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批評孩子,教育越無力?助力孩子學好需技巧,不妨試試新方法

2020-09-17 同心兒童注意力

批評孩子過多會打擊孩子的信心,讓孩子本身樹立的一些東西全部倒塌,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就算批評孩子應應該選擇合適的批評的方法,不僅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還能讓孩子懂得怎樣去做這件事情,這才是比較好的批評方法。

我們會發現很多家庭的父母越批評自己孩子孩子情況越糟糕,明明想要把孩子引導往正途去去,發現孩子根本不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反而是學會了另外的手段來對付自己,自己越批評他,最後的結果也越糟糕,這讓很多父母覺得特別無力,自己怎麼做才能幫助到孩子,這是他們最想要知道的事情。

我們會發現很多父母越批評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情況就越糟糕,原因是:

第一,父母對孩子的批評方式不對,孩子更多的感受是父母的情緒,而不是道理。

第二,父母對孩子批評的語氣不對,很多時候孩子是處於對父母的恐懼中,根本就沒有聽進父母講的道理。

第三,批評的內容是不對的,孩子沒有接受到正確的教育內容,反而是受到父母的指責。

這是很多父母會犯的錯誤,這樣的錯誤只會導致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孩子根本就沒有聽進我們說的道理,反而是害怕我們,在以後孩子也不會懂的道理,他只是學會撒謊去隱藏這些結果,包庇自己,讓自己不會受到懲罰。

批評孩子的幾個小技巧,讓我們的批評更加有用,也能更加幫助孩子。

第一,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再批評

我們首先要了解這件事情的前因後果,是不是是自己孩子真的犯了錯,如果不是自己孩子的錯,我們就不應該劈頭蓋臉的批評自己的孩子,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肯定會告訴你前因後果,不要隨意的打斷孩子的話語,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之後,根據他的想法再判定孩子是否在這件事當中犯錯,如果孩子沒犯錯就不要批評,如果孩子犯了錯,我們再選擇批評。

第二,讓孩子換位思考

但孩子說出的話只為自己辯解,我們就讓孩子換個位置去考慮,假如你在對方的位置上你該怎麼做,讓孩子從心裡意識到自己,這件事情做錯了,這比任何的批評更加有用,這個時候的孩子他懂得自我反省,他也知道自己做錯了心裡會特別難受,比我們的批評讓他更加懂得道理。

第三,父母也應當反省自己

孩子犯錯的過程當中,作為父母也應該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才會導致孩子犯下這樣的錯誤,很多時候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我們想要他變成怎樣他就變成怎樣,所以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也該反省自己,是不是自己哪一步做錯讓孩子誤會,及時的改正這些錯誤,幫助孩子走上正途。

第四,選擇合適的場合,批評自己的孩子

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很多時候批評孩子的時候,不能選擇在外去批評孩子,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侮辱了,而且在外面批評孩子會引來非常多人的圍觀,這些圍觀的人會火上澆油,導致你的怒火更加的不能散去,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特別丟臉,從心底裡特別抗拒這件事情,他不能接受你說的道理,更多的是從心裡感覺到自己受人侮辱了。

第五,批評的過程當中不要翻舊帳

在批評孩子的過程當中一定就事論事,針對目前的這件事情去評論孩子,之前他所做過的錯事一律翻篇,不能再提及,因為之前孩子做的事情他已經改了,那麼這個時候再提及這件事情,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所有付出的努力都不值得一提,那麼以後你再批評他在提醒她不要犯錯的時候,他覺得到頭來的結果都是一樣,所以他不會再聽從你的教育。

第六,批評過程當中不能動手

在批評孩子的過程當中,是通過言語去告訴孩子自己犯錯了,通過自我的改正讓孩子知道自己該怎麼去做,而在這個過程當中是不能動手的,一旦你動手了孩子學到的就是另外的內容,他不會覺得自己在這件事情中做錯了,他更多的心思是在你打他的這件事情上,他覺得自己應該和你抗爭到底,根本就沒有學習到你所教給他的知識和內容,也不會懂得反省。

第七,在這個過程當中,選擇合適的語氣以及措辭

沒有誰是不會犯錯的,所以這孩子犯錯受批評的過程當中,我們在批評孩子時,一定要選擇合適的語氣以及措辭,儘量避免大喊大叫的去教育孩子,這個時候孩子更多的注意力是在你的語氣上,他更多的是害怕他,沒有聽見你所說的道理,而且不合適的語句也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的性格變得越來越暴躁。

第八,與家人統一戰線

在批評教育孩子的這個過程當中,一定要與自己所有的家人統一戰線,讓孩子沒有任何的庇護所,如果沒有統一戰線,孩子一旦存在著庇護所,他根本就不會認為自己做錯了,即使知道自己做錯了也不會懂得反省,因為有人會保護他,他不會覺得自己受到任何的懲罰,也不會覺得自己會被家裡人責罰。

