,甚至還會主動示範、言語催促,將好端端的觀賞變成一種強迫性質的「互動」。但這樣的「互動」真的會讓孩子們感到舒服嗎?
圖片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喜愛的動物,也可能會有自己害怕的動物,這十分正常。家長們一味的「趕鴨子上架」不僅不會讓孩子體會到參觀的樂趣,如果在「互動」過程中不慎發生意外,還會給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嚴重的心理陰影。
除了隨意投餵動物外,動物園內還有很多常見的「不文明」行為:
這些行為無形中會增加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帶去管理不便,也會變相引發安全問題,迫使園方加強防護措施:玻璃牆、隔離網、欄杆、大喇叭……「安全」多了,但是遊覽效果卻大打折扣。
因此,小編提醒各位家長,假期出門遊玩,安全第一, 文明也時刻不能丟,為孩子做個好榜樣,我們必須以身作則!
部分素材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首都園林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