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批評越犯錯,批評孩子兩大"雷區",看看你踩雷了嗎?

2020-07-29 家有三寶育兒經

這幾天看頭條,裡面有很多家長說自己孩子受不得批評,越是批評還越是犯錯,這怎麼辦呢?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不批評孩子,使孩子自我反省,進行自我批評。當然這也是不大可能的,孩子沒有批評的鞭策,孩子永遠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是對的,這是非常不利於孩子發展的,孩子年齡也小,讓孩子開展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評也是不現實的。

因為他們其實或許也並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因此對於我們家長的批評,孩子聽完了產生的是一種厭惡或排斥的心理,甚至下次在同樣的事情上,孩子還是和你對著幹,這可能是因為你踩了批評孩子的雷區。

孩子越批評越犯錯,批評孩子兩大"雷區",看看你踩雷了嗎?

批評兩大雷區,家長千萬不要踩

1.在孩子吃飯或睡覺的時候批評孩子

不管孩子有什麼錯誤,我們家長都不可以在孩子吃飯的時候批評孩子。神經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是他們的味蕾。嗅覺及聽覺等感官最為幸福也最為靈敏的時候,此時批評孩子,孩子可能對你批評的語言可能就記住了,但孩子記下了這些語言就會使自己產生深深的負罪感,這樣將影響孩子吃飯,甚至在以後孩子吃飯的時候這種不良的感覺都會一直在孩子心頭縈繞,孩子睡覺的時候批評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

孩子越批評越犯錯,批評孩子兩大"雷區",看看你踩雷了嗎?

2.批評孩子只說孩子的問題,不說孩子的優勢

很多時候,作為家長我們在對孩子的行為或表現極度憤怒的情況下,我們往往會把孩子批評得一無是處,說孩子是最差的那一個,任何事物都是矛盾二元對立的,我們僅僅說孩子的問題,而不對孩子做得好的方面表示鼓勵和肯定,結果就是因為我們家長這樣一再否定的批評,使得孩子在強烈的自我愧疚感中懷疑自己的能力,進而孩子不自信了,以後做得好的方面也可能成為孩子要受批評的方面。


孩子越批評越犯錯,批評孩子兩大"雷區",看看你踩雷了嗎?

以上是我們批評孩子要注意避開的幾個雷區,那麼我們到底如何批評孩子呢?才能使得孩子在批評中真正地有所收穫有所進步,向著正確的方向努力。根據兒童教育發展心理學及兒童認知心理學的觀點,以下幾個批評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家長使得孩子樂於接受批評,在批評中培養出更加上進的孩子。

孩子越批評越犯錯,批評孩子兩大"雷區",看看你踩雷了嗎?

1.把孩子的錯誤地方&34;

我們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把孩子的問題說清楚,並且在語氣和態度上一定要非常誠懇,只有我們把孩子的問題向孩子說清楚了孩子才會明白自己錯在哪兒,否則我們的批評是沒有邏輯沒有內容無目的的批評,對孩子的進步起不了任何的效果。

孩子越批評越犯錯,批評孩子兩大"雷區",看看你踩雷了嗎?

2批評後立即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和孩子今後的努力方向

我們家長都會批評孩子,但很少有家長可以在批評後給予孩子肯定,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這對孩子的自信心的發展和這次批評的效率有重要影響。我們只有在批評後立即指出孩子的問題,這樣才是一個完整的批評。

孩子越批評越犯錯,批評孩子兩大"雷區",看看你踩雷了嗎?

3.發現孩子問題立即批評,不要&34;,避免&34;

許多時候,我們雖然發現孩子的問題後,我們雖然生氣但選擇了克制,想到孩子如果再有問題,一起批評,其實這是有問題的,首先雖然我們不批評暫時忍耐,但我們也會不知不覺地把不滿發洩到孩子身上,第二,孩子現在也小了,他也會自然而然地把不滿發洩到孩子身上。因此我們發現了孩子的問題就要及時批評,這是比較關鍵的一點。

孩子越批評越犯錯,批評孩子兩大"雷區",看看你踩雷了嗎?

作為家長我們希望孩子可以在批評中成長和進步,希望我們的每一次批評都是有用的,但往往因為我們的批評方式或時間不對,使得一個個良好的教育契機變成了大型&34;,以上三個方法將幫助我們在合適的時間採取正確的方式批評孩子並取得最優的效果,助力孩子健康卓越成長。