第九,設立懲罰制度,讓孩子知道做錯了得受罰

做錯了事情就得受罰,得讓孩子有這樣的觀念,那麼孩子以後才不會去做錯這件事情,設立一定的懲罰制度,會讓孩子知道自己在今後的過程當中嚴於律己,不會輕易的犯錯受到家人的批評,當然懲罰制度也一定要注意,不能傷害孩子的內心,可以讓孩子洗洗碗,拖拖地,技能減輕自己的壓力,就能讓孩子學習到知識。

第十,事後再講道理,給孩子安慰

當我們懲罰完孩子之後,當我們批評完孩子之後,要和孩子講出我們內心的想法給孩子安慰,這樣孩子才會更加的懂父母,是為了自己好,而不是為了別人好,很多時候孩子他是存在一定的偏心的,如果父母不站在自己的身後,他會覺得父母是不愛自己,所以在做完這些事之後,我們要安慰自己的孩子,孩子以後才會更聽話,更懂事。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孩子也是如此,對於孩子,只有正確的教育才能幫助孩子。

相關焦點

  • 批評孩子時,千萬別做這件事!孩子越批評越差勁(附批評孩子的技巧)
    每當孩子犯錯、表現不好,家長就會想到批評孩子。批評的確是最簡單直接的教育方式,可以幫助孩子明確行為的界限。但怎樣批評才能對孩子產生積極有效的作用,卻沒那麼簡單,需要家長思考和學習。現實中,我發現很多家長批評孩子,總是習慣於通過讓孩子感到羞愧、丟臉來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比如吼叫、責罵、否定:事實證明,這種方式通常收效甚微。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千句管用
    所以,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千句管用!第一個叛逆期:2~3歲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是從2歲開始的,也就是育兒專家常說的「Terrible2」,由於2歲左右的孩子剛剛形成自我意識,會慢慢學會跟父母對著幹,比如媽媽讓吃飯,自己就不去,媽媽不讓幹什麼,孩子就會去幹什麼,因為這樣點燃了媽媽心中的怒火。
  • 《越批評、越罵,孩子越不改,有辦法了!》
    《越批評、越罵,孩子越不改,有辦法了!》孩子犯錯誤是正常的事,大人如果老是習慣性地對孩子進行批評和責罵是不正常的事。這樣的家長應自我改正,家長若不改正,孩子也就錯過了改正的機會。家長想自我改正,下次批評和責罵前,可以先這樣問孩子:1「發生什麼事情了?」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打罵更管用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打罵更管用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需要度過很多重要的時期,尤其是孩子到了叛逆期,大人會覺得很難搞。叛逆期孩子的表現有經常摔東西、亂塗亂畫、故意把房間弄得凌亂不堪。
  • 孩子越管越叛逆嗎?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吼孩子更加管用
    對於放養和圈養,其實最重要還是把握一個度,沒有事情是絕對的,教育孩子想要過於管束?千萬不要啊,應該給孩子一份自由成長的機會。如何正確地放養孩子,其實利用&34;就可以教出好孩子。當父母用約束教育孩子,只會讓孩子坐井觀天,並沒有見識到這個世界,從而會約束孩子的認知邊界,目光變得短淺和思想也不懂得長進。魚缸法則對於教育有哪些啟迪?無非就是讓家長領悟到要給予孩子自由,才可以讓孩子有更多見識和成長的機會。
  • 孩子越管越不聽話?魚缸法則:別和孩子硬碰硬,不如試試以柔克剛
    作者/英英編輯/英英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教育和引導,但是現代生活節奏快,各個方面的壓力接踵而來,家長有時在管教孩子上難免會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看到孩子犯錯時便會採取"咆哮式"的方法來快速制止孩子的行為。而家長越喜歡對著孩子吼叫,孩子在之後出現的逆反現象就會更加嚴重。
  • 孩子越罵越叛逆?不妨試試「羅森塔爾效應」,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文/小熊育兒日記在很多父母看來,孩子乖巧聽話的時候,仿佛是一個天使,讓人心甘情願的為他付出。然而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就化身為小惡魔,任憑你如何吼叫和批評他也沒用,越罵越叛逆,讓父母頭疼。殊不知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打罵方式在教育上並不可取。王女士家中有一個5歲的男孩兒,正是調皮搗蛋,貓狗都嫌棄的年輕。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起打罵教育更管用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起打罵教育更管用其實,孩子的叛逆期從2歲就已經開始了,一共要面臨3個叛逆期。在孩子處於第一個叛逆期時,家長的管教方式就決定了孩子以後是否會加倍叛逆。三、青春叛逆期——12歲之後青春叛逆期是最令家長頭疼的,父母越不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孩子偏偏要嘗試個遍。甚至有的孩子會不學無術,在管教上最讓家長感到無助。這時的孩子更嚮往獨立和自由,生理和心理都處於巨大的變化。
  • 孩子越管越皮?可能是家長沒有因材施教,換個教育觀念試試
    孩子越管越淘氣,可能是家長沒有找對教育方法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越來越好,所以在教育上也是盡心盡力,但不知道為什麼孩子越管教越不聽話,甚至可以說是越教越皮。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家長加大力度,但讓情況變得更糟糕,不僅適得其反還把孩子往自己不希望變成的樣子越推越近。可能本來只是不聽話,現在變成了主動搞事情,家長不僅心累,更重要的是擔心孩子將來的教育問題。
  •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喊破喉嚨管用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教育孩子是不可能再重來一次的。如果家長的方法用錯了,那真是不可挽回。在撫養孩子的路上,不僅是孩子的成長,更是父母的修養。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他們會遇到許多棘手的問題和許多第一次遇到的問題。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喊破喉嚨都管用
    世間萬物,做錯了都可以重來一次,但是唯有教育孩子這件事情是不可能的,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如果父母錯過了那就真的無法再挽回。在養孩子的這條路上不僅孩子在成長,這也是父母的一場自我修行。很多的家長都會陷入一個「怪圈」,就是越管孩子孩子越叛逆,孩子越叛逆就會更加的去嚴厲管教孩子。最後導致孩子變得更加的難以管教,誰的話都不聽。
  • 孩子越管越叛逆,父母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你吼一百句都有用
    我們的父母總是不明白這些道理,他們認為管得越嚴格,孩子會越乖。然而,事實是孩子想要更多的自由空間。所以說,不要過分管束孩子,不如試試「魚缸法則」,給孩子一些自由空間。所以父母應該注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的變化,教育方式要積極健康,一定要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
  • 管得越嚴娃越疏遠,家長不妨了解「魚缸法則」,給孩子自由空間
    其實存在不少家長都如小優這般,對於孩子有所期望不自覺的就對孩子進行多方管教,嚴格控制。殊不知,這是將孩子越推越遠,親子關係越發疏遠。家長不妨了解&34;,給孩子多一點自由空間,培養孩子自覺成長多,會有意外驚喜。
  • 孩子越管越叛逆怎麼辦?家長不妨試試「魚缸法則」,比打罵管用!
    我相信非常多的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遇到過孩子「管不服」的情況。他們讓孩子關電視睡覺,說第一次沒聽見,第二次撅嘴,第三次磨蹭說條件。家長們不得不耗盡耐心責罵他們一頓才管用,但孩子們並不是心甘情願的去這樣做的。他們還在生悶氣,叫他吃個飯,比上天堂還難.孩子「不聽話」,越說越叛逆。
  • 寶寶越批評越難進步?巧用「羅森塔爾效應」,挖掘孩子學習潛力
    作者\VV編輯\一、引言昨天與孩子的老師進行了一番交流,教育寶寶的時候,到底要不要通過批評孩子給他們壓力,讓他們更有危機感?至於老師的話,批評孩子會使他們的進步越來越難,可能是有以下幾個原因。二、為什麼孩子越批評越難進步?
  • 越批評孩子表現越差?心理學「標籤效應」:別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當孩子不斷被強化負面標籤,他就會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標籤內容相一致,這種現象就是"標籤效應"。"標籤效應":越批評孩子,孩子表現得越差孩子天性貪玩好動,總會給家長惹麻煩。遇到孩子不守規矩,家長就大聲訓斥:"你真是個聽不懂規矩的搗蛋鬼!"
  • 孩子越批評越犯錯,批評孩子兩大"雷區",看看你踩雷了嗎?
    這幾天看頭條,裡面有很多家長說自己孩子受不得批評,越是批評還越是犯錯,這怎麼辦呢?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不批評孩子,使孩子自我反省,進行自我批評。當然這也是不大可能的,孩子沒有批評的鞭策,孩子永遠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是對的,這是非常不利於孩子發展的,孩子年齡也小,讓孩子開展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評也是不現實的。因為他們其實或許也並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
  • 家長越重視孩子思維專注力培養,孩子越愛動腦筋,不妨試試
    前兩天篇文章,我分別把視覺和聽覺專注力培養方法講了,細心的家長會發現之所以沒有把孩子這兩方面的專注力培養好,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家長自身缺乏學習意識。真在實踐育兒時,常常有一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感覺。本篇文章我從培養孩子思維專注力方面著手,請一位學霸家長來談談她是如何在這方面做的,如果你想讓孩子有優秀的品格,有出色的成績,不妨用心學習借鑑一番。常言道:三人行,必有吾師。
  • 人民日報發布16個批評孩子的小技巧,教父母正確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一定是要講究技巧的,沒有方式方法,只會把孩子越教越糟糕那麼面對孩子犯錯誤,家長應該如何批評孩子?人民日報發布了16個批評孩子的小技巧,值得家長借鑑參考。1.批評孩子之前,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即使是上了法庭的犯人,都有說話的權力,家長更要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 孩子越管越叛逆?家長可以試試「魚缸法則」,比喊破喉嚨管用多了
    每個家長都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犯愁,特別是到了青少年時期,這些叛逆的孩子讓很多家長又急又氣。01孩子越管越叛逆?與其喊破喉嚨,家長不妨嘗試"魚缸法則"小恩是朱女士的兒子,也是家裡的獨生子。母子間的隔閡越來越嚴重,朱女士不止一次跟好友抱怨"這孩子真是越管越叛逆"。其實與其像朱女士這樣喊破喉嚨,家長們不如尋找一些其他的教育方式,換個角度去引導孩子,比如可以試試"魚缸法則"。