第1頁 共1頁

相關焦點

  • 批評孩子時,千萬別做這件事!孩子越批評越差勁(附批評孩子的技巧)
    每當孩子犯錯、表現不好,家長就會想到批評孩子。批評的確是最簡單直接的教育方式,可以幫助孩子明確行為的界限。但怎樣批評才能對孩子產生積極有效的作用,卻沒那麼簡單,需要家長思考和學習。現實中,我發現很多家長批評孩子,總是習慣於通過讓孩子感到羞愧、丟臉來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比如吼叫、責罵、否定:事實證明,這種方式通常收效甚微。
  • 為什麼越批評,孩子越不聽話?讓卡耐基告訴你
    常常有父母抱怨,一件事情講了好多遍,孩子就是屢教不改,甚至越批評越不聽話,這是為什麼呢?然後,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塊糖:「我已經知道,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這時,那名男生深受感動,流著淚認錯:「陶校長,我錯了,不管怎樣,我用磚頭砸人都是不對的……」最後,陶行知又掏出第四塊糖:「你已經認錯,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陶行知先生對學生犯錯的處理方式非常睿智。
  • 越批評孩子,教育越無力?助力孩子學好需技巧,不妨試試新方法
    我們會發現很多家庭的父母越批評自己孩子孩子情況越糟糕,明明想要把孩子引導往正途去去,發現孩子根本不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反而是學會了另外的手段來對付自己,自己越批評他,最後的結果也越糟糕,這讓很多父母覺得特別無力,自己怎麼做才能幫助到孩子,這是他們最想要知道的事情。
  • 聰明的家長都會這樣批評孩子,你越批評,孩子越聽話
    在家長眼裡,聽話的孩子都是別人家的,自己的孩子總是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毛病。在家庭教育中,面對經常犯錯的孩子,我們有時候也很為難,批評重了又怕傷了孩子的自尊,說輕了又怕沒有效果。其實你知道嗎?還有一種批評方式既有效又不會傷害到孩子,那就是幽默式批評。我們每個人都不喜歡過於死板的東西,我相信,連那些過於死板的人也是如此。
  •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可以無所顧忌的批評孩子嗎?
    每當孩子犯錯時,很多家長也許少不了惡語相向,甚至要動手,這樣做真的可以嗎?真的有效嗎? 作為家長,如果您還想這麼做或者正在這麼做,請立刻停止!!我們不妨試著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切實做到「兩原則、三要、三不要」,達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 你越批評孩子,孩子為何不聽還對著幹,你錯在哪?
    一、當孩子犯錯,我們家長時間不斷的批評,嘮叨個沒完。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抓住孩子一次錯誤。噼裡啪啦沒完沒了地批評,長久的批評會導致孩子對你說的東西麻木不仁。心理學叫作超長效應。這種沒完沒了的批評,對孩子過度的刺激。孩子接收的信息是有限的。其實你批評的時間越長,他的耳朵是關閉了的。長時間批評,孩子是很厭煩的,是沒有聽進去的。我們普通人也是這樣。當某人長時間指責批評你的時候。
  • 批評教育的五大雷區:你批評孩子的方式真的對嗎?
    他們只是對自己的批評極度變態,自我價值感低到幾乎沒有,認知出現偏差,認為自己活著完全沒有意義。你曾經某一刻有過這種想法嗎?或許吧。那麼該怎麼辦?面對壓力,我們應該學會調整心態,改變對自己的認知,提升自己的自尊水平和自我價值感。3、為什麼會有這樣惡毒的自我批評呢?
  • 批評孩子,這兩大誤區一定要避開,不然孩子會更加叛逆
    很多家長總是說孩子總在犯錯、在哪兒都犯錯、整個人都有錯。而是應該把這次錯誤看成暫時的、特定場景的,和不涉及人格問題的一次錯誤。」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犯錯,父母很容易把這些點連成線,碰到一個錯糾出幾年的老本,脫口而出「你怎麼天天這樣」、「我說過多少次也不聽」……背後暗含的意思就是:你總在犯錯。
  • 孩子犯錯就急著批評?了解「三明治效應」,使批評變得更有效果
    大部分孩子之所以害怕被批評,主要原因是被批評後的自己難免情緒低落。如果是經常被家長說教,從原本還會擔心會讓父母失望,到孩子產生了逆反心理。但是利用三明治效應巧妙的批評孩子的話,能過減輕孩子對批評的牴觸情緒,讓孩子清楚地意識到,父母是對事不對人,不會因為犯錯影響自己和家長之間的關係。
  • 孩子被批評就大鬧,越批越慢?專家說:問題,出在父母身上!
    張曉止不住心中的怒火對兒子大吼:「你能不能懂事一點?看不到媽媽在忙嗎,別再添亂了!」兒子被嚇到了,連連高喊,壞媽媽,討厭你!張曉既傷心,又生氣。類似的情況,幾乎隔幾天就要上演一次。眼看上學快遲到了,孩子就是磨磨蹭蹭,越批評越慢。眼看就要到凌晨了,孩子就是不好好寫作業,一批評就鬧情緒。去朋友家,孩子欺負小朋友,剛說兩句就哭鬧……在生活當中,尤其是在關鍵時刻,孩子總是表現得非常不懂事:不肯聽家長的話,還不能夠批評,一批評就大哭大鬧。說:媽媽壞、媽媽討厭、不喜歡媽媽。孩子真的是故意不聽話、愛哭鬧,惹家長生氣嗎?
  • 越批評孩子表現越差?心理學「標籤效應」:別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當孩子不斷被強化負面標籤,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標籤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就是"標籤效應"。"標籤效應":越批評孩子,孩子表現得越差孩子天性貪玩好動,總會給家長惹麻煩。遇到孩子不守規矩,家長就大聲訓斥:"你真是個聽不懂規矩的搗蛋鬼!"
  • 精彩極了與糟糕透了:表揚與批評的「雷區」
    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很有可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埋下一顆雷,在你的教育期間,這顆雷可能沒有爆出來,但是在他的未來某一天,這顆雷很有可能爆出來,讓人措手不及。所以,在與學生進行思想溝通的時候,要儘量避免一些「雷區」。
  • 孩子犯錯如何批評的好
    育兒的一大煩惱,就是孩子老犯錯誤。家長會覺得為難:不教育批評孩子,他不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了,以後還會再犯;批評孩子又怕他受傷害,容易自暴自棄。其實批評不一定是對孩子的打擊,積極心理學有個「批評出樂觀」的方法——如果批評得好,反而可以讓孩子更樂觀。此方法的關鍵在於找到一個人樂觀的根本原因。樂觀不是堅定相信未來會更好,這樣反而容易在現實面前碰得頭破血流。
  • 批評過多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如何正確批評孩子
    孩子總是把媽媽的批評當成耳旁風,甚至屢教不改,你越是三番五次對孩子說「你要把你的屋子收拾乾淨」,他就越把你的話當成耳旁風,屋子還是雜亂依舊。往往我們越批評他,他們就越犯同樣的錯誤。媽媽們就會覺得孩子不聽話,就又絮絮叨叨的數落孩子,似乎永遠看不到孩子發生的改變。媽媽們在恨鐵不成鋼的憤怒之下,是否能夠想到,是不是因為自己的批評話太多了,導致孩子這樣呢?
  • 批評孩子不管用?那是你批評的方式不對!六個原則培養卓越的孩子
    錯誤的批評方式,只會適得其反有不少家長,在面對孩子的表現不如預期、犯錯的時候,喜歡採用批評、訓斥、責罵甚至打罵的方式來教訓孩子,期望讓孩子能夠醒悟過來,殊不知,這樣的做法,往往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以下這幾種是比較常見的錯誤做法。
  • 孩子犯錯不能批評?家長要讓批評變「甜」,孩子才容易接受
    歡迎點讚和分享孩子犯錯不能批評嗎?其實並不是,批評本身並不是一個壞事。但如果孩子成長環境總是充滿批評和指責,就會對孩子有一定的危害,甚至會影響他們健康成長。鄰居家梁女士最近有些苦惱,詢問後得知,原來是孩子樂樂近段時間總是犯錯,而且批評過後還是屢教不改。就上周末,梁女士參加家長會,在閱覽試卷時,竟發現有幾張試卷上的名字並不是出自她手。這些試卷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沒及格。
  • 越批評孩子,作業越不會做,家長掉進這個怪圈出不來
    而長期處於這樣的負能量之下,他們就會覺得自己特別的壓抑,特別的難過,在這個過程當中,他們就很容易做錯事情,而且在這樣的情況下壓力過於大,孩子沒有辦法承受這個樣的壓力,所以就容易失控,他們一旦失控就容易做出一些違反他們想法的事情,而這些想法是不可控的。
  • 如何讓孩子樂於接受批評,批評孩子時要注意什麼?
    很多家長經常抱怨道:「我們可沒有慣著孩子,他一有什麼錯誤,我們都會批評他,告訴他一定要改正,可是孩子就跟沒聽見一樣。」或者說:「他倒是當時不吭聲,可下回還是犯同樣的錯誤,他怎麼就是不長記性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種時候父母往往會批評孩子,可是有的孩子不願意接受批評,反而越批評越厲害,這是為什麼呢?可能與父母的批評方式有關,所以父母要想辦法讓孩子樂於接受批評。
  • 面對孩子的錯誤,如何正確批評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正確的批評。何為正確的批評?我們不妨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解讀。對事不對人一個小孩欺負弟弟並故意把他的畫撕碎了,這確實需要好好教育一番。嗯,讓我們來想想該說些什麼呢?「你這個孩子怎麼這樣?」「你怎麼這麼不懂事,總是這麼以大欺小!」停!
  • 《越批評、越罵,孩子越不改,有辦法了!》
    《越批評、越罵,孩子越不改,有辦法了!》孩子犯錯誤是正常的事,大人如果老是習慣性地對孩子進行批評和責罵是不正常的事。這樣的家長應自我改正,家長若不改正,孩子也就錯過了改正的機會。家長想自我改正,下次批評和責罵前,可以先這樣問孩子:1「發生什麼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